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查理八世的義大利攻略[上]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查理八世的義大利攻略[上]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5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html

--


查理八世的義大利攻略[上]


1483年,法王路易十一世(Louis XI)駕崩,其子嗣位,是為查理八世(Charles VIII)。才13歲的幼王雖然沒有正式的攝政佐理國政,統治法國的實權仍落在其年長的姊姊安妮(Anne)和姊夫手中。這時的法國不太平,1487年,將布列塔尼公國(Duchy of Brittany)統回來的戰爭如火如荼;儘管西班牙、英國與神聖羅馬帝國都站在布列塔尼這邊作梗,卻不能撼動1488年底定的戰局。布列塔尼與法國重新合併,查理八世則娶了才11歲的公國繼承人為妻,統治不列塔尼的安茹(Angevin)世系曾有過的其他領土繼承權也被查理繼承了過來,包括南義大利的那不勒斯(Naples)王國。儘管這塊領地與法國本土相距遼遠,在其親友、智囊以及那不勒斯的政治流亡者挑唆之下,開始親政的查理八世對南義大利的興趣與日俱增。


除了合併那不勒斯的領土野心,15世紀後半以來,列國分立的局勢也促使義大利各邦尋求外援,尤其是來自法國的奧援,引得法王以調解義大利紛爭為己任;在義大利五大國(威尼斯、米蘭、佛羅倫斯、教皇國、那不勒斯)當中,米蘭公國的繼承權奧爾良公爵也有一份,而傳統上佛羅倫斯一直是安茹世系統治者的盟邦,與法國有著千絲萬縷利益深厚的商貿關係。緊靠在法國邊上的熱那亞更兩度(1396-1409,1458-1461)成為法國的領地,在法國合併消化普羅旺斯(Provence)的土倫(Toulon)、馬賽(Marseilles)之後熱那亞順理成章地化為法國勢力在地中海擴張的側翼。更別說14世紀一度遷移到法國亞維農(Avignon)的教宗與法國的關係有多緊密;1265年將那不勒斯王國轉交給安茹世系的正是教宗,那不勒斯王國原本是、而且一直是教皇國的臣屬(fief)。


而正是義大利的形勢發展就引發了法國的介入。1458年,那不勒斯的國王費蘭特
(Ferrante)擊敗了安茹世系的競爭對手,主宰了這個王國;但他的統治以殘暴著稱,不但未贏得臣民的擁戴,與其他義大利強國的糾紛還使得那不勒斯日漸孤立。當初支援費蘭特最力、為他贏得那不勒斯的米蘭與其結成姻親,家族內的糾紛卻使得兩家漸行漸遠。其他國家與那不勒斯的齟齬就不是家務事了:在費蘭特的麾下效力征戰的傭兵隊長們
(condottieri)許多是教皇國內的男爵,因此費蘭特輕易就能對教宗施加軍事壓力武力威脅;而威尼斯不樂見到亞德里亞海內冒出另一個強權,更別說費蘭特還曾競逐過塞浦路斯王國(1473年歸屬威尼斯)的領有。至於佛羅倫斯,不但支持安茹世系的統治者,還因為爭奪兩國間夾著的錫耶納(Siena)與費蘭特交惡。早在1482-1484的費拉拉(Ferrar)戰爭期間威尼斯就已經同費蘭特交上手,而1485開始的那不勒斯男爵戰爭(Neapolitan Barons’
War)所引發的緊張氣氛日漸高漲,教宗甚至在1489年開除了費蘭特的封臣地位,將那不勒斯王位正式轉送給法王查理八世。


教皇國與那不勒斯的關係在1492年得到修復,教宗再度承認費蘭特的王位;但另一方面,與費蘭特交惡的米蘭眼見教皇國與那不勒斯重歸於好,更加焦慮,竟然決定將熱那亞(1488年以來臣服於米蘭)獻給法王,更新盟約、換取法國未來對米蘭的武力支持。在佛羅倫斯,掌有實權的羅倫佐‧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雖然偏袒那不勒斯,但他更著
重維持義大利境內的均勢;1492年羅倫佐一旦謝世,佛羅倫斯更加倒向那不勒斯,更促使米蘭加緊靠攏法國。同年稍晚統治羅馬的教宗也駕崩,新任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Alexander VI)馬上因為羅馬北方齊博(Cibo)領地的繼承權與那不勒斯交惡;買下該地城堡、臣屬於教皇的男爵彼時正投靠費蘭特,是其麾下最有權勢的傭兵頭目。一氣之下教宗不但譴責費蘭特在教皇領內埋樁,自己也暗遣密使到法國,籲請法王教訓那不勒斯。


至於法王查理八世,則打著與異教徒土耳其人對抗的旗號準備入侵;除了十字軍的幌子,許多義大利人也期待法國的介入能改革教會,儘管查理八世真正的動機應該僅限於那不勒斯王位。幾乎所有的宮廷顧問都反對進攻那不勒斯,尤其反對查理八世親征,但年紀輕輕便已染上征戰癮頭的法王決定將遠征按部就班進行到底。首先是在外交方面穩定後方;1492年,英國正為了討還法國承諾的津貼(從1478年就開始積欠)而入侵加萊(Calais),法王趕緊把債還了結束戰爭。1493年,查理八世又把庇里牛斯山邊境的爭議領土交還西班牙,儘管法王保留「再度取回」的權利(實則這條邊境線到今日仍維持不變);同年還把低地國邊上的阿圖瓦(Artois)和法德交界處的法蘭琪-孔德(Franche- Comté)定約轉讓給
神聖羅馬帝國。三個條約消解三大強敵的扯肘。查理八世的臣下還在辯論是該入侵義大利還是加強北方邊境的防衛,但1494年那不勒斯王費蘭特猝然崩逝,一方面緩解了那不勒斯與教宗間的緊張,另一方面卻使得法國群臣難以抵擋機會稍縱即逝的誘惑。


於是剩下的爭論就集中在該派出多少兵馬、準備多少軍需糧草、進攻該走哪條路線等實際問題上。義大利盟友的態度越發模稜兩可,最終決定派出的兵力比早先規劃的要大得多──一開始只計畫動用1,500「騎」(lance)、12,000步兵,但最終用上了1,900「騎」
(lance)、1,200乘馬弓箭手(mounted archer)和19,000步兵,外加義大利盟友的1,500「騎」和大約兩三千步兵。原先計畫中的海陸並進、兩路大約相當的兵力配置,也由於兵員增加,大部分得走陸路──事先準備約50艘船的運輸艦隊只堪搭載大軍的五分之一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allergy01/22 11:28厄,第一段最後面是路易十一還是查理八?

筆誤了不好意思,已更正

andystupid01/22 16:48沙發

ja2307200801/23 11:40

※ 編輯: Nomic (1.164.175.219 臺灣), 01/23/2021 11:44:07

MilchFlasche01/23 22:53看到Nomic大發系列文就準備進入Medium/vocus舒適閱

MilchFlasche01/23 22:53讀心境模式

time3Q01/25 13:36

reinherd01/28 08:44推,之前美劇The Borgias也有拍攝到查理八世攻略義大利

reinherd01/28 08:45當時我追劇也不是很清楚為何查八要進攻義大利,今天才

reinherd01/28 08:45知道正史上有這個前因後果

RockCaveChen02/24 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