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畫素面積不同,單個像素接受總光能量相同
如果在一切完美的情況下,APS-C與135全幅會有無法分辨,一模一樣的結果
也許用天文望遠鏡來說明更清楚
假設都是10cm的完美折射鏡無色像差、像場不平坦問題
一隻焦距1000mm 另外一隻1620mm
拍攝同一個天體,曝光時間一樣
這時因為時間相同,所以(假設舉例)一個展源星雲的光子,進入兩支望遠鏡都相同
(假設卜瓦松分布不存在 直接給定量光子)
這時候在成像屏上會因為焦距不同,1000mm成像比較小、單位面積比較亮(光通量高)
1620mm 成像大、比較暗
若是這時換成APSC接1000mm 135接1620mm 由於總像素一樣,並假設像素間無間隙
每個像素接收光子的面積也是等比,並且沒有其他電路遮擋
在這個情況下 APS-C整塊感光元件與135那塊都會收到一樣多的光子,星雲位置對應到
兩塊感光元件同一個像素位置,會有一樣多的光子。
一樣的量子效應,那就有一樣的光子讀數,會獲得一樣的訊號強度。
當然也一樣不考慮電路暗電流與任何雜訊
結論就是會完全一樣
所以如果回來不完美的世界: 像素有間隙,感光元件有其他雜訊干擾
加倍鏡有光學缺陷,因為被攝物體有景深問題等等
很難說哪個強
但是我個人認為
如果是一樣的技術,片幅大、總pixels一樣下,畫質會更好
但是成像圈更大的135鏡頭 邊角畫質可能在相同成本下不如aps-c邊角
相互比較之下就很難說了
不過通常在光源充足 感度低、曝光短的情況下 差距是比較不明顯的
--
感謝你,很讚的回答
這是對的,原po限定的條件一樣的光能量,所以光子漲落的
幅度會接近,在不考慮像素的不完美以及其他的雜訊下兩者
照片畫質會接近。
你少考慮光學繞射了
其實不是沒考慮,而是在這個假設之下是不用考慮的 因為當波長為 λ 的光線,經過一個直徑為 D 的圓孔 物體的分辨角度 sinθ=1.22λ/D 這裡面只有波長與口徑 因此在都是10公分 或是原文同一顆鏡頭加上完美加倍鏡的假設中 鏡頭的解析極限都一樣 (雖然點擴散方程PSF在長焦那邊看起來比較大) 所以除非135全幅畫素更高 不然因為像素大小已經等比放大 點擴散方程式也等比放大 所以還是一樣的
事實上 光線都會變了 更不用想每一片感光元件都一樣
只是容許誤差範圍內而已
所以我才假設完美狀態 不然就很多要討論的了
※ 編輯: Aganippe (114.25.213.62 臺灣), 10/15/2023 21:14:55沒錯等比例放大投影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模糊圓也被等
比例放大,所以不用考慮繞射影響,假設實驗就是要固定
所有變因,只留下一個變動變因,才不會複雜
是的 不過主要是因為口徑已經一樣 所以我就沒有說不考慮繞射問題 上面那位朋友舉例的表格其實有點小問題 因為像素通常要覆蓋2-3倍的PSF(的FWHM) 再加上像素之間會需要混合計算顏色 因此圖表的光圈對應像素大小問題 其實沒那樣嚴苛 甚至大概可以再退兩級光圈 這邊有更專業的科學文章
http://www.stanmooreastro.com/pixel_size.htm※ 編輯: Aganippe (114.25.213.62 臺灣), 10/15/2023 21:36:32
人家分辨率講的是無限遠點光源,就是遠方恆星,哪來的等
比放大…繞射是無解的問題,點光源也不能放大
ㄜ... 我上面寫的是PSF...Point spread function 等比放大 點光源等比是你說的不是我 理論上製作精良的光學系統PSF有平移不變 (shift invariant) 但是放大倍率是線性相關 繞射是因為光的波動性 你說的無解是指分辨率有極限 科學中的無解有別的意思 我覺得我討論完美系統已經很簡單了說 想當年跟Drizzle失敗的哈伯影像奮戰星點測光好幾個晚上 最後影像順利使用發在paper上 我想我對影像星點形狀的理解應該沒問題 畢竟是ApJ 阿 為了證明我不是隨口說說 給你看我當時用的哈伯影像
https://reurl.cc/WvAvNe※ 編輯: Aganippe (114.25.213.62 臺灣), 10/16/2023 00:03:11
太專業 你天文系?
台灣的大學沒有天文系 所以是天文所:P
推專業解說
專業推~
這個會不會太厲害了
31
[閒聊] APSC其實只是一種裁圖很多人都覺得拍攝長焦選APSC就對了, 但我認為APSC不過是一種裁圖罷了, 即同樣的鏡頭透過FF或是APSC拍攝到的品質是一樣的, 差異只有在兩者感光元件及轉換的部分, 但這部分實際上根本不涉及鏡頭的物性。21
[問題] 成像圈大小會造成接受光強度改變嗎最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成像圈大小和CMOS接受到的光強度關係 得到了一個結論 Apsc 機身 接FF 同焦距鏡頭 光強度會減弱 相同光圈下 相同焦距 進光量相同 F=定值=焦距/光圈直徑17
Re: [閒聊] APSC其實只是一種裁圖想想還是回文好了,原文恕刪。 我想樓主本來想表達的是鏡頭實體焦距跟等效焦距(視角)的差異吧? 以全片幅35mm的感光面積為基準,鏡頭焦距越長,視角越窄,看起來拍得越遠; 而APSC和M43甚至更小的元件,因為先天感光元件面積較小的劣勢, 以相同焦距的鏡頭拍攝時比全片幅看到的視角更窄,反而能達成看起來拍得更遠的效果,這就是優勢了。16
Re: [問題] 藍諾說A74 裁切4K/60P是多一個焦段?因為最終輸出的畫質都是4K 如果是機內1.5X裁,拿到的是4K像素 如果是機內輸出後,手動裁成1.5X,拿到的像素就會比較低 單以「不同焦段的感覺」這句話來說 數位時代,大家幾乎都在講等效焦段12
Re: [閒聊] APSC其實只是一種裁圖內文很多 ”很多人覺得”...有嗎 哈哈 ※ 引述《louiswei1986 (禪寶寶)》之銘言 : 很多人都覺得拍攝長焦選APSC就對了, : 但我認為APSC不過是一種裁圖罷了, 但裁切後有效畫素將會變低2
Re: [問題] FF和APSC景深之別這樣講 雜訊有分很多種來源 依照屬性大概可分三類 散粒雜訊 類比雜訊2
Re: [問題] 畫素面積不同,單個像素接受總光能量你這個問題不就是a6600大戰a73,你覺得誰會贏呢? 順便一提,其實以前在板上看過apsc鏡頭經過增距之後裝在全幅機身上的表現通常是勝過ap sc鏡頭裝在apsc機身上的,有相關研究可以參考 --- 相同焦距下,成像圈越大,表示鏡頭的視角越大 鏡頭的視角越大,接受光線的範圍就越大,所以進光量越大 因此相同焦距,相同光圈,也不等於相同進光量 : F=定值=焦距/光圈直徑 : 同焦距下的FF 鏡頭 成像圈面積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