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下流的科學

看板Coffee標題[心得]下流的科學 作者
gyboy38
(boy都不boy了)
時間推噓58 推:58 噓:0 →:230

最近FB一直跳出某濾杯的業配廣告,

咖啡領域常聽到「風味很主觀」這句話,

這句話本質是對的,但被濫用就不對。


主觀的東西很難討論,所以本文盡量討論客觀的部分。

科學,是客觀的,水該怎麼流,就會怎麼流。

普世價值,是客觀的,珍惜食物、資源,也是大家都能認同的。


進入正題,上圖。

https://imgur.com/x7rUMbd.jpg


這張圖不是我想出來的,是在「咖啡物理學」看過,

剛剛靠印象手繪出來,避免版權的爭議。

理解這張圖,或許能幫助大家跳脫買濾杯的輪迴。

濾杯相較於磨豆機單價很低,較容易入手。

但不如買好一點的豆子,或是存起來買好一點的磨豆機。


圖上有文字標示,濾杯的肋條會把濾紙撐起來,形成一個空間。

水一旦流到這個空間,就沒有萃取效果,因此稱為bypass區。

可以看到水流A、B、C、D的途徑,其中A的萃取是最充足的,B次之。

水流D是直接穿過濾紙進到Bypass區,說明完全沒有萃取的極端狀況。

實際上不會有D的存在,因為細粉會跟著水面上去卡在濾紙上。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星芒濾杯為什麼不容易淹水?

粕谷哲版V60為什麼很容易淹水?


再想像一下,

今天遇到某支超級無敵難喝的豆子,要怎麼沖煮才勉強能喝?


答案:直接往bypass區注水,不萃取就不會難喝。

對,就是這麼荒謬。


https://imgur.com/x7rUMbd.jpg


接著說明咖啡粉,粉徑必然有大、小、細粉,看磨豆機的設計。

他們互相堆疊成類似濾芯的結構,但這個結構是鬆散的。

大水柱沖下去會翻滾,當底層細粉卡滿濾紙的孔洞,水就會往上淹。

淹水不是壞事,在不導致「D」出現的前提下,

淹水反而表示大部分的咖啡粉都有被充分萃取。


有時候看到新手詢問怎麼調整沖煮改善苦澀,一律是磨粗。

要不乾脆整顆咖啡豆放進去沖,最粗。

對,不萃取就不會難喝,還是這麼荒謬。


若把咖啡視為一種食材,濾掉不能喝的木質、纖維。

把能萃取出來的東西就盡量萃取乾淨,然後喝掉,其實很簡單。


回歸到主觀的風味,萃取充分,但是卻難喝。

是生豆端、烘豆端要反省,怎麼會是沖煮端在那閃躲調整?

過萃、萃取不足之類的說法,也完全不科學。

至少要搭配數字,牛排都有個七分熟的說法。

喜歡喝淡咖啡,可以充分萃取之後再兌水,還能變大杯。


順便補充說明一下「兌水」,也有人稱為bypass。

剛好前面濾杯的部分,也有提到bypass。

這是兩件事情,兌水就是加水變淡,說成bypass怪怪的。

我理解的bypass是水沒有萃取效果,直接流出。


同場加映,no bypass的沖煮方式。

https://imgur.com/MJmHPlG.jpg


這個相對好理解,義式濃縮,粉碗只有正下方有孔洞。

完美的情況下,所有的水都會穿過粉餅,充分萃取。

當然產生通道的不完美情況比較多,但那是其他問題。


採用no bypass概念的沖煮方式,

例如愛樂壓、DCP,或是Pulsar,通常是垂直壁面,下面有濾紙。


以上,沒有要擋人財路的意思,只是希望能阻擋你各位亂花錢 XD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2.207.73 (臺灣)
PTT 網址

