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17世紀的歐洲軍隊口令

看板Warfare標題[討論]17世紀的歐洲軍隊口令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1

圖文版: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6434908

在聊這話題之前,要有些先備知識;口令中的File,指的是縱隊(列),口令中的Rank,指的是橫隊(行),而列中的第一位士兵,是該列的領頭,是最老練的士兵,他被稱為File
Leader;排行第二的人物,排在最後面,他被稱為Bringer-Up;排行第三第四的人物,排在行的中間,被稱為Half-File Leader與Front Half-File Bringer-Up。
註:這裡的行與列是美國用法,跟台灣習慣是相反的,

為何要把最老練的士兵排第一位?因為士兵是跟隨前面的人做動作的,老練的士兵不易犯錯,後面的士兵基本上也就不會犯錯。
在連裡,長矛兵被視為核心,兩側的火槍被稱為翅膀或袖子。

所有的命令要簡單而統一,當命令發出時,命令要帶有三個要素Who、How、What;Who就是誰被命令,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一個單位。How就是如何執行,What就是做什麽指令,比如大家齊步走。

距離口令
非行軍狀態時,前後士兵距離約一個劍鞘長度,如果沒配劍,那就一個手臂的距離,長矛兵記得要手持長矛立在地上, 火槍兵要把槍扛在肩上,這樣士兵才不會彼此影響。

非行軍狀態時,左右士兵彼此距離等同稍息,長矛兵記得要手持長矛立在地上, 火槍兵要把槍扛在肩上,這樣士兵才不會彼此影響。

Ranks open forward/backward to your Open Order(向前/後散開)
前後士兵彼此距離從一個手臂擴大到兩個手臂。


Files open to your right/left to your Open Order(向右/左散開)
左右士兵彼此距離從一個手臂擴大到兩個手臂。

Ranks close forward/backward to your Open Order與Files close to your
right/left to your Open Order則是集合口令,距離從兩個手臂縮小到一個手臂。
喊出Closest Order(靠緊)這口令時,長矛手會彼此靠近到兼併肩的距離,這時,長矛手有可能是要開始與對方的長矛手肉搏了。1616年出版的兵書《埃利安的戰術》,認為士兵靠緊的距離約46公分,從士兵的中心點開始量。1637年出版的兵書《軍事藝術原則》,作者Henry Hexham認為該命令只適用於長矛手。

其他口令如Double Open Order(兩倍散開),前後士兵距離1.8公尺,這一距離的一個可能用途是長槍兵行軍;如此寬廣的佇列間距為長槍兵在行進時留下了行進的空間。

轉向口令
口令為Face to the Right/Letf(向右/左轉),As you ware(面向前方);以當時的軍隊來說,正前方是不變的,就算軍隊向右轉了,正前方還是Front Proper,正前方不會變成是Front-accidentall。

Facing Square(轉為方形)

當士官喊出口令轉為方形(Facing Square)後,2、3列的士兵開始左右轉,最後一排的士兵向後轉。

當士官喊出口令第2、3列前進(Rank2、Rank3 March On),隊形變成中空的方形。

如果一行是8人,當士官喊出此口令後,1、2列的人不動,3~6列的人左右轉,7、8列的人向後轉。

陣形變厚變薄口令
Doubling Ranks to the Right(列變為兩倍)
當士官喊出口令Ranks to the Right, double,每列就會散開,縱隊的偶數位士兵會站出來變成新的縱隊,在原本縱隊的右邊(圖1~3);如果是喊Ranks to the left, double,圖2的人就是向左上方前進;行數減半,列數增加,陣形變薄1/2,但正面增為2倍。瑞典軍在30年戰爭時期實施Fire & Shock戰術時常喊這個口令,火槍兵從6行的人變成3行,然後實施兩次半齊射。
圖1 圖2 圖3
相反的口令則是Doubling Files to the Right/Left(行變為兩倍),陣形變厚2倍,但正面減為1/2。

