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準書店新買的幾本書
2,3個月沒去水準書店了,前幾天經過,
進去看看就挑了幾本書,都還不錯。
1.「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文名取的很爛,
英文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跟人性的弱點有甚麼關係?內向人看很好啊。
2.「監控資本主義時代」,書是封起來的,
不過看介紹這本書是跟網路暗地蒐集個人資料
有關,雖然不便宜,寫這麼厚分兩冊,
大概有些內容,還是買來看看。
3.「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書也是封起來的,
中文版就拿作者當書名賣名氣,英文名是
people,power and profits,看起來像討論
社會階級兩極化或M型化問題。作者名氣大,買來看看。
4.「智者生存」這本日本作者寫的書,
中文書名也是亂取,明明是拿行為經濟學研究
醫療行業醫病關係,怎麼扯到達爾文去?說到達爾文,
只記得一本比較謙虛的[最衰者生存],不是[最聰明者生存]!
不過以前沒看過以經濟學說嘴醫療行為,
而且日本作者寫書特色是平實、口語,
目的在讓讀者容易懂,應該不錯,就買來看看。
5. 「迷因」 MEME
知道這個名詞是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有一章提到
人類文化,思想的最小傳播單位,叫它迷因meme,
這本擴充成一本書,20年了應該增加不審內容,
值得買來看。
6.「經濟大師的迴響」new ideas from dead economists,
其實不用看也知道,人性就是貪財自私過頭,缺乏自我道德
規範,不把經濟理論當回事,週期性闖大禍變成大多數人要
犧牲利益來不斷補洞,很不公平。
這本書也是封起來的,不過我估計把[老古董]翻出來說
嘴,大概是在借古諷今多餘以古論今;
應該在對主流經濟學的一種嘲諷或批評,
認為經濟學不該是計量經濟學,操弄變數跑回歸分析就
是科學經濟,或是經濟科學。買來看看他怎麼說好了。
7.「中國有哲學嗎」?
書也是封起來的。作者張喚民,是大陸人,
不過「喚民」這名字像自己取的筆名,未必本名。
這種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大題材,台灣人是不會寫的,
我的哲學興趣是西洋科學哲學,對中國的文學、哲學不分,
自吹自擂,言又必鳥生魚湯,也是看不順眼,
買來看看。
--
應該增加不審內容?? 猜測是不是 增加不少內容
我只知道老闆會跟客人吵架XD
老板還會塞書給客人嗎?
1是不是出版很久很久啦?小時候好像在圖書館看過這本書
阿,也許是名字很像的,封面很像骷髏頭
我昨天去逛沒買書還被老闆嗆:不買書跑來幹嘛?XD
s大 我有你說的那本 作者也是卡內基 是同一本沒錯
水準的老闆真的好熱情
23
[心得] 12本有關足球的書這幾年看了一些有關足球的書 想說來回顧一下 讀書不求甚解 不是什麼正經的心得 內容若有疏漏或錯誤還請各位不吝指教10
[問卦] 介紹台灣人的書該怎麼取書名?萬瑞君寫過一本介紹中國的書 書名 「哇靠!中國人」 李兆忠寫過一本介紹日本的書 書名 「曖昧的日本人」 那如果有作者想寫一本介紹台灣人民族性以及台灣社會文化的書4
[心得] 不當行為【書名】:不當行為 【作者】:理查.塞勒 【譯者】:劉怡女 【出版】:先覺 —————————————————————4
[心得]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讀書心得網誌好讀版: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就很受吸引,一方面是因為關於知識管理的題材我本身就很有興 趣,另一方面是對作者好奇。這是我讀山口周的第一本書,從書裡認識到作者大學是念哲 學,研究所是念美術史。這種我們一般人認為會找不到工作的科系,是如何走進職場並成3
[心得] 秒殺經濟史-2小時完殺1300年來的全球經濟秒殺經濟史 : 2小時完殺1300年來的全球經濟 (やりなおす経済史) 只多了兩張圖的網誌版~ 會知道「秒殺經濟史」這本書是因為最近在了解「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時,訂 閱了財經M平方的Podcast. 創辦人在進行送書活動時選了這本書來當作抽獎活動的禮物。3
Re: [討論] 低調or比較久以前 自我成長的書這出版有段時間了,借得到 : 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借不到很怪,因為它很經典,出版的時間更古老。 可以找比較舊的版本借。 : 心態致勝2
[心得] 《這就是生物學》簡介&讀後感書名: 這就是生物學 原著書名: This Is Biology: The Science of the Living World 作者: Ernst Mayr 譯者: 涂可欣 出版社: 天下文化1
[心得] 科學革命作者為科學史學者,本書是他的上課講義所發展而成,故為簡略的通論性質,主要是針對科學史上的「科學革命」提出反駁:科學革命是17世紀左右,自伽利略主張地動說開始,人們逐漸發現萬物運行的規律,並擺脫基督教以及亞里斯多德對於「科學」詮釋的禁錮。 「科學革命」的概念為法國歷史學者夸黑於1943年提出,但作者認為整個過程並不是突然的逆轉,而是緩慢的嘗試與轉變,而這個過程中,不但大多數的「民眾」都渾然不知,被現代視為改革者的前人,再怎麼宣稱與以往斷絕,都還是不可避免的帶有以往的遺緒;更重要的是,科學史通常都被當成與人文相對的事件看待,而作者認為,現代科學的討究與浮現,是與社會演進與觀念息息相關的。 「一個新的科學真相能成立,並不是透過讓反對者信服或開悟,而是反對者最後都不在了,然後有一個熟悉它的新世代成長起來了。」馬克斯‧普朗克說(轉自《超級思維》)看到這句話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科學革命》在講的是觀念交替時,傳統的思維是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加上基督教思維認為人是不完全,並不具「認識」世界的能力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就留在經典的詮釋上;但發現所觀察的世界與典籍不同,並有其規律時,機械論即應運而生;但在一切都相當曖昧不明的狀態之下,即使認同「機械理論」,要怎麼認識世界?可以適用的範圍有多大,什麼會被解釋 或是排除,無法解釋的該怎麼辦?舊有的理論在這時候成立嗎?或只是,還沒發現成因而已?當眼見不為憑時,什麼才是真實存在的? 在這個當下,「科學」一詞還沒有出現,都還是屬於「哲學」的範疇。但一再再的觀察與實驗,人突然醒了,在哲學,或說大學的領域,充滿了各種辯論,「科學」原本也是,有許多成因的推斷。但一下子,就被確定下來了,追求的,從想像的爭論變成共同的理解。但共同的理解本身也是充滿了問題,實驗能不能被複製是一件事,但是展現可以接觸到多少人數也是一件事。書中有云,即使到大街上演示,觀看的都常常不到20人,所以推廣度相當低。- 圖文好讀版: 書名: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50個關鍵哲學概念,幫助你洞察情況、學習批判思考 、主導議題,正確解讀世界 原文書名: 武器になる哲学 人生を生き抜くための哲学・思想のキーコンセプ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