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當代財經大師的守財致富課》風險要分散
《當代投資大師的守財致富課》
部落格文章:https://reurl.cc/pxdmbr
作者傑森威茲格,他是華爾街日報的財經專欄作家。
他在本書為「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做了更深層的解釋。
這句話是指你別將所有的籌碼壓在同一個地方,萬一籃子破掉,你的雞蛋就全碎了。
以大仁的家庭為例,我們家的保險有 90% 都是跟國泰人壽投保的。
包含早期的年金儲蓄險,幾乎佔了整個家庭一半以上的資產。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家把很多的雞蛋(保險理賠、年金儲蓄)
都放在國泰這個籃子上。
萬一哪天國泰人壽發生什麼狀況(雖然機率微乎其微),我們家就慘了。
不只失去保障,還喪失未來的年金收入。
依照風險分散原則,不該再投入更多到國泰人壽。
舉例來說,我不應該到國泰銀行、國泰人壽工作,甚至連(國泰金)的股票都不該買。
因為我們家的已經集中非常多風險在「國泰」身上了,不應該連工作跟投資都搭上去。
這點跟接下來要談的「資本」有關。
金融資本與人力資本
經濟學將資本拆分為兩大類:
一、金融資本(現金、股票、基金、債券、房地產等)
二、人力資本(你的工作能力所能賺取的收入)
這兩者合計叫做「投資組合」。
猜猜看在投資組合裡頭,最重要的項目是什麼?
是房地產、基金、還是股票?
都不對。
答案是「你」。
你才是投資組合裡頭最重要的項目。
讓我們來計算一下你的人力資本:
假設,你是台灣薪資平均年收入 65 萬。
你可以從 25 歲工作到 65 歲,總共四十年的時間,換算起來是:「2600萬」
這 2600 萬就是你的人力資本。
你現在手邊有哪個投資項目價值超過 2600 萬嗎?沒有對吧。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大多數人的工作能力,才是他整個投資組合最重要的那一項。
你的工作能力,遠比你手邊的股票、房地產、儲蓄險都要來得值錢。
備註:這也是許多人為什麼會窮忙的原因。
因為他們忽略「工作能力」這項最有價值的資產。
不去好好專精職能,反而把生活的重心放在投資可以賺幾 % 這種蠅頭小利,
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大仁在《為你最珍貴的資產保險》提到:https://reurl.cc/mvnqjG
「對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資產應該是你的賺錢能力。」
既然這項能力這麼重要,你就得好好地保護它,不要讓它受到風險的傷害。
人力資本的兩種風險
關於人力資本,你可能會面臨到兩種風險:
「一般風險」跟「特定風險」。
1「一般風險」
當我們思考人力資本的風險,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死亡」
跟「因疾病或意外導致無法工作」。
首先,人終將一死,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避開死亡風險。
但你可以投保「定期壽險」,若真的不幸死亡,家人還可以領到一筆保險金渡過餘生。
假如,你明天就會死亡,想想你身邊的家人。
如果有任何一個人需要你的「經濟支援」才能順利活下去,
那你就需要為他們投保定期壽險。
其次「因疾病或意外導致無法工作」的風險,目前最有保障的險種是「失能險」。
可惜,在 2020 年底遇到「失能險」大停售。
現在市面上所剩的失能險近乎滅絕,能挑選的商品已經不多。
經過快一年的時間,目前看起來保險公司好像也沒有意願推出類似的商品,所以目前的失能風險大多只能朝意外險規劃。
而「疾病失能」這塊就只能往「長期照顧保險」做替代(但......)。
除了上述「死亡跟失能」風險,作者還提到了另外三種可能影響人力資本的一般風險。
【居住地點】
你居住的國家如果發生動盪(例如戰爭或經濟衰退),你的收入將會受到影響。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會讓你手上的貨幣貶值,相同的錢只能買到更少的東西。
【寸步難移】
你可能因為要照顧家人,或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無法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選擇。
2「特定風險」
既然稱為特定風險,代表不是影響所有人。
而是對特定的產業,特定工作才會造成影響。
例如,台灣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餐廳店家無法內用,對生意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但對原本就專注「外送」服務的店家,反而營收是增加的。
同樣一場疫情,同一種餐飲行業。
有人受傷,有人受益。
這就是「特定風險」造成的結果。
對於人力資本,你除了得想辦法避開一般風險(死亡、失能、其他影響工作的要素)。
你還得思考如何面對特定風險(針對你的行業影響)才行。
如何降低人力資本的風險?
