[分享] 中和公館線推動進度與新北捷整體路網概覽
零. 一句話懶人包:
新北捷希望儘速推動中和公館線入可研階段,因此現欲修正去年底交通部核定的最新整體路網報告,將原先因財經效益問題被列為中/遠期的中和公館線,修正為優先推動範籌,始可依法請領補助,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
一. 標案傳送門:https://reurl.cc/X5zp40
1. 標案名稱:新北市捷運整體路網評估報告補充規劃研究委託技術服務案
2. 執行目的:中和公館線運量密度7290p/km已達中運量收支平衡3500p/km標準,故 依據111年度交通部核備的路網報告,重新評估、規劃,修正定線及運 量預測,並調整中和公館線優先位階,以利後續進行可行性研究。
二. 整體路網階段「中和公館線」初步規劃
1. 範圍:即原南北線公館至秀朗橋段,經成功路
2. 長度:3.1公里,全線地下化,「單線」配置
3. 車站:Y41(公館)~Y44(秀朗橋),共4座
4. 運量:最大站間1810pphpd(低運量等級,未達LRT之2500標準)
5. 機電系統:同環狀線之中運量系統
6. 營運規劃:班距10分鐘,需3列車上線、1列備用
時刻表需納入交會單線待避損失時間
7. 南機廠銜接議題:Y44末端南延,出土、跨河後,接至環狀線南機廠北側,與測試 軌連接。評估日間營運時段不能有車進出中和公館線,以免干擾 機廠調度及區間車折返。
https://i.imgur.com/mmLtYpN.png
8. 旅客轉乘動線議題:
(1) 秀朗橋已預留電扶梯機坑、電梯井及可敲除牆板,可付費區轉乘
(2) 公館若沿用南北線設計,設於新生南路地下,則初評需採付費區外地下連通 道轉乘,約200m
9. 其他議題
(1) 公館至中永和已有非常多公車路線,10分鐘班距服務水準難以與公車競爭 (2) 雖有預留,但若北市端未考慮推動延伸,由於公館轉乘動線過長,恐降低本 路線利用率,畢竟僅有頭尾兩端可進出,沒有其他走更少路的轉乘點可選擇 (3) 安坑線需經尖山遺址、軍事用地才能銜接Y44,且現行結構增改建難度高, 故初步不考慮安坑北延的替代方案
(4) 成功路地下箱涵工程議題
10.經費概估:314.56億元
三. 新北捷111年整體路網概述
1. 緣由:以99年三環三線政策與108年北捷局提報的臺北市整體路網為基礎,綜合現 行「三環六線」政策、民意需求、上位政策指導,依據107年修正之審查作 業要點第二條,重新檢討路網發展及公共運輸發展計畫,以利後續個案推 動及報核。後續預計固定每5年檢討一次。
(按照新法規,若沒超前部署、事先檢討,後面有新路線就不用推了~)
2. 範圍:以北北基桃為研究範圍,著重新北市境內及與新北接壤之捷運路線,包括 興建中(綜規通過即屬)、已核定(可研)與規劃中三種階段。
新路網自109年開始規劃,納入三環六線的新三線:五泰、八里、深坑;民 意呼聲高的泰板、中和公館、林口長庚與近期規劃中的基隆捷運。
上述新路線係套繪全日單向交通流量>15000PCU之道路路廊,且兩側各500m 可接受步行範圍內無平行捷運系統,並符合運量密度>1750p/km的最低財務 收支平衡下限。
3. 分期發展:
(1) 優先發展路線/中期:五泰板、深坑、八里,共4條。
(2) 待培養潛力路廊/遠期:中和公館、林口長庚、淡海北側
a. 中和公館待北市端有所進展,再統一檢討協調,否則單推這3.1km效益過 低,財經不可行
b. 林口長庚線與桃捷路網「桃園長庚線」連接、直通,待雙北與桃園費率 整合再推動,否則現行轉乘重收基本里程的條件輸入TRTS模式運量非常 難看
c. 淡海北側延伸線待淡海新市鎮二期區段徵收、開發後再檢討推動
3. 資源整合:
除中和公館線為中運量系統外,其餘路線皆為LRT輕軌運輸系統,並配合國產化 使用淡海輕軌之後續擴充,故維修資源可共享,僅需現行啟用的五級全功能「 淡海機廠」即可應付大修任務。其餘路線以三+級、二級次要機廠為主,節省徵 地及建設成本。註1
五級:淡海(LRT)註2
