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不怕被 ChatGPT 取代的《卡片盒筆記》
我是在我有興趣的領域,會拼命蒐集知識的人,如何整合並應用自己辛苦蒐集來的知識對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也因此我不斷鑽研筆記方法、精進自己的知識管理能力。而到了 ChatGPT 人工智慧迅速竄紅的 2023 年,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熱愛寫筆記的人,會不會忍不住懷疑自己:
「有事問 ChatGPT 就好、我還需要寫筆記嗎?」
網誌好讀版:
https://haosquare.com/how-to-take-smart-notes/
對於知識管理與創意發想,《卡片盒筆記》是我近年一直實踐並認為有顯著效益的方法,我更相信《卡片盒筆記》方法具有 ChatGPT 無法取代的優勢。這篇筆記將簡短分享《卡片盒筆記》是什麼,並把重點放在卡片盒解決了什麼其他筆記方法無法處理的痛點,以及為什麼我認為它是強大人工智慧也無法取代的好筆記方法。
## 什麼是卡片盒筆記?
卡片盒筆記法 的德語原文名稱是 Zettelkasten,是由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開發的一種筆記方法,在電腦還不發達的時代,他光靠紙筆就達成了一生發表超過 70 本書、400 篇以上論文等超高產出的成就,就是仰賴他發明的《卡片盒筆記》。
《卡片盒筆記》的基本概念是:將筆記以卡片的形式儲存,每張卡片代表一個想法或概念。卡片可以自由地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知識網路。卡片盒筆記法確實是這樣一句話就能講完、這麼簡單易行,閱讀的時候,拿著筆寫下筆記、然後在筆記之間創造連結,想法就會自動產生。
卡片盒的基本概念三言兩語就介紹完了,看起來沒什麼新鮮的,為什麼大家還會推崇它的威力呢?因為卡片盒筆記法真正的神奇之處不在於寫筆記的格式、而是在於系統。
卡片盒在乎的系統並不只是寫筆記,而是 寫作 + 學習 + 思考 的一整套開放性流程,卡片盒筆記是個好工具,但好工具也要有好的使用方法才能發揮效用,對卡片盒而言,寫筆記及閱讀筆記的過程要時常想著如何寫作產出新作品、如何連結所學知識、以及如何產生創意想法,這般有意識地寫與讀筆記,才是好的筆記使用方法。因此,卡片盒以及筆記本身可以簡單,但必須搭配好的寫筆記系統,才會真正獲得卡片盒筆記方法的效益。
以下篇幅將更專注於分享採用此方法的動機,接下來我們先繼續探討寫筆記需要解決的痛點。
## 花時間寫筆記,還不如問 ChatGPT?
我讀完《卡片盒筆記》後,認為有兩大情況,會讓你寫的筆記完全不如 ChatGPT,也因此寫筆記會變成浪費時間。
第一,單純地存檔。如果只把卡片盒當作知識檔案庫,就像上面的案例一樣,只想把實用資訊存進去、需要的時候拿出來,這樣的卡片盒並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效益,只是要存檔知識根本不需要卡片盒。《卡片盒筆記》強調的是要改變工作流程,這個流程的核心是思考如何產出、是「看著筆記、產生連結」,把寫筆記轉換成一個學習與產出的系統,卡片盒才有用。
此書作者對「存檔筆記」十分精闢地評論:如果我們只是想把筆記當成知識庫的話,那麼Google 搜尋引擎還有 ChatGPT 都已經是完美知識庫了,但也不見得每個人都因為能運用這些完美知識庫而高效學習。由此可見,重點不在於工具,而是把工具融入到組織與工作流程;重點不是把知識存檔成筆記,而是把寫筆記變成產出結果的系統。
