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Garmin Edge 540 使用心得
前言:我的前一隻碼表使用的是趁著特賣 3990 買的 Garmin Edge 130,
我個人對它的評價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對我來說外騎不能沒有的功能這隻都有了,但可惜的是小小的麻雀飛不太遠,
掛了速度踏頻心跳功率四個感測器後撐不到 10 小時的續航力一直是這支碼表的痛處,
也是我一直想要升級的主因。
我使用的感測器列表如下:
心跳: Scosche Rhythm 24
踏頻/功率:Favero Assioma
速度:Garmin Speed Sensor
而在升級之前我對於碼表導航的依賴度相當低,大部分需要認路的情境
都是直接事前用 Google 街景車走一遍,腦內記下關鍵的分岔點後,
當天真的遇到需要確認的部分再開手機確認,
對應坡度分配騎乘強度的安排也是透過 Google Map 以每 5 公里為單位
把爬升量記下來組成的,畢竟我本來就不是非常 Dedicated 的騎士。
在入手之後我分別自己去騎了一趟福山,以及行義路上竹子湖。
值得一提的是我之前沒騎過行義路,而且這次有帶一個車友 (新手) 。
那我們先從第一印象、配置與操作開始吧。
帶回來跟 130 相比就覺得 540 好大,而且好多按鈕。
https://i.imgur.com/C2C0vQ7.jpg
扣掉電源鍵總共六顆 (130 四顆),
其實在初始設定時會需要花點時間重新適應新的按鈕功能與格局分配,
但帶出門時這個問題就相對很小,因為外騎不外乎就是開始/切頁面/暫停/儲存。
而且 Edge 之間的感測器竟然是可以透過 Garmin Connect APP 互相繼承的,好棒。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外騎的表現。
首先是第一次的福山,我對烏來福山的路線的熟悉是可以閉上眼睛
在腦內跑 Google 街景車的程度。
所以一開始我並不會期待 540 會在這裡讓我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地方。
直到 Climb Pro 的爬坡倒數提示跳出來。
它知道我要去哪裡?我不用匯路線資料?這是什麼巫術?
在這次體驗後我只覺得這是個很聰明很厲害,但每次都會跳提示音分散我注意力
而且會把我現在在看的頁面切掉的怪功能,很像小時候電腦課被老師切畫面的不爽感,
而且當時我還沒搞清楚我的頁面順序,所以切換起來超級煩躁XD。
還有另外一個令人煩躁的功能是急轉彎提示,這個我後來就關掉了。
這是一個會在你需要專心處理眼前的彎時跳通知逼你分心注意下一個彎的白癡功能。
但除此之外 540 還是相當優秀的,包含在清晨時總算看得到的背光螢幕、
圖形化的功率與心跳顯示,更高的續航力(三小時半耗電16%)、
每 5 KM自動記圈與各個爬坡段的記錄
都是深得我心的升級。
比較一下同一路段用不同碼錶的紀錄,就會發現兩者能紀錄的內容真的有差:
(Edge 130)
https://connect.garmin.com/modern/activity/10265018931
(Edge 540)
https://connect.garmin.com/modern/activity/11367179918
體力量表目前因為只會唱衰我的關係所以我先不顯示了,
等到我的騎乘數據累積夠多才會開啟來看。
第二次是帶最近離開河濱的大學同學(沒有碼錶)出門,走行義路上陽明山看繡球花。
帶新手嘛,我負責畫路線跟找路,她只要人有到,累的時候記得喊休息就好。
這就是即時地圖跟 Climb Pro 發揮作用的時候。
首先因為帶人騎沒辦法像一個人騎一樣說停就停的關係,
所以這時能夠即時檢視的碼表地圖就非常有用,我還是有用到手機認路,
但那只有在陽明山內路線蔓生且缺乏路標的狀況,
在市區認路時 540 的地圖功能是相當有效的。
再來是 Climb Pro,
新手常問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這個坡還要爬多久?"
之前沒有 Climb Pro 跟即時地圖的話,要回答這個問題基本上都只能看累計爬升/總爬升
然後大概地唬爛。(下一個彎就到了、很快就到了、再不到一公里)
但有了 Climb Pro 就可以明確的告訴她還有多久坡度會趨緩,什麼時候會開始下坡。
(但我大部分時間還是跟她說很快就下坡了哈哈哈哈哈)
我自己也因為有這個的關係在不熟的路線上分配體力時心裡也比較有底。
而且這次我知道我常看的頁面跟Climb Pro 頁面的切換順序了,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結論:整體而言我覺得這個升級是回不去的
接下來我應該會更依賴即時地圖跟 Climb Pro 這兩個功能,
(130也有即時地圖,但在黑白小螢幕上真的很難看懂)
這是我覺得升級到 540 除了在更大的全彩螢幕跟更好的續航力之外也很棒的地方,
我也相信隨著我更熟悉這隻碼錶的操作,我還能找出其他有趣的東西。
--
--
鞋分享,但急彎提示別關,有時下坡會救你一命
540不知道是為了Solar還是堆料,邊框比530大一圈,
覺得比例看起來很怪,所以我還是選530。
急彎提示下滑時候真的很重要
上次在武嶺用Climbpro只有絕望,跳出來看到滿滿的坡
,而且一大堆紅色
推 如果真的很依賴即時地圖的話 觸控的840或許會更
好
急轉彎真的別關 真的
推
急轉彎警示不要關+1。
Turn by turn有時候一個髮夾彎會提醒3-4次
認為轉彎警示跟climbpro 一樣重要+1
而且會蓋掉設定導航的航點
OK,沒想到急彎提示這麼受大家歡迎
那我再把它開起來去試試看好了
急彎別關啊,除非你下坡都煞很多
請問540的即時地圖,就是導航功能嗎?
