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閒聊] M43的未來走向猜想與劣勢分析

看板DSLR標題[閒聊] M43的未來走向猜想與劣勢分析作者
growl
(GROWL)
時間推噓59 推:59 噓:0 →:137

M43的未來走向猜想與劣勢分析。

小弟我用過Panasonic G9一段時間,
用過P牌 9mm 1.7、15mm 1.7、
12-60mm 2.8-4、14-140mm ii 、35-100mm 2.8、O牌 12-200mm 等。

單論畫質來說,M43相較於其他大片幅
的確是劣勢,尤其是1:1檢視的數毛黨,
,RAW寬容度方面也輸給其他片幅,
這是物理劣勢。

至於畫質夠不夠用,我認為觀片媒介的
問題比較大,尤其分享照片的平台基本上
就是FB、IG等網路平台,人們也是
用手機小螢幕觀賞,縮圖縮到連手機
跟全幅小光圈基本上都無差別的糊
,M43跟手機對比自然更沒優勢。

我的體驗是M43畫質與寬容度絕對夠用,
但片幅越大,越適合新手。
尤其入門無反級別的apsc、FF,
大光圈無腦虛化的片幅優勢。

只有自己懂得想要拍什麼的老手,
才適合M43。


單論鏡頭方面,apsc鏡頭小型化其實
跟M43相比,m43優勢也不明顯。

大變焦與長焦相較其他片幅有設計上的
優勢,但純依焦段來看,其實體積與重量
也沒有明顯加強,長焦部分,
OM甚至直接拿全幅設計來貼牌。

至於有人說佳能rf長焦能做輕、小,
我認為這是全幅高iso畫質的優勢,
全幅因為高iso可用,能捨棄鏡頭光圈,
從而設計出輕巧鏡頭,拿N牌28-400
跟C牌100-400來比,兩者皆對應
當前無反鏡頭的設計思路,捨棄光圈參數
來將鏡頭小型輕量化。

M43當然能這樣做,
但長焦跟大變焦做小光圈的前提是
機身的高iso畫質,G9的高iso
不僅是畫質劣勢,還有寬容度的問題。

用防抖去降低iso的同時,快門速度自然
也會降低,長焦的使用場景飛羽、運動
、野生動物皆是需要高快門速度與高iso,
至於後期的AI降噪,片幅大的效果只會
更好。

至於平價機,M43目前沒有資源搶市,
尤其新cmos與處理器的成本就在那,
出一台舊cmos的平價機也不會有人
買,新cmos的平價機成本不符外,
還有跟高階相機搶市的疑慮,
你不可能出一台om1感光廉價機,
開2W的價格,這個時間點出舊款
2千萬cmos新機也會少有人買單。


至於M43的未來走向,扣除掉常規
錄影規格的進化外,我認為必須仰賴
電子性能的強化,簡而言之,就是要
走手機拍攝體驗的路。

首先就是機內AI降噪,M43要突破鏡頭
設計的瓶頸就必須仰賴高iso畫質的進步,
正如老黃5系列顯卡的插好禎,
M43想比其他片幅是最有可能先達到
機內AI降噪。

試想看看當M43出200-600 F8的長焦,
等效400-1200,會有多爽。

另外,就是錄影防抖加強到不需穩定器,
便可步行錄影無抖動。

M43兩家目前的錄影防抖技術用貓步
已可以達到較為平穩的效果,
但還是達不到手機的平穩感,
當達到這種程度的防抖,基本上也不需
要腳架,便可進行長曝光夜拍,
對微距錄影、長焦錄影也是極大的加分
項。(現階段好像就能做到)

總而言之,M43的未來走向,
我認為就會像手機一樣。
只需要帶一台相機,不需要任何配件,
便能滿足所有需求。

機內ND、GND(本來就有)、甚至CPL?
不需穩定器便能像手機一樣隨便走隨便拍
,不需帶腳架不需鐵手便能手持長曝15s,
機內AI降噪讓鏡頭設計不再拘泥於光圈,
讓F8系超長焦設計變成可能。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S9180.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49.129 (臺灣)
PTT 網址