三+級:安坑、五泰(預留提升五級)、深坑、林口註3
三級:淡北
二級:泰板
整體路網車隊規模:中和公館增4列、LRT路網共122列
大修方式:各路線所屬機廠測試軌拆分、卸下重要模組,如轉向架、牽引動力, 再各自用貨車陸運至淡海,不必整車吊掛運送及申請路權。
淡海備案:若不幸某些路線需求增加導致車隊擴增,預計規劃五泰機廠提升至五 級廠之機制,或將淡海的駐車機能移至三芝,讓淡海清出空間增建維 修軌。
註1:中和公館使用環狀線南機廠、民汐基隆集中社后機廠
註2:八里、淡北與淡海直通,可使用淡海或淡北機廠
註3:三+較純三級多路線養護(土木軌道廠)功能,因各路線不互通,無法跨線支 援,但未達四級的模組大修功能
4. 經費概估與推動期程
現況 經費(億) 通車年期
五泰 可研國發會 227.8 綜規核定後7年(最快122年)
泰板 可研撰擬中 119.9 可研定後8年、綜規定後7年(最快127年)註4
深坑 可研修正中 118.2 綜規核定後7年(最快122年)
八里 可研國發會 89.7 綜規核定後5年(最快120年)
註4:泰板涉及塭仔圳、浮洲都計變更,重劃後開闢道路、取得用地才能動工, 茲事體大,故規設作業、行政程序初估需15年。
--
就公館到秀朗橋這段 加上走河岸的成功路 實在是有點....
輕軌機廠部分 ....安坑機廠算哪一級??
中和公館線的機廠打算設在哪??
淡海機廠是淡海輕軌目前正在用的這座吧 那淡北機廠是??
喔看到了 中和公館線用環狀線南機廠
太短了吧 站數也少 至少蓋到國父紀念館吧
要從地下爬升並跨越新北環快與環狀線 坡度可到這樣陡??
三座軌道橋跨河交會十四張也是奇觀了
不過既然都到十四張了,魔改直通安坑線不知道可不可行
公館線那座橋的落墩又是一個問題吧,不會影響行水嗎
?
那就再做一座斜張橋囉 XDD
要不要直接來一座吊橋XDD
文件沒附圖說,只有文字敘述,我也不曉得確切怎麼繞......
這麼一小段就要300億 難怪現在路線規劃都要延長再延
長 兩線也要併成一案
新東側南北線解決了紅綠藍三線轉乘的需求,但舊南北線
路廊的運量還是值得開發的,大巨蛋有雙捷運疏運也比較
合理
最缺乏的應該是捷運公館往成功路
福和橋一帶有207 208 311和254系列 班距都不至於很
長
中永和都是捷運 其他就輕軌 新北其他主要區域捷運已經
比中永和少了噎
中永和這樣就有四條捷運了欸…..資源有點多
中永和到公館、基隆路這條廊帶的確需要一條穩定、有效率的軌道系統。
公館先問台北市才是真的XD,另外出土的位置跟跨河落墩還有
坡度......
北市目前被南北環跟東環壓住 這兩條都滿貴的 等這兩
條跟民生線發包後比較有可能處理中館線的事宜吧
個人絕對樂觀其成啦
感覺上…新北目前愛推一些需要北市花錢配合的大建設
如民生線跟中館線北延都是在新北路段短在北市長
這樣的中和公館線,感覺像環狀線的支線
中和公館的確目前一堆公車,而且重疊班距不輸10分鐘的
捷運
加上公車站在綠線公館站1號出口出來就到了
所以轉乘無法更優的條件下,只蓋這一小段肯定很慘
雙和人過真爽欸 資源都給他們就好了啊
未來南環段通車,難道不能把這段公館—秀朗橋延伸變
成公館—動物園?有點類似新加坡地鐵環狀線
最大站間不到2k 先不要好嗎
建議公館後轉辛亥路在轉基隆路與六張犁交會 後走光復南
北路到民生社區與民汐交會
不然就是汐止不接民生,直接往南轉變成六張犁公館中
和線
雙和人口密度那麼大捏
阿應該說是永和+部分中和
1.十四張這邊要挖很深的過河隧道又要爬坡,那要用之字折
返才能到地面接上機廠吧。那會在機廠北側再設車站嗎?應
該沒有吧2.機廠北側的都市計畫也要跟著處理才有用地能用。
3.這條在北市境內用舊南北線接上到南港站的基隆捷運一定
很有搞頭。
1&2. 沒人說南機廠那要再設站...... 3. 舊南北線通常是被建議銜接民汐線民生段、甚至取代掉民生社區以西,進南港站要如 何取道呢? 4. 補充:Y44接南機廠沒提結構形式,但新北端先爬坡出土,再橋梁跨越新店溪應該比 較有可能。
aa大這路線 不就是舊版南北線??
