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新聞] 陳建仁認了! 快篩試劑「政府準備不足」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Re: [新聞] 陳建仁認了! 快篩試劑「政府準備不足」作者
Yaomini
(優かすみりさ)
時間推噓 1 推:2 噓:1 →:0

※ 引述《Wojnarowski (@wojespn)》之銘言:
: 1.新聞網址: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509/2247340.htm
: 2.新聞來源:
: ETtoday
: 3.新聞標題:
: 快訊/陳建仁認了! 快篩試劑「政府準備不足」
: 4.新聞內容:
: 台灣過去以「清零」為防疫目標,近期Omicron新冠疫情爆發,引發國際媒體關注,更點: 出台灣防疫策略上的部分問題,其中也包括了快篩之亂。對此,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外媒: 訪問時坦言「政府在快篩試劑上準備不足。」
: 英國權威媒體《衛報》(The Guardian)今(9日)報導指出,曾為清零模範生的台灣當: 局,面對omicron海嘯,決定改採與鄰國截然不同的共存策略。
: 「這是台灣正確、且必然的決定!」陳建仁接受《衛報》訪問時表示,2021年11、12月多: 國出現Omicron確診潮時,當時他與其他學者就建議政府要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而中央: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決定,待追加劑覆蓋人數達40-45%後就推動政策,只可惜「病毒從不: 等人」,Omicron於3月就開始亂竄社區。
: 報導指出,在這個階段,台灣選擇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新台灣模式」。所謂新台灣模式: ,指的是承認無法阻斷Omicron傳播,但可以試著平緩疫情曲線。
: 所以「新台灣模式」有效嗎?陳建仁認為「是的,新台灣模式有效」,他分析這波疫情的: 致死率仍然極低,且超過 99.75% 的 Omicron 確診病例是輕度或無症狀的,居民生活及: 企業運作如常,沒有封城,也沒有恐慌。
: 另外,報導也點出台灣政府在防疫政策上的諸多問題,包括政策朝令夕改(Rules and re: gulations change almost daily)、民眾排隊搶買快篩、醫護工作超量等,更指出,日: 前新北市「2歲童之死」突顯出台灣根深柢固的官僚體系導致訊息連繫全盤崩潰。
: 面對排山倒海的指責,政府近期才開放非實名快篩買賣。對此,陳建仁強調,政府正在積: 極處理醫療量能問題,不過也坦言「政府並未準備足夠的快篩試劑」,儘管政府需求增加: ,但仍然沒有足夠的供應。
:
: 針對快篩實名制買不到的爭議,陳時中今日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每日會提供40萬人: 份給藥局做實名制購買,而公費快篩是地方政府統計居家隔離和確診病人需要的份量,中: 央都會全力支持。
: 陳時中強調,買不到可能是今天有50萬人要買,但目前每天只配40萬,但之後再過幾輪,: 壓力就會減輕了。面對相關質疑,他強調,一方面進貨也是條件之一,第二是藥局也不是: 整天都可以賣快篩,現在大概2到3週能讓它平衡。
: 5.附註、心得、想法:
: 前副總統陳建仁受外媒採訪,他認為新台灣模式確實有效,也表示政府確實沒有準備夠多: 的快篩試劑。

這篇風傳媒的報導:https://reurl.cc/j1Rob1,不知道
跟ET引用的是否是同一篇的"衛報"新聞,以下是風傳媒
報導所引用的外電,全文使用Google翻譯,以避免個人
主觀干涉。

原文出處:https://reurl.cc/Xj5gX3
翻譯:

台灣曾經是零冠狀病毒的典型代表,學會了與病毒共存

通過拒絕超嚴格的封鎖,該島正在開創一種與中國大陸和
香港背道而馳的“非常成功”的新方法

台灣人不介意排隊。他們會為備受好評的餐廳、促銷贈品
或在熱門旅遊景點拍攝Instagram照片。但到了下午3點,
台北公館藥房外,排隊的人卻在抱怨。這是一個不方便下
班的時間,但目前這是讓您進行快速Covid-19測試的唯一
方法之一。

