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肌少症

看板FITNESS標題[討論] 肌少症作者
prodigal
(思念的溫度)
時間推噓16 推:16 噓:0 →:63

在家無聊發文閒聊一下
因為前陣子文章有關於這個話題
但關於肌少症 大家認知上落差比較大
我就稍微看了一點東西

分兩個部分來聊聊
1. 什麼是肌少症
2. 我有沒有肌少症的風險

##### 什麼是肌少症 #####

首先 什麼是肌少症
一般有兩個比較常見的簡易判斷方式

1. 行走速度少於 1 m/s
2. 握力 男性少於28kg 女性少於18kg

基本上就是 因為肌肉流失
導致移動緩慢 抓握能力不足
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的狀況下
被認定為肌少症

另一個需要儀器輔助量測的
是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
也就是骨骼肌除以身高的平方

男生低於 7 kg/m2
女生低於 5.7 kg/m2
就會被認為肌少症

有些inbody會幫你算好
但如果找不到單子上的SMI也可以自己算
它的算法其實很簡單
inbody有一張圖
標示你上下左右四個分區肌肉量
加起來除以身高的平方就是了
但電阻式量測的結果難免有誤差
稍微參考即可

##### 我有沒有肌少症的風險 #####

一般20-40歲的年輕人不太會有明確的肌少症
肌肉量不足也比較少嚴重到不良於行
但風險的確是存在的

用簡單的統計數據加一點數學來看

超過50歲以後
平均來說 隨著年齡增長
一年會減少1-2%的肌肉
十年下來平均會減少15%

假設我現在是一個
SMI 8 年齡低於40的男性
當下來看 我肯定是活動能力正常的
而且很高的機率是一個體重偏低的人
甚至覺得自己體態很好 非常健康
(大部分體重偏高的人 SMI不會太低)

假設我營養攝取均衡
活動量與一般人差不多
偶爾運動 但強度並不是很高
在60歲的時候
平均來說 會估計我的SMI
將落到8*0.85=6.8
也就是低於7.0的標準了

也就是說一個偏瘦的人
沒有大肚腩 也沒有明顯肌肉
其實是暴露於一個較高的肌少症風險中

台灣統計65歲長者肌少症的比例
有數據顯示4%
也有數據高達7%
我們抓個大概
平均20人大概就有一個肌少症
其實也不算太少

其實偷偷看一些板上的減肥成功文
偷偷算一下大家的SMI
蠻多人都在8以下

當然7.5也是比7還高
但SMI 7是65歲男性的最低標準
一個30歲左右的人
如果只比65歲的最低標準高一點點
也是蠻值得思考未來的吧

外型上的確是可以追求自己的審美標準
其實我也不是要說一定要維持很壯碩的體型

而是當我今天如果是一個清瘦的年輕人
除了維持現在的體態讓自己開心
同時我可能也必須要小心肌肉的流失
或是當體重開始下降的時候
就必須提早開始簡易的重量訓練
維持住一定的肌肉
在有刻意維持的狀況下
肌肉的流失是可以避免的
至少不要讓自己到了65歲
就要面臨一些日常生活行動的困難

只要我們有放心思在這上面
我們就不會是平均數據裡面的那些平均值
我要說的大概是這樣吧

我希望到60歲的時候
至少徒手深蹲還能做個十下 XD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N9810.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6.72.21 (臺灣)
PTT 網址

live99906/07 11:44推,肌少症真的是個隱形地雷

a112121006/07 12:29我以前有

a112121006/07 12:301.神經病變 2.缺乏運動 3.營養不良

a112121006/07 12:312、3常會發生在長期臥床的人

a112121006/07 12:33老人吃不下又不喜歡外出運動 惡性循環累積下來就會

halulu06/07 13:22而且老人會覺得吃肉不健康 所以就吃青菜居多蛋白質攝取少

taipoo06/07 13:22保持正常作息,多喝熱水,就像牛一樣有天生肌肉,不用擔心

halulu06/07 13:22我觀察過 一天不知道有沒有30g的蛋白質...

a112121006/07 13:37肌少症 走路慢不穩易跌倒 幾乎都是輪椅 助行器 拐杖

trader7906/07 15:02周圍一堆人只在意外表 像口罩顏色

trader7906/07 15:02卻根本不在意肌少問題的影響!! 真是~~

icteric06/07 15:18我之前也有 連三公斤的箱子都搬不動 而且走樓梯會跌倒

nymph06/07 18:278*0.85是6.8喔

nymph06/07 18:32請問inbody的圖是看"部位別肌肉量"嗎?

prodigal06/07 18:43對耶 6.8 我晚點修文 這隻手機編輯文章都會失敗

prodigal06/07 18:51inbody的部分我特地去找網路上跟我自己量過的 用有標示S

prodigal06/07 18:51MI的對照 算了幾個人都是一樣的 部位肌肉別 但不要加軀

prodigal06/07 18:51幹 只算四肢的 然後除以身高平方 就會跟inbody給你的smi

prodigal06/07 18:51差不多 大部分差距在0.05以內 應該是標示部位肌肉別的進

prodigal06/07 18:52位之類的誤差

prodigal06/07 18:53想試算的話 可以上網找inbody270的量測數據 那台是有算S

prodigal06/07 18:53MI的

nymph06/07 20:40這篇說2019年標準有變更過

※ 編輯: prodigal (42.77.65.129 臺灣), 06/08/2021 02:21:20

prodigal06/08 02:39回樓上 抱歉我懶惰了 你這篇我也有看到 但這個標準太多

prodigal06/08 02:39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我是隨便取了一個數值 只是藉