所以要用540堆數據後才會有比較正確的血條預估?
不是,我的導航還是主要使用記憶導航
目前根據血條推估我應該只能騎到烏來
但我還不知道堆了數據之後它會不會給我更實際的評價
自己用不慣會分心就照自己的習慣,讓你騎車分心才
是最大的危險
想升級540的原因除了climb pro,血條預估,另外就是
導航功能,探索新路線.540的導航功能好用嗎?
導航的部分我無法回答XD,因為我習慣事前確認路線
然後現場憑記憶隨機應變的作法,可能要聽別人說法
Climb Pro 是確定好用,血條還不知道能不能用
530的導航先把路線在電腦上確認好,匯入碼錶其實就
很好用了,今天跑一趟之前沒騎過的路線,導航出乎
意料的好用
比你騎到一半停下來看手機方便超多的
所以garmin connect規劃好路線,再送入530或540?
急彎很好用,讓我對陌生山路提前收到警示,安心許多
之前有個YouTuber 就是在急彎摔車了 他說有這功能
比較安心
用strava 畫圖丟給garmin導航很好用
27
[問題] 請教G牌1040更新近況近期想把G牌530進行汰換,目標一樣考慮G牌840 or 1040(均非太陽能版本),之前540、8 40上市就有內建免事先規劃路線,可即時啟動Climb pro的這項功能,當時有聽聞1040會靠 軟體更新方式新增此項功能,還有修正即時坡度等小問題。 想請問持有1040的車友,官方有釋出更新檔了嗎? 身邊車友都推我直上1040,一來是價格沒差多少,二來是螢幕資訊會顯示比較清楚19
[閒聊] 車錶 手錶原本有GARMIN FENIX 6X 騎乘使用功能也都可以支援 從garmin 雷達,功率(尚未入手) 外接心跳帶、踏頻 一開始是戴手上,不過踏頻沒辦法隨時注意19
[開箱] Garmin Edge 1040 Solar 簡單開箱正文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Garmin公司的極限面交影片 企劃內容是幾名Garmin員工從林口出發 費時兩天騎上武嶺跟馮俊凱面交Edge 1040 Solar 有夠狂XD19
[閒聊] 540/840就是縮小版的1040對吧!看完多家評測&開箱,一路從YOUTUBE爬到bilibili , 最大感想就是540, 540 solar, 840, 840 Solar這四台其實就是1040縮小版! 重量變輕有感,相對的螢幕也比較小540/840都是2.6英吋但是其他部份上,8
[心得] 2022 Wahoo elemnt Roam V2使用心得自從今年過年前在台北 yoyo單車買了2022 Wahoo elemnt Roam V2 車錶後也已經使用了 二個月了其中也騎了不少經典路線 台中大三元 如來神掌 2023 KOM 北海岸 所以就來寫寫對於這顆碼錶的使用心得 首先是對我而言 覺得非常實用的部分 可分為三大部份 : 第一個是數據顏色顯示功能7
[問題] Garmin connect上繪製的路線海拔上升不準因為最近入手edge 530,想試試climbing pro功能。 但在Garmin connect上繪製的路線圖問題,為何顯示的海爬上升比實際的高出許多? 例如埔里到武嶺這段 實際爬升約2700公尺,但garmin connect 路線畫出來上升卻4454公尺? 這樣使用climbing pro時顯示剩餘爬坡都會高出實際許多7
[問題] 碼表爬坡顯示、坡度問題請益目前使用的表是兩三年前賣的 bryton 450 最近因為想換雷達尾燈,但手機常用來導航或者選音樂,不方便開雷達APP,考慮換碼表 目前的450其實也都很好,只有一個感覺是即時坡度好像都慢一些, 不知道是否各家碼表都差不多? 另外請問,有看到Garmin跟Bryton都有類似的Climb Challenge功能3
[問題] Garmin數據連結手機問題入手Garmin 540後回家試踩台30分鐘 手機連結碼表設定頁面什麼的都很快 踩台期間用車錶控制訓練台功率也很正常 但踩完後運動資料儲存進碼表 能在碼表上歷史紀錄看到1
[問題] wahoo坡度模擬支援問題wahoo kickr + kickr climb 或 wahoo kickr bike 搭配 garmin edge 車錶 來虛擬騎乘武嶺 能否正常的起動坡度模擬功能?- 許久之前曾經用garmin edge 530搭配邁金T300,使用strava下載的大雪山路線進行室內騎 乘,當次可感受到阻力會因坡度變化而調整,算是成功的設定 不過由於當次騎乘體感太差= 坡度忽高忽低,踩起來無法穩定維持功率,因此往後都是採自 己編輯的課表騎乘 最近找到了一條路線,坡度看起來穩定不少… 不過從garmin操作手順= 目錄>訓練>室內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