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天子守國門 根本是無稽之談吧
關於永樂遷都一事,贊同者一般說天子守國門。
不過明成祖真的遷都到北京,都永樂十九年了(永樂總共也二十二年)
明成祖要用北京當北伐基地,跟明朝以北京為國都的正確性,很難說有關係。
而且其實明朝是從永樂就開始在北邊戰略收縮,
明成祖把大寧衛割讓給朵顏三衛,永樂二十年興和守御千戶移動到宣府
明宣宗宣德六年把開平衛內遷。
如此一來北京的戰略縱深就止有短短60公里左右。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講 建都,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
或問:北都之亡忽焉,其故何也?曰: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不可救也。夫國祚中危,何代無之!安祿山之禍,玄宗幸蜀;吐蕃之難,代宗幸陝;朱泚之亂,德宗幸奉天;以汴京中原四達,就使有急而形勢無所阻。當李賊之圍京城也,毅宗亦欲南下,而孤懸絕北,音塵不貫,一時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達,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向非都燕,何遽不及三宗之事乎!
或曰:自永樂都燕,歷十有四代,豈可以一代之失,遂議始謀之不善乎?曰:昔人之治天下也,以治天下為事,不以失天下為事者也。有明都燕不過二百年,而英宗狩於土木,武宗困於陽和,景泰初京城受圍,嘉靖二十八年受圍,四十三年邊人闌入,崇禎間京城歲歲戒嚴。上下精神敝於寇至,日以失天下為事,而禮樂政教猶足觀乎?江南之民命竭於輸挽,大府之金錢靡於河道,皆都燕之為害也。
最近發現熊廷弼也這樣說
萬曆四十八年熊的奏章:
今遼陽、沈陽、撫順、清河、均B寬奠、鎮江各相去數百里,或百數十里,皆當賊一面
來路,不置兵,無以阻其闌入。不多置兵,無以當其聚攻。如主貴精之說,勢之不能分散布置,必屯聚遼城一處,然後可。而以應沈陽則百二十里,應撫順、清河則二百余里,應寬奠、靉陽三百余里,應鎮江則四百余里。鞭長不及馬腹。
況海州、三岔河、金、復等處尚議添設,以護海運,以防門戶,臣更不知貴精者作何鋪擺?若云物力之匱難於供輸,地方之窄難於安頓,則臣既知之矣。儻非國家建都逼近,則似此一向淪於夷之地不可感以忠義之人,棄之可也,何必救?惟其不得不救,則兵不得不多。
如果不是首都在北京,遼東的防守範圍就可以減少許多。
況且明成祖對遷都可以說是一意孤行,還因此把蕭儀殺了。
(儀字德容,樂安人,永樂乙未進士,官吏部主事,以疏論遷都北京不便,忤旨見殺)
比起來明太祖都沒那麼殘暴,劉伯溫說鳳陽不好他還會聽。
--
不過金陵距離前線太遠 如果當初定都是定在洪武元年的北
京(汴梁)應該會好很多吧
鳳陽除了朱八家鄉沒有意義了 頂多南北朝時代還叫鍾離時
有幾場惡戰在這開打
照朱重八講法是經濟理由
不過黃宗羲是不是搞錯了,唐朝首都在長安不在汴京
這中國那邊的民科用語吧,永樂盛世是搾出來的,後面皇
劉燾 巡視陝西三邊荅閣部分關鎮戰守書 我朝建都燕京、據六合之上游、倚萬山之重險、資東南之財賦、恃西北之戎馬、密邇虜巢 、乃 聖天子自將以守邊也、較之漢唐都關中、宋都河南者、其勢自有不同惟其虜穴也近 、故其邊患也繁。
帝都在收拾攤子。就一個簡單例子,老朱規劃的稅收蠻奇
行怪狀,但人民負擔還行。朱老四遷到北平就多了運費,
這當然是百姓自己要負責,然後朱老四還南征北討下南洋
,黃仁宇關於明代財政那本有算過帳面上增加負擔有多重
。回到繳稅多出來的運費,印象是宣宗時才改。
然後四處征戰弄垮了衛所,英宗即位那一年派出御史清軍
,整理了三年有,最後由于謙報告,就是探討明衛所都會
引用的那一篇。
謝謝補充!