prodigal06/08 02:39此來說明這個概念 2020年也有學者說不分男女都應該是6.7

prodigal06/08 02:39之類的數字 也有人的閥值是看70歲 有人是以65歲為主 還

prodigal06/08 02:39有人認為要考慮體脂 但我覺得SMI就參考用 大方向是這樣

prodigal06/08 02:39沒有太深入去分析到底該怎麼精確的判斷 最好的標準應該

prodigal06/08 02:40還是行走速度跟握力為主 儀器的量測數據只是輔助說明 百

prodigal06/08 02:40分之幾的誤差對於理解這件事情其實沒那麼多的影響 我就

prodigal06/08 02:40沒有講得太詳細 誠如文中所述 SMI參考用就好 我懶惰的地

prodigal06/08 02:40方還不只這裡 例如流失肌肉的數字我也沒有講的很精確 東

prodigal06/08 02:40西方人種 男女 甚至隨著年齡流失肌肉的曲線也都是稍微複

prodigal06/08 02:40雜的題目 或許沒有一個一體適用的標準 為了簡化說明 就

prodigal06/08 02:40暫時忽略過度複雜的數據跟爭議探討 這些細節每一項可能

prodigal06/08 02:40都是上百篇以上的論文 我有翻一些 但沒有真的很詳細的去

prodigal06/08 02:40研究他們 也沒辦法講得太精確 大部分我都只看摘要跟結論

prodigal06/08 02:49有興趣的其實可以用sarcopenia smi 這類的關鍵字 google

prodigal06/08 02:49前面幾頁的論文就蠻多了 我還有看到一些有趣的 但又是另

prodigal06/08 02:49一個題目去了例如 SMI跟BMI 與重大傷病手術患者在30日內

prodigal06/08 02:49存活率的關聯性 結論也很妙 嚴重過胖的人居然存活率遠高

prodigal06/08 02:49於BMI過低的人 不過這也可能跟病理因素有關 一些重大傷

prodigal06/08 02:50病在術前 症狀嚴重的病患 體重會急速下降 所以還要看是

prodigal06/08 02:50病發前的數據還是病發後的數據 搞不好BMI低是果而不是

prodigal06/08 02:50因 但這又扯遠了 XD

Prokennex06/08 04:56哇我好像有一點耶,我腰圍72cm完全沒肚子,四肢很細甚

Prokennex06/08 04:56至比女生還細,尤其上臂,而且沒什麼肌肉,但我卻不瘦

Prokennex06/08 04:56身高172體重72,說肌肉密度比脂肪高問題我沒肌肉啊!

sea13028106/08 20:08我覺得根本沒那麼複雜,就簡單問自己一句,你的肌肉

sea13028106/08 20:08能不能應付日常生活,能,那你就沒有肌少症反之則有。

prodigal06/08 20:35樓上的 主要是肌少症不是一個突發性的症狀 而是個緩慢的

prodigal06/08 20:35過程 當你有病識感的時候 你可能已經在一個比較糟糕的狀

prodigal06/08 20:35態 一個要復健非常辛苦的年齡 同時 長期肌力缺乏 對關節

prodigal06/08 20:35/軟組織/韌帶的傷害 也不完全可逆 這些傷害也會造成你脫

prodigal06/08 20:35離肌少症的阻礙 這是一個預防遠勝於治療的問題 還是在尚

prodigal06/08 20:35未到那一步前稍微留意比較好

a112121006/08 20:53也是用了2年時間才從輪椅 助行器 登山杖 到可以走路爬

a112121006/08 20:58樓梯

Khadgar06/09 11:30個人覺得SMI和SMM的定義並不嚴謹

Khadgar06/09 11:38注意看就可以發現SMM不是LBM,可是SMI卻是用LBM算的

Khadgar06/09 11:39SMI=四肢的LBM和/身高^2;可是SMM和LBM無法直接算

Khadgar06/09 11:46雖然都叫骨骼肌的"mass"&"index",但兩個骨骼肌意義不同

prodigal06/09 17:08是不嚴謹沒錯 大部分電阻式量測的數據也都是不嚴謹的 包

prodigal06/09 17:08含體脂率 inbody的肌肉量 其實都是非常粗糙的東西 但參

prodigal06/09 17:08考用還是可以的 也不能說沒意義

butterchubby06/13 12:51不過胖子是不是肌肉量也多啊?我SMI算出來13是正常

butterchubby06/13 12:51的嗎0.0

prodigal06/13 14:05對的 胖子的肌肉量理論上會很高 不然你連走路都有困難 1

prodigal06/13 14:0520公斤體脂40%的人 有點像80公斤的壯漢 24小時背著40公

prodigal06/13 14:05斤的負重在做訓練 所以一般胖子稍微控制飲食 應該會瘦很

prodigal06/13 14:05快才對 但這是理論上 也是有很多行動能力有障礙的胖子

prodigal06/13 14:12有點像ffmi一樣 我們在說自然健美超過24或26就很強 前提

prodigal06/13 14:12是低體脂 這同時也是很多大力士體脂不會很低的原因 身體

prodigal06/13 14:12在長肌肉跟長脂肪的狀態是相近的 除非某一邊很高 不然一

prodigal06/13 14:12般會一起長 尤其是體脂越低的人 要長肉就越難避免增加一

prodigal06/13 14:12些脂肪

juor206/13 20:28定義錯了,是中軸肌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