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我可能錯了 打破冒牌者症候群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我可能錯了 打破冒牌者症候群作者
yalooo626
(yalo)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圖文好讀版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WkDEg8nuScKbzBkk/?mibextid=WC7FNe

《我可能錯了》
打破冒牌者症候群 釋放控制的羈絆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漂亮?不夠聰明?不夠快樂?
當表現好時,總覺得只是運氣好而已?
當別人稱讚時,你卻覺得自己「我不配」?
小心,你可能落入冒牌者症候群…

要怎麼破解、改善?來看看瑞典森林僧人畢生體悟到的生命金句吧!

前身為經濟學家的森林僧人 以生命智慧面對人生終途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比約恩是一位瑞典經濟學家,事業有成卻對生活感到焦慮、不快樂,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

他在26歲時放棄一切,到泰國成為森林寺院的僧人。在17年的修行中,他汲取到生命智慧,打破各種懷疑自己的念頭,更幫他挺過中年還俗後的憂鬱風暴,以及罹患漸凍症逐漸走向死亡的日子。

推薦看點:

1.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破解冒牌者症候群

冒牌者症候群是 1978 年由臨床心理學家 Pauline R. Clance 和 Suzanne A. Imes 提出的一種現象。

冒牌者症候群的人即使有著充足的外部證據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仍然深信自己「不配」。他們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時機,或者僅僅是他人的過分抬舉。冒牌者容易否定自己,自我形象低落。

作者也曾陷入自我懷疑的時候,他認為,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時,就會變得極其脆弱,毫無防備。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念頭,也不能決定它們應有的樣貌。我們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哪些念頭,我們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我們可以學會別對自己的念頭太當真,並找到一種更清醒的方式來處理它們:「嘿,瞧,那個奇怪的念頭又來了。那好吧,我就放掉它了。」這或許是破解冒牌者症候群的好方法。

2.這也會過去—放下控制 化解過度焦慮

帶有「應該」這個詞的種種念頭,讓人們變得委屈、沉悶和孤獨。當我們出現焦慮的感覺,不妨就試試這個手部的動作—先是「用力握緊拳頭」,然後「鬆開成張開的手掌」。作者希望我們可以記住這個動作,當成提醒。了解無論喜悲,這也會過去。

做計畫是很棒的事,我們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規畫自己的人生。但是,做計畫與認為自己所有計畫都必須實現,是兩回事,要思考自己是否過度控制。

關於心靈成長,很大一部分正是勇於面對不確定性。當我們能忍受「不知道」和「不控制」時,就能接觸到自己更有智慧的那一面。試圖緊抓人生,就像拚命想抓住水一樣。不斷變化是它的本質。

無論是美好或痛苦的體驗,人生一切的跌宕起伏都會過去,此書作者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少一點握拳,多一點鬆手;少一點控制,多一些信任;少一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進而化解過度焦慮。

3.自我覺察—活在當下 專注現在

人天生會記住讓情緒激動的事情,尤其是痛苦和可怕的經歷。但我們所謂的「過去」,也不是實際發生過的事情,它們是一些片段。

我們常會因為杞人憂天,而對未來有所想像,這就叫「擔心」。有時,擔心不僅有聲音,還會伴隨畫面出現,這就稱為「心理電影」(mentalmovies)。

自我覺察,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裡面思維的能力,作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緒之流的觀察者。

透過自我覺察,了解「心理電影」對不確定性的未來產生擔憂。我們根據這些片段來想像人生的樣貌,但這只是我們的假設。

作者罹患漸凍症後,因為生命會驟然結束,所以選擇如何生活就很重要,唯有活在當下,專注現在,才能擁有平靜的心靈,面對真正重要的事。

生前最後一本書 盼慈悲待己 撫慰人心

這本書是作者比約恩去世前最後一本書,裡面敘述了他生命的心路歷程,充滿了智慧幽默,還有慈悲。

作者強調,為了在愛中成長,我們需要將慈悲引向內心。不要忽略自己也是一個需要被慈悲對待的人。我們應該帶著更多敏感度、耐心與同理心來對待我們內心的傷痛。

面對擔憂自己不夠好、過度焦慮、放不下控制時,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一切都能豁然開朗。

他的人生體悟帶給全球無數讀者心靈慰藉,學習透過保持平靜心態,面對困難時保持樂觀,達賴喇嘛也說: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

#我可能錯了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先覺出版
#雞湯來了
#情緒紓解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32.59 (臺灣)
PTT 網址

hwider06/28 16:09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