還是感覺捷運不該在河岸走....可以走得內陸些
環狀線三個機廠的駐車數量是否足夠以供公館線後續延伸線
使用?
三座機廠總駐車空間80,南北東環車隊71,中和公館4,尚且充足。
這要看公館線最多會多長吧....
同意樓上
舊版南北線的路廊還可以啦 雖然無法轉淡信 但可以擴大
服務範圍
應該與汐東線合併推動
高捷黃線宇宙VS北捷黃線宇宙
真的建議汐東基隆捷運跟環狀線用同一套機電系統,這樣北
捷的中運量路網就會成型。
汐東基隆線該用的應該是台鐵通勤電車那個樣子吧
台鐵的EMU500/600這樣子改成標準軌的這樣
北捷跟高捷的黃線應該都是史上規劃期間路線變動最多
次 方案最多的路線吧
北捷目前變動最多的 應該是民汐線
Oh對XD
中永和人那麼多 當然要多一點捷運啊 不然難道要給萬
里嗎?
給安坑輕軌 安坑也15萬人哭哭
將來雙北若合併永和將躍升為人口密度第一的地區 服務
水準也不宜低於大安區(密度次高)等地區 算是做鋪墊吧
雙和還是要輕軌路網吧(或公車道) 不然河岸捷運也不比開
環河快 也方便不到市區 繼續汽機公車通勤
雙和最大問題就是路窄 輕軌沒地方走 捷運只能走地下
學台南蓋單軌啊 中永和這都市設計 就是不管再蓋5條線
還是有一堆人離捷運站很遠
成功路地下是二條大水管
民汐跟這條可以接在一起
那汐東線要怎麼跟民生線接"軌"哩
雙和就人口密度超高+人口多才會規劃一堆啊 兩個加起來
人口就快65萬的戶籍人口 還沒算北漂跟台北市外溢住到這
邊的 可能破百萬以上 新北唯一超過的組合是新板 新板捷
運站更多欸(還沒說要規劃的?) 如果要說也是說太少才
對 三盧是第三名現在跟雙和一樣多 是雙和太少才對
若這條要延伸到舊宗的話 就這條跟民汐西段二選一了
新北很多地方比起蓋捷運更需要先把道路規劃救起來吧
路夠寬夠直才好蓋人行道跟捷運啊
新北道路要重新規劃 那就有請酷斯拉了
板橋根本站點太集中 中永和那樣分散當然更多
如果是『雙和』的話,捷運站比新板多很多吧?板橋區裡
面才板南線五個車站,環狀線三個,環狀線板橋站體其實
勉強也算是板橋站的,哪有比雙和多? 雙和現在就有中和
新蘆線四站,環狀線六站,扣掉景安站是轉乘站重複,雙
和有九座車站,還沒算後面萬大線的車站,除非你說的新
板是....新莊板橋???
遺址可避開、營區已廢 https://i.imgur.com/iuiZteU.png
若克服技術難度是可以北延到秀朗橋站
三公里中間2站的話,班距應該是5分不到吧?
規劃最短班距並非系統最密班距,10分鐘是運量及旅客願意候車時間的平衡,但仍過剩。 中和公館P_max=1810,h=10mins,C=650*(60/10)=3900,超出需求2倍有餘。
兩列車對開的短系統,所以是十分鐘一班車吧
單線,所以在其中一個車站交會,單向十分鐘
一直不太懂為什麼都要跨河了 不能平行河川蓋橋接到安
坑輕軌欸
直接搶新北環快的車道來蓋(誤
這條蓋出來 大家還在嗎?
