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轉錄] 名為變態的神父:穿制服的也有男孩子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轉錄] 名為變態的神父:穿制服的也有男孩子作者
g6m3kimo5566
(灑花國國王)
時間推噓 1 推:3 噓:2 →:4

1.轉錄網址︰

https://reurl.cc/A4b0ZE

2.轉錄來源︰

名為變態的神父

3.轉錄內容︰

我發覺有些人還是搞不清楚狀況,以為Iwin的審查事件只是在針對蘿莉控而已,不關我們的事,他們活該,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在教訓戀童癖.

甚至認為衛福部說的是對的.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也表示,依《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第 2 條》規定,只要是能勾起人們性慾的兒少性影像,都禁止散布。不論該兒少影像是真人還是人工智慧製作,只要會讓人聯想到性就不該散播.

針對許多人質疑的怎樣的影像會被定義為兒少色情。張秀鴛解釋,一些影像中的人物身體發育未滿 18 歲,或是穿著學生制服等,都在兒少的判定範圍內。如果該影像又與性相關,就符合《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二次元的「蘿莉控」、「萌」跟三次元的「戀童癖」是截然不同的玩意兒,這種東西,注意,是不分性別的,「蘿莉控」相對的是「正太控」,戀童,也有男童與女童,衛福部說法的問題,可能會將一群根本不是戀童癖的人,給入罪為戀童癖,甚至是性犯罪者,真正的「戀童癖」是極少數,屬於一種病症,這方面也有嚴謹的定義在,並非「戀童癖」就一定會對兒童犯罪.

好,衛福部的說法問題在哪?他也會把大量女性都打成是「戀童癖」或具有「戀童癖」的意圖,甚至連性暴力的被害者,都予以入一種新形態的罪責.

這種曲解的兒少剝削法,極有可能也會變成在教訓被害人,因為你看了小本本,玩了色情動漫遊戲.

日本動漫的風格,是不分男性女性的,在這種藝術摹寫下,自然也會有較為「萌」、「陰柔」的少年,被打成「幼態」,而且數量頗豐,特別是以學園為主題的動漫,只要散發出一點「可愛」或者「性吸引力」、「聯想到性」,都能符合衛福部定性的「勾起人們性慾的兒少性影像」,而被打成兒童色情.

穿制服不是只有女生,也有男孩子.

日本除了男性向漫畫,也有「女性向」的動漫,而且在描繪「慾望」成分的比重,比男性向漫畫還要複雜、創意、離奇,不用懷疑,那些你認為十惡不赦的小本本,女性版本的可能更誇張,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人類的慾望,其實是無止盡的,深不可測,不能以「道德上的邪惡」來衡量,否則就會淪為獵巫的舉措,不管是狩獵男巫,還是狩獵女巫.

女性向的動漫,俗稱bl、腐女、Yaoi、耽美,描繪的是男性與同性之愛,正如同男性向動漫的少女,女性向動漫亦有少年愛,其創意、深度、藝術層次、狂野度,也不是一般藝術作品可以相比擬.

Yaoi透露出女性視野下的男性,對其的慾望和審美,甚至特殊解讀,看起來是在講男同志之間,但並不是,有些作品連男同志也會產生極大的疏離與落差,作家曾經形容「現在的Yaoi仍然是水火不容的男女關係之中,一塊安心體驗情感的領域.透過這個領域,女性在情慾上得以從被凝視,居於被動的一方中解放.」

在Yaoi裡面,也有奇特性行為的描述,例如「Yaoi穴」,女性想像出來的,肛門與性器之間的一個特殊部位,「在臀部周圍有一個洞,男人們可以在那裡成功地結合在一起」,該穴甚至會分泌出「Yaoi汁」.



真正的男同志可能會感到疑惑「我們沒有那種東西」,這就是女孩的創造力.

在Yaoi作品中,描繪的是一種「少年愛」,與蘿莉控相對,當中也存在許多大眼睛,幼態的虛擬美少年.

而衛福部所定義的「兒童色情」裡,也就是同人誌、色情漫畫,當中也有鮮明的分類,「王子系」、bl,還有「雌小鬼」,沒錯,這類被iwin當作戀童禁語刪除的文章標題,也包含男性,「雌小鬼」本來說的是一種青春期的叛逆狀態.

為什麼說這些二次元的藝術摹寫,不能輕易的被定義為三次元的兒童色情,用意就在此,他們真正描寫的是一種創造出來的性別,另一種虛擬生物,喜歡這些虛擬角色,甚至想跟他們性交,這都是出於一種妄想,並非真實,今天講白了,江戶川柯南也有出同人本,有這種本子的女生並不能直接定性為戀童,說她想對現實的小學生下手,當他們產生可愛的感覺或慾望的時候,跟對現實的人物是完全不同的腦部區域,「擱置懷疑」的幻想層次,這種腦部運作的思維是無害的,反而是高等智慧生物的表現,與許多藝術家和文學家相同,這神父有機會在分析相關的腦科學.

