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零規則~~反而有無限的可能

看板book標題[心得] 零規則~~反而有無限的可能作者
d13579638
(睡醒了)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部落格連結:
https://sdf000123000.pixnet.net/blog/post/571801388

Netflix 在吸引眼球能力是所向披靡,這點是無庸置疑(財報上先不論)。那為什麼成功的是Netflix而非其他公司呢!不用外人評斷與猜測,創辦人海斯汀便不吝公開Netflix成功心法,他邀請了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艾琳‧梅爾研究與員工訪談,將其心法展現於世人眼前。

每一間成功的公司會成功肯定有個正向循環的輪子向前滾動,而筆者認為其中三個因素為Netflix關鍵。高人才密度、薪資業界之最、高底薪而非透過分紅獎勵。

高人才密度
海斯汀認為一個人才抵過數十個資質平庸之人。能力在同一水平才能聽懂彼此的意涵,即便開玩笑娛樂時也是如此,工作起來反而充滿樂趣,對於彼此也才能互相激勵啟發。

當筆者初出社會時,一位前輩曾對我講過一句挺有意思的話。

「當你覺得別人想法是垃圾時,只有兩種可能,不是你太強不然就是你太廢。」

這話,當時聽覺得是前輩的下馬威,不過後來想想確實如此,而多數情況都是屬於後者太弱。能力平庸之人常常陷入自己已經足夠強的心牆裡而不再積極進步,久而久之便會開始拖累整個團隊前行,不僅跟不上思考還不願執行,因為認為他人想法是垃圾,但實際卻大相徑庭。看似垃圾是因為強者想到更遠開始提前做預防,卻會被平庸之人當作浪費時間。不在同一水平上的討論也只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公司成本,也會降低競爭力。

另外筆者認為高人才密度還有很大優勢-彼此精益求精。持續進步是優秀的人的特點,當每個人都足夠優秀時,自己便顯得相對平庸,但這時優秀的人會砥礪自己追上周邊的人,良性競爭會帶給公司更優秀的人才,同時吸引同等優秀人才加入。

薪資業界之最
這點確實不難理解,在以創意為主的公司,突破性且吸引眼球的想法相當重要,若是追趕的公司有可能因此扭轉戰局,若是前列者則會擴大差距。兩個好公司分出勝負往往都是在於一個策略好壞與否,近年最讓人熱議莫過於英特爾與超微的決策,後者放棄先進製程的開發選擇相信台積電,前者則在先進製程屢屢碰壁一再延遲,進而被蠶食鯨吞市占。兩間都是好公司,只是決策的差異便有數百億美金營收差異,而決策關鍵在人,因此以腦力作為主要競爭的公司,不惜花大錢招聘優秀人才也是可以理解。 Netflix 是完全靠腦賺錢公司,也許前期因為招聘人才花費大量資金,但後期帶來源源不絕的好影集與IP那是無法想像的蝴蝶項應效應與獲利,迪士尼就如此,硬體你可以模仿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但軟實力完全不是對手,那是深植人們心中的童年,人內心永遠有個童年的自己,而這是源源不絕的營收來源。此方針用於Netflix上是創辦人分析通透而策無遺算的結果,也才有如今Netflix的成就。

此外,Netflix還有一點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鼓勵員工多跟獵頭接觸,看看自己的行情是否有被公司低估,若有,公司將會為你加薪,當然前提是要你要有被加薪的資格。有如此的方針也不難理解,畢竟此公司主打就是業界最優渥薪資,對於人才從不吝嗇。這點倒是讓在台灣土生土長如井底之蛙的筆者開了眼界,想不到有求才若渴到如此顛狂的公司。畢竟台灣即便缺人也‧‧‧‧‧但,哈哈!

高底薪而非透過分紅獎勵
這是挺有意思的點,因為就目前筆者接觸到的案例或者在網路上看的業界大老介紹,通常都會為了避免起初拿出大量聘僱費,但員工卻沒盡力,因此透過後續獎勵制度(包括達標獎金與股票)讓員工持續盡心盡力為公司賺錢。

創辦人認為「從事創意工作的時候,頭腦需要保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如果一部分的你聚焦於表現夠不夠好、能否拿到獎金,你的頭腦就很難進入充滿靈感與創新的開放認知空間。」,這點筆者感觸挺深,還在神山工作尤其明顯,當然在絕大多數大公司都是如此,一個人職位越高領的分紅與薪水越多時,對他人的要求越發苛刻,對自己則越不願改變,深怕改變了就鑄成大錯,奇思妙想越來越不可能出現。常說新人天馬行空能力強,反過來說是因為對生活、對職等、對薪水對其束縛少,所以趕想,不是資深的人變笨了,而被自己有意無意識地限縮了所有想法。

守舊不是不好,只是容易被時代洪流吞沒。嘉慶皇帝就是很好的例子,勤政的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兢兢業業仍無法將大清從失速的衰敗中拉起,認為自己肯定哪裡做錯,因而更加守舊讓自己從罪惡感裡掙脫。「體皇考之心為心,本皇考之治為治。」,只要祖宗之所為,他便依樣畫葫蘆,結局你我都清楚,大清最終仍跌入萬劫不復。當然,也許改變也不一定更好,但筆者認為如此思維是逃避的思維,沒有任何的方針可以永遠不改變便能順應每個時代潮流,需要是在變中不忘初衷且讓自身選擇正確道路的能力不斷提升,唯此,才能屹立不搖於高強度的競爭中。

看完這書,大開眼界是筆者最直接的感受,畢竟與自身待過或聽過的公司也著天壤之別。不過台灣95%以上的公司肯定做不到,也一定無法這樣做,主要在於台灣依靠的是製造業,員工數量就不再同一級數,另外製造業需要的是良率,因此遵循SOP做事是圭臬,尤其科技業,毛利已經不高了,能做除了控制成本就剩提高良率了,這點創辦人也是認同,並非所有行業都可以如同Netflix一樣給予員工高度自由與薪資。

每個行業或者國家擅長領域會突出肯定有其原因,不可能一個策略打遍天下無敵手。能做的就只能截他人所長補己之所短,讓自身優勢行業持續領先。但有點值得思考,台灣、韓國與中國這些年比拼的都是低毛利、高工時、高污染與高壓力的面板、半導體與記憶體業等產業,而這些都需要高度統一化與制度化,會不會因此越來越走不出去,進而讓國家漸漸沒有突破性的想法,進而只能自身相殺(價格戰),如慢性病不死卻也無法再跟人競爭,被人牢牢掐住咽喉!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92.210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