可以像高雄捷運紅線那樣把山丘當作地下道出土段
我說的是“新板” →新莊板橋喔
單一行政區做比較 板橋人口第一 新莊第二 中和第三(2.3
差一萬)(永和7)
如果含環狀 機捷進去板橋8 新莊7 中和7 看起來應該還好
如果真要說各區不平衡的多...淡水最多 18站 還沒算正在
蓋的二期...
要接機廠北側不論高架、地下都不易,感覺直接地下好些
若用安坑輕軌延伸改從十四張分岔出來可行嗎?
希望能拉到科技大樓或六張犁
如果用舊版南北線大致路廊,再調整線型讓路線過六張
犁後能到信義安和轉乘淡水信義線,那就太好了
100公尺只能爬5.5公尺,加上前後的豎曲線,不考慮地下大
重力管壓低車站深度,最少也要從地下16公尺爬出來,然後
還要跨過過河的高架橋XD
樓上如果要這樣走的話就過六張犁走通化街-信義路四段
265巷-光復南路456巷-光復南路這樣走只是道路寬度大
跨完高架橋再立刻下降接回測試軌XD
約只有12米可能要用疊式月台
如果運量預期如此的話,改用1~2節列車便可在不明顯過剩
下加密班距,並節約土建費用?
運量低就是因為路線太短站數只有4站又10分鐘一班沒人
(只有單節或 雙節3轉向架車的話,線型還能較傳統4節車放寬?
坐是正常的,公館中和已經有班次密集的688、311、254
/672了,誰要坐捷運?
要不穿過台大校園到基隆路接光復南北路,要不就走新
生南路到忠孝新生站運量才會高
那改用單節,班距縮到5甚至4分鐘的話?
650*0.25*(60/5)=1950,不考慮突然出現的洪峰還算堪用
不考慮混用車輛(反正日間不能出入)的話這樣占用機廠空間
還只相當多一列一般列車
(鋼輪鋼軌特製列車極限能爬10%左右)
現在當局,甚至是修正過的法規目標就是資源整合、創造經濟規模,所以特規應該不用想 了。如果單論新北段是過剩沒錯,但也要考慮增購車組會和整個環狀線路網共用、混合調 度,且路線也有向公館以北(東)延伸的可能,維持既有的4車組規格即可。
lulu大,如果是基隆路轉樂利路轉安和路的話呢
安和路的話就要接敦化南北路到松山機場在地下穿越基
隆河到內科,不過就變成我之前畫的和平敦化線了
不過我看天水路也只有兩線道目測也只有10-12米,松山
新店線照樣地下穿越還是高運量,所以中運量捷運更沒
問題
lulu大的第三新台北市計畫 XDD
是說 如果要連結綠藍紅三線 有沒有可能開在地面上 信
義輕軌重出江湖
連結信義計畫區 大巨蛋 鐵道博物館(台北機廠) 南京三
民
這樣反而有規模不經濟的問題吧?受限10分班距的話,後續延伸
運量也會很不樂觀
5分班距的話,至少還算一般非重疊區水準
資源整合的話 1節DRC和15節DMU大編組要領也大致相同
而不像捷運各種列車看起來規格很像但不太互通
lulu 走樂利路還是可以接回光復路啦
我覺得不接回光復也很好,走敦化解決完紅綠兩線的轉
乘問題,再轉回民生路也不錯啊
光復北路繼續往北-松山機場松指部右轉民權東路六段-三總
醫院右轉-成功路二段-向陽路-南港路-基隆捷運南港站,一定
有搞頭。汐民就繼續一路往西到大稻埕往三重
如果運量不夠為何堅持蓋那麼短還要中運量?
甚至樓上那張很多路段還能平面輕軌
就單純不想浪費秀朗橋站那已經蓋好的轉乘設施吧........
走敦化路和復興路太近反而搶客源吧
走敦化完全是為了解決與紅綠線的轉乘問題,有離復興
更遠的走法當然是最好的
班距10分鐘就別出來搞笑好嗎,10分鐘南勢角出發都到
公館了
西環班距就一堆在嫌的了,10班距根本無法吸引民眾搭
乘
蓋那麼短乾粹別蓋了,未蓋而蓋浪費錢不如再規劃看要
怎麼延伸才有客源?
沒繼續延伸進城的話 客源會很少 成功路那帶越往西的居民
會越傾向利用中和新蘆線進城 班距夠密集
現在的規劃過不了可行性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