一般筆記對於學習與產出成效不彰常見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連結與組織,換言之,單純的存檔筆記沒辦法幫你發現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當你腦中浮現出一個疑問,這個疑問本身已經解決了 70% 問題,因為,你只要花剩下 30% 的力氣,對 ChatGPT 提出這個疑問,人工智慧很快就會給你很好的解答。也就是說,當你能明確問出問題,幾乎可以說你已經知道答案,你只少了「詢問 ChatGPT」這個簡單步驟而已;問題在於那些我們問不出來的疑問: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ChatGPT 也無法取代卡片盒筆記
如果只是普通的筆記法,死板地存檔以及缺乏資訊連結,不如不寫筆記、凡事問 ChatGPT就好,省下打字或寫字的時間,人工智慧給你的答案還可能更精準且新穎。
相對地,若能正確採用《卡片盒筆記》的系統,將能為你的工作與學習產生 ChatGPT 也無法取代的好處,這些優勢包括:知識網路、激發創意、以及高效產出。
### 1. 知識網路
《卡片盒筆記》使用連結將筆記卡片們連接在一起,以形成一個知識網路,知識網路將有效率地形塑長期記憶,並且把資訊片段轉化成真正的智慧。
卡片盒筆記不希望你只用筆記把知識存檔、更不希望你把知識死記在腦海裡,《卡片盒筆記》的指導方針是在寫筆記的過程思考如何把想法與知識連結起來,「思考如何連結」的動作本身就是在咀嚼知識。或許有人會覺得,這麼做很消耗腦力、很花時間,但為了省時而略過筆記連結是非常短視近利的!大腦非常容易忘記單獨出現、並且跟其他腦海中已知資訊無關的訊息,要是沒有透過思考連結來咀嚼知識,我們將會更容易遺忘這項知識,還可能會忽略自己其實不理解這項知識。因此,《卡片盒筆記》期望我們將筆記內容連結到知識網路,促進真正長期的學習與記憶。
如何連結、新資訊對自己的現有知識有什麼幫助,這些問題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現在的)ChatGPT 再厲害也無法幫你「內化」知識,而《卡片盒筆記》指導你不斷連結筆記,不只記得牢、更把知識化為智慧。
### 2. 激發創意
創意、好點子、頓悟、或直覺,這些其實都不是偶然,而是經驗的累積、都需要時間才能達成。很多你以為是自己「靈光一閃」的想法,事實上也經過了一段漫長時光的準備過程。基於這點,透過《卡片盒筆記》,創意不再需要被動地等待靈光乍現,而可以積極主動地準備、持續激發創意。
《卡片盒筆記》最重視的筆記連結是這個方法能產生創意的基石。相對於由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先有主題、再開始找資料),卡片盒的發展是由下而上,不會先有主題來將筆記分類,而是直接開始寫筆記、讓筆記互相連結,逐漸自然形成分群。你可能手上存在兩張筆記卡片 A 與 B,乍看之下沒有連結、沒什麼關聯,某次你新增了筆記 C 之後,創造 C 與A 的連結、也創造 C 與 B 連結,現在 A - C - B 三張卡片都連結了起來,你因此驚訝地發現,原來 A 與 B 是可以透過 C 概念有關連的,創意就這麼產生了!
我喜歡書中引用心理學家 Jerome Bruner 的說法:若我們無法超越既定的脈絡思考,只著眼於眼前的訊息,那麼是完全不可能進行科學性思考的。在我們為筆記寫下連結的當下,我們只感受的到當下已知且有限的脈絡;然而,只要依照《卡片盒筆記》的建議,檢視、探索、並思考筆記連結,你差點忘記的資訊、還有你尚未發掘的創意點子,將會跟著連結跳出來、呈現在眼前,幫助我們跳脫框架思考。
透過卡片盒筆記做到超越眼前既定框架思考,這種創意發想 ChatGPT 可就做不到了吧?