RamenOwl02/11 01:48錄影防抖現在已經很強了吧,要像穩定器一樣無抖動有點

RamenOwl02/11 01:48太誇張,P家走路錄影抖動已經非常輕微了,不知道還有沒

感覺還能有點進步吧,我覺得目前就差一點。

RamenOwl02/11 01:48有辦法進步

pineapple82402/11 03:18P家用戶,我覺得反而是橫向移動的時候防手震會有點

我覺得再加強一點,就能達到完全體。

pineapple82402/11 03:18不自然,shift會大一點,但還是很驚艷

kalmia02/11 06:07我用OM-1錄影覺得防手震很有效啊

xoy02/11 06:32市場希望相機學習手機的計算攝影很多年了,但是理論上片幅越

xoy02/11 06:32小越容易學的M43也做不到,因為手機計算攝影需要的SoC跟感光

xoy02/11 06:32元件跟大量的軟體開發OM跟P都沒能力負擔。防手震記得有個物

xoy02/11 06:32理上限,其實M43已經很接近了,重點是其他平台已經急起直追

O家的電子性能跟防抖基本上已經不需要很多配件,ND、GND、防抖,我覺得機內AI降噪只是遲早的事。

xoy02/11 06:32,離開O家我印象最深的是Canon以前只有OIS,在R5 R6開始做IB

xoy02/11 06:32IS一下子就是前端班到現在,SONY也是越來越好,而M43兩家機

xoy02/11 06:32身鏡頭的協同防手震看起來永遠不會互通了,看了快10年心早就

xoy02/11 06:32冷了

blessme02/11 06:57走手機路線 那我用手機就好了啊

手機畫質能看嗎.....根本完全無法在大螢幕檢視。

solemn1702/11 06:59只有老手適合用m43 蠻有趣的觀點 本身m43使用者常常覺得

solemn1702/11 06:59色深 寬容度不夠想往上跳 但後來都礙於鏡頭包袱沒換了

M43要獲得易用散景的代價比其他片幅高。

solemn1702/11 06:59不過拍了6,7年也習慣了XD 只是之後應該會直衝中片幅拍景

新手用M43遲早會想上去, 只有用過其他片幅再回歸M43的,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solemn1702/11 06:59 跟m43拍生活搭配使用

NewTypeNeo02/11 07:00現代人拍照就是為了放ig跟fb嗎

畢竟還是大宗分享平台,扣除掉職業,基本上拍照就是自爽。

solemn1702/11 07:02離題了 現在即便m43我都很少帶出門(畢竟有手機) 但如

solemn1702/11 07:02果換成更重的相機我肯定更不願意帶 所以我認為m43還是有

solemn1702/11 07:02其定位在

nathan200002/11 07:02P跟O哪來的量能獨立發展...,M43的未來可以看一下松

nathan200002/11 07:02下的處境,近期的猛藥來的太慢了...

h81018502/11 07:26幹小事用手機,幹大事用全幅。M43....我會牢牢記得你

xoy02/11 08:05另外EVIL系統的長焦敢做小光圈主要的原因是LV AF比起SLR AF

xoy02/11 08:05對進光量EV的需求小非常多,135 SLR的高ISO已經不差了但是AF

xoy02/11 08:05模組需要的進光量鏡頭光圈就不能太小

xoy02/11 08:09從Canon RF系統來看目前的分水嶺是F8,大於等於F8的鏡頭都可

xoy02/11 08:09以全畫幅AF,但是兩顆F11的600mm 800mm長焦可AF區域就變小了

xoy02/11 08:09,這在SLR時代是不太可能的

xoy02/11 08:13這個分水嶺日後隨著技術進步是有機會再降低的

RamenOwl02/11 08:19O已經快涼了,P感覺專心做全幅會賣更好

Tosca02/11 08:22如果是要相機直出 懶得修圖 才會需要把計算功能做在相機內

Tosca02/11 08:23但現在修圖軟體太發達 你M43拍完 照片傳進手機平板再修圖

Tosca02/11 08:23其實更簡單 而且也是阿伯我現在在做的事情=.=

Tosca02/11 08:23相機能夠做的大概類似canon R1那種直接升解析度

Tosca02/11 08:24因為現在要提升解析度的軟體很貴 而且幾乎都訂閱制

Tosca02/11 08:25另外越多計算其實越耗電啦 又跟持續力這項背道而馳了...