AAman07/10 12:58推一個

Ageoffeizai07/10 13:02必須推,科學咖啡值得推廣.器材被神化最後都讓人反感

manure5432107/10 13:21推;對於大多數人說的加水變淡叫作bypass一直不太能

manure5432107/10 13:21理解用法由來。

xxxrecoil07/10 13:43合理

jakkx07/10 13:50因為這是用感覺在說。手法的bypass是指水沒透過咖啡粉

jakkx07/10 13:56只是你把側流解釋成BYPASS才會反客為主

chapters07/10 14:00

corydoras0907/10 14:42音響術語入侵咖啡界,各種玄學有夠NT

scorpioliu07/10 14:43https://i.imgur.com/sjb1XSh.jpeg Bypass的用法:兑

scorpioliu07/10 14:44水(略過萃取)、沖煮時(略過萃取)、是不覺得有理解的

scorpioliu07/10 14:44問題啦,倒是沖煮時水多少都會流過咖啡粉,可視為低

scorpioliu07/10 14:44萃取液;使用Nopass概念的濾杯,可依口感決定要不要

scorpioliu07/10 14:44再兑水,也就是自己要的Bypass自己決定、不讓濾杯控

scorpioliu07/10 14:44制,習慣就很難回去囉

christu07/10 15:18各種玄學手法很常刻意避開豆子的品質以及烘焙的品質,有

christu07/10 15:18點本末倒置了

shilushi32707/10 16:06推 沖煮先學會榨乾豆子 再來避短

jaysuzuki07/10 16:07coffee.umami ig最新那篇講by pass的可以讀一下

jaysuzuki07/10 16:08萃取率高本來就不一定好喝,生豆跟烘焙很有關係沒錯但

jaysuzuki07/10 16:09沖煮也不是完全不用取捨

tengerinedog07/10 17:03最近夏天懶就是hario switch 抓個粉的粗細,沖煮水

tengerinedog07/10 17:04量跟浸泡時間,直接滴進冰塊堆裡。簡單粗暴根本不

tengerinedog07/10 17:04用管手法

jay90503507/10 17:07我一個非從業人 玩久了對美化產品的話術著實反感

gyboy3807/10 18:30每天光被各種行銷資訊轟炸就飽了,越理解原理,越能bypa

gyboy3807/10 18:30ss話術。

n2851307/10 19:12

zeal0814607/10 19:19好奇你有看過金杯理論嗎?怎麼會說過萃或萃不足不科學

s111228s07/10 19:40粗磨攪拌靜置下水,太濃就調整靜置時間就好

cccict07/10 20:01萃取是跟時間有關,因為各種物種的於水中的飽和上限不同

cccict07/10 20:01,萃取會有優先順序,金球咖啡也是真的,香氛物質的萃取

cccict07/10 20:02會在前段

soulivee07/10 20:24事實上我們體驗咖啡是一種"分佈"的概念

soulivee07/10 20:25咖啡粉,"極細粉完整萃取""細粉高萃取""中粉中萃"

soulivee07/10 20:26"粗粉低萃",再加上萃取手法(也許中央高萃,杯壁低萃)

soulivee07/10 20:26所綜合起來的超複雜,完全無法科學分析的系統

soulivee07/10 20:27最終能分析的,就是感官的體驗。很多事就是玄

soulivee07/10 20:29就只能就哪個模式(技法、濾杯、blabla)產生甚麼結果

soulivee07/10 20:30來找到操作方向

soulivee07/10 20:39的確有些"模式",就是也許能將"香氣"或"甜感"或"body"

soulivee07/10 20:40普遍上表現較佳,那就是那個器材或手法的特性

gyboy3807/10 20:48ze大,我之前po過各種沖煮實驗對應的萃取率,就是使用金

gyboy3807/10 20:48杯理論的九宮格。

gyboy3807/10 20:48https://reurl.cc/Rq5m6g

gyboy3807/10 21:01sou大,細究起來是複雜沒錯,但歸給玄學而停止思考,我

gyboy3807/10 21:01不認為是正確的方向。這也是本文盡量淺顯易懂的目的。

soulivee07/10 21:04沒有人說"玄學"是停止思考,對我來說反而是因為知道"玄"

soulivee07/10 21:04才會注意到任何看似不重要的極小細節,都會反映在感官上

soulivee07/10 21:06比方說"落水高度"、"杯底形狀" "手沖壺材質" "壺口形狀"

soulivee07/10 21:06當有穩定的技術後,這些"玄學"就會反映在成品的質感上

soulivee07/10 21:07更不用提濾杯的設計、材質、流速這些在我看是差異很大

soulivee07/10 21:07的部分~

soulivee07/10 21:08況且很多技術也會交互影響,高流速濾杯你也會沖比較快

soulivee07/10 21:08反之亦然,自然也會造成差異產生

gyboy3807/10 22:16ccc大,我以前也是傾向溶解度上限這個概念。後來看了ict

gyboy3807/10 22:16a大的文章,目前是傾向分段萃取不是那麼直觀1+1。

gyboy3807/10 22:16https://reurl.cc/YEgpMo

chiugenius07/10 22:38少了GX2

gyboy3807/10 22:59sou大,您說的,是從主觀的風味往回推,這一杯好喝,可

gyboy3807/10 22:59能是因為A手法,測試幾次ok,就固定使用A手法,這應該也

gyboy3807/10 23:00是目前台灣咖啡業的主流觀念。

maring03107/10 23:00行銷不就這樣,那這濾杯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呀?