銷售窗口打開20分鐘後,一位女士走到等候的顧客面前:
他們已經售罄。人們很沮喪,已經等了兩個小時,有些人
明天再試一次。兩名老人靠在電話旁,查看附近其他藥店
的地圖。

藥劑師告訴《衛報》,這家店每天只接受78次檢測,而且
總是不到半小時就賣光了。當被問及他們是否可以要求更
多時,她笑了。
<<原文: tests,應該是指試劑>>

失望的顧客湧向另一家藥店,那裡的一名員工拿著擴音器
說接下來的四個人只剩下測試了。當這四個人中的一個說
他們不是來買測試時,第五名的女人跳起來高興地尖叫起
來。

一個小時前,中央流行病指揮中心(CECC)在過去的24小
時內報告了超過30,000例病例,這是台灣在這次大流行中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數字。

曾經是零疫情成功的典型代表,台灣現在正在應對
“Omicron 海嘯”。作為回應——與區域鄰國形成鮮明對
比的是——衛生當局已決定零冠狀病毒與新變種不匹配,
並已將開關切換為“與病毒共存”。

“這是正確的決定,也是我們必須做出的決定,”台灣前
副總統、流行病學教授陳建仁博士說。

台灣在2020年初關閉了自己,並採取了嚴格的接觸者追踪
、社會限制和個人衛生措施,即使在開發疫苗和抗病毒藥
物時也保持這種制度。它在2021年擊敗了Alpha病毒株和
Delta 病毒株的爆發。但在11月和12月高毒力的Omicron
開始影響各國之後,陳說他和其他學者建議政府開始轉向
與病毒共存。

“CECC決定我們應該在一段時間後採用這項政策,因為
[幾個月後]助推器注射率達到40-45%左右,但Omicron從
不等待任何人,”他告訴衛報。相反,它於3月開始在社
區中傳播。
<<原文: booster shots,應該是指疫苗加強劑>>

“新台灣模式”

迄今為止,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是最後三個仍堅持零疫
情的主要經濟體。在香港,該政策失敗了,病毒席捲了這
座城市,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在中國,對它的堅定承諾
導致了艱鉅且對經濟造成破壞的封鎖,尤其是在上海,而
且看不到盡頭。台灣似乎已經看到了這兩種選擇,並決定
選擇第三種。

這被稱為“新台灣模式”:承認他們無法阻止Omicron的
傳播,但他們可以嘗試——用大流行時代的早期說法——
來拉平曲線。

病例仍在上升,專家預測高峰將在三週後出現,預計台灣
2450萬人中將有多達350萬人最終被感染,多達16,000人
死亡。隨著本週每日記錄超過30,000,CECC 繼續放寬限
制,取消強制性二維碼簽到,並減少隔離時間。它敦促人
們保持戴口罩,盡可能在家工作,減少聚會,接種疫苗並
在感到症狀時進行快速檢測。它還信任人們自我報告,並
在家中隔離或隔離。

那麼它有效嗎?在很多方面,是的。陳指出,此次疫情的
致死率仍然極低,低於0.2%。今年有66人死於Covid-19,
在超過345,000例病例中,台灣的總數達到919例。超過
99.75%的Omicron病例是輕度或無症狀的,居民和企業仍
在繼續他們的日子,沒有封鎖或恐慌。遊客團體正在逐漸
被允許返回。

由於台灣先發製人地結束了對所有病例的強制住院政策,
醫院無法滿負荷運轉。香港的同樣政策在疫情開始前就已
滿員,但截至週五,台灣只有44%的醫院ICU床位(台北超
過62%)已滿員。
<<原文: pre-emptively>>

