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普雷] 《竹劍少年》新電影裡的少年仔

看板movie標題[普雷] 《竹劍少年》新電影裡的少年仔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一夜長大的青春,竹劍是永不退縮

在中國有一時期很流行青春疼痛文學,通常是一種少年在作為孩子與大人間青春時期太超過的傷痛,例如初戀最美的白月光、越級打架的逞兇鬥狠、以及偷嚐禁果的成人世界。其實在過去取多國家也曾走過一段這樣的青春騷亂與呢喃,描繪一種少年少女在世界邊緣的對抗,不管是電影、動漫畫或小說文學。

電影《竹劍少年》,是一部很典型青少年成長與混亂逆行的疼痛物語。主角麥子因憧憬人在美國的父親常常寫信給爸爸,與嚮往世界的叛逆少女珊妮常常玩在一塊。有天他們認識年輕的水手丁由,而體驗了不一樣的少年風景,此時他們生活中常被些不良少年騷擾,少年們決心練劍道,以可教訓這群欺負人的不良份子。








《竹劍少年》是什麼電影?

影視作品常常反映出一個時代,也顯現出一個時期人們關注的焦點和國家中所透露出的政治與社會型態樣貌。台灣在好幾十年各種電影人與相關努力下,才試圖要完整台灣這片島嶼上的電影樣貌,雖然難度頗高,但不管是老作品的修復;新作品的誕生,都讓我們看見一段段年代與歷史的記憶鏈。

台灣新浪潮電影是台灣影視圈的重要分水嶺,從飄渺的武俠豪義、大中國與國民黨政治,再次回到台灣人民的小人物故事,並在解嚴時期來到反思與時代的禁忌,但同時也走入了台灣電影業的萎縮。台灣電影一直脫離不了意識形態的多方論戰,但撇開各方佔地,最後決定權還是在於台灣人想看怎樣的故事。











《竹劍少年》我覺得是一個有趣台灣80年代後的新浪潮電影風格的嘗試,可以說過去時代的少年仔逞兇鬥狠的異色風格,跨出了小情小愛、保家衛國,與後面的少年青春和年少犯罪電影,有著先驅者的姿態。故事以憧憬美國父親的男孩麥子、叛逆少女珊妮、愛出風頭的水手丁由等,三人為主題的青春痛故事。

一直念著在美國的父親的麥子,不能接受母親對父親的態度讓母子關係有些尷尬。而常玩在一起的珊妮是個愛做夢又總被男生捧在手上的女孩,他們一群人認識了一位水手丁由,愛出風頭的丁由比他們了解許多成年人的世界,而也讓麥子漸漸妒忌起來,這時他們知道一群不良少年總在附近欺負弱者和調戲少女為樂,決定學習劍道,試圖用竹劍伸張正義,但沒想到卻是走入一段強迫長大的風景。












《竹劍少年》分析與延伸:

一九八二年後台灣新生代的電影受到歐洲與本土文化的陶冶,產生初一系跟上世代脫離,有著自己獨特創意、藝術價值和台灣故事的電影,直到今天這依然影響著無數台灣導演的電影風格,可以說是一個雖不能說大賣,但提昇台灣國際視野的黃金年代。不管是《一一》的楊德昌、《悲情城市》的侯孝賢、《玉卿嫂》的張毅,台灣電影終究脫離了愛國、武俠式的家國情懷。

1970年代,正好是香港電影盛事,美國電影大舉被引進台灣的年代,讓守舊呆版的國片跌入低谷,故中央電影公司才展開一系列的改革。這也是新導演才能出頭的機會,台灣電影擺脫過往風花雪月,不切實際的風格,劇情更貼近真實社會現況,這種描繪貼近生活的題材受到許多台灣觀眾的歡迎。










但是這類型的電影也讓新、舊電影人雙方產生對立,最後演變成新生代的電影導演們與電影圈老前輩中國影評人協會,雙雙互撇苗頭,最終水火不容。而當時新浪潮電影其實也被很多人定調為藝術電影、得獎電影。還是無法與擅長通俗大眾商業片的香港與美國電影做競爭,這也變成台灣票房慘淡但卻屢次那下國際大獎,意外的也有不少投資者願意支撐這些導演。

新浪潮電影可以說是一場台灣電影的大型實驗場,其中描繪少年少女的青春陣痛的電影也是如此,如同《竹劍少年》裡描繪的少年成長故事,對與自我的要求、矛盾、和用彆扭莫名的方式尋求成熟與長大的信仰。這部電影在拍攝到上映都受到許多高層和傳統電影人士的反對,但也意外的拍出一部有點時代風情的少年仔逞凶鬥狠、以暴制暴的年少風景。












《竹劍少年》值得一看嗎?

這部電影如果以台灣80年代可以說是有趣味、豐富和新鮮感。少年不再是大人眼中孩子應該有孩子的樣子,而是一種以少年少女在暴力、性、與成長矛盾間,一種混沌的情感投射。讓整部片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有著很濃的實驗性質和描繪出一種少年純粹與年少輕狂的台灣人故事。

但是因為是有些時代的電影,故這部電影也充滿了以現今角度去看滿滿的尷尬感,例如做作書卷發言、和明顯背誦的台詞和生硬的演技,都會讓如今對於電影要求素質一天比一天高的台灣觀眾,很明顯需要抱有一種前輩過去的實驗性質的作品來看待,才會理解這部電影有意思的地方。











我認為如果喜歡古早味風情,和想看看舊時代漁港和少年風情的人可以考慮觀看,《竹劍少年》整體來說像是一個剪掉太多現今腥羶色的少年仔電影,其中以竹劍為打倒體制與正義制裁的隱喻,不能說多好也有點微妙,但是頗有很多有趣的點與細節。

雖然整體故事總覺得是要跟《竹劍少年》這電影名硬扯上點關係,比起來我覺得乾脆叫《基隆港少年仔》還比較乾脆。我覺得電影拍出一個時代男性對於自己年少的妄想情懷,正義除惡的熱血想法,怎麼都很不政治正確,但這就是一個時代的走過,作為一個懷舊與先驅的少年犯罪與青春疼痛電影來說,如今仍有許多電影如此致敬著。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64.7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KevinMoleaf (111.241.164.7 臺灣), 06/21/2023 14:41:40

malala 06/21 16:11謝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