### 3. 高效產出
如果筆記只是用來「紀錄」跟「存檔」,前面已經提過:只是存檔的筆記,不只是容易被ChatGPT 超越,比起自己親手寫筆記,你需要提取知識的時候直接問人工智慧,反而還會獲得更即時、更完整的答案。
而「產出」才是 ChatGPT 無法取代你的地方。產出的形式有許多種,與寫筆記直接相關的產出,就是寫作並發表。而只要善用《卡片盒筆記》的方法,讓寫筆記與工作流程結合,寫筆記本身就是在解決問題並產出可發表的作品,人工智慧是寫不出「可發表」(或者說值得發表)的筆記的。
撰寫「可發表」的筆記不只是創造自己的價值、也是在淬煉自己的知識力。就如《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所言,寫作的過程正式在提煉思考能力,因此,動筆寫作才能擺脫膚淺、深化知識;《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一書也提過,成長取決於輸出量的多寡,紮實地透過寫作來輸出,才表示大腦學會了新資訊,成為知識成長的養分。《卡片盒筆記》除了寫下筆記,其中一個重要原則是要你看著筆記產生想法。要想什麼?要想該寫作、並輸出什麼樣的內容。以「產出導向」思考筆記,你會看著自己現有什麼資訊、同時察覺缺乏什麼資訊,看著筆記,就是在發展出問題、研究計畫、然後邁向你的寫作成果。這就是卡片盒筆記能做到高效產出的秘密。
## 結語
這篇閱讀卡片盒筆記的心得只有一個目的:要回答「有事問 ChatGPT 就好、我還需要寫筆記嗎?」。如果你打算用筆記來儲存知識、有需要的時候回來翻找,那就別存了!需要知識的時候問 ChatGPT 更快更準;如果你想善用筆記來建立知識網路、激發創意想法、或是高效率寫作產出,那麼,非常值得把卡片盒筆記融入你的工作流程。
希望這篇閱讀心得有讓你深刻理解卡片盒筆記的威力,如果你想精讀卡片盒筆記的方法論,建議你進一步閱讀原作書籍《卡片盒筆記》。
--
推
有點抽象
推
這個idea是你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偷別人的東西別人
的筆記不是比較快再據為己有説那是自己的發想,順
便再駡辛苦做筆記那人是廢物,假道學高大尚養成就
是這麼簡單,IQ157、180不就這麼來?現在坊間這種
教人做筆記的書很多,你們有沒有碰過那種自己寫的
筆記自己看不懂還要問你在寫什麼的人?所以寫自己
看不懂的筆記意義是什麼?
每一塊筆記組織的知識網甚至可以跨領域這是自己的
能力還是竊取別人的?因為你們是這麼隨便可以因為
別人的家世背景、學經歷來定義別人「廢物」,真諷
刺!呵呵
謝謝分享
重點整理:1、什麼是卡片盒筆記;2、優點;3結語
現在使用Chatgpt的人因為自己賺了便宜,其實只是AI的
免費訓練員。
卡片盒筆記最難在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
沒關係繼續寫廢文,馬上被取代
卡片盒筆記是思路的紀錄 不是單純筆記 我覺得很難上手
13
[心得] 《卡片盒筆記》當初想買這本書一方面是看到網路文章的介紹,對它一致好評讚譽有加,暢銷榜上也能見 到它,不禁讓我想知道內容究竟在講些什麼,真的有如此厲害嗎, 另一方面也想說如果能學會一套有效率的筆記法也是不錯,對於閱讀學習也許有幫助, 畢竟腦海中能想到的筆記方法就是書上畫畫線,頂多再拿螢光筆畫上幾筆,讓書看起來 有被讀過的樣子。11
[心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讀後心得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是什麼?12個法則和重點整理 《How to Take Smart Notes》讀後心得:所有的知識都從筆記開始 萬字長文圖文版 最近我讀完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書,它對我的閱讀、筆記和寫作的流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我很欣賞的兩位知識管理和寫作專家 Tiago Forte 和 David Perell 都對這本書讚譽9
[心得] 《卡片盒筆記》實踐感想和大力推薦的原因《卡片盒筆記》我的實踐感想與心得、大力推薦的原因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德國教授超強秘技,讓你擁有無限的靈感 圖文好讀 有一個很有趣的數據,我寫過將近兩百篇的讀書心得,可是我從來沒有寫過任何一本書的 「推薦序」。而今天要跟你分享的這本書,是我破例撰寫的第一篇推薦序。為什麼我對這4