與其說這種二次元的蘿莉控和正太控是一種戀童癖,真正的答案是他們更接近「紙性戀」,是對虛構存在感到性吸引力的一種性特質(sexuality)或性取向,也就是他們對現實人類不感興趣,反而慾望虛擬人物,屬於一種無性戀,具體的例子,就是日本跟初音結婚的一名男子.

這類acg粉的困境或許就在於巴特勒所說的,他們正在面臨一種來自傳統有性戀的壓迫:「預先排除(Foreclosure)」,排除於可理解的認知範疇之外來不可理解化;以及「抹消(Erasure)」,收編到既有認知範疇來不可視化,透過這兩種壓迫的雙管齊下,將紙性戀者的存在意義給「無意義化」.

也就是對於二次元虛擬人物的情感,以「三次元戀童」加以壓抑,使他們正常的情感變得不正常,使一般人感到不可理解,接著,定性為「兒少性剝削的潛在犯罪者或思想犯」,收到公眾道德的既有認知中,使其「不可視化」,不能被看見的,不能被提起的,只能活在陰暗水溝裡的一群人,接著,把他們的存在與表現的才能,「創作的自由」給無意義化-只是在戀童而已.

acg粉絲,是一群怪異的人.

在「佐佐木與宮野」這部一般向的動畫裡,講述的是一個喜歡看bl漫畫的男孩學生,經常妄想隔壁室友和朋友是CP(動漫術語,情侶之意),然後和學長產生了情愫,學長還會跟他借BL漫來看.

老實說,則完全就是腐女子的妄想.

好了,問題來了,男主角,一個弱氣、眼睛超過臉4/1,明顯看得出是個少年,實際上也是個少年,他時不時會擺出撩人或令人悸動、害羞的動作和言行舉止,絕對會引起女性的性欲,因為他是個受.

按照衛福部的說法,你違反了兒少剝削法,這是兒童色情,看這種動漫妳疑似是個戀童癖,妳會接受這個事嗎?

而且這件事是真的,在這些主張兒少法規範的虛擬人物的學者,有這樣的說詞,「日本是一個性產業發達及色情氾濫的先進國家....令人詬病的是,其色情文化中往往有兒童的蹤影。例如,描述年輕型男與兒童之間愛戀關係的所謂『友愛 (yaoi)』文學創作」

「兒少色情漫畫及卡通,一方面未涉及真實之兒少,另一方面又不具逼真性,依現行兒少條例確實無法構成犯罪。此與美國法及日本法之實踐同....筆者從兒少保護的立場認為以兒少為性對象,強調其性需求及性慾觀,係屬散布扭曲的兒少成長過程,且不吝為替戀童癖者之行為背書,故其本質上為邪惡(evil in itself).」

腐女子,是邪惡的,看了少年本本,應該懲罰.

這妳認同嗎?如果你不認同,怎麼會覺得妖魔化喜歡acg美少女的男性,是一件正確的事??禁絕這些創作自由,是一種正義?如果這些兒少團體主張的罪惡關聯是真的,那麼我們要問的是,

為什麼一個對兒童下手的異性戀男子的犯行,是喜歡慾望虛擬人物的女孩被抓去關?

衛福部的謬誤在於,「不要把任何兒少,跟”性”做連結」這看起來沒錯,但實際上應該
是「不應該把虛擬的自由創作跟侵犯現實兒少混淆在一起」.

「兒少安全絕對優先於創作自由」這看起來沒錯,但實際上呢?是「將曲解的兒少安全消滅acg動漫創作的自由」

記住一句話,我們都有病,只是症狀不一,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鐘大頭 tomoyo的贊助


4.附註、心得、想法︰

神父認為穿制服的也有男孩子,衛服部把制服解釋成違反兒少性剝削,可能會造成異男對女童犯案,結果女孩被抓去關的荒謬情景.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30.131.120 (臺灣)
PTT 網址

SunnyBrian 02/06 00:45???畢竟是神父……

zeuswell 02/06 00:46你柯粉?目前只有煉銅藍白才反,懂ㄇ

netboy789 02/06 00:51神父講這些,有問題嗎?

wilson3435 02/06 01:51綠營良心

lolen 02/06 02:24很多腐女在看的BL,只要其中有一方或是多方

lolen 02/06 02:25是未成年,那也跟著中招了

NTUEE2CS 02/06 05:05少年漫畫少女漫畫全都能被iwin阿

coldstan123 02/06 08:52拜託出去辦個遊行好嗎,不要只會嘴

coldstan123 02/06 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