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9台大政研甲組、政大政研選考比政
原po剛辦ptt帳號無法發文所以代po
相關問題請私信 cyedward0608
------------以下正文------------
受惠於歷年來上榜者的心得文,今年有幸也能分享些自己準備政研所的心路歷程,希望能為將來也想考取政研的朋友們帶來些幫助,有任何準備方向上的建議也歡迎來信詢問。
壹、個人背景:
台大政治系公行組(大五延畢仔,大三時才從外文系轉到政治系)
2019年台大政研所乙組落榜生
排名大概中段(沒有到前50%不能推甄的那種QQ)
雖然是公行組,但國關組、政論組的課都有去修......
貳、考試成績:
政大政治所 正取一
◆ 政治學 87(加權1.6)
◆ 比較政治72
◆ 總分 211.20
台大政研甲組 正取一
◆ 政治學(含方法論)63
◆ 西洋政治思想 60
◆ 比較政府與政治 33
◆ 英文(A) 64
◆ 總分 220
參、準備時程:
其實本來可以在2019年直接畢業,但考108學年的台大政研乙組落榜,在一番思量後決定延畢準備隔年的研究所考試,並順道修足輔外文系所需的學分。我在四下完全沒有碰考研的內容,反而是專心先修政研所的課程,在台灣地方政治生態專題中拿到了A+的肯定,不僅讓考研的決心重振,也開始思考要改以政論組作為考取目標。
在九月後我正式投入研究所的準備階段,我沒有硬性規定每天要在書桌前讀多久,純粹看心情決定今天要讀的科目,但基本上至少會讀完一個章節,不想看書了就停下。扣除中間耍廢的日子,很快就來到12月(倒數三個月)。這時基本上三大科的教科書應該都看完至少一輪了,於是我便開始大量閱讀期刊論文,我主要是以台大老師的著作去搜的,部分是看前人推薦或是相近主題,總之就是藉由大量的閱讀(起初一天至少一篇,一開始看很慢,但會越看越快!),培養政治學下各次領域的熟悉度(什麼主題都有沾到一點的概念,比較不用擔心考試被突襲)。
最後一個月當然就是寫寫考古題了(還有刷英文A的考古題),畢竟平時少寫字,練習在足夠時間內寫好考卷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其實完整寫完的大概只有107~108的台大政研甲組考題(政治學&比政),台大西政哲的部分我全部只有寫過一題在講馬克思的練個作答手感(結果今年考了一模一樣的題目……),政大的部分就只有看看出題形式。除了
寫考古題外,就是不斷地重複翻閱教科書與論文中覺得比較夯的章節(這裡真的只能靠個人的判斷了),加強記憶力。另外,也不要忘記關注一下政治時事,適逢選舉年,選舉研究一定是必考。
肆、各科書單(不一定全部唸完,有些挑章節看):
1. 政治學(含方法論):
※《政治學》Andrew Heywood
※《政治學》陳義彥
※《政治學》呂亞力
※ 台大政治社會學(林國明開設)課程講義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
※《打開天窗說量化》羅清俊
2 比較政治:
※《當代比較政治 — 一種世界觀》Powell
※《比較選舉研究》王業立
※ 台大比較政治理論 課程講義
※ 台大政黨與選舉制度 課程講義
※《權力在哪裡? — 從多個角度看半總統制》吳玉山
※ 台大比較政府 課程講義(郭銘傑&李鳳玉班)
3. 西洋政治思想:
※《西洋政治思想史》 陳思賢
※《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 蕭高彥
4. 論文(有讀完的):
※「民主和平」研究的方法論/「聽眾成本」概念之辨析
※ 人民主權與民主/卡爾‧施密特對議會式民主的批判
※ 半總統制/全球發展與研究議程
※ 半總統制與策略性修憲
※ 卡萊斯鮑什的民主理論評析
※ 民主政治的危機與轉機
※ 共和主義與現代政治
※ 威權韌性與民主赤字:21世紀初葉民主化研究的趨勢與前瞻
※ 政府體制與蜜月期選舉效應
※ 政治制度與族群衝突的和緩
※ 政黨實力、政治制度以及半總統制下政黨投入總統大選的決定
※ 政權合法性與憲改模式:比較臺灣與歐洲後共新興民主國家
※ 差異政治的形成/1946年婦女保障名額制訂的歷史過程
※ 國會改革風潮下黨團協商制度 之轉變與評估
※ 現代化理論 vs.政權穩定論: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前景
※ 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臺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
※ 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的配套思考
※ 選舉式威權政體:選舉競爭度、穩定性與民主化
※ 選舉制度與憲政體制的制度組合:半總統制民主國家的跨國分析
※ 選舉時程對政府組成型態的牽引力/半總統制經驗之探討
5. 英文:
這部分真的是純吃老本裸考了,真的要說的話就多多刷刷歷年的考古題吧。行有餘力的話,倒是建議可以平時多背一點GRE單字,能救多少是多少,畢竟英文跟專業科目的比重是相同的,英文考高分一點會很吃香喔。
伍、感想與總結:
大概到了大三時,我對於學習感到無盡的後悔,當初憑藉學測順利進入了台大外文系就讀,放棄以指考方式一拼真正的第一志願台大政治系的機會,而在大一時面對毫無興趣的課業,導致成績基本上是荒廢的,也成了日後推甄成績低落的其中一個原因。後續雖然順利轉了系,卻意外轉到沒有太大興趣的公共行政組,而對必修科目的無興趣也充分反映在成績上,因此我十分明白唯有考試入學能成為我進入研究所就讀的管道。
在第一年準備乙組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我第一次把國關的內容讀完,雖然總分其實離錄取分數十分接近,但後來想想也慶幸沒上,利用多的一年把政治學的基礎打得更穩更扎實,也更加明白未來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考研究所的過程比的是知識量、耐力,以及運氣,然而我們能真正掌握的其實只有知識量,因此給日後想考研的朋友們的建議就是充實自己的知識,多方涉略,並配合自己能接受的步調去讀書,不必與一些神人比拼坐在書桌的時間長短,以自己能持續吸收的最大時間去充分利用即可,剩下的就是看考試當天的運氣好壞了,但我相信只要前面的準備夠充分,任何內容一定都能夠守住。
在文章的結尾,我想要感謝一下我的家人,在我求學的路上從來沒有阻攔過我唸自己想唸的科系,也要謝謝我的朋友們,在這段期間陪我吃吃喝喝玩耍,度過了許多心境起伏的時刻,因為這些人的關愛我才能在最後順利取得理想的結果。我要感謝自己,沒有因為一時的失意而放棄,也沒有因為過程中的其他挫折而迷失了唸研究所的目標,能夠同時獲得台大、政大政研雙榜首,想必是對於自己在知識學習上所獲得最大的肯定,期許往後的研究生涯也能持續的努力與精進,更上一層樓。
最後,願將一切榮耀歸予上帝,我信仰的支柱,阿門。(讀西洋政治思想的你們,會很需要來自上帝的理性之光喔~)
--
亂碼了
乙組路過~ 台大分數真的給很嚴@@
飛向宇宙了
強者推
飛向宇宙
14
[心得]110台大國發所乙組榜首心得(代po)前言: 往年報考研究所時都會來版上爬文,有感台大國發所的心得文相對較少,而版上則完全沒 有關於我的選考科目(東亞文化&東亞儒學)的準備心得,故在此將自己的考試經驗發上 來以供未來的考生作參考。 另外,今年考取榜首實屬意料之外,畢竟之前考台大國發連備取都沒有進,因此希望我的8
[心得] 110統研所 文組跨考心得今年有幸上岸且考研時期受惠於學長姐的心得文,故想於考上後發文分享自己的考研經歷 ,也做為自己這段路程中的一個小小記錄,希望能帶給學弟妹一點點幫助。 (平常沒什麼在發文,排版上還請見諒QQ) - 一、背景5
[心得] 台大/政大/中央企研所考取心得 (代PO)各位前輩、同學們大家好,過去小弟考研時受惠於先進的經驗分享文,如今考上理想學校 ,也想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一、背景 學校:115企管系 成績:系排約35%5
[心得] 110年臺大國發政大國發北大公行跨考正取大家好,如題。本文架構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成績 第二部分、準備方式(前言、時序) 第三部分、政治學(書、準備筆記、答題、小結)4
[心得] 109材料所正取心得以下代強者我室友po ------------------------------------ 背景介紹 113本科生系排中後段,有做專題,但因在校成績並不突出,且想讓自己研究所選擇領域 有更多的選擇,於是選擇考研。4
[心得] (代po)111年台大政研所國關組推甄心得(代po) 一、聲明 寫這篇的動機是因當時我在推甄台大政研所國關組時,網路上相關資源稀缺,因此本於回 饋的心態將自己的經驗予以分享。 我認為我有幸被台大錄取,我個人的努力或許只占成功的一小部分,時逢機緣與獲得貴人3
[心得] 109政大政治所考研心得因為滿晚才決定考研的,加上又打從一開始就當練筆,所以我一月底才開始準備,不過很 幸運的有了還可以的成績,也幸運能夠備上 誠然我不是個可以當作參考的理想榜樣,而且政治系所的心得文也不少,但是考思想組的 心得卻相對少見,因此權且還是拋磚引玉一下,給大家做個準備方向上的參考 《背景、選考動機》1
[心得] 110政大會研所稅務組跨考心得(代PO)【前言】 本篇文章是我準備考試的心路歷程,以及針對政大會研所稅務組的應考方針,若有想考稅 務組或是外系想跨考會研所的人都可以將之當作參考。 【個人背景與動機】 淡江大學國企系,系排60%,多益910,去年畢業,進班上課前只修過初會及一學期的成會1
[心得] #代po 110年台大政研所/ 政大外交所雙正祝福研究所版的各位同學新年快樂! 期末考結束,應該很多人考試準備研究所考試了! 在去年準備國關以及外交所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前輩的幫助,因此希望可以將這份經驗傳承 給更多有需要的學弟妹們!也剛好發現網路上對於國關所以及外交所得準備資料比較少,所 以在2022的一開始和大家分享各科目準備方式,希望在1個月後的研究所考試可以幫助到大- 一、背景 中興會計、系排7(13%),為了考研所以大三就修完畢業學分了,其他沒有特別的經歷。 二、考試動機 系上必修除了中、高會比較有興趣之外,其他的課程都覺得有點無聊。修到審計學的時候更 是堅決自己未來絕對不再碰這個科目。另外,就學期間有聽一些學長姐說明未來的工作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