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新聞] 「阻止亞馬遜毀滅書店!」他號招書店老闆

看板book標題Re: [新聞] 「阻止亞馬遜毀滅書店!」他號招書店老闆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時間推噓 4 推:5 噓:1 →:12

※ 引述《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之銘言: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120354.aspx

有篇老文講到Bookshop.org在德國成功對抗了亞馬遜,臺灣出版商提
定價制可能是想抄襲這種成功經驗。

 但是他們可能忽略了,德國跟臺灣歷史大不相同,德國人並沒有在進
入資訊時代後少買書,不像臺灣的書市是一夕之間雪崩。疫情期間,臺灣
衝書店和買書的人也沒比較多。
  (如果臺灣通訊費和電費跟德國一樣貴,然後都不買房改用租房來積書,
   那書市可能還是一樣繁榮。)

  之後出版商自願被大通路(例如誠品)勒索,
  然後換成自願被網路通路(例如博客來)勒索,
  然後換成自願被百貨通路(例如MoMo)勒索。
  沒有自強過,現在才想空手對抗通路商已經太晚了,
  沒有其他籌碼時,定價制這把兩面刃,恐怕是傷敵三百四,自損一千一。


【疫情期間你看了幾本書】
讓人在疫情下更愛買書!德國書店如何做到?

根據財政部統計,2020 年臺灣實體與電子書銷售總額,較 2019 年減少 4.4億元,負成長 2.79%,出版產業從生產到銷售都面臨衰退,新書出版量再創 20 年新低。

另外,新冠疫情導致紙本書式微,去年許多實體書店消失,綜合型電商平台加入圖
書市場,推出購物節商品折扣行銷,造成書商及出版業的憂慮。

反觀德國,適逢疫情,出版業營業額卻不減反增,為什麼?
(科技報橘責任編輯:連柏翰)


德國書店看書

  疫情對出版業的衝擊沒有原本預期的大,著實讓德國書商協會執行長斯基皮斯
(Alexander Skipis)鬆一口氣:「我們從這次疫情發現,書已在德國社會中扎根
,光這點就是好消息」。尤其網路幫助實體書店撐過疫情,更讓出版業看到希望。
適逢疫情,德國出版業營業額不減反增

  德國出版業和書店的同業公會德國書商協會(Bö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每年 7 月初都會召開記者會,公布前一年的銷售數字,今年由於疫
情格外受到矚目。

  儘管德國從去年 3 月以來歷經 3 波疫情,不少書店因為防疫規定被迫關閉,
書展和新書發表會也幾乎全都取消,2020 年德國出版業的營業額仍達 93 億歐元
(約合新台幣 3100 億元),較前一年小幅增加 0.1%。不能在書店看書,是什麼
拯救了德國實體書店?


德國出版業怎麼辦到的?


  首先,實體書店的銷售確實因為關閉門市而萎縮,「這真的很痛苦」,斯基皮
斯說。去年的 4、5 月和 12 月,許多書店因為封城被迫關閉門市,全年營業額掉
了9%。今年更慘,從年初到 3、4 月都封城,跟 2019 年同期相比,營業額整整掉
了 22%。

  好在網路銷售和統一定價挽救了實體書店。德國全國有 5000 家實體書店,其
中 7成是社區的獨立書店。受益於發達的圖書物流業,民眾原本就有在自己家附近
買書的習慣,就算當天找不到書,下單後隔天也能在書店取書。

  為阻止市場被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瓜分,德國的獨立書店在書商協會的
協助下,近年積極投入數位化,多數書店擁有自己的網路書店。書的種類不輸亞馬
遜,搜尋同樣方便,下單隔天也一樣能在書店取書。

  另外,德國實施圖書統一定價制,全國書店同一本新書的價格一致,排除網路
購書打折的可能性,更增加讀者支持社區書店的意願。

  這個制度源自 19 世紀末出版業的內規,原意是避免書被低價賤賣,導致偏鄉
的小書店消失,最後對整個產業造成傷害,實施了 100多年到本世紀初成為法律,
被視為是維持出版業蓬勃環境的主要功臣。

  德國書店因應網路購物的趨勢,及早耕耘網路,在這次疫情看到成果。去年,
實體書店的網路銷售成績足足成長了 27%,反之佔網路圖書銷售額一半的龍頭亞馬
遜只增加7%,疫情期間讀者改在網上買書,顯然以住家附近的實體書店為首選。

  記者會上,斯基皮斯忍不住挖苦亞馬遜:「疫情一開始,亞馬遜就改賣廁所衛
生紙,書反而變得次要,這實在不符合讀者的期待」。

  其次,疫情期間民眾整天宅在家,增加對閱讀的需求。根據民調,在所有的媒
體當中,影音串流平台成長的幅度最驚人,民眾自認使用時間比疫情前還多的比例
高達 49%,其次是電視的 30%,書也多達 25%,而且 10 至 29 歲年齡層愛讀書的
人超過 3 成,讓德國出版業看到希望。

  今年秋天是否有第 4 波疫情?10 月的法蘭克福書展,會不會像今年 5月的萊
比錫書展一樣,準備好卻又突然停辦?疫情還沒結束,斯基皮斯不敢預測今年的數
字。不過,德國從過去這 1 年多疫情學到的教訓,似乎預示出版業可能的未來。

  「之前一解封,讀者就衝進去書店,可見實體書店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斯基
皮斯說。

  他認為,書店不僅是地方的訊息和文化交流中心,書店提供的專業諮詢和讀者
與書店的情感連結也難以取代,「實體結合網路銷售,看來對讀者最有吸引力,這
部分我們出版業還可以更努力」。

--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102.155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luciferii (1.163.102.155 臺灣), 05/05/2023 23:24:29

Nusat05/05 23:29關鍵字: "數位化"

Nusat05/05 23:31不過個人覺得社區書店發展好 應該是因為德國國土大過台灣

Nusat05/05 23:32外出交通成本增加的話 就會願意在社區買了吧

Nusat05/05 23:34同時國土大 大電商的物流成本比台灣高 所以運費可能不便宜

Nusat05/05 23:34相形之下社區書店的物流就是把書送到店址 相對單純

Nusat05/05 23:37買家和社區書店 都節省掉了"送到家"這一段的運送成本

Nusat05/05 23:38喔對了他們大概也沒有遍地開花的便利商店提供店取...

DarkHolbach05/05 23:38台灣就是文化沙漠,老百姓最重視的娛樂就是吃

freeunixer05/06 00:53跟德國的原本的生活型態與習慣也有關,

freeunixer05/06 00:54首先他要有夠多的閒時間,其次追劇仍然是成長幅度最高,

freeunixer05/06 00:56看書本就會被其他行為排擠,只是德國人有較多時間可用

freeunixer05/06 00:56相對之下還能夠維持住相當的閱讀比例

freeunixer05/06 00:58台灣人基本上已經被手機跟上網吃到飽給綁定了,所以...

darkMood05/06 03:40都要沈到海底了,就算兩面刃也要吞了。

SSSONIC05/06 06:33輪班累得要死 當然要最不耗精神的娛樂

skullxism05/06 07:36結尾那段就不符合台灣ˊ_>ˋ

legendrl05/06 08:22比起閱讀書籍,玩手遊才是主流,而且蠻多家長也讓小孩玩

legendrl05/06 08:23手機,當然下一代自然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