作者提到兩點:
一、分散風險,不要把工作和投資放在同一個籃子
二、對沖風險,投資那些可能會傷害你工作的行業
一、不要把工作和投資放在同一個籃子
簡單來說,你不要把資金放在自己公司,或是做相同行業類型的投資。
這點很好理解,幾乎每本談到理財的書都會跟你講四個字:「分散風險。」
你不能把風險集中在一塊,萬一出事你就死定了,你必須把風險分散開來。
以安隆公司(Enron)為例,當時這間公司有許多員工把所有身家買進自己公司的股票。
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公司可以持續壯大發展,卻沒想到原來公司的財務狀況都是造假的。
最後醜聞曝光,安隆公司清算破產。
如果當時這些員工是買別間公司的股票,至少還能夠保有金融資本。
但他們因為相信公司,不只失去工作,連投資的股票也血本無歸。
真的是人財兩失(工作失敗 + 投資失敗)。
當你在某間公司工作,代表你已經將人力資本放在公司的籃子上。
如果你再將投資放在公司的股票,那你不就是做著「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傻事嗎?
再重複一次,投資理財的第一個重點原則:「分散風險。」
大多數人無法同時在兩間公司工作,你的人力資本無法分散。
但你千萬不要再把金融資本放在自己的公司了。
以大仁為例,我任職於公勝保險經紀人公司。
這是一間好公司,每年的營收保費也不斷成長,業務量逐年上升,這也反應在股價上。
(公勝保經)在 2019 年上櫃的時候,開盤股價是「33.6」。
在今天(2021.09.09)股價為「48.5」,若算上現金股利,這兩年多的報酬約為 65%,
相當不錯的回報,在未來也可望有機會繼續攀登向上。
(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決策請謹慎判斷,盈虧自負)
BUT!最重要的 BUT 來了!
大仁自己已經在公勝保經了,如果還把大部分的資金都拿去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就等於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跟國泰人壽的情況相似)。
雖然公勝保經看起來是可以考慮投資的好公司,但不是我的選項。
因為從風險分散的考度來看,絕對不是合適的做法。
那麼,既然不能投資自己公司,那可以投資什麼呢?
這就要延伸到第二點,風險對沖。
二、投資那些可能會傷害你工作的行業
什麼是可能會傷害你工作的行業?舉個例子你就明白:
假設,你是計程車的司機,你的生意因為 UBER 的出現一落千丈,
客人漸漸減少,你可以怎麼做?
沒錯,就是投資 UBER 買入他們的股票,成為股東。
只要 UBER 繼續壯大賺錢,雖然你的工作收入會受影響,但你的投資收入卻反而上升。
這種風險管理叫做「對沖」。
你選擇一個當你受傷害時,可以獲利的產業,兩者互相衝擊。
不管哪個贏,你都不會輸,這就是對沖。
最近看到一個醫師的對沖案例:
他是外科手術醫師,近年來機器人手術治療開始風行,
如果未來機器人發展突飛猛進,可能就會影響到他的工作。
這該怎麼辦呢?沒錯,跟上面計程車司機的思維相同。
既然我打不過你,我就加入你。
他買入機器人醫療類的股票,如果未來真的工作受到影響,他的投資表現也不會太糟。
這真是一個精彩的對沖案例。
你呢,你能不能依照自己的行業,去想出可以對沖的方法?
以大仁來說,我可以去思考當保險業不利的時候,什麼會有利?
這讓我聯想到香港電影《奪命金》,銀行主管在開會的時候講出一句經典名言:
「市好買基金,市壞買保險。」
對銀行員工來說,景氣好的時候基金表現會特別優秀,這個時候可以推銷客戶投資基金。
景氣差的時候,大家都開始趨向保險,就會開始偏向銷售儲蓄類的保險商品。
這就是「市好買基金,市壞買保險」的由來。
如果「市好」大家都去買基金,那保險業該怎麼對沖呢?
從這個邏輯來說,也許可以考慮買入「證券投信類」的股票投資。
像今年台股大翻身,從萬二開始升到萬八。
這個時候證券投信類的股票(例如元大金)就吃到甜頭,股價一路攀升。
這又是一次「對沖」。
(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決策請謹慎判斷,盈虧自負)
如果你在科技產業,你可以買一點保守類型的傳統股票,或是購入房地產。
如果你在傳統產業,也許可以考慮成長性較高的科技股、電子股。
對沖,同樣是運用「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原則。
當你的人力資本已經處在行業的風險之中,千萬不要再將你的金融資本也丟進去。
不要人在 7-11 便利商店工作,還跑去買(統一超)的股票。
最後整理本文重點:
一、「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是基於風險分散
二、資本分成「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
三、你最重要的一筆資產,就是你「工作賺錢」的人力資本
四、你得想辦法降低人力資本的風險(不要將投資跟自己工作綁在一塊)
五、更進階的風險管理方式,做好對沖(不管未來如何發展都對你有利)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瞭解工作與投資之間,應該如何取得平衡。
記住,永遠要對資本做好分散,做好對沖。
面對風險,你永遠得多準備幾個籃子。
後紀:
如果你能夠把金融資本(投資)跟人力資本(工作)分開存放,你就不會遭受到致命性的打擊。
看到這邊,也許有些人會覺得
「我就是最熟悉我們公司的運作,這樣也不要投資自己公司嗎?」
沒錯,就算你再熟悉你也不該這麼做。
以前面的安隆公司為例,許多受騙上當的都是高層主管,他們難道不清楚自己公司的業務嗎?
