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翻譯] 從女僕龍二期看見京阿尼的重生:監督訪談

看板C_Chat標題[翻譯] 從女僕龍二期看見京阿尼的重生:監督訪談作者
CactusFlower
(仙人掌花)
時間推噓45 推:47 噓:2 →:8

大家好,這裡是仙人掌花。


今天替大家帶來的,是北美最大動畫串流平台Crunchyroll在九月訪問<小林家的龍女僕S>監督、京都動畫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石原立也監督。


在這則訪問中,撰文者先是細數石原監督的生涯、他的風格;接著再訪問他對於接任監督的想法


而最後,則是關於京都動畫的復甦與未來展望






這篇報導十分口語化,全文閱讀時間約5~10分鐘


以下正文:












在七月7日,京都動畫所製作的<小林家的龍女僕>系列第二作<小林家的龍女僕S>開始播映。這代表的不僅是一部熱門作品的回歸而已,更是這間深獲全球熱愛動畫公司的回歸。我們曾在去年與執行長八田英明的訪談中提到過京都動畫不屈不撓的精神。而如今,交織在<龍女僕S>華麗複雜的作畫片段以及觸動人心的情感展現之中,我們得以看見這道精神如何在本作允文允武的才能中體現。


有鑑於<小林家的龍女僕>以及京都動畫雙雙再度在動畫界中活躍,Crunchyroll新聞部把握機會與第二季的監督石原立也坐下來談談,從女僕龍的回歸、他身為繼任監督的責任、到更多內容。




石原監督

石原立也長期在京都動畫擔任監督,手下催生過無數業界最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場景以及最扣人心弦的感情戲,並且往往都出現在同一部作品當中。「我處理過不少需要兼顧漫畫性以及嚴肅性的作品,並且樂在其中。」當被問到這樣延續的主題時,石原監督如此表示,「我覺得這類作品製作起來既有趣又輕鬆。」儘管再怎麼謙虛,只要回溯他在京阿尼奉獻了大半輩子的生涯軌跡,便不難看出他確實有著能在幽默中創造出酸楚、也在悲痛中夾雜歡笑的絕倫天分。


2005年,石原立也在京都動畫的監督處女作便是改編自Key著名視覺小說的<Air>。從
<Air>開始,他逐漸在整個生涯展現出獨特的執導哲學,不斷嘗試在他本身對作品的詮釋與觀眾的期望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並在另外兩部Key視覺小說系列<Kanon><Clannad>進一步發揚光大。我並不是會積極展現自我的那類藝術家,我會去揣測觀眾與他們的期待。身為監督的工作便是將我自己對作品的詮釋嫁給觀眾們的期許。」石原監督在<中二病也想談戀愛!>限定Box盒裝的訪談中如此表示。


然而若要說到有一部作品讓石原監督的才華在西方社群首度獲得廣大肯定,那絕非2006年版本的<涼宮春日的憂鬱>莫屬。身為一部集合喜劇原素、超自然懸疑、扎實劇情以及輕鬆日常的動畫,<涼宮春日>中處處可見執導層面的巧思。石原監督在幽默與劇情之間從容切換的能力在2000年中葉時期西方國家動畫粉絲族群中堪稱投下了震撼彈,以至於涼宮春日cosplay已經與”晴天愉快”的ED舞快閃族風潮畫上等號。


石原監督隨後持續推展他的作品列表,從第二版的<涼宮春日>系列(2009)、傳說級喜劇經典<日常>(2011)、先前提過的<中二病也想談戀愛>(2012)、到青少年校園大作<吹響吧!上低音號>系列。這些作品都維持著石原監督一貫的幽默/劇情平衡,同時也在滿足他自己藝術詮釋的同時、透過各異但同樣有感染力的手法帶給觀眾他們所想要的。帶著如此深厚的實戰經驗,石原監督接下了<小林家的龍女僕S>的重責大任。





石原監督與<小林家的龍女僕S>

京都動畫與<龍女僕>系列漫畫的淵源頗為深遠。我們在撰寫這篇報導期間致電雙葉社,並從編輯部獲得的消息指出,當初早在漫畫單行本第一冊發售後不久,他們便收到來自京都動畫的改編詢問了。而在2017年,也如願推出深受粉絲們喜愛的第一季<小林家的龍女僕>動畫。


托爾與小林小姐共同將全劇裡各式各樣人類與龍族之間的差異還有喜怒哀樂,都編織成這個溫暖而充滿歡笑的生活。儘管主要角色裡有一半都屬於超自然生物,這部作品當中真正的魔法其實是對於日常點滴的動人描繪。而這正好也是京阿尼的專精之處。「動畫版本放大了康娜對許多日常細節的著迷,」<龍女僕>原作者酷教信徒如此對Crunchyroll新聞部表示,「有更多細節被呈現出來,讓我也看得如癡如醉。」


