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14]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14]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3

1863年夏季田納西州的邦聯騎兵部署

雖然南北戰爭中的騎兵奔襲是極具心理震撼效果,能夠在經濟層面打擊對手、戰略上也具牽制功能的作戰手段,卻絕非毫無缺點。騎兵發動奔襲時,必然是善用機動力獨立穿插,因此無法提供兵團主力掩護與偵查之效。

正如先前所提及的,南軍田納西兵團當時將騎兵編為四個師,其中三個師位於惠勒將軍的騎兵軍編制內,弗瑞斯特則指揮另一個獨立師。由於北軍動作頻頻,明顯意圖進犯,南軍馬隊自然也躍躍欲試,然而自從范多恩遇刺身亡之後,當地的騎兵將領就少有正規騎兵作戰的好手,多只善於游擊作戰,流動性高但不善打硬仗。

其中最嚴重的是摩根,他在1863年春季的戰果明顯下滑,並且留戀後方,被質疑是新婚之後磨損了銳氣,所部因為駐地貧脊而補給不足、士氣動搖。他在六月中旬決心再次深入敵後,這次不再滿足於肯塔基,更打算一路闖入俄亥俄州,用前所未有的壯舉來洗刷汙名。儘管兵團司令部提出警示,要求他不可遠走,隨時必須折返支援,摩根卻陽奉陰違,不打算遵守。這導致南軍在決戰前夕形同直接損失一個騎兵師。


摩根花式千里送頭

南軍名將摩根原本計畫在六月二十日再次入侵肯塔基,但是臨時奉命試圖攔截一支北軍襲擊縱隊而拖延出兵行程,兵團高層因而有辦法聯繫到他,傳令要他放棄原本的北伐預想,改從麥克明維爾的駐地向西北方向截擊北軍的主要交通線,牽制北軍正在發動的總攻擊。

摩根對此選擇視而不見,在七月二日率領所部奔襲肯塔基,更打算進一步違反上級指示,跨越俄亥俄河進入此前從未進犯過的聯邦腹地,完全不顧兵團主力的生死。他此行帶上了將近兩千五百人,駐地只留下缺乏健壯戰馬的老弱。

進入肯塔基之後,摩根的騎兵師一如往常的到處破壞劫掠,也和各地的守軍與巡防部隊駁火。摩根的嫡系官兵畢竟是游擊出身,不擅長打攻堅硬仗,七月四日曾被區區兩百人擊退,七月五日則耗費六小時苦戰才攻破四百守軍的倉庫。隨著北軍動員部隊追擊圍剿、組織民兵加強各地防衛,摩根派出的分遣前哨多有被俘者。

七月九日,摩根在駁火後攻占印第安納州曾經的州府科里登,再次殲滅守軍四百人,為此行的巔峰,他在幾天後進入俄亥俄州境內,但是面對前有重兵駐紮、後有追兵迫近,只能開始尋求突圍的路徑。

摩根在七月中旬亟欲跨越俄亥俄河向東南方的西維吉尼亞撤離,不過北軍已經派遣炮艇巡邏河面,許多灘頭也已經派遣民兵協防,導致南軍不能輕易涉過南岸。七月十九日,已經剩下不足兩千人的摩根騎兵師在尋找渡河機會時,遭到北軍炮艇和兩個騎兵旅的攻擊,突圍過程中有七百至上千人被俘,只有約三百名南軍成功闖過河面,摩根不包含在內。摩根和身邊的殘部在七月二十六日被全殲。

摩根摧毀了總計價值不斐的許多物資與建築,並陸續俘虜了總計數千人次的北軍民兵,但是實際上對北軍的前線部署毫無影響,反而可說是白白葬送了整個騎兵師,讓兵團主力陷入危機。


閃電旅大進擊:胡佛隘口之戰

在層峰的催促之下,北軍坎伯蘭兵團司令羅斯科倫斯終於在1863年六月二十三日發動了期待已久的塔拉霍馬戰役,其目標是將南軍逐出田納西中部,並尋求重創南軍田納西兵團的機會。

南軍防線包含數個隘口,北軍計畫先於戰場西側實施佯攻,並於次日在戰線中央的自由隘口與胡佛隘口發動重點攻勢,其中又以胡佛隘口最為關鍵,一旦突破就能佔據有利的戰術位置。

