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18-最年輕奧運馬拉松冠軍

看板Road_Running標題[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18-最年輕奧運馬拉松冠軍作者
track
(選了自己的人生)
時間推噓 推:0 噓:0 →:1

奧運馬拉松故事18-1932洛杉磯奧運

圖文版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91193


長途跋涉參賽難/最年輕的馬拉松冠軍/中國第一次參與奧運


1932年洛杉磯奧運,也是第十屆的奧運會,

繼1904聖路易之後,奧運會第二次離開歐洲,

也是第二次在美國舉辦。


劉長春成了中國(中華民國)第一位奧運參賽者。

生於台灣但當時代表日本的張星賢,則是第一位出賽奧運的台灣人。


1930年中國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上,代表華北遼寧省的劉長春,

囊括了100公尺、200公尺、400公尺冠軍,震驚中國體育界,

他後來創下10秒7的百公尺紀錄,保持了二十五年沒人能破。


日本侵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

隔年洛杉磯奧運即將舉辦,日本人盯上在田徑場上表現精采的劉長春;

在日本人控制的「泰東日報」上,發佈劉長春將代表滿州國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隨後「朝日新聞」也轉載了這則「消息」。


許多人看到報導後,都罵劉長春背叛祖國。

劉為粉碎日本陰謀,發表聲明以明志,

於「大公報」上發表聲明:

「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絕不代表偽滿州國出席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當時中國正面臨內憂外患,本無計畫參與此屆奧運會,

但為解決劉長春事件,由當時東北三省最高軍事統帥張學良資助旅費,

並由全國體育協進會緊急打電報給奧運組委會,在最後一刻替劉長春完成報名。


當年中華民國代表隊僅劉長春一人,

劉搭郵輪花了21天才在開幕前一天抵達美國,

參加完開幕,隔天就進行100公尺比賽,未能發揮實力,預賽即被淘汰。



張星賢則生於日據時期台中廳,

後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商學部,活耀於日本田徑圈;

在洛杉磯奧運選拔賽,以400欄與1600接力兩項目入選日本奧運代表團,

成為第一位入選奧運的台灣人。


張參加400公尺中欄,出賽時間比100公尺的劉長春還早,

可說是第一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華人;

成績為分組第四,未能晉級複賽。


當時奧運會除了歐洲與北美國家較熱衷參與外,其餘地區大概就是日本最積極;

而這兩位華人的參賽,也都跟日本有關。


有趣的巧合是,張星賢在奧運&早大畢業後,考到南滿鐵道株式會社,

來到了滿州國的大連。兩位最早參加奧運會的華人竟也都與滿州國有關。



回到馬拉松賽事。

該屆奧運對於美洲之外的選手來說困難重重-

除了得跨海參賽,還面臨世界經濟大蕭條;

加上1930年已通過每個國家最多只能派3名選手出賽(原規定為6位)。

導致這屆馬拉松只有28位選手出賽,來自4大洲14個國家。

僅5個國家派滿3位選手(阿根廷、芬蘭、日本、加拿大、美國)。

非洲沒有任何選手出賽。


由阿根廷Juan Carlos Zabala拿下金牌,是該國首面馬拉松金牌;

英國Sam Ferris贏得銀牌,也是英國首面馬拉松獎牌;

芬蘭Armas Toivonen獲銅牌,是芬蘭連續四屆在奧運會拿到馬拉松獎牌。


路線

Go and back(去回),路線不是原路折返型,而是巡迴洛杉磯市區一圈回到體育場。

比賽日 1932年 Aug 7 Sunday 15:30

起終點設在the Los Angeles Memorial Coliseum

重點選手

上屆奧運第六名的日本Seiichiro Tsuda、第八名英國Sam Ferris、

第九名美國Albert Michelsen、第十名加拿大Clifford Bricker都連兩屆參賽。

芬蘭飛人Paavo Nurmi(於1920、1924、1928三屆奧運已拿下九面長距離金牌),

本要在本屆首次挑戰馬拉松賽事,拿下第十面金牌後退休;