政治跟軍事上都有需要。除了永樂帝自己的功勳集團根
本在北平,迴避南方支持前朝的士人之外。
如果要保持一支足夠防禦邊境的強大邊防軍,還要一支
拱衛中央穩定的禁衛軍,財政難以負荷的問題是其一。
而且一樣面臨遠距離控制與難以平衡的政治問題。
在古代技術條件限制下,如果不願意給予地方首長過多臨
機應變,彈性處理的權力,甚至人事財稅法律上等的放寬
追認,那麼就要由中央政府集權處理供應以及指揮管制。
所以北京除了成為一個巨大兵站後勤基地之外,還要建
立以北京為供應重點的龐大物流供輸體系。再加上整批
帝國高層文武精英官僚們及眷屬身處前線地帶,用這種
管理方式就近鞏固北方軍事防線跟政局穩定。
李闖的問題在於明末政府嚴重失能,成員中包含大量欠
餉官兵跟基層官吏,組織起大量流民上訪討債的結果。
甲申之變連居庸關跟保定這種重鎮都直接投降,你想逃
到哪去?
再來就是後見之明影響,很多人因為清軍入關,就以為東
北才是防禦重點。其實蒙古造成的壓力一直都很龐大,這
才是明代防禦重點。而制度設計再完整,理念宗旨再崇
高,一樣要靠人來執行。永樂即使有個好聖孫,但也擋
不住曾孫跟著就在家門口的土木堡把國力一口氣敗光。
我覺得不是後見之明。因為滿洲人的根據地離北平並不遠啊。 (至少跟蒙古諸部比起來,並沒有遠多少) 如果說天子守國門真的有效,那不是正好防住滿洲人嗎? 結果上面熊的奏章也說了,就是因為國都在北平, 反而需要另外多養遼東的邊防軍。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假如明朝面對的不是後金,而是帖木兒帝國的入侵, 大家會覺得明朝國都放在長安比較好嗎? 我看到大部分的意見都是覺得因為明朝國都在北平, 帖木兒帝國要打到明朝核心區距離太遠,所以對明朝不造成威脅。 如果天子守國門真的有效,那反過來說,國都在北平應該是對帖木兒帝國有利啊?
※ 編輯: chordate (114.32.7.252 臺灣), 11/04/2023 00:13:26基本時序跟問題搞錯了。遼東負擔大是因為同時還要面臨
蒙古壓力,而且薩爾滸把野戰主力噴光了。
不好意思不太清楚您的論點。 所以您也同意遼東負擔大,那建都北平有因此減少遼東負擔嗎? 如果沒有那實在看不出天子守國門的效果。
帖木兒帝國的確離漢地核心區很遠,內部都還沒穩定就
先動亂了。但即使是後世的準噶爾,進軍路線一樣會走聯
繫/征服蒙古諸部落這條線。
即使不遷都,北方異族威脅跟防禦所需的人力物力供輸
分配等等都不會憑空消失。
皇帝跟中央政府不直接來管,就無法保證對軍隊的控制
指揮和供應能足夠即時,除非要學羅馬跟蒙古帝國分割
統治那套。
同樓上。補給問題,哪邊重要就都城靠近哪邊。打仗物資
運送才不會送10石路上吃9石
唐主戰場在西突厥和大食所以在西安,宋戰河北所以在開
封。明戰瓦剌所以在北京
5
天子守國門 因此為了保衛天子和國門 就合情合理的集天下重兵於此 這才是重點 避免重蹈建文帝的下場 --4
明朝的物資就是主要從江南運來, 並不會因為國都設在北平,物資產地就變成在北平。 前面有提到黃仁宇的書就有講到 「1420年以後,宦官開始接管了原來由宮女承擔的職責,他們的部門也增加到24個衙門。據 1443年戶部的報告,宦官們要消耗掉120000石白熟米,如果這一數字的確是一年的消耗量9
有一種說法是,遷都到北京是為了方便主動出擊 所以也才會有收縮防禦的情況發生 一開始老朱的國策是天子在南京,藩王靖邊應對北元殘存勢力 朱棣造反成功後,他就面臨了抉擇:是要繼續待在南京,執行老朱那套?還是換另一套? 可千萬別說待在南京&削藩並行這種話==6
