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1]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1]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8 推:8 噓:0 →:3

概論

美國騎兵之濫觴可追溯至獨立戰爭時期的大陸軍,曾編制龍騎兵作為機動部隊,然而相較於步兵,馬隊一直被視為昂貴的輔助兵種,直到1830年代才確立第一龍騎兵團進入常備序列,更直到1861年春季戰雲密布之際,方才把龍騎兵、騎馬來福槍兵與騎兵等不同馬隊一律整編為騎兵,並將騎兵擴至第六團。

惟內戰驟起,過半數的現役騎兵軍官即紛紛辭職加入叛軍,再加上南北民情、體制之差異,導致南軍在騎兵方面搶佔上風,一直到開戰兩年之後,北軍馬隊的戰力才逐漸迎頭趕上,並在最終取得絕對勝利。

本文會簡單介紹南北戰爭中的雙方騎兵演變,主要的騎兵將領與評價,裝備和戰術,乃至於關鍵的戰役表現等等。


馬隊之任務

討論南北戰爭時,應知馬隊的任務有六:

偵查,判斷敵軍位置並保持接觸

掩護,隱蔽己方動向,阻絕敵方的偵查

側翼,保護己方的側後,並試圖包抄敵軍

衝擊,發動攻擊以突破敵方陣線或予以遲滯

勤務,擔任哨兵、侍衛或憲兵等任務

奔襲,長途深入敵後進行破壞

偵查與掩護屬於一體兩面,都是進行情報與陣地前沿的爭奪;側翼與奔襲則皆是善用機動力,分別在於獨立作戰或是與兵團主力配合。衝擊是戰鬥中的攻擊手段。勤務則是把騎兵當作指揮機關的耳目與警備、執法人員。

南北戰爭期間,騎兵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長程奔襲的獨立作戰,不過奔襲的效益有正反兩面的評價,讚賞者認為這是閃擊戰之先聲,批評者則以為這是回到英法百年戰爭中的劫掠行徑,浪擲機動兵力於無用之處。無論其成效如何,不可否認的是馬隊奔襲對雙方的心理影響頗大,有時也創造出戰略上的價值、影響戰局演變,更提升了騎兵的自信與軍中地位,讓騎兵從輔助兵種蛻變為獨立的機動戰力。

相對於獨立奔襲,馬隊在歷次重大會戰也有著關鍵影響,除了突破戰場迷霧獲得情報,還用於搶占關鍵地勢和牽制敵方行動,為己方步兵爭取時間,乃至於在戰場側翼進行攻防,或是在撤退時提供殿後,都是兵團不可或缺的要務。


編制與建構

美國馬隊編制與步兵相仿,自下而上為連、團、旅、師、軍。

團為最主要的行政層級,北軍騎兵每團可多至十二連,南軍則以每團十連為慣例。騎兵團在作戰中的戰術組織,以中隊最常見,每中隊皆由兩個連組成;其他暫時性編制包含「翼」和「營」。有時騎兵連數量不足成團,就會編為獨立營。

騎兵旅轄數個騎兵團,騎兵師轄二至三個騎兵旅,騎兵軍轄一至三個騎兵師;炮兵單位由師部或軍部調度。


戰馬補給

南北雙方對戰馬供應的態度有別,聯邦政府採取公家部門統一後勤的控管系統,內戰期間以事務繁雜,更獨立出專責管理戰馬的騎兵部門,惟職責劃分不清且任務艱鉅,戰爭大半時期都被評為成效不彰,也因而多有人事調動與整頓,最後甚至由參謀總長兼任騎兵署長,可見重視程度。

無論如何,聯邦的專案管理配合上優勢的資源,無疑使北軍能享有比較持續性的馬匹供給,相對來說南軍的主要策略是補貼官兵自帶戰馬,雖然這使得南軍更愛惜馬匹和善於餵養,到了戰爭後期民間馬匹漸顯枯竭,士兵難以自行購得合適戰馬,邦聯欠缺官方馬政開始顯露苦果,終於讓南軍的騎兵戰力慢慢邁向崩頹一途。


--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James Madison, 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86.255.54 (美國)
PTT 網址

o0760802/08 08:07看南北文到現在,南軍領導輸、制度輸、人力輸、裝備輸、後

o0760802/08 08:08勤輸,靠北什麼都輸,是不是都趁北軍剛開始還不團結才讓李

o0760802/08 08:08將軍有能耐痛打北軍啊......

東部戰場是南軍領導贏(後期是平手);制度方面南軍是走短多長空路線,所以後期被打崩 ,但是還不到全面被輾壓的程度。

ajqk02/08 08:12

※ 編輯: jimmy5680 (76.86.255.54 美國), 02/08/2021 08:23:23

detonator02/08 12:28讚讚

aaagun02/08 15:46南軍的戰略目標就是短期決戰,逼迫北方和談,戰爭潛力不

aaagun02/08 15:46及對方只好用這種方式

vt100902/08 18:46農場vs工廠?

Oswyn02/08 20:08國力的差距真的時間拉越長差距越明顯啊

qlz02/11 01:23南軍初期在士兵素質上有點優勢吧, 畢竟有打了美墨戰爭的老兵

qlz02/11 01:24相對於北軍的75000志願軍......聯邦政府有點太樂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