Tosca02/11 08:26說來都是互斥的XDDD 機身防手震就跟重量輕互斥啦

rahim121102/11 08:26學富士

大家都想學富士,但我覺得富士不是單純只是以顏色、外觀來講,真正吸引新手的是品牌文化。就算O家藍、P家的顏色再強,對大眾的吸引度還是抵不過富士的膠片色彩。

RamenOwl02/11 08:27P的lut最近很受歡迎啊 直接套就能用 就有點走富士那套

xoy02/11 08:36P家最近是不是把那套LUT調色給M43兩台機身了?OM-3的賣點之

xoy02/11 08:36一不就是把PEN-F的調色轉盤又放回來了,O家玩機身調色很久很

xoy02/11 08:36久了,但是現在有多少人提到PEN-F除了外觀還是外觀,那個調

xoy02/11 08:36色轉盤跟撥桿有多少人懷念的?

wingmanchen02/11 08:45要使用者自己學自己調整自己搞的東西注定就不會流行

wingmanchen02/11 08:45富士的軟片模擬會流行是因為無腦照著選就好

富士膠片模擬不是無腦選而流行,而是行銷的威力。 底片翻紅、暴漲才讓富士膠片模擬更加翻紅,加上小紅書助燃,Gr跟富士相機直接暴漲, 不過只有aspc紅而已,gfx的機身照跌。

wingmanchen02/11 08:45現在直接搞在轉盤上讓你自己轉來用,很直覺

wingmanchen02/11 08:46現在多的是連選單都不會進去看的使用者

wingmanchen02/11 08:47相機上那麼多按鈕只認識開機快門兩個按鍵的也多的是

wingmanchen02/11 08:47要使用者去網路上找資源再自己匯入機身實在是太難了

xoy02/11 08:57LUT跟轉盤調色是把後製軟體的操作搬到機身,要本身對後製就

xoy02/11 08:57很熟跟很願意做的才會順手,LUT可以無腦從網路上下載稍微簡

xoy02/11 08:57單一些。富士最無腦轉盤轉一轉就有,進階一點的去Fuji Weekl

xoy02/11 08:57y找現成的參數調一下就可以假裝又多了幾十種軟片模擬,當你

xoy02/11 08:57願意調參數其實所有廠牌的機身直出都很有得玩

kenny72014a02/11 09:25我覺得M/3適合入門吧,就是不夠強才知道日後要強化哪

kenny72014a02/11 09:25部份,還有不後製的懶人XD

NewTypeNeo02/11 09:35大家都喜歡用fuji weekly嗎 挑不到一個好用的

Ark72702/11 09:41當年o家的無恥濾鏡可出名了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09:46:30

kalmia02/11 09:47買過XZ-1但不覺得無恥濾鏡有多好看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09:48:14

kenny72014a02/11 09:49因為拿P家沒用過O的藝術濾鏡,看了下介紹居然可以同時

kenny72014a02/11 09:49開兩種使用?

wingmanchen02/11 09:56現在就是入門+懶人這兩個族群結合才讓富士爆紅

wingmanchen02/11 09:56入門懶人族群就是想買來負責按快門就好

wingmanchen02/11 09:57後製是啥?都都花錢買相機了還是花時間學後製?懶阿...

wheat113002/11 10:37要小巧還有apsc的x-m5

wheat113002/11 10:38很久以前有m43粉說apsc不上不下,結果...

apsc算是有吃到全幅大幅發展的紅利,雖然鏡頭發展比全幅慢,但好歹cmos發展比M43快。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0:45:25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0:47:01

kenny72014a02/11 10:53剩下的絕對優勢應該剩live comp?