在我們討論石原監督於<女僕龍>系列的貢獻之前,必須先帶到一項痛苦但必要的事實:石原立也並非第一季的監督。當初是已故的武本康弘監督催生這個系列的改編。武本監督曾執導過京都動畫多部指標性的作品,從2002年擔任<魔法護士小麥>OVA作品前兩話(京都動畫也只有協助前兩話的製作)的監督開始,接著是2003年的<驚爆危機?校園篇>以及2005年的續作<驚爆危機!The Second Raid>。他隨後擔任<幸運☆星>(2007)、<冰菓>(2012)
<甘城輝煌樂園救世主>(2014)以及<小林家的龍女僕>(2017)的監督,並於製作環節中大量投入。這當中尤其能在<魔法護士小麥>、<幸運☆星>與<龍女僕>裡觀察到他對御宅文化的熱愛與宣揚


「我試著維持第一季<小林家的龍女僕>以及原作的風格,」石原監督如此表示,「因為這是接手而來的企劃,因此我盡量不對整體風格作出太多更動。」而許多第一季的粉絲們都會認同他做得很不錯。無論從各種恰到好處的水土不服笑點、突然就打起來的鋼猛戰鬥場景、到小林小姐總是能適時對龍族們所做出的關懷──所有在第一季大獲好評的元素都在
續作中完美重現。


「我認為接手並將第一季製作人員們的『感覺』傳遞出去是我的責任。」石原監督如此表示。


武本康弘監督對於那個年代御宅文化的鍾愛在第一季動畫當中隨處可見,尤其是透過主角小林小姐、瀧谷以及法夫尼爾的觀點。本作的這個層面也能在石原監督負責的第二季當中看到:「我想我大概能跟瀧谷還有小林小姐來場宅對話吧,但我跟他們的年齡差距已經不小了,總覺得自己或許很難跟他們溝通。」當被問到想跟劇中哪位角色來場徹夜長聊時,石原監督如此表示。「說來難過,但類似的情形在現實生活其實已經越來越常發生在我身上了。所以我覺得我會選露科亞吧,她人很好,而且感覺會願意傾聽我想說些什麼。」


原先詼諧的提問就這樣被石原監督的感慨給吹散了,他承認御宅文化早就已經遠離他曾熟悉的樣貌。類似的情感共鳴也能在<龍女僕S>的第一集中湊巧發現,當中小林小姐說道:「人們已經不再把這個字掛在嘴邊了,然而那個時代的精神還殘存著。」





石原監督與京都動畫的核心

當我一想到京都動畫,腦中立刻浮現得就是<吹響吧!上低音號>中黃前久美子,在她家鄉的街道上忍住挫折一路狂奔、卻忍不住大聲喊出「我想要進步!」的畫面。我想許多動畫愛好者們也會想起類似的橋段吧──悲痛、愛、笑靨、淚水,全都以少有其他動畫公司能
比肩的方式展現在角色們的面容上。如同<Clannad>第一首ED”だんご大家族”的歌詞一
樣,「所有開心的、與所有悲傷的,都盡收其中(うれしいこと、悲しいことも,全部まるめて)。」


而<龍女僕S>當中的細節雕琢也顯而易見,即使只看過短短幾秒也不難體會。從纖細的人物演技展現、日常生活的溫馨點滴、到有資格入選年度最佳武打戲的壯麗超自然戰鬥畫面,彼此之間都能輕鬆切換。


如此迥異的兩種不同面向又要如何讓同一個團隊負責呈現呢?「即使是動畫,」石原立也監督表示,「只要作品設定偏向於現實,那人物動態就會被限制在較為寫實的演出。可是作畫應該要更自由,而包括設計、動態、以及角色本身的演出都應該要有誇大的感覺。那就這個層面來說,<小林家的龍女僕>便屬於奇幻作品了,因此很容易就能善用作畫的原創性。透過將人物表情與肢體加以誇大。我試著讓他們更幽默、傳達出更多他們的情感。動畫僅僅是媒介,與電影不同,而石原監督與他們團隊將這點把握得很好。


但作畫本身無論再怎麼出色,若無法支撐一個故事,也就只是絢麗而已。<小林家的龍女僕S>製作團隊理解角色們與他們的內心、他們的困境、他們的過往、以及他們在乎的人事。石原監督深知這則故事所能發揮的潛力,關於兩個看似存在不可跨越鴻溝的族群之間,如何構築一個祥和家庭的故事。


跟別人不一樣才是正常的,所以在接受之後去認識每個人彼此不同之處很重要。」石原監督如此說,「在網路的時代,我想我們逐漸理解到世界各地的人們形形色色,而各自也擁有非常不一樣的想法。我最喜歡的台詞之一是法夫尼爾說『這個(人類)世界的常識跟我們(龍)的認知有著不小的落差』,而托爾反問他:『但摸索的過程不正是有趣之處嗎?』


過去這幾年,我越來越感到這個世界正逐漸分崩離析。人們被距離、意識形態、還有疫情給隔閡開來,氣候變遷也逐漸加劇。這些報導日復一日朝著我們而來,每天都感覺有比前一天更多的負面新聞。但我跟許多人一樣,在京都動畫的作品當中找到了避風港。透過這間動畫公司所訴說的故事,觀眾們看見無論在何種境遇,生命之中仍然蘊藏著美好。有時在這似乎冷峻又嚴苛的現實之中,我們都需要被提醒愛與歡笑仍然存在。有時能讓我們重拾這道信念的,僅只是一位女人與一頭深愛著她的龍之間的故事。