[心得] 《卡片盒筆記》- 高效思考筆記術▶ 網誌完整版: 「卡片盒筆記」靈魂人物: 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 貫穿「卡片盒筆記」這本書的靈魂人物 – 「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是 有名的德國社會學家,仍而在成為社會學教授之前,魯曼連社會學的學位都沒有,但他卻 利用獨特的筆記方式,在短短一年之內,取得了當地大學的任教資格,並開始長達30年的3
[心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延伸閱讀正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六個關鍵步驟 完整補充《How to Take Smart Notes》書中尚未說明清楚的部分 圖文好讀 在發表了獲得熱烈回響的這篇文章〈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是什麼?12 個法則和重點 整理〉之後,我試著把這套「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整合到自己的筆記和寫作3
卡片盒筆記若是讀非文學作品,最有趣的不啻為作品之間的連結,在看似不相關的概念上找出其內在關連性。就我,這是大量閱讀、反芻,才會「閃現」的火花。 「卡片盒筆記」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由概念出發,將不同脈絡但類似的素材以自己關注的面向形成連結,在不同的素材之間形成脈絡,並在脈絡中找尋連結及歧異點,協助製作者思考並之「書寫成文」。至此,「卡片盒筆記」的適用者,狹義而言是需要以向他人輸出為業的人,瓦基將之稱為「知識工作者」;廣義者,應是不斷檢視自己想法並自我挑戰的讀者。 我不太能夠有條理的寫文章,但論文倒是寫很快,包括前女友的論文我都參與一二,幫忙寫了些什麼。據察,論文寫不出來對我而言是問題意識不夠明確,所以不知道要找什麼資料或是容易開花;「卡片盒筆記」即已在閱讀的同時調整書寫的定位與方向,等閱讀到一定程度後,問題意識與文章大綱會經由各次的安排而自然浮現,相關資料與想法也相對齊全,是協助前期書寫甚至跨專業的有效利器。 本書即為《卡片盒筆記》的成果展現,作者是德國教育哲學教授,內容盡情展現各式連結與觸點,讀起來五花八門相當過癮,就像表演,在閱讀過程中會看到一些常見甚至是沒看過的觀點在不同脈絡中相互拼湊。但很可惜的是,也或者是說將「既定議題為基礎而為發展」的寫作方法,本身就悖於「卡片盒筆記」的特性──由筆記告訴你要寫什麼,而不是決定要寫什麼再來看筆記。 所以通篇寫作雜亂無章,也有不少與標題或是所想要表達意涵毫無關連的描述,單拆各個展演都很有趣,組合在一起像災難一樣。是本整體性與結構性相對薄弱的作品。1
[心得] 《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讀書筆記】提高創作的品質:《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 網誌完整版: 在書寫文章、發表論文或是創作非小說類型的作品時,很有可能會陷入瓶頸,或是不知道 該怎麼持續下去,陷入低潮與困境當中。尤其是在傳統依循計畫逐步完成的情況下,透過 學習卡片盒筆記的思維方式,建構出專屬於自己的系統與脈絡。1
[心得] 《防彈筆記法》訪談作者的十個重點整理《防彈筆記法》讀後心得和訪談作者的十個重點整理 簡單輸出式筆記架構,保護高產出、高效能心流 圖文好讀 如果你是以下這三種人,今天介紹的這本書你一定不能錯過。(1) 不會做計劃,想到要規 劃目標就頭痛,不知道未來自己到底要什麼、(2) 寫了很多反省日記,但真正對未來目標1
[心得] 《打造第二大腦》現代人必學的知識管理法《打造第二大腦》讀後心得:現代人必學的知識管理法 多一個數位大腦,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 圖文好讀版 你花很多時間讀書、上課、學了一堆東西,需要的時候卻腦袋當機,想不起來?你看了很 多的網路文章和影片,做了很多的筆記,可是未來真的要用的時候,卻找不到在哪裡?你- (網誌圖文版) #我還需要學怎麼寫筆記嗎? 以為,唸到研究所、考試也算一帆風順,過去整理得有條有理、章節分明的筆記,還曾經 提供給同學使用,難道還不清楚怎麼寫筆記嗎?逛書店時,總下意識地忽略這類工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