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討論] 民眾械鬥怎不見弓箭

看板Warfare標題Re: [討論] 民眾械鬥怎不見弓箭作者
carsen
(carsen)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5

臺灣歷史中的分類械鬥,一般是指臺灣民間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的閩粵、漳泉等
各式各樣的族群械鬥,甚至在宜蘭還發生了樂曲派系之間的西皮、福祿械鬥。

不過清朝時的臺灣有許多禁令,其一是鐵禁,對於鐵料鐵器的採買、廢鐵收買、
打造菜刀農具都長期管制,使得民間不易獲得武器。其二是除了原本禁止的鳥槍
、火炮等軍器之外,弓箭、腰刀這些因防禦盜賊而允許民間持有的武器,在臺灣
卻是禁止的。例如乾隆53年(1788年)林爽文事件之後,朝廷議定禁止私藏軍器
「除熟番、屯丁應用器械及民間菜刀、農具外,如弓箭、腰刀、撻刀、半截刀、
標鎗、長矛之類一概禁止。倘敢私藏寸鐵,即行從重治罪。」

[圖]林爽文事件之後,朝廷討論由協辦大學士福康安、福建巡撫徐嗣曾提出的
   十六項臺灣善後事宜,將多種武器列入禁令。
https://i.imgur.com/qOE9Sdj.png



[圖]道光3年(1823年)編纂的〈欽定兵部處分則例〉綠營卷29〈軍器〉明列
   「臺灣禁止私藏弓箭腰刀等項」。
https://i.imgur.com/SKFEw4o.jpg

出處:HathiTrust Digital Library
https://bit.ly/48U05ga


在這樣的武器禁令之下,民間械鬥的裝備就出現了竹槍、竹銃、竹弓、竹箭等等。
弓箭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夠保持準度,使用起來比較困難;而竹弓竹箭的殺傷力
相對也較弱一些。當然禁令歸禁令,私藏武器、鳥槍的情況還是蠻常見的 XD

另外臺灣也長期缺馬,雍正7年(1729年)裁撤了臺灣的馬兵,一直到林爽文事件
之後才恢復設立,全臺的官兵營馬僅有300匹;因本地氣候炎熱,養馬也頗有困難。
後來道光12年(1832年)因為軍費開支,又縮減為240匹。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23.63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carsen (118.160.123.63 臺灣), 10/14/2023 02:54:33

T5010/14 03:55用竹弓那是不是有投石索,反正都沒甲冑啊

peterlee9710/14 14:04

peterlee9710/14 14:04看起來主要是原住民有槍 漢人比較少 以私藏為主

原住民的火繩槍主要是透過漢人取得的,數量不會太多。

detonator10/14 17:10讚讚

wittmann421310/14 18:18推,可是到光緒年間感覺這禁令已經沒用了?

從檔案來推測,可能是從嘉慶年間的海寇蔡牽襲臺(1804年)開始,讓臺灣民間 擁有武裝的情況加速擴大。當時為了防禦蔡牽,官府號召士紳籌組大量義勇協防。 之後道光年間的張丙民變(1832年)時,也有許多義勇助陣。 1839年,臺灣最高軍政官員的臺灣道姚瑩曾提到「彰化民多習鳥槍」;於1841年 鴉片戰爭期間防禦英國,姚瑩提到淡水同知曹謹調遣了「精練鳥槍」的壯勇屯丁。 由此可知,至少於1830年代晚期的道光年間,臺灣民間有使用火繩槍的情況已經 相當常見,官府甚至讓使用火繩槍的民間壯勇擔當協防戰力。此後,於戰時調遣 臺灣壯勇也愈加普遍,規模也越來越大,例如著名的霧峰林家林文察。

goodgodgd10/14 18:40因為官府管不了,乾脆全禁了省事,但你要是有本事拿到

goodgodgd10/14 18:40,官府也拿你沒轍

corlachang10/14 19:26台灣的械鬥都抬出炮筒了,地方志之類的官方史料都很

corlachang10/14 19:29簡略,只是從旁探究,譬如聚落防衛的設計,熱兵器也是

corlachang10/14 19:30有在用。

corlachang10/14 19:31台灣嘉義有廟拜大炮,這就以前相愛相殺時的遺留。

※ 編輯: carsen (118.160.123.63 臺灣), 10/14/2023 22: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