aaronchzzz07/10 23:01雖然說很多濾杯的設計、材質、流速都有些許差別,但

aaronchzzz07/10 23:01是在各方面都科學數值化的今天,這些大部分市面上濾

aaronchzzz07/10 23:01杯的設計者都沒有經過數值化的科學分析,甚至很多設

aaronchzzz07/10 23:01計者在宣傳的時候片面的說我這種設計可以流的更快更

aaronchzzz07/10 23:01流暢,但是你要細究這種設計更詳細的各種數據的話,

aaronchzzz07/10 23:01最後卻只淪為片面而已根本沒有科學數值可言。因為更

aaronchzzz07/10 23:01多的時候只是倒果為因,這邊就是大家覺得玄學的地方

aaronchzzz07/10 23:02。這邊的話很推薦大家去看April coffee的Patrik Rolf

aaronchzzz07/10 23:02在新加坡Asylum咖啡的一場演講,總共大概快4個小時,

aaronchzzz07/10 23:02對岸有翻譯影片。其中有提到Patrick設計理念以及他怎

aaronchzzz07/10 23:02麼解決,並且找了哥本哈根大學的人來科學的數值化的

aaronchzzz07/10 23:02解決他在準備WBrC時的沖煮問題,雖然他也沒當場詳細

aaronchzzz07/10 23:02提供數據或者paper reference,但是如果能夠面對面討

aaronchzzz07/10 23:02論的話,他也絕對能夠與你一起討論,我想這就是市面

aaronchzzz07/10 23:02上大多數濾杯的設計者沒有做到的地方

gyboy3807/10 23:03aar大,您完全命中欸 XD

gyboy3807/10 23:0563樓的mar大,我沒有專指哪個濾杯不好,我只是說在座的

gyboy3807/10 23:06各位都是.....濾杯。

soulivee07/10 23:08我倒是滿相信市場回饋,總之容易出現"好喝"咖啡的濾杯

soulivee07/10 23:10容錯率高的濾杯,就會賣得好或成為長青樹

soulivee07/10 23:11"好喝"是玄學還是科學,就自行解釋吧~

soulivee07/10 23:16就像是能夠烘出厲害咖啡的人~也不一定是學院出生

soulivee07/10 23:37另外就是~在水 豆子 磨豆機 技術都相同的狀況下~

soulivee07/10 23:39用不同濾杯來調整風味其實滿方便的

maring03107/10 23:41同樣道理好像也能套用再咖啡豆上吧

chihpingkuo07/10 23:48在一個人手拿水壺注水的沖煮方式上太專注科學數據

chihpingkuo07/10 23:48好像有點搞錯重點

soulivee07/11 00:00對我來說重點在感官差異建立在幾乎一致的數據上阿~

soulivee07/11 00:01就是就算量測出的萃取率與濃度幾乎無差別

soulivee07/11 00:01但風味表現性就是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soulivee07/11 00:04萃取率就只是一個"總量"概念,沒有辦法表現出物質分布