這個看法我覺得是比天子守邊有道理一些。 (我上一篇回文最後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然而問題是:歷代皇帝有能力自己主動帶兵打出去的有幾人? 即使可以,皇帝親征冒的風險很大。 在首都坐鎮發令又有遙控指揮之嫌。2
來點個人主觀分析,我認為問題的解答同時藏在這段敘述中。 戰略縱深作為一個現代概念,其實套用在那個時代的軍事有點誤導。 古人固然會追求戰略縱深,但縱深在戰術戰略上的效益,是否總是正面,則有疑問。 從皇帝角度,可能會錯誤的追求戰略縱深,並把這種可量化的東西當作成敗指標, 卻使自己戰略面更加被動與犯錯。
41
[閒聊] 明成祖朱棣怎麼沒玩崩的?中國歷史上唯一下剋上成功的藩王 太宗 成祖 Judy 明初北方還很混亂,所以打架狂魔朱棣常常親征北伐 邊打還邊帶著二兒子孫子一起打,還打了五次之多 更乾脆遷都北京(畢竟是自己老家)更方便天子守國門22
[閒聊] 明成祖朱棣若不從南京遷都到北京會怎樣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Judy茱蒂) 建文帝朱允炆16
[問卦] 如果明太祖託夢給明成祖他會說什麼?明太祖隔代傳位,傳給孫子,不傳給兒子。明成祖不爽造反,把首都都從南京遷走了,從 此大明王朝變成定都北京,南京變成退休官員天堂了。 如果明太祖託夢給明成祖他會說什麼? --13
[問題] 為什麼不以靖難之變區分明朝為南/北明如題 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有發生過重大變故遷都 史家以首都地理位置區分為 南/北 東/西 其中有些領土發生大幅變化 如6
Re: [問卦] 北平是什麼時候流行改叫北京的支那歷史上不為京師之地的地方都會有降格的地名 北京是自明成祖Judy遷都北平之後正式定名為京 歷史上西安也是如此 當長安不再做為首都時就降格為地方城市西安 民國初期定都南京也是把北京降格為北平4
[問卦] 中國除了北京 還有哪些城市適合當首都?日本南韓都有在討論遷都 北京居住品質不佳、沙塵暴嚴重 連大S都住不慣 也許中國是該考慮遷都了 中國跟俄國、北韓關係好4
[閒聊] 文明帝國6中國統治者Judy(朱棣)剛剛看到的影片 文明帝國6 中國統治者 明成祖永樂帝2
Re: [閒聊] "皇帝"本身能有多少戰力?我這邊推棉被組啦 他就是一個遺傳老爸加上更聰明的皇帝 在靖難之前他就是武將 跟藍玉打的不是農民起義 是當時元末的蒙古人3
Re: [問卦] 北京是怎麼超車成為首都的北京,五朝古都,遼金元明清, 其中有四朝跟漢人沒半毛錢關 係,明朝也是朱棣因為自己地盤 才遷都北京,其氣候與物產也被 南方碾壓,這樣一個由遊牧民族1
Re: [問卦] 習近平的野心有比毛澤東大嗎?滿八旗 毛澤東有野心? 連香港都放在那不去碰,戰爭都是 打一下就停,只想殖民漢人 明成祖 設錦衣衛、打造北京、五征漠北、輾爆越南、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萬國來朝 習近平 修憲終生制、成立錦衣衛,在逆轉疫情後~~發動全球通膨戰爭 他的野心就是創造一個 超越「永樂盛世」,中國史上最強大的盛世 2024年就是 明成祖 600年忌日,習近平 2025中國製造的口號,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