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中國與西方的戰爭過程保存比較

看板Warfare標題[討論]中國與西方的戰爭過程保存比較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時間推噓17 推:17 噓:0 →:36

: 推 castlewind: 西方古早時代的 也沒比小說好多少啊 10/25 13:02: → s386644187: 因為寫史的是文人 10/25 13:12
西方寫史的很多有從軍經驗
有些偉大的統帥也喜歡寫戰記,
所以就算是古早期戰爭,
其詳細過程一般來說比中國清楚的多

比方說

1.色諾芬自己就是希臘傭兵團的一員
2.修昔底德作為雅典將軍,自己就參加伯羅奔尼撒戰爭
3.拖勒密一世是亞歷山大麾下主要將領
4.波利比烏斯作為人質,在小西庇阿身邊參與第三次布匿克戰爭,寫過探討戰術的書
5.凱撒自己是名將也是有名文學家,高盧戰記是拉丁文名著。
6.亞里安本身是軍事將領,曾在哈德良手下擔任Cappadocia總督,
也寫過專門探討戰術的書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7.252 (臺灣)
PTT 網址

wittmann421310/25 14:47我想跟西方崇拜軍功也有關,所以有的自己不會寫,也

wittmann421310/25 14:48會帶個隨軍書記甚至歡迎媒體隨行,英勇的記載觀眾愛

wittmann421310/25 14:49看,對軍人脫掉軍袍轉政治也有幫助。中國在中央集權

wittmann421310/25 14:49的情況下將軍太張揚都沒好下場,打贏就好,細節頂多

wittmann421310/25 14:50打在報告裡,不希望在民間流傳。

castlewind10/25 16:31如果沒有文獻或考古佐證 戰記不也跟「演義」差不多?

katana8910/25 16:37但如果那篇戰記是唯一紀錄 你也沒有其它文字能反駁了

castlewind10/25 16:38對啊 中國史書也差不多只有這個「孤證」了 結果中國全

castlewind10/25 16:38不能信 西方絕對可信?

cht123410/25 16:56其實西方也不可信,很多考證也是想像居多

ccyaztfe10/25 17:02可是中國的孤證連戰鬥過程都沒有啊==

ccyaztfe10/25 17:03西方戰記至少你還可以去分析合理性;中國連過程都沒有,

ccyaztfe10/25 17:03怎麼分析?

castlewind10/25 17:09那些戰鬥過程就像是沒有電視轉播時代的廣播職棒轉播一

castlewind10/25 17:09樣 你分析的都是經過「轉述」的東西吧

hgt10/25 17:54中國的並沒有全不信啊~

hgt10/25 17:56霍去病大破匈奴又有多少人懐疑過?

rommel110/25 18:05中國的將軍過世以後日記都沒有留下 自然沒詳細記錄?

rommel110/25 18:06頂多在墓誌銘寫一些功績...

wittmann421310/25 18:31戰果就在那,應該說過程缺陳述吧,不過像高盧戰記這

wittmann421310/25 18:32種本來就有政宣目的,凱撒或龐培這些在外征戰的將領

wittmann421310/25 18:32,必須讓羅馬市民覺得他們打得很精采,才能賺到凱旋

wittmann421310/25 18:32式,這也是接著選執政官的重要資本。

castlewind10/25 18:43想到政宣就想到大日本帝國的大本營戰報......

ccyaztfe10/25 18:46中國的頂多就是懷疑人數啊。但是戰果不會懷疑啊,比如說

ccyaztfe10/25 18:46伊闕之戰、長平之戰、彭城之戰、鉅鹿之戰等等。但我覺得

ccyaztfe10/25 18:46可惜的就是沒有過程

CGT10/25 19:52中國也有很多隨軍書記,參戰的目擊者也很多,只是史家不多錄

CGT10/25 19:54其他的文字記載不像史書獲得專門保護跟研究,久了就全散佚了

CGT10/25 20:01所以會說裴松之注很有價值,幫我們留下當代存在的其他記錄

比較類似的就是像杜環的經行記,杜環是有參加怛羅斯之戰的 但是現存的引用殘篇也沒有記載怛羅斯之戰的詳細過程, 反觀Procopius的戰爭史,就可以以一部書的形式保存下來。 中國比較不重視戰爭過程的保存這點是真的, 李衛公問對說「但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我覺得不必特別為這點諱。

