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沉迷看書與沉迷上網,本質上有差異嗎?
※ 引述《MrTaxes (謝謝提醒)》之銘言:
: 看書和上網兩者都是接收資訊的方式
: 撇除上網玩遊戲那一類的腦力活動
: 就是純粹從接收資訊這件事來看
: 花很多時間看書 花很多時間上網
: 本質上有何不同嗎?
: 可是就個人經驗
: 讀完一本書會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
: 那好像上網所沒有的
: 到底兩者除了媒介不同之外 還差在哪裡?
上網的範圍非常之大,無法直接概括討論
姑且分享一本最近閱讀的書,提供作者的論點供大家參考
若有對內容誤解的部分也歡迎指正
書名: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本書討論看新聞(作者特指一般新聞,排除深入探討數萬字的專題新聞)的缺點
我自己簡單分成三大類重點:一、對思考的影響 二、對心靈的影響 三、其他
一、對思考的影響
1.過度簡化
一篇新聞受限於時間及篇幅,往往無法有效且詳盡的闡述事件脈絡
記者只能蜻蜓點水地講出幾個大重點,閱聽人只能似懂非懂地記憶幾個名詞
然後就以為自己理解了整個事件
當然一般的小事情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在一些有點複雜的議題上就不行了
如果只是聽者本人理解不足還沒關係
但聽者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做下判斷
這很容易產生事後諸葛的狀況:後見之明偏誤
人容易看著事發後的報導或是評論
然後想著:"啊這明明這麼簡單,為甚麼當事人這麼笨,做了那麼蠢的決定呢?"
諸如此類的想法
事實上事件當下的狀況本就錯綜複雜,再加上報導文字本身的簡化
讓閱聽人即使能知道事件的"大致"狀況
心中所想像的當下場景也已經與實際上大有差別
2.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最近幾年慢慢被大家認識
一個簡單的說法是:人們傾向於去找符合自己假設的證據
舉個例子,常看到一些提倡XXX方法的書
都會用知名人士來推廣自己的內容:那些名人XXX也有在用這個方法喔!!
但這是個證明這種方法可行的正確方式嗎?
實際上看一個方法有沒有用,應該不是看"有多少人用了他且成功"
而是看"有多少人用了他但沒成功"
這兩個思考方式看似一體兩面,但引導出的行動及背後意義完全不同
黑天鵝效應這本書通也有提到,反面的證據,其效力是大於正面的
講了一串,回到原文
本書作者提到了新聞跟社群媒體的問題之一,就是會放大確認偏誤
大家都知道同溫層吧,同溫層其實就是助長確認偏誤的一大兇手
在演算法的驅動下,每個人能接觸到的資訊立場都會更接近自身抱持的立場
無形中加強了確認偏誤的機會
使每個人跳脫自身意見、嘗試接觸其他論點的機會更低了
3.可得性捷思(現成偏誤)
這算是一個傾向,意指人們傾向取得自己最快想到的相關資訊
作為下決定的依據
書中有個舉例,如果我在訂機票之前剛看了一則空難報導
那即使空難發生地離我超遠、根本不在同個國家
而且我心知肚明空難的出事率遠低於鐵路或汽車
但這個當下,我有極高的可能取消訂機票這件事
簡言之,閱讀新聞等於讓媒體有操控自己思考的機會
而新聞還有一個厲害的地方:誇張、聳動
利用圖文並茂、且特意追求狗血的呈現方式,讓新聞比一般資訊更容易鑽入人的腦海
也越容易在我們要做決定時想起這些資訊,即使在很多時候這些資訊會幫倒忙
4.一些錯誤的隱含假設
基於新聞追求狗血、誇張的原則
報導往往會忽略一些類型的事件
比方說新聞會報導英勇站在最前線、危急關頭拯救大家的人
但對在幕後的人員,或是那些完美的做好預防措施、使災難根本沒機會發生的人
報導的比例則明顯的低
5.新聞隱含讓人發表意見的假設
相信大家都看過新聞下面吵成一片的留言
甚至有些新聞根本就是在報導"兩派網友論戰"
坦白說新聞根本就是製造情緒的產業
而閱聽人常常掉入這個預設而不自知
我們在看新聞時通常不自覺地就開始發表評論
(大概也跟某種教育方式有關吧 這我不清楚)
我們很少去想
這個議題我真的感興趣嗎? 還是剛好看到標題,我只是受到制約而不自覺開始想回答?
這個問題我有能力回答嗎? 還是他複雜到我其實無能力理解並回饋?
這個問題是有意義的嗎? 是個好問題嗎? 會不會根本是個爛問題,我卻還想著要答?
