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重讀《巨人的碰撞》。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了。幾年前買的時候,應該是本書作者David M. Glantz的作品初次引進,而如今現在他的所有作品相信不是已經出版就是在翻譯中了。簡體書市對
Glantz 重視也不是沒來由的。此公年近半百從美軍中退役,初次與人合著這本《巨人的碰撞》就展露頭角,聲名大噪。此後他關於蘇德戰爭的作品如雨後春筍般一部一部冒出,更是在歐美學界引起不小話題。
Glantz是軍人出身,文筆樸實,敘事簡潔,分析深入且條理分明,其引用了德蘇雙方大量的檔案資料,以強大豐富的數據說服讀者,更是一大特色。本書是“東線”戰爭的通史作
品,個人認為兩位作者的拿捏的程度很好,這是本既可推薦給新手,對於熟悉本主題的人也能從引用資料數據中得到滿足。
書中的討論有幾點讓我想說說。
第一,Glantz提到,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學界忽然興起了一股學說,聲稱“史達林本想先主動發動戰爭佔取先手,德軍發動巴巴羅沙只是破壞了這個企圖”。作者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他認為這只是當時蘇聯剛剛瓦解,有一派學者為了反對前政權,也為了引人注目而誇大其詞。朱可夫確實在41年中提過對德的作戰計畫,但史達林根本連看都懶得看。他太心知肚明紅軍在被大清洗後的積弱慘況了。伊恩‧克肖更是再三強調,莫斯科拚了命想要把開戰時間拖延,希望至少能再多一年準備,又怎麼可能自己先動手?別說這在軍事上會是場悲劇,怕是連政治上都可能讓歐美替它們洗白。Glantz後來還專門寫了一本書:《泥足巨人》(有簡中)來駁斥這個論點。
第二,蘇德戰爭在規模上算是世界史上少有的宏大,雙方死傷數把台灣總人口弄上去怕是都還填不滿。而整場經過的戲劇變化與曲折,最經典的對比就是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第二次布匿克戰爭。兩邊都是有一方佔盡先機,但卻遲遲無法取得最終勝利,而讓對方以空間換取了學習了反擊之法的時間,最終逆轉。不過,其實呢,紅軍在三十年代早期才是領先群雄的。當時在圖哈切夫斯基的指導下,很早就開始展開機械化作戰的嘗試,並發展出大縱深作戰學說。但這一切卻被史達林硬生生地打斷,導致紅軍出現了一個大斷層,只能在戰爭中付出沉重的教訓從頭來過。但即便如此,蘇聯的軍工還是開發出了T-34、KV-1等先進坦克,幾乎變成了德軍的噩夢。作者說了一段故事:41年初,蘇聯派軍事訪問團前往柏林,要求訪查德軍裝甲部門,希特勒指示要“毫無保留”。結果東道主把四號坦克秀給對
方看的時候,紅軍人員根本不相信這就是征服半個歐洲的德軍最先進的裝甲,大發脾氣。然後就換德方一頭霧水了,而這謎底要在下半年戰場上碰面時,才會揭曉。
其實德國除了在出色的參謀本部,基層實戰訓練跟裝甲作戰的經驗上領先遭逢斷層的紅軍外,在這場戰爭佔的優勢不大。就算是從後見之明上來看,如果沒有在“閃電戰”沒有迅
速取得決定性勝利,這場戰爭就容易難以為繼。而蘇聯廣闊的領土形成的“距離的暴虐”
,讓德軍的後勤整個悲劇,而你又是主打亡國滅族逼對方誓死抵抗的戰爭,要打贏真的很難。
這邊又帶到另外一個有趣的點。Glantz 在結論時說了,儘管盟軍在西線確實發揮了側面牽制的作用,並且提供大量的戰略物資支援,但如果沒有斯拉夫民族付出了成千上萬的人命,是不可能擊敗納粹的。兩位作者對於紅軍的貢獻,是不吝於指出的。
《巨人的碰撞》簡體絕版久矣,而英文版在2015年出了修訂版,兩位作者依據俄方釋出的新檔案,更新了大量的資料。而就我所知,簡體有名的軍事出版社指文已經有計畫出這個版本(相信應該是請回兩位譯者修訂吧),大家可以期待。而這間出版社也出了很多Glantz的作品,之前提到的《泥足巨人》,還有《斯大林格勒三部曲》、《列寧格勒戰役》、《庫斯克會戰》、《巴巴羅撒脫軌》,這些都收錄在《東線文庫》裡。其實這間出版社真的出了很多好的作品,翻譯品質也都還行,只是價格比較不那麼親民,口袋真的要很深才行。
最後一提的是,本書的地圖不太行,不過我偷看了一下英文原版也畫得不好,希望簡體修訂版能夠幫忙改正。也許這要求有點過分?
--
某冬天的夜晚,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下雪了耶。
貂蟬:飄在空中的雪,好美的舞姿.....
伊達楓:現在只有我們兩個.....
