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侯麥四季
過去一個月以一週一部的頻率、春夏秋冬順序看完侯麥的四季影展。主辦方邀請的講師投影片其中兩頁,選擇「日常生活的對話」與「安靜的片刻」來介紹他鏡頭下最擅發揮的主題,當下深以為然。可能太喜歡這系列了最近兩天又順著往下思考,如瞄準其背後概念,替換成「言語」與「獨處」,這就不僅是對位法一般並列兩創作特色了,更像兩組互為和聲的旋律構造侯麥一種特殊的「見自己」的電影風格。有時主角在與人絮絮叨叨的對話裡忽然醒悟某行為意義;有時是主角一人漫無目的打發時間,堆積的情感經驗卻在下次對話中被引導出來。言語和獨處時不時提供必要的情境讓他者與自我間接互動,不見得誰因誰果。但這螺旋式的關係往往讓侯麥角色的自我認知形成一段有機歷程,喚起觀者共鳴。
相較《綠光》在這兩組旋律上展現的強度的對稱,四季系列更常是言語的力量佔上風、獨處時刻較少,但許多橋段仍看得出這雙旋律式的辯證:
《春天的故事》—珍妮最初要去男友家借宿。用一段時間環顧男友不在的空蕩房間、收拾凌亂衣物,最後忽然全放回原位轉身就走(獨處)。之後與娜塔莎閒聊,本不願多談私事的她卻以一種分析口吻、遲疑而至肯定地娓娓解釋自己為何能忍受同居男友的生活習慣,剩她一人面對後卻不行(言語)。
《夏天的故事》—追隨蕾娜身影來到布列塔尼的賈斯柏十分抑鬱,電影前一段就看他孤身穿越熱鬧沙灘或在餐館聽音樂消磨時光,顯得他沉浸於癡情男子形象(獨處)。認識瑪格後對話逐漸深入,瑪格引誘他思索對蕾娜愛情的成分,他態度變得不甚確定,終於與瑪格接吻,也輕易接受索蓮的追求(言語)。
《秋天的故事》—猜中伊莎貝與傑洛早已認識並對她有所隱瞞的瑪嘉莉拒絕傑洛的陪伴,一人坐在車站待到天黑,對摯友的心思五味雜陳(獨處)。最後她突然決定回去與伊莎貝攤牌,兩人說開一切芥蒂破涕為笑,意外的傑洛也回來了使緣分又成為可能(言語)。
《冬天的故事》—在巴黎街頭的菲麗絲見到眼熟的人影想也不想掉頭就走(獨處)。後來她倉促答應馬桑帶著她女兒一起搬去他家鄉開業。一邊收拾行李一邊與家人閒聊時,忽然醒悟,她是太害怕繼續待著會有一天遇見女兒生父——她死心塌地愛著他卻因為自己五年
前的大意斷送兩人聯繫,才做這個決定(言語)。
言語與獨處的交互讓侯麥的角色擁有層次、表達出如何「見自己」,看似平凡卻是一種容易讓觀者感同身受進而認同的人文性質。另一方面,千禧年前完成的四季系列放在2023欣賞,顯得言語與獨處更珍貴了。僅僅過去三十年,被科技改變生活習慣的人們距離這兩情境越來越遠。消費社會中,社交對話經常被美食、拍照、旅行、追劇各種主題佔滿;媒介也從面對面說話變成了訊息、顏文字、迷因梗圖。這些太有效率的互動方式同時極大壓縮了獨處可能性與對話的品質。四季系列的魅力,某種程度上是提供觀影者一種對中產階級體面的生活方式的想像——我們可以與任何一人開啟對話、交換人生觀點,流暢而模糊地
摸索,使得哲學式的嚴肅與柴米油鹽式的煩惱之間那條世俗界線依稀難見。這不需要什麼深厚知識堆積,不過是心的敞開與探索、從他者身上無意投下卻合身的影子,以至逐漸明朗的自我。這或許是侯麥真正想呈現的經驗,不是形式優雅的度假敘事或需要思辨的康德哲學。這些足以令人羨慕了,無論言語或獨處,現代社會的自我都有強烈匱乏的特質,所謂侯麥式的精神上的體面。
最後以一段《秋天的故事》裡很喜歡的對話作結。或多或少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在生活中完成這樣的對話吧:
「妳看起來不太開心。」
「我只是在一個人欣賞夕陽。」
「夕陽在妳背後呀。」
「晚一點就會到我面前來了。」
--
最喜歡秋天了
很喜歡這系列+綠光
最近剛好在看六個道德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法國人吃飯還真隨便
我也在或者光盒子看完四季了
21
Re: [心情]產後越來越討厭先生的無奈雖然我知道這樣說多半有性別刻板印象 但我真心覺得 男人很多時候需要獨處 而真正屬於男人的獨處時間 公認只有兩個18
[好無雷] 秋天的故事(1998)侯麥在78歲高齡時完成的《秋天的故事》(Conte d'automne)是四季愛情系列的最後一 部,是其中最曲折、細膩且幽默的經典。 故事描述一間書店的老闆娘急欲幫埋首工作、離群索居的鄉下好姐妹(葡萄園的女主人 )介紹對象,而好姐妹兒子的女朋友也有所計畫,大家的熱心幫忙竟攪亂了一池春水。 如同四季其他三部,《秋天的故事》再次以侯麥的招牌一妙語如珠的對白一呈現出角色11
