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遊記] 長崎人文之夏:興福寺.崇福寺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長崎人文之夏:興福寺.崇福寺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2019長崎人文之夏:興福寺.崇福寺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897790

本文原始照片連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albums/72157715538802212


本篇所介紹的興福寺與崇福寺都是長崎市內的中國寺院,雖然身為華人到日本看中國寺院有點違和感,但這兩個寺院都很有濃厚的歷史背景,而且與台灣常見的寺院有部分差異,依然是值得參觀的。

這兩個寺院都創立於江戶鎖國時代,也就是與中國商人在長崎經商有關。鎖國時代身為唯一通商港口的長崎,只准予與荷蘭與中國貿易,但荷蘭的貿易規模畢竟有限而且有季節性,因此中國是最大的日本貿易往來對象。與荷蘭的經商使館「出島」類似,當時也有專門給中國商人居住的「唐人屋敷」,至今依然也有少數建物留存(2016與2020年都有前往過)。

當時經商的中國商人,除了17世紀中有段時間由鄭成功家族所主導的航海集團獨佔外(當時台灣也曾是與長崎互為貿易最頻繁的地點),可分為三派,一派是江蘇與浙江的商人,一派是福建省的福州商人,一派是福建省的泉州與漳州商人。這三派商人彼此之間也不算和睦,而是在商業上暗中較勁。

當時中國商人都盛行媽祖信仰,航海渡船上一定有媽祖神像,在長崎停留期間也需要有個落腳處來祀奉,這也是長崎許多中國寺院的起源,今日長崎保留媽祖信仰堂宇是日本最多,這與極為盛行的媽祖信仰的台灣類似。

另外江戶幕府為了控制宗教信仰(主要目的就是鎮壓基督教信仰),有所謂的寺請制度,也就是在日本的居民要登錄信仰的宗教寺院,但長居長崎的中國商人不習慣日本的宗教,因此請求中國的僧侶渡海來長崎創立寺院。

1624年開始,長崎陸續創建由主要為江蘇與浙江的商人所信仰的興福寺,主要為福州商人所信仰的崇福寺,及主要為泉州與漳州商人信仰的福濟寺,這三寺院分別又稱為「南京寺」「福州寺」「漳州寺(泉州寺)」,合稱「長崎三福寺」,除了成為中國商人長崎的信仰中心外,由該寺院的別稱也可看寺院信仰者的出身,也有促進同鄉團結的功能。

江戶幕府時代結束後,中日之間的貿易往來依舊不減,長崎的華商勢力依然相當堅強,因此上述的寺院依然興盛,不過也隨者中日關係的緊張而逐漸衰微,1945年的原子彈使得福濟寺全部燒毀,目前三寺至今留存的為興福寺與崇福寺,也就是本篇所介紹的寺院。

興福寺

興福寺最早是由供奉媽祖神像的堂宇開始,後來1620年由由中國聘請真圓前來創建該寺院,另外第二代住持默子如定曾主導上篇眼鏡橋的創建,第三代住持逸然禪師也是日本漢畫(又稱唐繪)的始祖。由此可見該寺不僅如下述佔日本佛教史有重要地位,對日本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影響。

1654年第三代住持逸然禪師從中國福建招來隱元隆琦這禪宗高僧後(協助渡船者就是鄭成功集團的船隻),曾引起日本佛教界很大的轟動,包含德川幕府將軍與天皇都是忠誠信徒,他也成為日本另一佛教宗派黃檗宗的創始人,1661年創立於京都宇治市的萬福寺成為該派大本山,跟隨他引進的煎茶與普茶料理(較油膩的中國式素食料理)也曾在日本流行,由此可見該寺對於日本佛教與文化的影響。

興福寺在風頭公園山腳下沿途,被稱為「寺町」一帶的地區,從「市民會館」電車站下車後走約10分鐘便可到達。走進「山門」的入口便是售票處,參拜費300日圓。境內的留下的堂宇不多,主要用來祭拜的是本堂的大雄寶殿,與旁邊的媽祖堂等。本堂於1883年重建過,供奉本尊釋迦如來,不僅是明清風格的建築,連材料與工匠都來自中國,這在日本相當少見,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旁邊的媽祖堂顧名思義就是供奉媽祖的堂宇,媽祖本尊旁邊還有千里眼與順風耳守護,也是充分代表中國風格的堂宇。

境內的堂宇與建築不多,但個個都是反映長崎華商歷史的珍貴遺產,例如本堂左側的門是江戶時代「唐人屋敷」裡中國商人住宅的大門,戰後移築到寺院裡。右側則是「三江會所」的大門,這是江戶時代信仰本寺的江蘇與浙江的商人所建立的聚會所,但原子彈爆炸後只剩下大門留存,反映該寺又被稱為「南京寺」,有同鄉團結的意義。

境內還有「中島聖堂」的大門,這也是在江戶時代中島聖堂的遺跡。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倡導儒家,因此紛紛設立孔廟並當作儒家學校的「聖堂」(最有名的便是東京的「湯島聖堂」),長崎則在1647年設立中島聖堂,規模曾經相當廣大,但進入明治時期後遭到廢除,至今只剩大學門,後來移築到寺院裡。

興福寺的歷史不僅反映近代日本佛教與文化的變遷,與在長崎中國商人的經商史,寺院裡從建築到保存文物更是近代長崎歷史的活教材,相當值得參觀。另外寺町的旁邊就是上篇前往龜山社中紀念館的「龍馬通」,值得搭配一起參觀。

崇福寺

崇福寺位於濱町商店街的附近,從「崇福寺」電車站下車走約5分鐘即到。該寺同樣是從媽祖堂宇做為開端,後來由中國福州商人支持下於1629年創建,因此又稱「福州寺」,上述黃檗宗的創始人隱元隆琦據說也曾在崇福寺短期擔任住持,後來由他的弟子擔任本寺的歷任住持。雖然知名度比興福寺低,但由於該寺位置在風頭公園山腳下的背後,原子彈爆炸受到的破壞較少,因此留下的江戶時代建築反而較多。

崇福寺的門口是有如龍宮式的「三門」,進門便是售票處,參拜費300日圓。進入三門後便是「第一峰門」,雖然並不起眼,但這是1695年所建,屋簷下的「四手先三葉栱」是即使是中國建築也少見的精巧樣式。進入這個門後便是本堂「大雄寶殿」,供奉釋迦如來,建於1646年,被認為是長崎市內現存最早的建築物。以上兩建物都是創建初期由中國載運木材前來長崎建造,建物歷史價值極高,因此被列為國寶。

寺院內同樣也有媽祖堂,同樣也有供奉媽祖、千里眼與順風耳等神像,該媽祖是長崎市內唯一有穿衣的,數年一次由女性來更衣,這與台灣媽祖廟的媽祖的更衣習俗相同。其他建築物則有本堂後方的護法堂,供奉觀音與關帝等,另外還有媽祖堂前方的媽祖門,與媽祖堂旁的鐘樓等。以上建築也都是建於江戶時代,但都比本堂稍晚。

仔細觀察寺廟裡還有保存一些文物,例如有一個稱為「大釜」的鐵鍋,在1682年長崎發生飢荒時,曾由該寺院委託鐵匠製作這個大鍋煮粥給難民食用。在旁邊老舊的事務所,有最近兩次修繕該寺的芳名錄,比較早的一次還註明是「民國三十八年」,最近的則就是西元年的2005年,可以看出當時長崎華商對於中國情勢的變化。崇福寺的建築雖然樸素,但也是中國商人在長崎活耀的見證,也有參觀的價值。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7.127.216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