作者用"意見小火山"來比喻這個情況
一個人流連在新聞網站上,其情緒往往隨著新聞內容起伏
但這些起伏或許根本沒有必要
我們的情緒只是被新聞記者有計畫性的推上又推下
而我們的智識、對世界的認知,多半還是停留在原地
手好痠,竟然才打1/3
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再補充
--
感謝分享已入書單了!我現在也越來越不愛新聞感覺浪費時間
這本書很不錯。推你的心得整理。
感謝分享
這本書很不錯,作者的其他本書也都很棒
謝謝分享
感謝分享
期待你的補充~
推分享
感謝分享!已列入待購書單...
補推感謝分享~
推薦此書
推推
謝謝分享
讚
20
首Po看書和上網兩者都是接收資訊的方式 撇除上網玩遊戲那一類的腦力活動 就是純粹從接收資訊這件事來看 花很多時間看書 花很多時間上網 本質上有何不同嗎?1
大部份的書是有結構、系統性的知識,作者已經將思緒整理過,對我來說很難「沈迷」看 書,因為看一陣子就要做筆記,或是消化反芻 密度高的知識就算再有趣,也沒辦法一直塞到腦中。還是要有些output,才能確定自己真 的有內化吸收 上網的話目的跟看的種類都更多。如果是學習知識的上網,要自己動手整理的部份就更多2
對我來說差別不算太大, 因為我上網看的主要也是文字, 而且內容太多時會轉傳到閱讀器,這時我算是看書還是上網呢? 然後我看書的習慣是多本同時進行,很多書只看部份, 這和網頁切來切去也差不了太多 更重要的是,我對書/網頁的內容常會在內心質疑6
網路資訊的本質和印刷書籍的本質是不同的,撇除螢幕藍光對眼睛閱讀所造成的不適之外 ,無論是對象、結構、長度、乘載的意識形態都有非常大的差異。 對象的差異: 首先書籍的對象是買書或是借書的讀者,它們對於作者所提供的內容是定向的,它們就是 為了找尋這書籍中的資訊而來。而書的作者本身也是開誠布公地提供如同書籍本身題目所
爆
[爆卦] 我眼中的bump21:01修文提供一些佐證與回應推文質疑. ---- 在比較深入參與GASO台灣這邊的運作之後 因為近期警察家訪之後很多人才發現 「什麼? 我兒子去了柬埔寨?」爆
[問卦] 我是人,我反「中介法」!這個數位中介法太扯了,我還以為我在共產黨 言論自由無價!誓死捍衛自由言論的權益! 減少假消息的傳播最好的方式是: 1. 增加人民的媒體識讀素養 2.提升記者專業,減少立場偏頗,也力求第一手資料、實事求是。爆
[問卦] 批踢踢變了 詐騙非洲學生的新聞居然燒不想問批踢踢為什麼淪落至此? 以往有什麼特別不公不義的事情都會有討論度 結果這兩天除了一篇發錢文有爆之外 幾乎沒有其他的討論熱度 明明報導者很用心爆
Re: [爆卦] 我不起訴啦這件事情大概是發生在去年過年左右吧= = 忽然有幾個鄉民跟我說他被告 吳大委員就告了十個網友鄉民,其中大概有三個鄉民站內我, 後來還有追加再告兩個,共計12人。 fb和line的部分我比較不清楚,但是PTT的三位鄉民,幾乎都是和goldsingle大一樣爆
[討論] 真的是我的問題嗎?最近跟男友討論到結婚的問題 婚後勢必要跟公婆一起住 我最在意的點就是男友家的廁所 因為馬桶老舊 前一位上完廁所下一位使用者沒辦法使用41
[問卦] 唐寶寶事件還是媽媽的問題比較大吧FB看到別人整理的懶人包,大致上跟我看到的事情經過差不多,補了一些這幾天看到的資料 來源 1.唐到店買炸物 2.炸物做好後唐說沒帶錢 3.老闆詢問是否有電子支付94
[問卦] 東森新聞算假中立的新聞台嗎?三立,年代,民視,壹新聞,華視,寰宇 這些都是綠油油,綠到會出汁的新聞製造業 東森新聞算是假中立的新聞台嗎? 還是之前還沒被收買? 現在選舉到了,東森好像開始不演了??80
[求助] 是我的問題還是太太的問題是否同意記者抄文:NO 前陣子騎機車發生了件車禍,基本上只有太太人輕傷跟機車損傷,因為肇事方就是那種 很皮、很被動,且讓人感覺有點流氓氣質的人,我這邊也上網查詢過對方疑似有詐欺的 前科紀錄,因為考量太太不喜歡與這種人互動,加上安全的考量,所以一直都是由我這 邊使用Line跟肇事方跟討論賠償事宜,討論責任與賠償的過程,肇事方也一直展現一皮69
[心情] 看完余天的新聞難過了整天明明也不是我的家人... 看余天余祥銓受訪的片段看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然後我就悶到現在 可能是因為經歷媽媽過世 看著最愛阿公阿嬤白髮人送黑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