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討論] 有人會請寫手寫履歷嗎

看板Soft_Job標題Re: [討論] 有人會請寫手寫履歷嗎作者
AmosYang
(泛用人型編碼器)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2

※ 引述《AmosYang (泛用人型編碼器)》之銘言:
: 有職涯方面的問題,可以推文問,若是我有經驗的題目,我會儘量答。

: 推 ppHomer: 請問如何(公式化)評估及描述自己會某種技能?? 08/04 19:26
(這篇文有相當內容來自整理、改寫我的舊文;以下不再特別註明)

我猜想,更完整的題目是:「雇方在職缺敘述上說要會技能S;要如何讓雇方知道
我會技能S的程度?」

我主張:「用『你以技能S產生的價值』,來證明『你應用技能S的能力』」。

---
就求職來說,

你能控制的部分是:

* 履歷表格式不要太花俏,把「粗體字」保留給「技能S關鍵字句」。
* 因為在「大逃殺」階段,履歷表曝光時間只有十秒左右。
* 一頁履歷表上,我覺得 3~5 組粗體字句就是極限了。

你不能控制的部分是:

* 「大逃殺」的篩選流程

---
易言之,如果一家是由「非技能S專精人員」來篩選求職者的話,它懂的 *語言*
大概會是:

* 經驗年數
* 證書(certificate)權威性
* 例如,多益
* 各大廠的考試認證
* 校名
* 公司名

這只能靠多投幾家來平衡。

---
另一方面,如果是由「技能S專精人員」來篩的話,可以參考我這篇舊文裡提到的

* 「成果 → 實例 → 細節」寫法
* https://www.30abysses.com/TWY/2017/01/26/resume-tone.html

1. 先列出「成果」,商業寫作就直接講重點:「你創造了什麼價值?」
2. 再寫「實例」,你做了什麼
3. 再補「細節」,補充該事項的背景脈絡 ← 技能S關鍵字通常會放在這裡

易言之,「用『你以技能S產生的價值』,來證明『你會技能S』」。

「成果」代表你創造出來的價值,同時展現你作事的態度。

「成果」不一定要是什麼豐功偉業,只要把你的職務作到 卓越 ,就一定有拿得上
檯面的「成果」。有了成果,才能抓住履歷表讀者/雇主的注意力。

---
# 「你創造了什麼價值?」

上述這個問題我也是花了很久才學會怎麼去回答,這裡整理我的兩篇舊文來說明。

> https://www.facebook.com/30abysses/posts/2853523934672727

有心經營職業生涯的話,你必須要留意「如何測量及展示你造成的正面影響」這個
題目。

我幫忙檢視履歷表時,常常看到同一個錯誤:

「只說『做了什麼事』,但沒論述那件事的 **價值/正面影響** 」

例如:
 
* Gave a talk about TechX (以 TechX 為題做了一場演講)
* Refactored legacy project Y (重構老舊專案Y)
 
這只說了「做了什麼事」,但讀者無法知道那件事的脈絡,也無法知道那件事的價
值/正面影響。
 
如果有留意「如何測量及展示你創造的價值、你造成的正面影響」這個題目、留下
參考資料/數據,那麼,日後寫履歷表時就可以用上;例如:
 
> * Gave a talk about TechX (以 TechX 為題做了一場演講)
 
* 該研討會有多少人參加?
* 有多少人來聽你演講?
* 你的演講影片、資料被觀看/下載幾次?
* 該研討會裡,別的、相似的演講題目,有多少人去聽?
* 聽完你的演講後,有沒有任何形式的問卷、滿意度調查?聽講者給你打幾分?
 
> * Refactored legacy project Y (重構老舊專案Y)
 
重構前後有什麼「改變」?

* 程式碼行數
* 編譯時間
* 編譯器警告數
* 測試涵蓋率
* 程式碼品質分析工具測出的數據 (例如: class coupling )
* 效能 (時間、空間)
* 佈署效率
* 工作流程/效率 (時間、人力)
 
比起「只說『做了什麼事』」、「因為上司叫我做所以我就做」,細心留意「如何
測量及展示你造成的正面影響」這個題目,對你的職業生涯會比較有幫助。

> https://www.facebook.com/30abysses/posts/2862654977092956

「如何測量及展示你造成的正面影響」;這篇討論的是概括的「測量方法」大方向。
 
測量的方法不少,但因為時間與資源有限,是故必須在各種測量方法中做出取捨。
 
我個人主觀覺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與業務/工作/專案的「贊助人(sponsor)」討
論,看看它是如何定義「該項目的成功條件」,也就是「向上管理」的一種方式:

* 從贊助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資源變為成果最划算、最有價值?
* 贊助人的期待(expectation)為何?要求(requirement)為何?
 