貂蟬:........(繼續看著前方,似乎沒在聽)
這個沒有結局(超核爆)
--
05/05 21:50
自己去亞馬遜查
推
推
推,把一樓黑名單比較清爽
他寫的那本列寧格勒我看不下去,只能當工具書用
推
講引經據典 卻不信蘇方近年解密資料
69
[情報] 斯特列爾科夫:我們在打庫斯克會戰嗎□ TL;DR | 斯特列爾科夫又再臭紹伊古了 ● 最近一直有報導指出俄羅斯軍方從基輔周遭撤離 ● 如果這些報導屬實,那麼當初「特殊軍事行動」所擬定的目標已完全失敗 ● 軍方高層可能寄望在頓巴斯透過彙整兵力,打場能給個台階下的戰役 ◎ 但我認為這戰役的結果也是吃屎,然後讓烏克蘭的歐美好朋友更加囂張66
[分享] T-34是輛過譽的戰車(文長)Youtube上看到推薦跳這個出來 印象中T-34一直都是評價不錯的戰車,好奇這個影片要怎麼翻案就點開了 看到裡面提到的一些點和現在的烏克蘭戰爭也有關聯,就貼上來分享了 如果版主認為比較適合在戰史版發那我可以自刪 不過想說現在軍武版人比較多討論會比較熱烈,就先貼這邊了28
蘇芬冬季戰爭來源: 簡略心得: 戰前分析: 蘇聯史達林簽署德蘇互不侵犯條約26
[討論] 二戰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數量前幾篇文章有討論到,倘若沒有美國租借法案的物資援助 蘇聯是否能夠單獨擊敗第三帝國? 光用言詞交鋒應該是討論不出結果,還是讓數據來說話: 我的數據來自於《用資訊圖表讀懂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書為Infographie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25
[心得] 德意志國防軍的最後一搏一點心得隨筆,剛好與戰史有點關係。 -- 對二戰打到最後兩年的德軍來說,戰況已經糟到不能再糟:最高統帥部早就判斷戰局已經 全盤皆輸。那麼,德軍到底在撐什麼? 是什麼原因,導致二戰時德意志國防軍要在毫無希望下拚戰到最後一刻?23
[心得] 讀書摘要--巴巴羅薩:德國入侵蘇聯的內幕書籍介紹: 巴巴羅薩作戰堪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作戰,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深遠。而巴巴羅薩 本身留下的許多 What if 問題更是成為軍迷討論二戰史中無法迴避的議題。 敝人在板上也曾留下爭論元首第34號訓令的正確與否跟莫斯科會戰討論的相關文章 過往西方主流思想往往把未盡其功的巴巴羅薩作戰失利原因都推給希特勒;然而,隨著15
Re: [請益] 朱可夫真的那麼神嗎?雖然原文有引戰或廢文的嫌疑(或者說是客觀事實 畢竟桶桶泥) 但當作一次分享知識的機會也是好事 我也拋磚引玉一下,看有沒有熟悉二戰的板友指正 《用資訊圖表讀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者Jean Lopez、Vincent Bernard 、Nicolas Aubin用大量圖表與淺顯易懂的文字列出二戰始末、簡單的戰略戰術13
[閒聊] 二戰德國東西線盟軍表現特點二戰時期的德國西線面對英美為主的盟軍,而東線則是 和蘇聯單挑。 單就空軍來講,素質上似乎是西線優於東線? 而就戰 事上來看,西線最著名的就是英德單挑的英倫空戰。相 較下,東線似乎沒有著名的戰事?11
Re: [閒聊] 二戰德空的訓練問題1944年以後西線的鴻溝已經大到無法單靠飛行員的訓練可以克服的差距,1944年年初 德國空軍西線的主力戰機 Fw190A-6 和 Bf109G-6 在作戰高度的帳面速度大約都比美 軍的 P-51D要慢個 50 至 80 km/hr,這是什麼象徵呢? 東線 1941年巴巴羅莎剛開戰 時德國空軍主力 Bf109F-2 就比俄軍主力 I-16 平均要快個 50 至 80 km/hr,雖然 速度不是惟一決定勝負的因素,但是大家可以想像一下,1941年 東線德國空軍剛開戰3
Re: [閒聊] 如果有軸心國勝利但步入毀滅的作品說到軸心國勝利我想起來以前還確實看過一部軸心國勝利背景的小說,台灣有代理。書名叫祖國(Fatherland)。 下面憑印象打的可能和實際內容會有小出入: 主角是一個性格無聊的中年德國警察調查員,生活在納粹德國勝利的冷戰時代。 德國在史達林格勒獲得勝利後最終佔領了莫斯科,從此蘇聯就完全痿掉了,東線只剩烏拉山一線永無止境的游擊戰和消耗戰,歐美設法讓蘇聯維持著最後一口氣繼續消耗德國,而西線就保持法國被佔領的狀態進入了停戰,英國雖然沒淪陷但也只剩半條命只能依靠美國,冷戰變成美德霸權。 書中有描述一些戰後生活,德國是歐洲的主人,所有歐洲運動賽事勝利的都是德國,除了槌球,因為那是英國人才會玩的小孩運動。柏林變成了管制嚴格的無聊城市,在這的德國人按規定的時間上工、下班,沒有太多的娛樂,大家都守著本分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