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遊記] 九州遊記【六】武雄神社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九州遊記【六】武雄神社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造訪日期:2019年四月(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68414


於「佐賀」老街暫歇過,我們繼續往下午的目的地「武雄」駛去,它雖不是什麼歷史大城,也沒出現在哪個知名故事,但可能就是這樣的離世僻靜,反倒讓它少了些戰火硝煙,能與自然同榮。最先吸引我的是「御船山樂園」,一處四季皆有景緻的遼闊林苑,再者為高踞丘坡的「武雄神社」,將山林納入結界,若穿入市街,還有「武雄溫泉」藏身於老建築,花點錢走入蒸煙,便連結了過往。

照原先的計畫,除了主目標樂園,「武雄」其餘地方都該在今日了結,畢竟旅程第三天得遠赴「八女」,沿途又有滿多想看的地方,假使在「武雄」耽擱太久,肯定一路緊張。但中途既歪去「佐賀」,在老屋及茶房多待了一陣,可想而知這樣的規劃九成九無法達標,果真當飛車往西,按導航指示開進「武雄」,太陽已準備落山,扔下半片灰空。「先去哪?」旅伴邊開邊問。

「唔...那就神社吧,它比較吃光線。」老溫泉只能隨緣了。

神社所在的丘坡外是片很大的停車場,下了車,旁側圍了一區狹長的沙土地,感覺應有特殊用途,一時卻沒什麼想法,後來找到解說板才知是「流鏑馬」的場地,這儀式會由騎士於奔馳間連射三靶,日本很多地方都有,此社的則可追溯至平安時代末期。當時天皇大權旁落,由「源賴朝」與「平清盛」這兩股武家勢力相爭,前者曾派了密使來此作征討祈願,得勝後覺得肯定是大神的加持,便遣了特使盛大還願。為表歡迎,城主於儀式後舉辦了「流鏑馬」,就這麼成為十月末的固定祭典流傳下來。

經過與場地相鄰的「下之宮」,視野迎入遠處的「御船山」,之前讀文章看到的多是樂園內的視角,總疑惑為何要稱其為御船,只歸結為過度想像,沒想到當換了地點方位,它還真以挑飛雙峰與凹陷鞍部勾繪一艘首尾翹起的船。在抬望中行近以碑標示的坡下入口,或許也為一種結界,這兒闢了「心字池」橫展如帶,須先踏過小小的虹橋,才能行入。而由於尚在杜鵑花季,橋旁粉紅花朵密織,或深或淺地,宛如經春色潑染的水幕撲跌。

橋後的側處空地有兩樹並立被稱為「夫婦檜」,這意象很合理被拿來大作文章,根據看板,神社有販售三種「寶來鈴」,白繩代表一般心願,金繩主商財,紅繩自然是結良緣了,將鈴繫於此,若誠心祈求必能完滿。當往樹間瞄去,遠望以為的長繩穗,居然是由密密麻麻的鈴繩纏組,且紅繩為大宗,看來不少男女真看中「夫婦檜」的形象,把自己戀愛運寄託於此。

回到參道轉成的階路,階頂鳥居後被標為「步射祭」的地點,從小小的解說照片而觀,似乎會有神官在此朝外射出破魔之箭,頗令人腦中浮出遐想,耳邊繼而傳來微微唸禱,喚起結界在暗夜綻出耀華,神官巫女們英武拉弓擊發,抵抗妖物的飛啄撕抓。

階路盤轉,引我們登向另道鳥居,資料上說,它與「流鏑馬」跑道遠端的那座皆是「肥前國」時代的建物,有著獨特風格。儘管如此,我左看右看也沒瞧出顯明差別,若要勉強附和,支柱下段是比較粗壯,頂部的笠木島木的確合融為一,但說是匠人的美感偏好也行吧?

行穿鳥居,便終於踏入「武雄神社」的核心,本殿以一身白裳踞立於廣場對側。在過往的印象裡,神社若非保留原本木色,質質樸樸與山林同化,便是喜慶般的大紅,以繪彩綴金彰顯尊貴,白漆為基底的倒是第一次見。但它也沒因此變得空乏,唐破風先保證了簷緣的弧躍感,簷口懸魚化為祥雲捲繞,上頭還有個小日輪扇子聚焦視線,而這樣的流雲翻騰亦往柱椼延展,靛藍的勾線會進一步轉生為遊龍,增添了意境。

據說,使用白色有其來由,與「流鏑馬」是同系統的典故,盛傳曾有一群白鷺自「心字池」飛往戰場,予源式軍隊加持激勵,白鷺便因此被當成神使,神社外觀也隨之轉為素白色調。至於內裡敬奉的,是五合一的「武雄大明神」,以棟樑之臣「武内宿禰」為首,隨同的還有其父「武雄心命」,及「仲哀天皇」、「神功皇后」、「應神天皇」一眾同屬「倭國」時期的皇族。

感覺他們之間應有什麼傳奇故事才會綁定一起,可惜沒有中文解說啊,只約略搜尋到「武内宿禰」活了三百六十歲,侍奉了五代天皇,果真是傳說時代的人物。除此之外,由於移址前的神社歷史悠久,幾乎可追溯至「平安時代」,保存下來的古文書也是國家級珍寶,現已被收至「佐賀縣立圖書館」。

