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模仿犯》解讀親情枷鎖與濫用媒體之警

看板TaiwanDrama標題[心得] 《模仿犯》解讀親情枷鎖與濫用媒體之警作者
kikirita
(期待)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本篇以媒體、惡為主軸探討的心得
加入了AI科技探討,未來世界的惡,與90年代單純的惡,又會是何等光景?

雷/AI大軍來襲!《模仿犯》解讀親情枷鎖與濫用媒體之警惕:「惡就在你身邊」 

圖文心得版:https://rita0226.com/copycat_killer/
---
「黑暗不會消失,只能用更多的溫暖與光去平衡!」台劇《模仿犯》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同名暢銷小說,4月連假傳捷報,除了台灣,泰國、香港也榮登第1名,在全球19個收視地區同時登榜,觸角甚至延伸到中東及中南美,贏得好評價。劇中主角狂飆演技,吳慷仁、庹宗華、陳博正、姚淳耀、林心如、黃河、范少勳等人,各司職位帶你探討所謂「惡」的真相,兇手或許就藏在你我身邊,甚至不小心製造了一個兇手?!時代不斷推進,AI越來越聰明,更可能取代人類工作與思維,本世紀的《模仿犯》,完全無法預料。

對比歐美、日韓拍攝刑偵片歷史已久,《模仿犯》是繼《逆局》、《華燈初上》、《誰是被害者》台劇少有的刑偵片,即便不像韓劇猛下重口味,也多了一份人性的溫存;例如林尚勇警官與女兒彤妹之間互動、馬義男與孫女之間剪不斷的親情,又或者路妍真與室友的友情等;甚至主角郭曉其,因為家裡發生滅門慘案,一心一意想抓兇手,卻忘記了轉個彎更能成功!他們都願意,拚死一搏只為尋求真相。故事將時序推展到所謂最美好的90年代,正義V.S.邪惡的天秤究竟倒向哪一邊?善與惡或許僅是一線之隔,但我想「每個人內心都有惡,端看你的手段是否擁有正當性,且不危害社會為目的!」

兇手與線索其實不難發現,雖然少了一些猜謎的樂趣,跟著郭曉其檢察官等檢警雙方偵查,意外能讓觀眾能安心看下去。即便領便當的演員不少,但這本就是刑偵片常會出現的橋段。(韓劇《信號》三位主角都曾死過又復生)。兇手們或許兒時都曾有過創傷,沒有受到妥善的照顧,漸漸偏離善良的航道,成為反社會人格。但,受過傷的人們,就會成為「惡之人」嗎?胡建和有姊姊的關照,又或者他的心理素質強大,才能抵擋外界不和善的力量,依然成為善良之人。想起韓劇《模範計程車 2》一句台詞:「創傷來自於自己,還是他人?」為什麼有些人走出荊棘,有些人卻墮落沉淪?你給出的答案,是前者,還是後者?

媒體為行政、立法、司法平行的第四權,但不該是拿來濫用的工具。追求真相與利益(收視掛帥),究竟該播出「觀眾想看的,還是觀眾需要知道的事?」這個意念也不斷在劇中作為串場。陳和平利用媒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真人秀舞台。不過「成也自己,敗也自己!」故事最後,他看似贏得內心的勝利,但不知道的,這事件也許僅是觀眾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而已,不久後甚至被社會遺忘,「只是個舊新聞,或者放在歷史課本上的一個案例罷了!」政府解嚴後,90年代媒體急遽發展,《模仿犯》是諷刺也是警惕,姚雅慈、陳和平兩種看待媒介的態度,也值得傳播人一個省思。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甚至能帶來仿效,因此把關動作還是必須,否則這世界將無法無天,混亂無章法了!

如今網路發達,自媒體加入戰局,人人都可以是記者、發聲者、操控者,或許犯罪者早已潛藏在身邊而不自覺?這時候只能提醒所有朋友,多留意你身邊的所有人事物,「因為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我們能做的,僅是小心再加以留意。尤其AI人工智慧不斷發展與膨脹,GPT甚至可能取代我們的工作,未來的世界更遙不可及,也無法想像!人工智慧會不會是犯案的工具?戲劇內容早已上演,無法想像若「惡」發生在身邊,是何等可怕模樣?

除此之外,《模仿犯》也帶給我們關於親情之間的反思與檢討,你有多久沒有關心家人了?可曾聽過下一代子女內心真正的聲音嗎?在《模仿犯》一劇中,兇手挑選的被害者,多為與家庭不和睦依據為判斷,身為父母不得不警惕:「曾經也是孩童的我們,是否亦不能理解父母當年的做法呢?」曾經叛逆,長大換了位置,甚至告訴自己不要成為當年爸媽的模樣,卻又重蹈覆轍,就像是一個親情惡循環,不斷重播?!或許當父母的我們,也該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溝通,找到家庭更和諧的方針。

圖文心得篇:https://rita0226.com/copycat_killer/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5.201.33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