一般來說,「贊助人」多半是頂頭上司,它有權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資源調度,
尤其是生產勞動成果的驗收標準,而那驗收標準就是「測量你造成的正面影響」的
基準,且可以延伸出更多值得思考的題目;

例如:
 
* 這 驗收標準/測量基準 本身對整體目標來說是否有意義?
 
* 這項業務的成果對 誰/什麼東西/什麼事情 造成了怎麼樣的改變與影響?
- 影響是偏向個人、團隊,還是眾多使用者?
- 有沒有讓某件事 更好、更方便 / 更快 / 更便宜 (人力) ?
 
* 怎麼比較出這項業務的成果的「優劣好壞」?
- 與昨天、上週、上個月、上季、去年相比,這次這項業務的成果如何?
- 與同儕平均值、業界平均值相比,這次這項業務的成果如何?
 
* 反向思考「怎麼樣的結果會被拒收?」
- 哪些部份是不重要、不值得投資的?
 
這些「測量方法/驗收標準」的思考方向,除了可以用在「作業結束後的評鑑」,
也可以用在「作業開始前訂定目標的參考」,幫助你捕捉該項業務的脈絡、回答以
下問題:
 
* 為什麼這個專案值得投資資源去做?它的價值何在?
* 該用什麼方法去衡量其價值?為什麼?
 
一旦了解了脈絡,測量方法的取捨、輕重緩急應該會變得比較簡單明確。

---
# 結語

: 推 ppHomer: 請問如何(公式化)評估及描述自己會某種技能??

我建議「用價值證明能力」。

* 以「你用技能S創造的價值」,
* 來證明「你應用技能S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作已經很辛苦,所以更要好好把握機會,去了解如何評量工作績效,學會如何幫
助它人了解你工作的價值,好為自己爭取更適合的待遇。 :)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56.13.184 (美國)
PTT 網址
※ 編輯: AmosYang (136.56.13.184 美國), 08/05/2020 03:20:19 ※ 編輯: AmosYang (136.56.13.184 美國), 08/05/2020 03:21:32

我的另外兩篇舊文,有興趣可以看看 :) * [心得] 「怎麼樣算(好)求職作品?」 *

#1TqRLIHU (Soft_Job)

*

https://www.ptt.cc/Soft_Job/E.I5FrlzRk1LEo

* [心得] 「怎麼樣算(好)問題?」 *

#1Tt2y47X (Soft_Job)

*

https://www.ptt.cc/Soft_Job/E.4zJbxwiU7NLQ

※ 編輯: AmosYang (136.56.13.184 美國), 08/05/2020 03:26:51

bnd032708/05 10:44推測量思維

alohac08/05 12:12先推

謝謝 :)

king2264908/05 13:19演講的部分 直接說在哪給的 應該就差不多了吧

king2264908/05 13:20列的那些演講數據滿奇怪的 除非不是技術職

> 演講的部分 直接說在哪給的 應該就差不多了吧

是的,如果那演講是已經有名聲、權威性的演講會,也就是「光是受邀站上講台」 就已經是「對該專業領域成就的認可」,的確是可以直接列出「演講的事實、時間 、地點」就差不多了。 如果是知名度、可見度相對低的演講,例如,公司內部或地區社團的研究會。那就 需要找其它方法幫助別人了解那演講的價值、那演講造成了怎麼樣的正面影響。

※ 編輯: AmosYang (136.56.13.184 美國), 08/05/2020 19:43:57

x246libra08/05 22:01開源活動,好像大部分有報有上,都缺講者比較多吧

x246libra08/05 22:03我以為列參加演講,只是表達自己有分享及熱情學習的心

x246libra08/05 22:03,一般小員工,不看演講的知名度吧,我眼界小

> 分享及熱情學習的心

十分同意。 「分享及熱情學習的心」是很棒的。 我認為『「成果」不一定要是什麼豐功偉業,只要把事情作到卓越,就一定有拿得 上檯面的「成果」。』 而我同時重視「學會如何幫助它人了解你工作的價值,好為自己爭取更適合的待遇 」。 因為不見得每位雇主都會自動把「參加演講」與「分享及熱情學習的心」連結在一 起。我覺得我會需要去學會用雇主的語言,解釋「我(求職者)參加過演講的經驗 」能帶給雇主什麼好處,以促成這筆買賣。

※ 編輯: AmosYang (136.56.13.184 美國), 08/06/2020 05:04:11 ※ 編輯: AmosYang (136.56.13.184 美國), 08/06/2020 09: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