soulivee07/11 00:05但我們的感官體驗就是在體驗物質分布

soulivee07/11 00:12總之如果夠有錢~可以買很多磨豆機輪流用~

soulivee07/11 00:13不然的話買各種濾杯玩玩,我到覺得是也不會多破費

aaronchzzz07/11 00:19也許太科學研究算是搞錯重點,但是只要是廣告宣傳上

aaronchzzz07/11 00:19有說過下水更快速,對流更順暢,減少淹水(還有更浮誇

aaronchzzz07/11 00:20的詞彙的廣告我都不敢說),只要其中有比較與相對的詞

aaronchzzz07/11 00:20彙,我相信身為一個消費者想稍微深究其原理也不能夠

aaronchzzz07/11 00:20算是我的錯吧,但假使連宣傳上說的都不能細究或根據什

aaronchzzz07/11 00:20麼原理表達出與其他家產品的差異化,我想這也很奇怪

aaronchzzz07/11 00:25絕對贊同市場回饋是有參考價值的,因為那是大家沖煮

aaronchzzz07/11 00:25的結果喜愛導向。我也認同S大說的,不同的濾杯總會有

aaronchzzz07/11 00:25著因為不同結構與原理所造成咖啡風味上對於感官有著

aaronchzzz07/11 00:25不同的體驗,咖啡方面我也只是小白,非常認同S大說的

aaronchzzz07/11 00:26,如果不影響生活,為了一個單純愛好而買各種磨豆機

aaronchzzz07/11 00:26濾杯來試試看各種的風味,也是蠻有趣的

soulivee07/11 00:27不過還有一個行銷方面的考量啦~說真的濾杯最大受眾

soulivee07/11 00:27應該也是普通沖咖啡的人,那麼"數據"可能就不一定是特別

soulivee07/11 00:28適合拿來行銷的點~通常甚麼快流速 好喝 不淹水 無毒之類

soulivee07/11 00:29應該會比較容易被推出來

aaronchzzz07/11 00:29(真的不喜歡稍微降點價賣給版友,也是算是一種反饋給

aaronchzzz07/11 00:29版友吧

vein82807/11 01:03那些紅色圈圈是你一個一個手畫的嗎XD

vixplayer07/11 01:24推一個

lifeful07/11 02:05那些行銷術語就好像在講出一款新的鍋子能讓荷包蛋更香更

lifeful07/11 02:05好吃 但一般人哪需要精準測量鍋溫跟煎蛋的時間甚至因此換

lifeful07/11 02:05一堆鍋 如果料理是如此 咖啡又何必斤斤計較

vein82807/11 05:00w-brewing-chart

vein82807/11 05:01-3841.16531

vein82807/11 05:03分享兩篇文章,希望大家別再糾結在那個快一百年前的金杯

vein82807/11 05:03理論給出的神秘數字了(我老人不會縮網址

Brucelu07/11 08:20

lightmei07/11 09:08這篇說的太好了,但是被推坑平底濾杯lol

jokejokeddd07/11 09:15

soulivee07/11 09:24推v大的文章~

scorpioliu07/11 10:32幫縮網址https://reurl.cc/DjzQdE

scorpioliu07/11 10:32https://reurl.cc/r9yjD4

scorpioliu07/11 10:32很早就覺得金盃忽略很多面向而過於籠統

scorpioliu07/11 10:33下面三張圖表就打臉喝高萃取率喝出優越感的咖啡人

scorpioliu07/11 10:33萃取應因豆(人)制宜

scorpioliu07/11 10:33https://i.imgur.com/LWELQYP.jpeg

scorpioliu07/11 10:33https://i.imgur.com/euKQhEE.jpeg

berton107/11 14:36總算有人出來正視聽了,剛進這個版就覺得很奇怪,全是器

berton107/11 14:36材的買賣,或是廣宣,卻極少對如何真正喝到好咖啡進行實

berton107/11 14:36際的討論,感覺大部分人是對器具炫耀的興趣遠高於對喝好

berton107/11 14:36咖啡的追求

jakkx07/11 14:40咖啡器材是有什麼能炫耀的……也想太多了吧

mitchness07/11 14:41跟買名牌包的心態一樣阿 用貴的器材,咖啡豆做出來的

mitchness07/11 14:41咖啡就比較好喝

jakkx07/11 14:41看到幾台手磨濾杯會覺得在炫耀會不會太窮酸

jakkx07/11 14:44板上真的高價的器材很少見。這樣心態逛板別說耳機音響大概

mitchness07/11 14:44有人秀電腦桌,有人秀咖啡桌,都是一樣心態

jakkx07/11 14:45連電蝦NB板都會看到心態扭曲

jakkx07/11 14:52講難聽。說正視聽,缺乏討論卻讚同一口咬死咖啡豆品質好其

jakkx07/11 14:52它不用太講究不是很奇怪?