但他們還是被騙了。
會受騙上當的,往往就是最相信的那一個,也只能是那一個。
很多溺水的人都是會游泳的人,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可以掌握風險,沒想到風險卻遠超過他們的預期。
從投資領域來說,難道沒有比你們公司更值得投資的選項嗎?
這世界上有無數的好公司可以選擇,為什麼偏偏要把自己的工作跟投資綁在一塊呢?
萬一哪天你的公司出事了,你不只失去工作,連退休養老都別想了。
會認為自己的公司最好最棒,有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卡在「認知不足」。
當你的認知大到能夠看到其他的機會成本,你就不會單戀一支花了。
打個比方,你投資 A 公司賺 10%,投資 B 公司賺 20%,你要投資哪個?
想都不用想,當然是 B 公司。
為什麼你會覺得投資 B 公司最賺錢?因為看起來獲利最高,想都不用想。
但如果有 30% 的選項呢?你會馬上換過去對吧。
答案出來了,並不是因為你很熟悉自己的公司。
而是你的認知範圍只侷限於此,所以才會做這樣的選擇。
如果你的認知能看到 30%,甚至 40% 的投資選擇,你完全不會考慮,直接變心。
最終,還是「認知」這兩個字決定了一切。
--
感謝分享,人力成本跟風險對沖的概念很有意思。
另外,中間有一段「生活的重新」看了很久,應該是「
生活的重心」嗎?
感謝提醒,是生活的重心。
真的是一句話:我聽你在黑白講
難道台積電的員工 都不應該投資2330嗎?
難道你或是作者不知道有種東西叫做員工認股選擇權?不知
道用認股權利當成是一種獎勵?
我同意「不要所有身家買進自己的公司」
但哪有什麼「不能投資自己的公司」這種事情
不要投資自己公司是我的看法,作者提到最多不要投資超過10%。 認股是不是獎勵,要看什麼公司。 安隆公司的員工現在應該不會覺得那是獎勵。 最近期發生的「恆大」員工,應該也不會認為那是獎勵。 工作已經綁在公司了(人力資本已經是最大的資產了) 現在還把投資也放進去,就像是已經以房地產做為主要投資部位,還去買REITs一樣。 你會提台積電是它發展好,怎麼不提宏達電的認股員工? 你覺得買自己公司可以,ok這是個人決定。 我覺得不行。 工作綁在一間公司已經風險夠大了(這是沒辦法的事) 我不會再把自己的投資也綁在一塊。
你可以跟郭台銘說不要投資鴻海
或是跟巴菲特說出清波克夏
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
不過我也不是只來反對的
這本書有其他的好想法 可以參考討論嗎
比爾蓋茲原本微軟持股45% 後來請了財務顧問分散投資,二十多年後微軟持股降為1% 若用45%來算(先不論股權稀釋),他現在會有一兆美 但經過分散投資後,他現在是13xx億美。 你要說他錯了嗎?不,他只是做好分散投資而已。 天曉得微軟能夠從網路泡沫重新回來今天龍頭地位? 分散投資的想法就是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所以將風險分散開來。 如果你以獲利去看,集中投資有可能賺最多,例如特斯拉的馬斯克變成首富 (特斯拉原本還去求蘋果收購呢) 但也可能像安隆、恆大、宏達電的下場 你要拿巴菲特跟郭邰銘舉例,他們集中投資自己的公司結果很好。 但也有投資自己公司,最後工作不見,投資也落空的人。 你可以接受「工作跟投資同時失敗」這種致命性風險就好。 我是不會想做這種嘗試。
你也看到了作者說「最高不要超過百分之十」這哪裡會致命
= =
還是那句話,你覺得OK就好,我覺得不行
就像我們家也可以買10%的國泰金股票,但有必要再讓更多
雞蛋放在這個籃子嗎? 難道真的沒有其他選項可選了?
