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路易十二世的義大利攻略[中]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路易十二世的義大利攻略[中]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2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html

--

路易十二世的義大利攻略[中]



同時在帝國境內的盧多維科則招兵買馬,就等著米蘭內變,乘機殺回;據說他足足招攬了三萬之眾,儘管包括日耳曼傭兵、瑞士傭兵、阿爾巴尼亞輕騎兵、勃艮地重騎兵
(men-at-arms)在內總共八千士兵的說法比較可靠。1500年1月20日,盧多維科開始反攻,而搞不定米蘭城內叛亂的法軍則將主力撤往諾瓦拉(Novara),留下一支孤軍留守米蘭城內的附堡。2月3日,盧多維科和六千日耳曼傭兵在市民的歡呼聲中重返米蘭;不僅僅回師反攻,盧多維科還表現出一副浪子回頭痛改前非的模樣虛心請教廣納意見,矢言驅逐入侵的威尼斯與法蘭西。米蘭城內一面徵集糧餉招兵買馬,一面還得制止仗勢欺人的皇帝黨藉機報復教皇黨。到了2月中旬,盧多維科麾下至少包括六千日耳曼傭兵、四千義大利步兵與五百重騎兵,另外還有15,000瑞士傭兵、1,500勃艮地騎兵、300日耳曼重騎兵在馳援的路上。這樣龐大的兵力米蘭獨立難支,儘管盧多維科還要求徵召更多義大利步兵,了斷還是該盡早。乘著威尼斯人鞏固戰果無暇西進,盧多維科帶著主力西向進擊法軍。


盧多維科一路收復城寨,沒遭遇太大抵抗;諾瓦拉的守軍才過千人,而到了2月底邊境上集結準備赴援的法軍仍僅有萬餘,盧多維科決定先乘機攻取諾瓦拉。3月5日圍城戰開打,儘管米蘭人的初次突擊遭擊退,但20日開始擊中攻擊的砲火猛烈,守軍主動約降,兩天後退出了城池。但攻城戰已拖延了不少時間;盧多維科財政窘迫,麾下又多是無財不來的傭兵,3月底已有至少兩千瑞士傭兵因為無錢無糧棄他而去,同時法軍卻在招攬更多瑞士人入伍。4月8日,準備就緒的法軍開始東行,直抵諾瓦拉城下;雙方擺下陣勢,騎兵一番零散交鋒後步兵大陣相互碰撞,盧多維科的義大利步兵開始立不住陣腳,而他麾下的日耳曼、瑞士傭兵拒絕上前支援──雙方陣營中的瑞士人打一照面後便套起故舊交情,而盧
多維科的勃艮地騎兵也與法國老鄉相認;同鄉們一面讓開安全過道不打自己人,一面還承諾不會庇護盧多維科──慌亂之中盧多維科只得撤向諾瓦拉,但沒能撤進去;瑞士人一個
個挨著檢查離去的同伴裡有沒有認識的親朋好友,把喬裝成瑞士傭兵的盧多維科逮個正著。他的餘生都在法國作了階下囚,死於1508年 。


缺糧少餉的部隊早作鳥獸散,米蘭城內曾經支持盧多維科的貴族們紛紛逃亡;法軍不費吹灰之力又把公國領土原封不動收回,甚至還抓回不少流亡貴族。曾經宣誓效忠他的人竟爾叛變,路易十二世十分不悅,法軍這回更無節制地燒殺擄掠,還把更多賠款攤在米蘭公民頭上──要求敗者支付整場戰爭開銷的80萬杜卡特,儘管經過幾番討價還價最終降到
30萬;其他城市也各自被勒索了數萬杜卡特,好比說帕爾馬(Parma)要賠三萬,帕維亞
(Pavia)五萬、羅蒂(Lodi)兩萬。有了覆車之鑑,這回法王治下軍事鎮壓的意味更濃,不但行政首長全都是法國人,還駐紮了萬餘瑞士傭兵、1,200「騎」在米蘭重兵彈壓。但法國的貴族仍不願意紮根在給他們的封地上,儘管這回要是變賣田產回國,按規定他們只得賣一半;那些被沒收的叛徒資產市場活絡,但最終買到手的多半仍是本地的親故。甚至以極大熱情規劃進攻的路易十二世本人,後來也沒多去米蘭幾趟。


不僅僅是被征服的米蘭得為征服買單,其他理論上與法國「同盟」或「友好」的盟友也因為沒提供援助而被敲詐了一番,包括曼圖亞(Mantua)、費拉拉(Ferrara)、波隆那
(Bologna)、盧卡(Lucca)等城邦。在被威尼斯與法國瓜分的威脅之前曼圖亞被敲了五萬杜卡特的竹槓,教宗所屬的波隆那被敲了四萬,盧卡則被迫交出幾座城堡,再以25,000杜卡特的代價贖回。在米蘭未被征服之前,強大的公國與周邊小國合縱連橫、建立宗主與扈從的關係司空見慣,但在中世紀,給小國提供保護意味著軍事與財政雙管齊下,強權資助弱邦。但取得公爵頭銜的法王改了遊戲規則;現在輪到那些被保護者出錢來買他們的安全。