wingmanchen02/11 10:54現在脆上有很多m43的奇葩言論就是XDD

wingmanchen02/11 10:59再者,現在使用習慣改變,很多人就手機平板沒用電腦

wingmanchen02/11 11:00對大多數人來說畫質能滿足手機平板的觀看需求就行

用手機觀看加上平台壓縮, 手機真的已經足夠。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1:01:24

wingmanchen02/11 11:01要比輕便還要過手機這一關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1:03:56

rinkai02/11 11:05M43在當年不做gx系列就知道無以為繼了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1:06:44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1:07:24

boyo02/11 11:08M43現在只是重蹈當年43失敗的路子

xoy02/11 11:09機內AI降噪需要的運算力目前相機根本無法負擔,Canon也是做

xoy02/11 11:09在電腦裡用GPU跑,Adobe也是電腦版有手機平板還沒有,而相機

xoy02/11 11:09的運算能力還遠不如手機

boyo02/11 11:09要跟全幅拼 鏡頭就做得又大又重 機身也是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1:10:37

boyo02/11 11:11每個焦段都出一些很輕巧的東西就好了 片幅就小 怎麼打都

boyo02/11 11:11打不過

xoy02/11 11:12這還都不談軟體的演算法,Adobe跟降噪軟體公司花多少年跟成

xoy02/11 11:12本在演算法上,OM跟P現在軟硬體皆無的狀況下要花多少精力去

xoy02/11 11:12追?大如Canon早就起步了,只是也知道不能做在機身裡

boyo02/11 11:12以前45機的破爛鏡頭 隨便都屌打leica 不為何 片幅大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1:21:26

xoy02/11 11:21啊對了,EOS R1有做機內降噪,這要在機身解RAW才能用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1:25:12

xoy02/11 11:27用R5 II也有,不過這跟電腦的AI降噪不太一樣,有就是了

wingmanchen02/11 11:29置於長焦優勢?現在畫素高了,有的直接就機內裁切

wingmanchen02/11 11:30一億畫速去切,四千萬畫素去切,切出來也是能用

這就是天生小底劣勢,畫素沒辦法堆太高,能裁的比不上全幅、中片幅。 不過認真論裁切二次構圖, 中片幅真的很強、很爽。 試過一次就知道。

wingmanchen02/11 11:31除非有特殊用途,不然平常數位裁切一下也能湊合

xoy02/11 11:51以M43最常見的20MP當基準,目前有兩家APS-C有高畫素,富士40

xoy02/11 11:51MP裝70-300跟佳能33MP裝100-400,裁一裁也是蠻遠的

canandmap02/11 12:03別的品牌不講,就針對松下自己好了,我認為他們的問題

canandmap02/11 12:03是想自己搞一套卻又想跟上其他主流的腳步,變得比較綁

canandmap02/11 12:03手綁腳,而疫情的影響可能打亂了他們出機的節奏,看看

canandmap02/11 12:03相機部門重組不知多少次了(就目前已知的話是至少兩次)

canandmap02/11 12:03,推出的新機不是了無新意就是新的特色不夠有吸引力,

canandmap02/11 12:03和過往(2008~2015年)的松下相比,我是覺得落差有變大的

相機市場萎縮,加上p家無反改相位對焦太晚,不過錄影市場松下應該還是蠻強的。

canandmap02/11 12:03趨勢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2:05:11

smena02/11 12:05松下初期是吸收了KM的人員,算算時間應該也退休的差不多了

smena02/11 12:05,新人只懂相機大概也不會去松下

smena02/11 12:06沒有業績就沒有資源,松下就是這種內部競爭激烈的公司,猛

smena02/11 12:06料要下大概要抓住某些題材另外立案了吧

canandmap02/11 12:08松下過往提出的新技術或特有規格:多比例感光、DFD、4K

canandmap02/11 12:08照片連拍、先拍照後對焦、電磁快門、機身內散熱風扇、

canandmap02/11 12:08短時間防火外殼...這些都是當年讓人覺得眼睛一亮但往往

canandmap02/11 12:08容易被忽略的,而現在除了小改款、跟上改相位對焦外,

canandmap02/11 12:08我也看不太出來還有什麼猛料能下(有機感光?那大概是不

canandmap02/11 12:08可能實現了吧,論文都發表快十年了...)

canandmap02/11 12:09至於TOF,我猜應該也和有機感光一樣,能實現的機率極低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2:27:05

kenny72014a02/11 12:34所以拍照我想放棄P跳O

wingmanchen02/11 13:03一樣都是日本公司,asics2020年還在賠錢,2024已經

wingmanchen02/11 13:03拚到有毛利52%了,怎麼做到的?