「我相信你們有許多人都在擔心,但我們很順利地推出<小林家的龍女僕>了,」石原監督表示,「我想繼續創造讓大家享受的作品,所以請放心欣賞吧。」












本文由Cayla Coats負責撰寫,再由本人翻譯至中文

報導原文:
https://reurl.cc/px27zd







--
她或許搞砸大小差事,但有件事卻唯有她能做到:
「每天都如此真誠而發自內心地歡笑」
https://i.imgur.com/ZzNmHMB.gif

https://i.imgur.com/VL4mgvz.png
我願信奉這 用全世界才智也換不來的樂天、純真、坦然
我願信奉阿克婭大人,我以身為阿克西斯教徒為榮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8.245.49 (臺灣)
PTT 網址

sonyabear11/18 17:53所以都是可替代的人,非原創就是這樣

本來想請你再去修修國文,不過想了一想問題應該不是出在語言能力

jeff23571111/18 17:55

AprilChiang11/18 17:55感謝翻譯!

Qorqios11/18 17:56!!!

aria052011/18 17:56

yowayroger11/18 17:56

stkoso11/18 17:58一樓嘴有夠臭 能介紹一下在那裡訓練臭嘴的嗎

ggc14774111/18 17:59

danielqwop11/18 17:59感謝翻譯

ClawRage11/18 18:01本來就是可替換的螺絲

ClawRage11/18 18:02要不然改名當新公司算了

samuel033011/18 18:02個人是覺得兩個監督做出來還是有些地方不太一樣就是

samuel033011/18 18:02

是的,武本監督的風格確實更為柔和、而石原監督的第二季比較俐落,但熟 悉京都動畫風格的觀眾應該都能輕鬆享受的 當中很明顯可以在托爾跟艾露瑪的回憶篇那集看到,處理人物情感的方式確 實很有上低音號的風格

fh31611/18 18:03因為一樓也是那種可以被替換的啊,連推文內容都沒有新意,

fh31611/18 18:03可憐哪

sos97643111/18 18:04掌花大公!

不敢當,只要大家多讀一點有趣的報導就好

MrSatan11/18 18:07二期OP很酷

今年正好是<日常>動畫版的十周年,我其實很好奇石原監督這樣淘氣地自己 致敬自己不曉得有沒有什麼其他原因XD

only5709211/18 18:10!!!

sonyabear11/18 18:13氣急敗壞檢舉我欸

inte629l11/18 18:14推 感謝翻譯

pinqooo11/18 18:14Q_Q

mkdrhbn2711/18 18:15

pinqooo11/18 18:15怎麼連這種文也有小丑出現 時代變了

abucat11/18 18:16可惜b站獨佔,不過還好沒刪+免大會員能看

LOVEMS11/18 18:17你被檢舉的時間是3點半 .....

還害我去洽妹看了一下,結果這傢伙根本來亂的嗎.....

※ 編輯: CactusFlower (27.247.229.30 臺灣), 11/18/2021 18:26:56

loxa8703611/18 18:29

willytp9712111/18 18:29女僕龍真是日常喜劇神作

LOVEMS11/18 18:32補推

eas06u411/18 18:34有笑有推

minoru0411/18 18:38推推

zmsailo11/18 18:46

Roentgenium11/18 18:47

LuMya11/18 18:48京阿尼yyds

Chieh122811/18 18:56

hwsh6001311/18 18:56好感動,京阿尼一生推

WinRARdotrar11/18 19:00可惜被支那平台買走 到現在都懶得看

weselyong11/18 19:12請快點給我代理正版看!

levellow11/18 19:17推推~

vykhodila11/18 19:18推翻譯 推好文

vm4m0611/18 19:31感謝翻譯

jamesyang88811/18 19:44推,感謝翻譯!

Centauro11/18 19:46永遠支持京阿尼

groundmon11/18 19:56

kurenaiz11/18 20:29我記得妹斗龍不是單純被買走撥放 而是直接進制委

pcchuckwu11/18 20:52感謝分享!

Yenfu3511/18 20:59感謝翻譯,感謝京阿尼

knight020111/18 21:08感謝翻譯! 請問可以借轉京阿尼板嗎?

沒有問題的喔

※ 編輯: CactusFlower (27.247.229.30 臺灣), 11/18/2021 21:21:01

chewie11/18 21:37推 感謝分享

MoonMan031911/18 23:10先推再看

psfjcy11/18 23:51推 謝謝翻譯

knight0201:轉錄至看板 Kyoto_Ani

11/19 00:35

microerect11/19 03:17怎摸會有連小丑都當不成的撿角仔成群結隊出沒啊

NukAnah11/19 08:08推一個

wangke11/19 12:34推一個京阿尼

naya741596311/19 17:16推翻譯報導

MiaoXin11/21 09:14

HOLOMywife01/25 23:08考古推

HOLOMywife01/25 23:08翻譯幸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