maring03107/11 15:12器材也沒什麼好炫耀的,烘好的豆子好的物質比例和

maring03107/11 15:12瑕疵比例就固定在那,磨豆機只是能讓這兩個展現的

maring03107/11 15:12比例多寡,在配上濾杯如同飲品的水與咖啡比例去調

maring03107/11 15:12和的結果,bypass不是錯啊,到頭來還是豆子好壞佔

maring03107/11 15:12比最高阿

lifeful07/11 15:55不過器材的確比較有話題性,萃取很難觀察跟描述,不太能

lifeful07/11 15:55成為大眾話題,而咖啡豆的通路或產區每個人的經驗不會差

lifeful07/11 15:55太多,能討論的大概就剩沖法跟器材

neverfly07/11 16:50按照這樣講的話什麼豆都用義式濃縮不就完美了

gyboy3807/11 17:14本文大部分篇幅都在說明「水、咖啡粉、濾紙、濾杯」之間

gyboy3807/11 17:14的關係,以及肋條形成的bypass空間。理解後,看到濾杯結

gyboy3807/11 17:14構,大概就能想像他怎麼流,水流瓶頸會在哪裡。

chiugenius07/11 18:58新加坡那場演講啥都沒講,為何推薦?台灣多的是講的

chiugenius07/11 18:58比他多比他深入的,濾杯也是,除了底部撐高之外,其

chiugenius07/11 18:58他都沒啥好講的,那個撐高底部也帶來粉層變形問題,

chiugenius07/11 18:58所以搞的那個濾杯得用較厚的濾紙去撐住底部,光看平

chiugenius07/11 18:58底濾杯,泰摩那個設計才正常

chiugenius07/11 19:04反正濾杯的戰國時期要來了,這個看我跟Erik去年狀況

chiugenius07/11 19:04就能推測出來,如果沒有足夠沖煮經驗,物理又不太懂

chiugenius07/11 19:04,我覺得就放寬心去玩,咖啡就是好玩嘛,又不是打比

chiugenius07/11 19:04

scorpioliu07/11 19:34Chiu大該不會就是GX2的發明者吧

scorpioliu07/11 19:36https://i.imgur.com/UTUql0F.jpeg April濾杯問題後

scorpioliu07/11 19:36來購入金屬網解決 流速也加快了一些

chiugenius07/11 20:14是的,我是,金屬網是個有道理的產品,利用了水分子

chiugenius07/11 20:14間的引力和毛細作用,但我沒用過,無法明確的說它好

chiugenius07/11 20:14不好,至少我的經驗裡,流速快=好,不是一個肯定的方

chiugenius07/11 20:14向,要看豆子跟磨豆機,還有濾材

jakkx07/11 20:31我同學用april出杯確實就是要慢就放給他慢- -

gyboy3807/11 21:52ch大,GX2我有喝過沒用過,他的水流比較難以想象,如果

gyboy3807/11 21:52您方便回文,搭配剖面圖,說明水流路徑與萃取原理,可能

gyboy3807/11 21:52會是很有趣的討論。

chiugenius07/11 22:59這個留給你們去研究了,由我說並不太恰當,況且FB應

chiugenius07/11 22:59該都有公開的資訊,只要打上GX2是查的到的,我只有幾

chiugenius07/11 23:00句話可以明確的說,無旁通是未來趨勢,而負壓式萃取

chiugenius07/11 23:00是無旁通目前最好的解方,有肋濾杯拜拜,等我實驗做

chiugenius07/11 23:00完會公開的

zeal0814607/11 23:17如果固定濃度的話 無旁通的結果就是水高流速 結果就是

zeal0814607/11 23:18把物質擴散而被萃取的因素降到最小 但這樣真的好喝嗎

zeal0814607/11 23:18??? 我認為這種萃取方法只比較適合只有香味但風味差

zeal0814607/11 23:18的那種過頭的處理法

jakkx07/12 00:45出來了再說。不覺得有肋會拜拜

aaronchzzz07/12 01:42台灣有料的絕對很多,絕對沒想貶低或者覺得國外比較

aaronchzzz07/12 01:43香的想法,會推薦Patrick是因為他的思考設計的流程與

aaronchzzz07/12 01:43方式,是我少數能在接觸到的資訊中有邏輯的整理,也

aaronchzzz07/12 01:43許是我看得太少,但以我一個剛接觸咖啡新手小白 普遍

aaronchzzz07/12 01:43在網路上看到聊手沖的資訊文宣與yt影片大多過份片面