這就是富士為何能驚驚漲的主要原因。

wingmanchen02/11 13:04就是靠精簡產品線,再來就是要潮,要對年輕人胃口

wingmanchen02/11 13:05功能面還好,但是要長得好看,有話題性

wingmanchen02/11 13:06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就是碰一鼻子灰,只能另闢蹊徑

wingmanchen02/11 13:07不然就只是餅越做越小,最後就......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3:34:24

wingmanchen02/11 13:43抓到點自然東西就賣得動,如果沒抓到點,行銷再拚

wingmanchen02/11 13:43東西還是賣不動,如果光靠行銷就能賣,就不會有

wingmanchen02/11 13:43東西賣不好公司倒閉這種事情了

wheat113002/11 14:13nikon j系列:

stand123402/11 14:17O家精簡產品線是對的,其實現在也就剩OM系列跟Pen系列

stand123402/11 14:17只是很期待能出一台新的Pen就是,但OM-3這次看起來是想

stand123402/11 14:17兩條線顧客通吃

t28321002/11 14:45覺得目前二家走偏小眾是對的,大眾要的純淨度和淺景深,

t28321002/11 14:45就是先天劣勢。用機內計算強化不太實際,成本不可能比直

t28321002/11 14:45接加大片幅低,松下M43主打錄影,GH二三年就一改,顯示

t28321002/11 14:45還挺有市場。OM想主打戶外,目前看來就是塑造成戶外旅行

t28321002/11 14:45的高階配件,這次OM3和出的鏡頭可以看見二個方向,一個是

t28321002/11 14:45M43本來就有的輕便超長焦,一個是能做出老相機和小鏡頭搭

t28321002/11 14:45配的古典形象,這算還有優勢的。

misuta2702/11 14:48想當年E-M5橫空出世 真的收了不少死忠M43粉

xoy02/11 14:552009年P家的GF1跟2012年O家的E-M5是M43最風光的時候,吸引了

xoy02/11 14:55一堆新用戶,2016年的PEN-F在市場是徹底的失敗。看得出來OM

xoy02/11 14:55在籌碼不多的狀況下還是想要重現E-M5的成功,但是要避免PEN-

xoy02/11 14:55F萬人響應,一人掏錢的結果

garraypierce02/11 15:2743->M43->MM43 (噢不,應該是SM43, Super Micro Fo

garraypierce02/11 15:27ur Third!?

garraypierce02/11 15:28期待250g的八級防手震機型

garraypierce02/11 15:30250g有點太嚴苛,300以下應該多數人可以買單了(?

wingmanchen02/11 15:51網傳canon最近要發表近似43片幅的DC隨身PowerShotV1

wingmanchen02/11 15:51富士今年也傳說要發表更小台片幅更小的隨身機

wingmanchen02/11 15:51再看看理光的GR混得風生水起

wingmanchen02/11 15:52m43把潮男潮女用不到的性能砍一砍,出台長得好看

wingmanchen02/11 15:52但不是太便宜的潮潮隨身機,就主打輕薄短小好看

wingmanchen02/11 15:53搞不好還有一戰之力XDD

wingmanchen02/11 15:53https://instax.com/wide_evo/zht/

wingmanchen02/11 15:54富士最近搞了台這個,可以拍一千六百萬畫素的照片

wingmanchen02/11 15:57廣角鏡頭還靠可以裁切拍近照

wingmanchen02/11 15:58所以說有時候性能有到就好,重點還是有沒有打到點

wingmanchen02/11 16:00比畫質比不過更大片幅的,比輕便比不過手機

wingmanchen02/11 16:01但拍照也不是只有畫質跟輕便,還有儀式感跟fu之類的

wingmanchen02/11 16:01往這種形而上的領域發展或許也是一條路

xoy02/11 16:17mini EVO我很常帶身上...當印相機,概念很好的東西,希望WID

xoy02/11 16:17E的鏡頭好點,其餘mini沒什麼好嫌的

wingmanchen02/11 16:24公司沒賺錢,啥理想都是假的,還是先想辦法獲利再說

Roxsoulee02/11 17:08m43只剩Om跟中國一些鏡頭廠支持,我覺得最終會被中

Roxsoulee02/11 17:08國企業收購吧...