kisaraki197610/26 01:35史官也不是坐在那邊幻想出來的,人家也是要看文獻再

kisaraki197610/26 01:35濃縮,關鍵在於原始文獻去哪裡了。

沒錯,我覺得這才是關鍵。

cht123410/26 08:44高爐戰記是因為有人要選舉才如此特別

peterlee9710/26 11:56西方的其實也很難信啊 光一個特洛伊的數字就一堆翻案

peterlee9710/26 11:56

特洛伊戰爭那是神話中的戰爭了,就算認為真有其戰, 那比周武王攻擊殷商的牧野之戰還早,比坎尼會戰早了約1000年 用特洛伊來說西方記載戰爭過程也不詳盡我覺得這個例子不是很好。

lelu10/26 12:30所以說要身為將帥有閒有命又有文采,再來產出"戰記"吧

lelu10/26 12:31"兵書"是另一種,除非作者以大量自身經歷來當兵書的例證

lelu10/26 12:32綜上,像曹操/諸葛亮好像就沒有"戰記"產生,反而是一堆文品...

lelu10/26 12:32不過清朝摺子就有很多戰報了,內容過程鉅細靡遺

我認為諸葛亮的表章應該也有戰役詳細過程 比方說武功水之戰,現存殘句就有描述過程, 以諸葛亮寫文章鉅細靡遺到人家嫌他囉唆的程度, 如果陳壽的諸葛氏集能夠流傳下來,我們應該也能看到許多戰役的詳細過程。 臣先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水漲,以二十日出騎萬人,來攻琰營。臣作車橋 ,賊見橋垂成,便引兵退。

hazel009310/26 17:19原po可能是沒看過資治通鑑....司馬光講打仗的東西還蠻

hazel009310/26 17:19多的

比方說原po關心的彭城之戰,這是資治通鑑的紀錄 漢王以故得率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伐楚。到外黃,彭越將其兵三萬餘人歸漢。漢王曰:「 彭將軍收魏地得十餘城,欲急立魏後。今西魏王豹,真魏後。」乃拜彭越為魏相國,擅將 其兵略定梁地。 漢王遂入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聞之,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 南,從魯出胡陵至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 泗水,死者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卒 十餘萬人皆入睢水,水為之不流。 可以知道楚軍3萬,漢軍56萬死了起碼有20幾萬,大部分死在河裡, 漢軍輸的原因是劉邦太輕敵每天開party 但是要再進一步知道其他東西就比較難了。

hgt10/26 17:42haze你認真的嗎? 司馬光說軍事你覺得幾分真實?

hgt10/26 17:44我自己覺得資治通鑑的問題,比一般正史還多

hgt10/26 17:45資治通鑑的細節跟24史中的斷代史有很多出入

hgt10/26 17:46到後來我都不看資治通鑑,直接看24史斷代史

資治通鑑對戰史還是有用的,比方說邙山之戰 北齊書和周書就不一樣,資治通鑑就有給他整理出一個版本來。 當然司馬光是對軍事不熟悉沒錯,從他主張放棄河湟可以知道。 司馬光將棄河、湟,邢恕謂光曰:「此非細事,當訪之邊人,孫路在彼四年,其行止足信 ,可問也。」光亟召問,路挾輿地圖標光曰:「自通遠至熙州才通一徑,熙之北已接夏境 ,今自北關闢土百八十里,瀕大河,城蘭州,然後可以捍蔽。若捐以予敵,一道危矣。」 光幡然曰:「賴以訪君,不然幾誤國事。」

※ 編輯: chordate (114.32.7.252 臺灣), 10/26/2020 18:31:20

MilchFlasche10/27 21:46hgt大一講我反而擔心《通鑑》這種為求解決而硬整理

Houei10/27 22:40通鑑解決了斷代史對時間點 語焉不詳的問題

Bz556610/28 11:17西方史家和中國史家最大的差異就是中國人不懂質疑

Bz556610/28 11:18書上寫十萬就十萬 百萬就百萬 也沒有去分析其合理性

Bz556610/28 11:19這個和根本性的文化基因有很大關聯

Bz556610/28 11:19都21世紀了還是有多數人對長平坑殺40萬深信不疑

Bz556610/28 11:20換作西方史學者 一定會去質問 這麼多的人哪來的 然後分析

Bz556610/28 11:20考古 進行驗證 得出一套有說服力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