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16-1924巴黎-標馬時代開始
奧運馬拉松故事16-1924巴黎奧運- 芬蘭飛人、火戰車、42.195、金栗四三
圖文版: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90406
2024巴黎奧運馬拉松,國際奧會與籌委會為擴大民眾參與,
已預告將於比賽日開放限額市民跑者(透過各式活動取得資格),
與奧運選手同場出發,跑一樣路線、感受一樣氣溫、體驗奧運群眾氛圍;
這也是馬拉松比賽相較於其他運動項目特別的地方,
竟然有機會與奧運高手同場競技,
雖然完賽時間差了很多。
而100年前1924年的奧運會,剛好也在法國巴黎舉辦,
就讓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馬拉松賽事是怎麼進行的?
1924年奧運會,原預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
但後來為配合現代奧運之父、也是當時國際奧會主席古柏坦爵士-計畫於1925年卸任,
主辦方同意延後至1928年,
讓出主席任內最後一屆奧運機會,辦在其家鄉法國巴黎;
這是巴黎相隔24年第二次舉辦奧運,也是奧運史上首個兩次舉辦奧運的城市。
(100年後的巴黎將第三度舉辦奧運會,
也是繼倫敦後第二個三度舉辦的城市,
2028年洛杉磯將成為第三個。)
1921年於日內瓦IAAF(Inter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
國際田徑協會之年會上,正式定義奧運馬拉松賽事為42.195公里(26英里385碼);
當時並沒有特別說明為何訂下這個距離,
有一說法認為在討論此議題時,是由IAAF英國籍的委員主導,
他們試圖藉此擴大宣傳1908年倫敦奧運馬拉松在歷史上的重要性。
那時也曾討論是否將每屆各國最多參賽人數由6人降到3人,但並沒有通過;
一直到1932年時,才再次提案並通過降為3人,延續此規定至今。
1924年奧運會,也是知名電影-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1981年英國出品)
所描述的那屆奧運,
該電影講述兩名參與巴黎奧運的英國運動員-
Harold Maurice Abrahams及Eric Henry Liddell故事,
那些年他們是如何克服困境,努力成為奧運選手,
最終分別贏得100米與400米金牌。
希臘配樂家范吉利斯為電影創作同名配樂。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中將電影橋段與配樂納入,
由《豆豆先生》Rowan Atkinson彈奏鋼琴搞笑演出,
並重現片中跑者沙灘練跑場景。
第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同年1924年1月25日在法國的夏慕尼舉行。
開啟冬季奧運會的序章,之後與夏季奧運同樣每四年舉辦,
直到1992年最後一次同年舉辦,
1994年起國際奧會刻意將夏季、冬季奧運錯開,
形成每兩年夏冬奧運交替的節奏,希望藉此增加冬季奧運的關注度。
1924巴黎奧運馬拉松
日期 July 13 1924 17:00 (原訂15:00)
路線:1924年巴黎奧運是第一場依照標準馬拉松距離舉辦的奧運馬拉松,
也是奧運史上第二次採用42.195km為比賽距離(第一次是1908倫敦奧運)。
開始與結束皆在Colombes Stadium,
往巴黎西北方跑,採去回原路折返路線。
58位跑者來自20個國家,每個國家不得超過6人參賽。
來自芬蘭的Albin Stenroos獲得金牌,
是奧運馬拉松史上,繼1904、1908皆由美國選手獲得優勝後,
再一次由同國家選手完成連霸(1920、1924)。
芬蘭代表隊成員還有上屆冠軍Hannes Kolemainen,可惜這次未能完賽。
而芬蘭國內選拔賽冠軍Wilhelm Kyrönen也未能跑完。
上屆亞軍愛沙尼亞Juri Lossmann也來了,最後以第十名完成;
法國Boughera El Ouafi首次參加奧運會,以第七名作收,
不過他在下一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馬拉松拿下金牌。
美國隊則有
1911、1922、1923、1924四屆波馬冠軍、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12th)-Clarence DeMar,
後來他又贏得三次波馬冠軍1927、1928、1930,累計七次為波馬史上最多。
也因其優異的馬拉松戰績,民眾將其名與馬拉松結合,取了個綽號為Mr.DeMarathon。
這次相隔12年再次參加奧運馬拉松。
美國隊中還有曾參與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12th完賽)的Charles Mellor、
1921波馬冠軍Frank Zuna。
英國代表則有奧運選拔賽(1924 Polytechnic Marathon)冠軍Duncan McLeod Wright。
日本隊則有金栗四三(1912、1920奧運馬拉松代表,第三度挑戰奧運)、
三浦彌平(1920奧運馬拉松)、田代菊之助(首次參賽)。
比賽當天,天氣炎熱,
大會考量前些天10000公尺越野賽有許多選手因高溫不適而送醫,
決定將賽事延後兩小時起跑。
前段領先者是希臘Alexandros Kranis;
法國Georges Verger則在20km時取得領先;