作者是建議最好不要,真的非買不可,那就10%為上限
我比他更保守,認為連10%都不該買,應該分散到別處
推Jason Zweig
有人連風險分散,這個最基本的投資概念的不懂,別計較
「你」最重要,貨真價實的廢話。
對大部分人而言,工作能力就是最大的資產 就算要運用其他資本獲利,也得靠工作能力先取得資金 如果工作能力還不算最大的資產,我看不出來有哪種比它更中要 你可以提出反例看看
原來不做10%就是懂風險分散啊 好棒棒呢^^
巴菲特說過:「分散風險是為了保護無知,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分散就沒意義了」 你堅持要投資10%,肯定是對自己公司有信心吧? 既然那麼有信心,為什麼不要20%,30%,甚至100%? 我猜你會說這樣風險太集中 但你那麼有信心,只投資10%而已不對吧? 如果信心不足,那你又為何要堅持投資自己公司10%? 到頭來還是回到風險需要分散的問題 一般散戶投資者,有必要在工作綁在公司的前提下,還要再投資自己公司的股票嗎? 你已經將「最大部份的人力資本放在公司了」,這點難道還不夠嗎? 你一直堅持在「誰說不能投資自己公司」這點,但你的人力資本就已經投資了 這個風險已經夠集中了,我看不懂為什麼還要繼續往上壓? 還是你真的對自己公司超有信心? 既然如此,何必管什麼10%,直接歐印了 別忽略「人力資本已經投資自己公司」這個最大的前提 不是不投資自己公司,是你已經投入太多了 就像房地產已經佔總資產一半以上的比例,你還堅持要買10% REITs一樣 可不可以買?可以 但有必要嗎?沒必要 因為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且風險管理上會更分散 若你還是堅持非得投資,那就去吧,反正是個人選擇,你覺得合理就好
※ 編輯: Capufish (111.242.166.11 臺灣), 09/11/2021 14:29:0437
Re: [請益] 有必要投資美國外全市場指數嗎?有疑問的可以看看這個訪問伯格的影片 認真講 1.要不要投資非美市場? 指數投資之父 約翰伯格跟你說 只要投資美國就好19
[請益] 指數化投資請進!再平衡等其他疑義請教各位先進大家好,本版首PO,如有違規或冒犯之地方麻煩告知 如題綠角的指數化投資方法以及其內容受益良多,大致上的理論基礎也都可以理解,但以 下有幾點實在想破頭想不出來,不會回測嗚嗚,如果可以還麻煩大家解惑,謝謝: 以下正文開始: 1.投資美股ETF之內扣費用以及手續費幾乎都大勝台股這點是無庸置疑的,但疑惑的14
[心得] 上班族投資基礎(一)認識投資本質與風險這一篇文章主要先建立對於投資的正確理解,並且初步認識風險。 我認為風險可以說是整個投資行為中最最最重要的部分, 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會忽視風險。 它並不難。卻很容易被搞得好像很難。搞得很難就算了,還會搞錯。 看看現在一堆人把波動劇烈的成長股當成風險,卻把"穩定"下跌的股票當成安全標的。12
[請益] 公司配股超過實領年薪之如何運用配股背景: 我是個從來沒有投資也不懂投資的人。一直到了幾年前進了現任公司,拿到公司股票後( 美股),才開始接觸投資。 目前年薪為X,配股為1.5X 而目前現金vs配股現值比例為Y:8Y。總資產過度集中在公司股票。7
Re: [新聞] 台股活水來了 勞退基金700億上膛過了十幾年, 即使被動基金已經成為主流 媒體還是一樣唯恐天下不亂, ptt的財務觀念還是一樣愚蠢 經濟學早已證明, 短期波動無法預期 頻繁進出除了增加風險, 也會導致進出成本損失 所以除非你天生神力, 不然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依照巴菲特的建議3
Re: [請益] 分散風險真的有必要嗎?有95%把握當然不用分散風險啊 把握性越大的股票佔資金比例越高本來就正常 怕的只是自以為有95%把握 其實根本不了解這檔股票 自以為的5%低風險其實是超高風險 當體會到自己的信心其實根本是假象之後 你就會發現不管有多少把握還是都分散投資比較好 因為都是假的1
[問卦] 創業要怎麼分散風險ㄚ?我看大家投資都說要分散風險 股票分開買 債券基金定存分開投資 不要歐印一個標的 但是創業的話要怎麼分散風險啊? 資金分好幾筆分開創業ㄇ1
[心得] 當代理財大師的守錢致富課 2021/9新書部落格圖文好讀版(內有抽書活動): 很多人在做投資的時候,眼裡看到的只有「報酬」兩字, 不停追求高獲利的同時,卻忘記了做好「資產的防守」。 這就像各種球類比賽, 如果一支球隊只重視攻擊,不重視防守,1
Re: [問卦] 聽巴菲特的話投資台股會怎樣這是對超級老手說的吧 他一直都是推薦指數型基金,自動分散投資分散風險,然後抱個10年以上 甚至身體力行,遺囑中把留給遺孀的遺產90%都投入標普500 「我不相信一般投資人有能力選股」 : 聽巴菲特的話投資台股會怎樣 有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