誠新醫院傳染病科主任嚴慕勇教授表示,迄今為止,台灣
將病例從醫院轉移出去“非常成功地緩解了壓力”。但他
擔心這仍然不足以應對這一波浪潮,並敦促更多地整合地
方和地區服務,以創造勞動力的激增能力並減少醫院人群

<<原文: Cheng Hsin hospital,振興醫院>>

隨著案件的增加,也有批評,包括政府反應比積極主動。
Yen表示,過渡到共存是正確的決定,“但大腦正在給出
手腳無法應對的方向”。

“政府沒有提前計劃應對Omicron海嘯的程序和準備情況
。”“每個人都很緊張”

規則和法規幾乎每天都在變化,而且是遞增的。上個月一
名兩歲男孩的死亡突顯了台灣根深蒂固的官僚機構加劇了
溝通失敗。孩子的父母本想送兒子去醫院,但從多家醫療
服務機構得到了相互矛盾的指示。當他們把他送到醫院時
,已經太晚了。

在工廠,農民工再次受到不公平的執法和放寬限制的歧視
,老幼疫苗接種率仍然太低。許多老年人拒絕接種
Covid-19疫苗,儘管焦慮的父母進行了遊說,但政府最近
才允許為12歲以下的人接種疫苗。

在首都各地,醫院報告說有大量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
。台北一家醫院的護士和麻醉師告訴衛報,她的同事人手
不足,工作過度,感覺得不到很好的支持。“每個人都很
緊張,他們想進行PCR檢測,所以他們來到急診室,但也
有一些患者需要比其他人更多的護理。”

護士說,沒有足夠的防護設備或備用設備來替代因感染病
毒、密切接觸者或需要照顧家人而休假的工作人員。相反
,他們被告知只要檢測呈陰性就繼續工作,並且仍然受到
禁止衛生工作者離開該國的大流行禁令。

陳說,當局正在解決醫院的問題,但承認台灣沒有準備足
夠的快速檢測供應,儘管官方越來越依賴它們,但仍然沒
有足夠的供應。週一,為了回應越來越多的批評,政府恢
復允許一些零售店以市場價格出售非配給測試,但它無法
獲得品牌細節或供應水平。

台灣的努力得到普遍支持。也許“新台灣模式”的最大障
礙之一是將敘事從充滿恐懼的零冠狀病毒承諾轉變為逐步
共存。陳說,Omicron的較低嚴重性有所幫助。在韓國和
日本等謹慎的鄰國加入美國和歐洲的開放之後,台灣也面
臨更大的重新開放壓力。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近的民意調查發現,支持共存政策的比
例幾乎平分秋色,46.3%的人不贊成。2021年7月——在阿
爾法疫情爆發的尾聲——58.8%的人擔心政府過早解除限
制。在那段時間,對CECC和陳部長處理Covid的支持也有
所增加,從66.4%的受訪者增加到77.7%。

日元說,政府的信息“傳播良好且透明”。“人們對檢測
試劑盒供應不足感到不滿,他們擠在急診室,但這一切都
可以改善,”他說。
<<原文: Yen,姓氏>>

日元說“當然會有人員傷亡”,但等到疫苗、治療方法和
較溫和的毒株出現之前,等到大流行最嚴重的時候到來,
這給他們帶來了很長的路要走。台灣不再是零新冠疫情的
典型代表,而是希望它可以模仿其他東西——在被封鎖兩
年多後,平靜而穩定地重新加入世界。

朱小倩補充報導
<<原文: Xiaoqian Zhu>>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24.9 (臺灣)
PTT 網址

kuninaka05/10 11:15你的翻譯好爛

一開頭就有說,是Google翻譯... ※ 編輯: Yaomini (114.32.24.9 臺灣), 05/10/2022 11:17:43

black20505/10 11:22好可憐 結果完全是不敢看聖騎士回馬槍攻擊 呵呵

sanders05/10 11:28這篇文正反都有 側翼就只會專挑幾句負面的大肆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