望著本殿形姿,等候有一半日本魂的旅伴在殿前搖鈴、祈語,接續不免是去旁側的社務所看有什麼值得掏錢的伴手禮。瞄了一陣,沒發現較具特色的御守,倒是御朱印的花樣挺多,神社的幾個特色景點都製成了印章隨人挑選,有的強調使用金粉,有的因貼合花季而期間限定,可以想像收集控會大破財。

這種多樣化也出現在繪馬,走去廣場另一角,手水舍後的掛架上琳琅滿目,騎射與待會要去看的大楠不意外又出現了,令人費解的是野豬,有寫實也有Q版的,後者還圓滾滾兩隻相親相愛。「武雄」有關於野豬的傳說?怎麼沒見哪裡有提。這疑惑梗在心中許久,某天才突然靈光一閃,去的那年是豬年呀。

除了繪馬本身,所屬的掛架也特殊,居然是以石燈為中心,環圍成八角樣,其方位結合了八卦的天門地戶,很令人連結上某種陣眼,必要時幾番轉動就能化出虛境,困殺妖孽。然事實挺煞風景,好像只因生肖與方位有著對應,得將繪馬掛對地方才能獲得更多加持。

話說回來,也不能怪我處處想歪,畢竟當往殿側走,又見其設了「破魔弓納所」,就彷彿有神弓被奉置在此,危急時才能請出使用。我饒富興致觀探著,結果又是社方的噱頭,因為一旁設了個「步射占」場地,以簾框圍,有大環在末處懸立。「這靶會不會太大?」還這麼想著,便見旁邊標示女性小孩專用,而解說牌也寫著能以香油錢換得含有籤詩的箭矢一枚,再用所謂的「破魔弓」射出,就可心願完滿。看來只要有射便算除了魔,準度都不中要。覺得被拐的我,很快就把視線轉到鄰近小閣,往窗玻璃窺看,因為那兒擺了神轎,金燦鈴飾鎖片鑲綴,龍形雕紋細緻,相當炫目華麗。

「步射占」隔鄰另有鳥居,一個屬於其背後的小神社,儘管迷你,染苔的石色仍點抹出幽寂風景,另個則在額板刻書了「御神木」三字,意味接續步道會通抵之處。走了進去,兩旁皆是茂林,有時會轉為高聳密竹,掩去大半天光,而在這傍晚時分,光線又更加暗闃了,走著走著不禁開始亂想,若天全黑了還被困在裏頭會怎樣。幸好這段路不算長,幾個彎轉後視野乍闊,空地間一株大樹偉立,被注連繩慎敬纏圍。這就是神木「武雄大楠」了,在官方的全國巨木排位中,名列第七。

也的確,就算護欄將我們隔出一段距離,接近三十公尺高的它已迫得我們仰望,這樣的高度自然需要歲月,而三千餘歲的它,經歷過無數還未能記載於書冊的歷史。我抱懷敬意凝望著,其體軀相應地粗壯,枝幹積累的瘤結宛如勳章,綻裂的坑疤則是時光劈砍的傷口,從樹根間設置的石階推想,內部應已蝕出碩大空間,成了自然形構的殿室,擺置信徒的奉祀。然千年來人類對山林的破壞、對地球資源的需索無度,樹若有靈應早失望甚至恨絕,少數人的自省或徒具形式的禱念真能彌補嗎?搞不好現在的它只是以一種冷眼,看我們自取滅亡。

在感嘆中佇望了一陣,我們原路穿出樹林,離開神社,上車前,附近還有個地方值得撥些時間去看看,也就是近年才重新打造的「武雄市圖書館」。其位置就在停車場旁,或可說這本就是它的停車場,循旁側屋閣走去,先遇到的是兒童圖書館,傳統斜垂屋簷的形構下,有著新式建材撐起的開闊空間,環圍的落地窗是其特點,不僅能引入大量自然光,室內裝潢也成了路旁可見的景致。

推門進去,裡頭佈置點綴著童趣,入口垂掛的畫裡顯然是才拜訪過的「武雄神木」,它被勾上五官,像位慈祥老爺爺般,微笑任孩子們在身上攀爬歡鬧。鯉魚旗下則有粉筆彩繪,櫻花樹成了共榮的樹屋,男男女女席地野餐,讓粉色落雪洗去人世爭鬥。

主棟在隔壁,外觀上現代許多,以一個封閉圓柱結構往旁拉展,側斜的簷面有天窗鑲嵌,簷下風格跟兒童館相似,都是透亮的落地窗。依著溫黃光色的招引,我們走入窺看,為了吸引市民培養閱讀風氣,這兒擺脫傳統,與「蔦屋書店」聯手打造複合式建築,一樓主要是書籍販售,一如在台北見識過的分店,無論櫃架、燈具、作品擺置都充滿質感,另一端還設了星巴克,招攬喜歡以咖啡香佐書的人。

圖書館的收藏及閱讀室似乎為了僻靜隱於背處,只在二樓綻露了部分,而這也是亮點所在,宛如無盡的書櫃以拋弧劃向遠端,化為蘊含無限知識的光帶。穿遊走望間,不禁覺得裝潢設計其實是門玄學,儘管沒有繁複的綴飾,幾分光影烘染,就讓書籍更加引人。

這是件好事,現今實體書量萎縮,出版業蕭條,多數人都投向炫惑影音,只接受簡短濃縮過的信息,若能使大家再次喜愛翻閱書籍,讓長篇文字引領想像,充裕心靈,也算是功德無量。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39.103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