行軍與戰鬥隊形
下圖是歐洲步兵的行軍隊形(圖1);前後是火槍連,把長矛連夾在中間,這樣的隊形好處是可以迅速地轉換為戰鬥隊形(圖2)
圖1

圖2
C 上尉或指揮官
D 鼓手
E 少尉
L 中尉
M 火槍兵
P 長矛兵
S 中士
如何從縱隊變成橫隊,請參考圖3~圖6。
圖3 圖4 圖5 圖6
如何從戰鬥隊形變成行軍隊形,請參考圖7~圖9。
圖7

圖8 圖9
肯定有人問,為何要這樣麻煩?會這樣做的原因是保證連隊的正面永遠跟前進方向是一致的。

火槍兵隊型與戰術
齊射與輪射戰術是歐洲軍隊最基本的戰術;齊射當然就是一起開火,輪射戰術呢,是每行開火後,人從列與列的通道中走到最後一行,然後第二行的人繼續開火,然後再走到最後一行;如何運行如下圖;明軍也有類似的輪射戰術,稱為迭進法。

開火的口令只有三種:1. Make readie(準備) 2. Present(瞄準) 3. Giue fire(開火)。

以下介紹一些輪射戰術的變形
Rank Inward and Present(列向內捲並開火)
在中士的帶領下,最左與最右邊的兩列火槍手向前,在連隊面前排成一橫隊(行),然後齊射(圖1);接者中士會喊"to the right and left, wheel off and fllow your file
leaders as single file to be next to the pike"(向左轉與向右轉,跟隨你列上的
File Leader,形成單列,緊鄰長槍兵)。
該橫隊會解散回復為兩列回到隊伍(圖2),另外兩列火槍手向前,在連隊面前排成一橫隊,然後再次齊射;圖1與圖2的動作重複持續,直到被叫停。
圖1 圖2
Firing by Two Ranks(兩列前進開火)
當中士喊出口令"Musketeers, foremost two ranks march on to this ground."(火槍手,最前面的兩列,向前進);兩邊的中士各自帶領前兩列火槍手向前,然後AB列士兵齊射,CD列準備(圖1);AB列士兵開火後回到連隊,排在最後,換CD列士兵齊射(圖2);CD列結束後也回到連隊排在最後,如同AB列;然後換其他的四列的火槍手向前走,圖1與圖2的動作重複持續,直到被叫停。
此戰術適用於敵人距離還很遠時,如果敵人的騎兵還沒有靠近,長矛兵甚至可以把長矛扛在肩上休息,如果士兵接近到50公尺,再玩此戰術會讓火槍兵陷入危險,這時火槍兵不應該前進,就緊鄰在長矛兵旁邊開火,如圖3。


Firing by Extraduction
當敵人距離太近時,火槍兵會躲在長矛手的後面尋求保護;別以為火槍手那時是無法攻擊的;其實不然,火槍手在那時還是可以開火的。
當軍士喊出口令"Musketeers, first rank! Face right, then march forth to place
yourselves before the pike division.*"時,火槍兵以列為單位,前進到長矛兵面前橫隊,躲在長矛裡進行齊射(圖1)。
當軍士再次重複相同的口令時,之前開火的火槍兵回到連隊,排在最後面,然後下一列的火槍兵進行圖1的動作,圖1與圖2的動作重複持續,直到被叫停。當時的軍事家認為,這是步兵連隊對付騎兵最好的法子。


參考資料
Return to the early 17th Centurysyler.com/

https://www.ptt.cc/Warfare/M.1641725010.A.761www.ptt.cc/Warfare/M.1641725010.A.761

https://quod.lib.umich.edu/e/eebo/A06964.0001.001/1:6?rgn=div1;view=fulltextquod.lib.umich.edu/e/eebo/A06964.0001.001/1: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6.152.42 (臺灣)
PTT 網址

bjchiou03/01 14:33這篇不是已經貼過?

helldog03/01 14:36歷史版沒人看,改來這邊

nanpolend03/12 13:55玩過全面戰爭系列會對陣型更有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