[情報] 侯麥《綠光》《四季》修復版暑假上映法國國寶級導演侯麥Éric Rohmer 曾以《綠光》獲得威尼斯金獅獎 《四季:冬天的故事》獲得柏林費比西影評人獎 《四季:秋天的故事》獲得威尼斯最佳劇本獎 片商天馬行空將在暑假排映《綠光》《四季:春夏秋冬》的數位修復版11
[評論] 聞天祥談 / 侯麥的四季《愛情。四季。侯麥》生活就是喜劇,愛情也算哲學 2012 - 09 - 06 -- 侯麥可以說是以連串「系列」電影享譽影壇的。10
[好雷] 綠光:侯麥的都會單身女郎~~~~~~~~~~~~~~~~~~~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趁這個機會一睹侯麥的風采,記得聽過影評說,看侯麥的作品就是很舒服。另一個特點是 ,裡面的人物穿著都好時尚。我認為在7月份看《綠光》再適合不過,因為故事就是從7月 2日開始,一直到8月結束。 女主角Delphine的夏季長假要開始了,但卻被旅伴放鴿子,她不想一個人跟團,也不想回6
[好雷] 侯麥四季《春天的故事》 好看死了欸! 上次看侯麥應該是在清大夜貓子電影院看的時候影看太少,覺得蠻特別,卻沒有像今 天看這樣「全身毛孔都被打開」(雞皮疙答?)的感覺。 故事、對白、角色,平實又出奇,滿滿電影感,完全無法轉述。女主角魅力爆表,巴黎魅5
[討論] 侯麥四季的故事與綠光,哪部最佳?昨天看了公視播的綠光 覺得非常有趣 李察林克萊特跟伍迪艾倫都有這片的影子 對白跟情節都很有巧思 侯麥大師四季的故事與綠光3
[好微雷] 冬天的故事(1992)侯麥以四季為主題的四部愛情電影是他晚期的經典,藉由個性、際遇不同的男女主角呈現了愛情的多種面貌,饒富趣味。其中《冬天的故事》(Conte d'hiver)彷彿現實生活中的愛情童話,平實又不時帶給觀眾驚喜。 侯麥的許多作品都充斥著大量的對話,如《綠光》中喋喋不休的女主角,然而其中的對白是字字珠璣,不乏對生命、愛情的省思與辯證,在《冬天的故事》裡亦然。故事敘述一位年輕的母親期盼著與愛人的重逢,她對愛情亦有自己的堅持與見解,周旋在兩個愛她的男人間。電影中,對話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透露出她的希望與信念,豐富了角色的內在層次,侯麥未將女主角塑造成刻板的「蛇蠍美女」(Femme fatal),而是平凡、真實、卻心有千千結而能讓人理解的角色。透過大量的對話,侯麥增添了電影的深度、趣味與哲學性,展示了精湛的功力。 《冬天的故事》在敘事上亦獨具風格,以夏天的激情揭開序幕,隨之進入冬天,卻未刻意營造絕望感,反而是以希望為主軸續寫故事。男女主角的互動、戀情、衝突都合乎情理。喜愛文學的侯麥也沒忘了加入關於生死的辯論,以及向莎士比亞的同名作品致敬,一切的安排、轉折都極為自然,使得本片出人意料的結局更讓人動容,。《冬天的故事》兼顧理性與感性,發人深省思又讓人感動,有著美麗卻絕非花瓶的女主角,與精彩的劇本,是值得拜讀的經典愛情寓言。1
[微好雷] 夏天的故事(A Summer's Tale, 1996)談到愛情喜劇,侯麥的四季系列絕對是箇中經典,其中《夏天的故事》是最直白,調性最輕鬆的作品。 《夏天的故事》描述至海灘渡假的賈斯伯周旋在夢中情人蕾娜、精神上的伴侶瑪戈,以及肉體上最吸引的他蘇蓮之間。侯麥的四季系列中反覆出現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錯綜男女關係,又以這部最為糾結,細膩地刻劃出人在愛情中的游移不定。賈伯斯是個花花公子還是優柔寡斷的媽寶?電影中呈現了許多日常細節,讓觀眾看完心中自有答案。 夏日的布列塔尼海灘洋溢著青春,愛情是否如耀眼的陽光?然而,我們無法擁有陽光,而是被陽光眷顧,看似享著齊人之福賈伯斯真正擁有過愛情嗎?侯麥從愛情切入,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弱點,有太多選擇反而難以選擇,進退維谷間,一切仍隨時間無情流逝著。 侯麥總是可以輕描淡寫,以詼諧的愛情故事帶我們更進一步認識愛情與人生。他的四季系列是愛情與生活的百科全書,每一個季節都閃爍著對生命的哲斯,翻開它們,你或許會遇見昨日、今日或明天的自己。 --- 侯麥的四季愛情電影中,《春天的故事》講的是愛情的萌芽,高中哲學老師珍妮在一場聚 會認識了年輕女孩娜塔莎,受邀至娜塔莎家中作客卻意外的邂逅了她父親,而不喜歡父親 女朋友的娜塔莎似有意又無意的開始撮合兩人,希望珍妮能夠取代父親的現任女友。 《春天的故事》劇情安排巧妙,不斷給觀眾驚喜。角色們有時因機緣相遇,也由他人刻意 製造相處機會,造就了虛實交錯的趣味,看到最後,不禁回想到底哪些是巧合?又那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