與北義大利各邦建立起同盟與附庸關係後,路易十二世的目光轉向南方的那不勒斯。像在北義與威尼斯結盟一樣,法王找了幫手來替他分勞;但從後世的眼光來看,與西班牙結盟一同瓜分那不勒斯,最終被證明是一步臭棋。雖然那不勒斯是教宗的封臣,但在秘密條約洩漏後教皇也不得不公開認可那不勒斯的瓜分、承認路易十二世那不勒斯國王的頭銜,至少法西同盟表面上的理由是攜手對抗土耳其人;然而法、西兩國各懷鬼胎,雙方私下都認為戰利品各得其半只是暫時安排。


1501年6月,由1,000「騎」、大約7,000步兵、36門火砲組成的法軍主力自米蘭開拔,大隊南下直赴那不勒斯,另一支土崙港內集結的援軍則準備出海登陸。在教宗公開追認瓜分協定之前,那不勒斯壓根不曉得自個兒被西班牙人垂涎,部隊主力都佈署在北方,給「大隊長」(El Gran Capitán, the Great Captain)柯多巴(Gonzalo Fernádez de Có
rdoba)率領的西班牙軍鑽了後門,在7月間從南邊登陸。不僅僅遭到奇襲,依靠封建的男爵、領主們提供兵力的法門不靈光,那不勒斯最終只集結了700重騎兵(men-at-arms)、
500輕騎兵與6,000步兵與法軍抗衡。7月24日,經過數日砲戰,從城牆打出的缺口處突入的法軍攻占了卡普亞(Capua)城,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守軍與居民遭到屠殺,法軍有意識地以此鎮懾對手。隔天(25日)法軍便進抵那不勒斯城下,原來的那不勒斯王主動撤離,而城內的市民則付出了六萬杜卡特才免遭洗劫。8月2日,據守附堡的守軍投了降,那不勒斯王放棄了他的頭銜,靠著法王提供的優厚津貼在法國渡過餘生,1504年往生。馬上治天下難,與查理八世的困境相同,儘管路易十二世也把那不勒斯的領地分封給法國貴族,但這些人幾乎是封地一到手立即又轉賣給原來的主人。既然少有長久經營的打算,法國人的統治不免短多長空,惟剝削是務。



相對來說,鑽了空檔的西班牙人進軍卻不及法國人神速,讓法軍白占了許多本應歸屬西班牙的領土。從西西里島出發的柯多巴只帶上了190名重騎兵(men-at-arms)、300輕騎兵與4,000步兵,不敢與法軍叫板,再說國內的訓令也要求他避免衝突。接下來好幾個月西班牙人都把功夫花在封鎖大蘭多(Taranto)上,守軍意志堅定又兵精糧足,直圍攻到
1502年3月才被西班牙人拿下。與法軍相安無事的狀態並沒能再持續下去;那不勒斯許多男爵領地也在法、西瓜分之列,為了保持領地完整,選邊站是一定的──而上一場戰爭中
曾一起並肩作戰驅逐法軍的西班牙盟友才是許多領主的首選。爭議領土上的稅收分配也難以分割;在那不勒斯各地逡巡放牧的羊群是王室的主要稅收之一,但這些牧群居無定所,法、西各自對前來的牧群就地徵稅,反正談判桌上談不攏彼此的份額。當1502年過了一半以後,儘管柯多巴盡力避免衝突,法、西兩軍的零星交鋒實際上已升級為公開的戰爭。


實力不足的柯多巴不得不收縮戰線,放棄大部分領地後退守半島東岸的巴列塔
(Barletta);不僅僅是數人頭居劣勢,柯多巴也認清了西班牙步兵不是瑞士傭兵的對手,必須先培養出自己的長矛方陣部隊。1502年7月,剛收縮完戰線,法軍就在8月開始進攻卡諾薩(Canosa)的西班牙守軍,雙方都已正式宣戰;防守卡諾薩的是未來知名的軍事工程師納瓦羅(Pedro Navarro),在接連五天半持續砲轟、城牆全被夷平的狀態下他數次擊退法軍,贏得對手的敬重,體面地撤向巴列塔──法軍驚訝地發現對手僅只有700孤軍 。圍攻
的法軍想方設法引誘西班牙人出城決戰而未果,雙方在城池周邊一邊挑釁一邊交換戰俘,不時上演小規模的互毆或者騎士間的決鬥;柯多巴可以不理會對手的叫囂,但贖回戰俘時索要的金額漫天要價的情形太厲害,他不得不先同法軍講好價錢訂好各級人員的價目表。到了該年11月,法軍全軍大約有1,200「騎」(lance)、乘馬弓箭手3,000人與步兵6,000,而西班牙人僅有大約420名重騎兵(men-at-arms)、170名乘馬弩手、250名輕騎兵和步兵
5,000。騎兵方面的巨大差距說明還不到反擊的時候。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leo1002/13 06:55頭推好文

PAULDAVID02/13 12:08那個年頭那不勒斯還有重要性 至少強權要搶 越到後來

PAULDAVID02/13 12:09越脫節 發展落後 統一時甚至被北義官僚以為等同非洲

wistful9602/13 14:35

time3Q01/08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