aaronchzzz07/12 01:43聊結構如獨特角度 多肋骨 肋骨深 聊結果 排水順暢,

aaronchzzz07/12 01:43但唯獨聊得真實其原理與數據的很少,Patrick使用現有

aaronchzzz07/12 01:43與他思考相符的濾杯,找到新問題和矛盾點,進而延伸

aaronchzzz07/12 01:43至研究缺口

aaronchzzz07/12 01:43也許對chiu大大來說還不夠深入,但光就一個杯托的設

aaronchzzz07/12 01:43計能夠影響濾杯上的頂部壓力與濾杯下的底部壓力(可能

aaronchzzz07/12 01:43我現在用的無嘴的分享壺或馬克杯就會遇到),再找專業

aaronchzzz07/12 01:44的人員去實驗並數據化,成果做出來,似乎沒多少人展

aaronchzzz07/12 01:44示在一般大眾面前過,只要能夠在設計構造上更強調其

aaronchzzz07/12 01:44原理方面的因果,會人覺得更想去深入瞭解

aaronchzzz07/12 01:44像是chiu大設計的gx2的文字敘述上說虹吸流速是重力2

aaronchzzz07/12 01:45倍,虹吸吸力與無肋骨設計,簡單的介紹了結構與其原

aaronchzzz07/12 01:45理與其原理的客觀數據,有興趣的就自然會去深入研究

aaronchzzz07/12 01:45或者自己做實驗,並且理解這是一個好的理念,我也希

aaronchzzz07/12 01:45望咖啡社群中這樣的討論與腦力激盪能夠越來越多,甚

aaronchzzz07/12 01:45至能夠有更多專業人員能夠加入這領域

photoless07/12 04:10全部看下來,怎麼感覺,是為了解釋而解釋,濾杯的設計

photoless07/12 04:10,個人覺得是科學,且絕對不是亂槍打鳥

chiugenius07/12 08:59不好意思,我沒有責怪之意,只是好奇為何推他,文字

chiugenius07/12 08:59無法表達我的語氣,為表歉意,來聊一下他說的杯托問

chiugenius07/12 08:59題,其原因在於空氣壓力,當濾杯與下壺過於密合時,

chiugenius07/12 08:59沖煮的液體進入下壺後,會造成體積減少以及加熱,使

chiugenius07/12 08:59得空氣壓力上升,當這些壓力無處釋放就會造成派哥說

chiugenius07/12 08:59的問題,通常發生在下方使用的是杯子,或是無嘴下壺

Jasonlin107/12 10:30加這網子有點像嗡嗡濾杯了

jaysuzuki07/12 13:52板友提到的一點很難感同身受,討論器材遠多於討論咖啡

jaysuzuki07/12 13:52很能*

jaysuzuki07/12 13:53不過通常討論咖啡可能在店家自己的群比較多吧,畢竟同

jaysuzuki07/12 13:53一生豆不同家烘就算是不同產品了

fmp123407/12 17:50整顆放進去沖XD

Volvox111907/12 19:25豆子品質不好跟磨豆機不好才需要用手法跟濾杯截長補短

Volvox111907/12 19:25 拼命的把酸香尻出來然後避掉苦澀味 豆子香個咪咪貓貓

Volvox111907/12 19:25還認真挑豆的人當然用均勻萃取萃個一乾二淨舒舒服服

Volvox111907/12 19:25這也是為啥最近比賽一堆浸泡式的關係

Volvox111907/12 19:26我覺得問題就出在這裡 每個人的經驗差太多了 你真的要

Volvox111907/12 19:26搞量化套用在個人體驗上就會鬼打牆

jakkx07/12 20:23不同場的杯測會感想都可能不一樣了…

hbk52007/12 21:49玄學只是手邊的科技力尚未能證明,不是不存在的自大戲謔

meow331107/13 00:26推科學實驗,理性討論,在小弟有限的經驗中,無旁

meow331107/13 00:26通類型濾杯穩定性沒話說,但玩一陣子,感到有點無

meow331107/13 00:26聊大多還是會慣性的抓v60來用,味道複雜性比較有

meow331107/13 00:27驚喜,側流帶來的不確定性應該也無可取代,是覺得

meow331107/13 00:27各有各的優點啦。

aaronchzzz07/13 02:10chiu大能夠出來討論我已經覺得很開心了,每個人觀點

aaronchzzz07/13 02:10不同,能夠讓大家有更多正向的討論都是件好事

chiugenius07/13 11:24討論是好事,咖啡不存在玄學,只是尚未能證明,小弟

chiugenius07/13 11:24提出一個問題來討論一下,義式萃取不能接受側流,為

chiugenius07/13 11:24何手沖接受呢?