wenhuanorman02/11 17:35認同,我覺得清楚自己要什麼的老手真的適合

nathan200002/11 17:52這麼偏科的產品就是成為美好的回憶...P家最近M43的牛

nathan200002/11 17:52肉真的來的太慢太慢,追科技感的早跳到索家了,套lut

nathan200002/11 17:52色調這種騷操作雖然有效,但對比富士萊卡完全反人類

P家在錄影界還是蠻強的,尤其4:3片門全開模式根本屌,你拿富士萊卡拍照機去看P家完全是錯誤的,索尼@系列鎖4k30鎖多久。 M43系列不會死,P家就會只剩GH、G9這兩旗艦系列。 O家這次OM3看賣得怎麼樣, 至於下代OM5我反倒覺得很難,繼續用舊款cmos吸引不到人。

nathan200002/11 17:52,品牌形象不上不下就是現在P家跟M43的現狀.

t28321002/11 18:16m43目前就難推,松下也知道,推l環才是重點,2月底推一台

t28321002/11 18:16s1h,4月還一台新機,s9中國已跳水到8400了,用這台跟風

t28321002/11 18:16高階隨身機也夠了,其它m43新機,松下也不急,反正也有g9

t28321002/11 18:169m2能交代了。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8:45:08

boyo02/11 18:45S9才是M43機身該有的樣子

xoy02/11 19:02P家M43在專業錄影的對手都不是軟腳蝦,還包含自家的L接環系

xoy02/11 19:02統,近年VLog之類生活錄影的需求大起,P家的答案反而是135的

p其實有出g100d,但舊cmos沒吸引力,9mm 1.7就是p為vlog設計的。 vlog市場被pocket 3統治。

xoy02/11 19:02S9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1/2025 19:07:56

xoy02/11 19:30被Pocket 3統治ZV-E系列跟X-M5就不會賣到翻過去,取向不同的

xoy02/11 19:30產品,其他廠商也在投入這個市場,就看看M43有沒有把握這個

兩者有點不同市場,vlog純錄影來看,pocket 3目前的確是統治狀態,Zve系列是兼拍照,xm5是富士拍照機,

xoy02/11 19:30機會

qwe75395102/11 19:51S9算GM精神後繼機,對P家來說弄一台低階FF跟M43大概不

qwe75395102/11 19:51會差太多,都是從現有平台為基礎上研發

t28321002/11 21:16如果有更迷你的m43版s9,是很棒的vlog機和gx替代品,但松

t28321002/11 21:16下應不會希自家產品競争。

airnoon02/11 21:30希望也可以出個M43版的S9,前例G9M2就是從S5M2變化來的

PttCraft02/11 21:44出個可換鏡頭的攝影機內建風扇還壓低售價看有沒有救

jessel02/12 00:01P家不熟,但O家出小機型下放進階對焦,調整按鍵跟介面針

jessel02/12 00:01對vlog優化,然後多出些小鏡頭比較實際。現在apsc都小型

jessel02/12 00:01化而且機身性能越來越好了,M43現在的產品根本很難競爭。

kenny72014a02/12 00:08現在滿明顯P錄影O拍照的感覺

xoy02/12 07:12現在G100D跟E-P7在日本還是有基本的量,其他國家可能很辛苦

xoy02/12 07:12。這幾年OM的新鏡頭除了長焦,常規焦段不看換殼的我只記得有

xoy02/12 07:12一組F4小三元跟20/F1.4

※ 編輯: growl (49.216.49.129 臺灣), 02/12/2025 10:46:43

smena02/12 10:52先不說店頭,OM光是日亞和美亞上的機種就不一樣了,臺灣總

smena02/12 10:52代理也是其他器材持續的合作順便賣,有點像日本內地延長,

smena02/12 10:52也許對手大又開車的國際消費者來說,現在的OM配置就夠走好

smena02/12 10:52一段時間了

diablohinet02/12 23:34OP兩家看起來就是新技術放旗艦 中階入門就原本繼續賣

diablohinet02/12 23:35中階跟入門改一些地方加一點功能 整體畫質還是沒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