他人都已進駐選手村,但賽前幾天遭國際田聯否決其出賽資格,

認為他曾收受過多費用出賽,違反業餘運動員規則。

當時其他選手並不反對與其比賽,甚至為其請願,

Nurmi也認為他有機會以五分鐘之優勢獲勝,可惜仍遭田聯瑞典籍的主席拒絕,

也讓Nurmi留下未能在奧運馬拉松奪金的遺憾。(據傳是當時瑞典與芬蘭關係不睦導致)


比賽過程

當時的馬拉松賽事並非單獨進行,

這屆馬拉松安排在田徑賽事的最後一天,

選手於田徑場起跑,繞行跑道出場後,此時場中同時進行著其他田賽項目,

觀眾可一邊觀看場內比賽,

一邊靠大會設置的五個無線電通訊站,傳回馬拉松的即時賽況。


比賽開始,

阿根廷年輕好手Zabala即取得領先;

9miles時,墨西哥Pomposo短暫超越Zabala;


在9.5miles時,Zabala反超回來,而Pomposo沒多久就落到後方,失去比賽競爭力。


14.5miles時,Zabala仍跑在最前頭,

排名第二的是芬蘭Lauri Virtanen,落後約60秒,

再30秒後則是居第三的芬蘭Armas Toivonen,第四是日本的Tsuda。


16miles時,Virtanen發動攻勢,超越Zabala;

他一直維持領先到19.5miles處,

此時排名依序是芬蘭Virtanen、阿根廷Zabala、芬蘭Toivonen、

英國Wright、日本Tsuda、英國Ferries。


Wright賽前的策略是打算在20miles(32.2km)取得領先,然後維持到終點;

比賽時他也確實執行,在20miles時從第四位加速衝到前方領跑,

Virtanen則因先前的加速,體力過度消耗而慢下來,最後在23miles時退出比賽;


這時奪牌的最後競爭者剩下五位-

依序是Wright、Zabala、Toivonen、Tsuda、Ferris。


Wright雖依擬定的戰術執行,但卻無法堅持住這領先的配速而慢了下來,

24miles,Zabala超越了Wright,Ferris超過了Tsuda,

比賽剩下最後2miles(三公里多),

第一名~第五名時間差距不到三分鐘;


此時除了暫居第四的Ferris顯得仍有餘力,其餘都跑得掙扎;

Ferris持續加速,與勉力維持配速的Toivonen雙雙超越慢下來的Wright。


即將進入田徑場,領先者Zabala,幾乎在力竭狀態下跑完最後3/4圈保住了金牌;

當他衝線後,後續三位選手也都已經在場內跑道上進行最後衝刺;

Ferris僅落後Zabala 90m,慢了19秒抵達;

Toivonen在Ferris後方80m;

Wright則在Toivonen後面140m;

前四名的選手僅相差65秒,可說是奧運馬拉松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次。


Ferris的攻勢發動得太晚,依據他完賽時的狀況,

若提早啟動,應該是可以超過Zabala拿下金牌,不過這都是早知道就……的後話了。


Zabala成為最年輕的奧運馬拉松冠軍(僅20歲9個月)


比賽結果

1st Juan Carlos Zabala Argentina 2:31:36 OR

2nd Sam Ferris Great Britain 2:31:55

3rd Armas Toivonen Finland 2:32:12

4 Dunky Wright Great Britain 2:32:41

5 Seiichiro Tsuda 津田‧晴一郎 Japan 2:35:42

6 Kim Un-bae 金 恩培 Japan 2:37:28

7 Albert Michelsen United States 2:39:38

8 Oskar HekCzech Czechoslovakia 2:41:35

9 Taika Gon 権 泰夏 Japan 2:42:52

10 Anders Hartington Andersen Denmark 2:44:38


日本隊派三位選手拿下五、六、九名,英國隊則派兩位選手拿到二、四名,

是這屆表現最傑出的隊伍。

津田晴一郎繼上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拿下第六名後,這次進步到第五名,

可惜仍未能為日本拿下首面馬拉松獎牌;

而獲得第六與第九代表日本的選手,其實都是出生當時被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


#追著奧運看世界

#長途跋涉參賽難

#南美洲阿根廷獲首面馬拉松金牌

#首次中國人參加奧運

#首次台灣人參加奧運

#芬蘭飛人錯過奧運田徑十金壯舉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89.3 (臺灣)
PTT 網址

toro07701/09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