前來衛冕的Hannes Kolehmainen則很早就失去競爭力落在後方。
但如同前幾屆的賽況,這些初期的領跑者,
後來都遭受到前段過速的代價,無法維持配速,且有很高比例未能完賽;
此屆最後完賽的前六名,僅DeMar在11公里處即位居第二,
其餘跑者都是落在10名之後,然後一步步提升名次,
加上前面選手棄賽,最後獲得好成績。
21km半程折返處,芬蘭Albin Stenroos(1:20:06)超越法國Verger並強勢領跑,
就此一路獨走,輕鬆贏得勝利。(領先第二名達六分鐘)。
在27km處,形成一個三人小集團,
包含美國DeMar、芬蘭Lauri Halonen、義大利Romeo Bertini,
銀、銅牌將由此三人競爭。最後
Bertini獲銀牌,DeMar則一分鐘差獲得銅牌。
1st Albin Stenroos Fin 2:41:22.6
2nd Romeo Bertini Italy 2:47:19.6
3rd Clarence DeMar USA 2:48:14.0
4 Lauri Halonen Fin 2:49:47.4
5 Sam Ferris Great Britain 2:52:26.0
6 Manuel Plaza Chile 2:52:54.0
7 Boughéra El-Ouafi France 2:54:19.6
8 Gustav Kinn Sweden 2:54:33.4
9 Dionisio Carreras Spain 2:57:18.4
10 Jüri Lossman Estonia 2:57:54.6
未完賽
Hannes Kolehmainen FIN DNF (上屆金牌)
Shizo Kanakuri Japan DNF
這屆仍因天氣炎熱與彎曲道路,僅30人完賽;
日本三位代表皆未完成,這也是日本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最後一次參加奧運。
參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lckS98okQ
#追著奧運看世界
#奧運馬拉松故事
#標準馬拉松42.195km的開始
--
21
[其他] 2024巴黎奧運馬拉松-你我都有機會參賽喔!圖文版 2020+1東京奧運剛閉幕,下屆奧運將在2024於巴黎舉行, 這將是巴黎第三次舉辦奧運會(前兩次為1900、1924), 剛好距離上次辦奧運會一百年, 也是繼倫敦之後第二個三次舉辦奧運會的城市。14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3-2020+1東京奧運賽前聊聊今天是2020+1東京奧運田徑的開幕日 一直要比到閉幕日8/8上午的男子馬拉松 馬拉松是田徑賽事中參賽選手最多、變數最大、最難預測的項目 這篇在賽前先介紹一下所有參賽選手的輪廓 給大家在觀賽時,更有樂趣些。10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1-1964東京奧運奧運馬拉松故事一 1964東京奧運 2020東京奧運就要開幕了,這回去不了奧運現場的我, 決定做些歷史考古的功課,深化自己的奧運知識。 翻出手邊所有關於1964年上回東京奧運的資料, 在國際奧會出品的1964 Tokyo Olympic紀錄片中,6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2-1968墨西哥城奧運時間:October 20, 1968 路線: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 (Zócalo)憲法廣場出發, 終點在the Stadio Olímpico。 *當地海拔2,240 公尺。 *1968年是首次採用PU材質跑道的奧運會,1964東京奧運時還是煤渣跑道。6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11-1906消失的奧運會奧運馬拉松故事11-1906 雅典奧運 一場插入但又消失的奧運馬拉松 圖文版 (1906雅典奧運,後來不被列入IOC正式認證之奧運會屆數,成績也不列入統計) 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舉辦後,6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31-倫敦奧運-遞水瓶事件這是倫敦繼1908、1948年之後,第三次舉辦奧運會, 也是首個三次舉辦夏季奧運的城市。 馬拉松賽事路線規劃,並沒有採用最早在1908年從溫莎跑到倫敦的點到點路線, 而是更方便民眾觀看及參與的市區繞圈賽; 起跑時間也安排在11:00(倫敦這時間還不算太熱);5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29-雅典-領先者竟遭攻擊奧運馬拉松故事29-2004雅典奧運 奧運馬拉松Return to Athens!賽道選手竟遭攻擊! 2004年雅典奧運,相隔108年奧運重返希臘雅典; 中華台北在跆拳道項目拿下奧運首金; 我則誤打誤撞成了奧運志工(棒球場),並開啟我追著奧運看世界的旅程。3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30-北京奧運-刷新奧運紀錄奧運馬拉松故事30-2008北京奧運-肯亞首奪金、奧運新紀錄 圖文版 中國人第一次辦奧運,選了2008年8月8日作為開幕日, 連三個8,有發發發的諧音; 本屆LOGO設計是將北京的京字,用中國印章的方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