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灣是否只能借鏡韓國模式?
其實這幾年看下來,
台灣真的無法在身高上做奢求,
也不要再幻想籃協會規劃210以上的大黑柱。
所以我認為在現有19X的台灣禁區天花板下,
公鹿的PJ Tucker就是最好的學習對象。
我知道一堆人會說他是黑人沒辦法比,但在亞洲賽場說實話大家人種差距沒那麼大,如果可以相當程度的提升對抗性還有外線投籃的把握度,在亞洲也能保有一定的競爭力吧!
也不是說投籃要多準,至少每個人要有一個自己的熱區可以在國際賽場也有自信的出手。
然後不要畏懼碰撞,講難聽一點你都選擇打籃球了能不碰撞嗎?如果不想碰撞就去打高爾夫或羽毛球吧!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49.138 (臺灣)
※ PTT 網址
推
要有骨氣啦!!不要只會丟外線 軟趴趴!日本就是這
→
樣,君子籃球,看到沒,沒歸化,根本沒多強
→
台灣這群都可以抗衡 笑死
推
一堆切不進去就自稱射手的 練投有沒有7成都不知道
→
永遠只有幾個人空檔能給人安心感 唉
推
龍貓?
推
19x肌肉棒子不就是我們益全嗎?
推
棒籃的懶全都跑很慢 別鬧
→
先把投籃跟戰術執行借鏡日韓吧可悲
69
[專欄] 來自職業球員的試煉 馬建豪即將返美繼續成長茁壯來自職業球員的試煉 馬建豪即將返美繼續成長茁壯 【特約記者林建嘉】這次Molten盃台灣籃球挑戰賽中籃協特別納入了年輕球員為主的中華 白隊參與比賽,球員們可說是集結了19-22歲的大專菁英,其中19歲隊中最「幼齒」的馬 建豪甚至去年才剛從松山高中畢業而已,他高中畢業後就遠赴美國的預備學校深造,準備 挑戰NCAA殿堂,今年因疫情影響3月就返台等待機會,而這次Molten盃是他第一次與職業64
[心得] P+球賽內容欣慰台灣終於有職籃了 很棒的主場行銷、場館佈置也挺用心的 但是球賽內容方面,其實還有太多需要改變的 想提出幾個點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看法 1.45
[閒聊] 台灣國際賽競爭力問題應該出在本土長人上週對戰關島輸了一戰 讓很多人檢討台灣的訓練體系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可是現在這一批球員跟黃金世代,甚至是CBA世代球員比 後衛與鋒線得分手一直都不缺 素質落差最大的,反而是本土長人22
Re: [閒聊] 主場哨的紅利該如何拿捏?我不是兩隊的球迷啦 我以旁觀者的看法來說明好了 辛巴抗議整場很合理吧 也不看看辛巴整場接球後被一直打 我認為裁判公平一點吹23
Re: [討論] 書豪證明沒洋將體能也能打出洋將水準林書豪沒有洋將體能,你真的確定嗎? 他只是跳躍力因為受傷+年紀退化比較嚴重 這一點輸洋將比較多 切入啟動的速度,還是跟台灣洋將水準差不多吧 而且體能不是只有跳躍、速度這種一眼就看得出來的能力10
Re: [新聞] 不該大量出手三分 柯爾:中距離才是最有我們如果將數據攤開來看,自從2015年勇士透過大量跳投拿下總冠軍後,整個NBA在三分 線的著迷程度已經到了近乎瘋狂的程度。2014-15年賽季勇士投出了場均30.5顆聯盟最多 的三分球,有趣的是,前一年投出最多球隊其實是火箭的場均26顆。火箭自莫雷上任以來 就開始著手朝向數據籃球的方向邁進,以三分球、禁區出手以及罰球線為主要攻擊武器的 進攻體系就此發揚光大。13
[討論] 林志傑的對抗性林志傑的對抗性一直都不錯吧 在CBA也常常看到他用背身肌肉把對手頂開 然後來個後仰跳投 命中 CBA切入後大轉身在禁區碰撞後出手也都不錯 同時在CBA打球的林書豪4
Re: [討論] 台灣球員為什麼不流行練粗一點?我覺得看士官長阿敏就知道了 他當初去CBA後因那邊身體碰撞強度大為了適應整個人粗了一圈 雖然防守對抗性上有變好 但活動力下降 投籃協調性變差導致進攻上頂多偶有佳作 回來台灣後 因為台灣球員基本上沒啥在做身體碰撞的對抗 所以就直接減重讓自己協調性回來 才讓他現在這歲數還能有這表現- 如題 大家討論籃球可能說人種問題 身高跟體能受限 但在亞洲區域的比賽 除了澳洲一支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