jakkx07/13 11:37不符成本。且手沖無測流不能保證比有測流喝起來優秀

jakkx07/13 11:40無側流不談手沖其實蠻多方式的,那又為何手沖獨樹一格?

jakkx07/13 11:44手沖相對這些喝咖啡的方式最吸引人去使用的特色在那?

meow331107/13 12:03濃縮也許是萃取模式太極限,不確定性也被無限放大

meow331107/13 12:03,側流帶來的可能大多是驚嚇OMG!

chiugenius07/13 12:36J大,我希望是更理論的討論,太過個人風采沒幫助,m

chiugenius07/13 12:36大你說的對,限定了萃取方式或許是一種,那麼義式側

chiugenius07/13 12:36流已經確定帶出來的是負面,那手沖呢?會不會是因為

chiugenius07/13 12:36負面被稀釋所以不易被感知?

jakkx07/13 12:40......OK那就這樣就好

jakkx07/13 12:43有句不吐不快。限定狀況比較,你提的狀況客觀,我提的就是

jakkx07/13 12:44個人風彩。很好啊。這句真的是最後一句了。謝謝你的回應

meow331107/13 12:50c大,我想了一下,濃縮萃取給予那麼大的壓力萃取若

meow331107/13 12:50有側流則會造成「大多數」的水流會往阻力弱的地方

meow331107/13 12:50流動,也就是大家避而遠之的通道效應,就極度的萃

meow331107/13 12:51取不均。在手沖情境沒那麼高壓,可能是少量、低壓

meow331107/13 12:51的側流,帶來了風味複雜性,也可能會有些負面風味

meow331107/13 12:51,如你所說,有時可能未達感官閾值而感受不到。

chiugenius07/13 13:13M大您說的對,那進一步討論,咖啡萃取就是在均勻與不

chiugenius07/13 13:13均勻之間尋求平衡的甜蜜點,這個平衡點因為各種各樣

chiugenius07/13 13:14的原因移動,烘焙也好研磨也好注水也好濾材也好,但

chiugenius07/13 13:14那又如何?畫掛歪了,看不出來就沒問題,萃取也是,

chiugenius07/13 13:14那麼問題就變成,怎麼做會被察覺

chiugenius07/13 13:40感受到了又能不能接受的問題

jaysuzuki07/13 16:24除了側流的問題,我也提一個大家討論看看?一般來說平

jaysuzuki07/13 16:24底濾杯的萃取均度會比錐形濾杯好,但不代表風味上就會

jaysuzuki07/13 16:25偏好平底,這樣在沖煮策略上究竟要如何看待萃取均度呢

soulivee07/13 17:10從烘豆內外差就不均,研磨粒徑也是不均,萃取也非均質

soulivee07/13 17:11各階段"不均勻"的總和,才是我們體驗風味的感知

soulivee07/13 17:29所以我覺得重點不是想總體均勻度,而是要"圓形對稱"

soulivee07/13 17:30不要左半側吃水多,右半側吃水少,那樣很難產生受控的

soulivee07/13 17:30咖啡輸出

meow331107/13 18:21是時候召喚@Icta大出來與小霖大來場更深層的思辨了

meow331107/13 18:21唷!我一介居家玩咖所知、理解太局限了。

chiugenius07/13 20:29個人認為從萃取均勻度來看,在賽事上的確都是往均勻

chiugenius07/13 20:29萃取的方向走,風味在比賽中才佔一格分數,但不均勻

chiugenius07/13 20:29萃取通常沒甜度,沒甜度,body差、餘韻也差、酸值也

chiugenius07/13 20:29走呆板尖銳,若說風味偏好不均勻萃取,只有幾個方向

chiugenius07/13 20:29可以思考,使用的豆子很均勻或是研磨偏細,所以需要

chiugenius07/13 20:29不均勻萃取

Domos07/13 20:36請問怎麼證明好=萃取均勻?或者更基本的,怎麼定義均勻?

chiugenius07/13 21:18這簡單,找一隻沒啥香氣風味淺焙中南美洲水洗的豆子

chiugenius07/13 21:18,當沒了風味香氣處理法的保護,你萃取均勻它就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