向胡佛隘口進攻的矛頭是懷爾德的騎馬步兵旅,該旅在闖入峽谷之後發現南軍調度失策,已經減弱了胡佛隘口的守備,在峽谷內的南軍只有少量騎兵且欠缺警覺,很快就被擊退。

懷爾德在挺進相對順利的情況下,決定把握機會直衝猛進,不等步兵主力跟上就闖出峽谷,以免夜長夢多。上級的師長曾傳令要他停步待命,以免冒進遇襲,但懷爾德抗命不從,堅持急進,成功搶在南軍反應之前佔據了隘口。

不過懷爾德的迅速推進,也導致他只憑一個旅的兵力,卻必須扛住駐地靠近隘口的一個南軍步兵師反攻。正常來說一個旅恐怕還真扛不住南軍一個師的猛攻,不過懷爾德的麾下官兵裝備後膛連發步槍,憑藉地勢頑強抵抗,竟扼守防線大半天、等到步兵主力趕上換防,南軍激戰竟日之後被迫後撤。

兵團司令部和軍部都對懷爾德的決策和表現大為讚賞,認為若非懷爾德迅速奪下隘口並擊退南軍反撲,北軍恐怕得付出數千人傷亡才能得手。這支騎馬步兵旅也因此獲得「閃電旅」的別號,描述該旅在短時間內奪取胡佛隘口的傑出表現,胡佛隘口之戰也成為史賓塞七連發槍最具代表性的戰役之一。

閃電旅的其中一團被分派去支援自由隘口的作戰,同樣表現優異,北軍也因而於兩天內奪取了胡佛與自由兩個關鍵的隘口,對南軍造成莫大威脅。


謝爾比維爾騎兵戰:軍刀旅大顯神威

塔拉霍馬戰役前夕,南軍在田納西中部的四個騎兵師當中,駐地最東側的摩根師擅自遠行,脫離戰場;弗瑞斯特師則部署最偏西,幾乎脫離兵團主力,對北軍後方的納許維爾頻頻試探。最受兵團高層節制的惠勒掌控著最後兩個騎兵師,司令部要求他兼顧兩翼的警戒,不過惠勒同樣意欲嘗試繞至北軍後方劫掠輜重,沒有很注重偵查和掩護。

北軍騎兵主力在六月二十三日先行在戰線西側地段試探,南軍馬隊也開火迎擊,不過雙方的傷亡都不高。這一輪佯攻成功吸引了惠勒的注意力,造成他自右翼抽出一個騎兵旅支援左翼,從而使右翼的偵查受到嚴重削弱。

六月二十六日,南軍高層得知陣線中央的胡佛隘口和自由隘口都被攻破,北軍另外還自欠缺偵查的東面實施包抄,整道陣線瀕臨崩潰,只得下令棄守左翼的重鎮謝爾比維爾,全軍收縮回塔拉霍馬的後備陣地。南軍步兵開始撤出謝爾比維爾時,北軍騎兵已在快速迫近,迫使惠勒的騎兵提供殿後作戰以掩護速度較慢的輜重。

謝爾比維爾經過南軍大半年的經營,防禦工事相對良好,然而惠勒手邊兵力不足以佔據龐大的陣地,只能防守部分地段,並且只有兩座橋梁可用作退路,宛如背水一戰;他傳訊要位處更西方的騎兵東進馳援,自己麾下的官兵在當晚開始陸續抵達,將陣線略為延長,也虛張聲勢,避免北軍看穿布陣後直接包抄。弗瑞斯特的騎兵師則仍在路上,因為連日滂沱大雨造成的泥濘與河水上漲而行軍略慢。

二十七日清晨,北軍坎伯蘭兵團的騎兵向謝爾比維爾以北的蓋依隘口推進,雖然部分南軍騎兵下馬防守此地,但在北軍怒馬衝擊下敗退。南軍前線官兵遙望上萬聯邦騎兵的壯盛軍容,頗感震撼;惠勒遂派遣信使要求弗瑞斯特快馬加鞭趕來,後者回應要惠勒堅守待援,否則自己也無法撤至南岸。

打頭陣的北軍騎兵是第二騎兵師第一旅,旅長明蒂上校,該旅為坎伯蘭兵團的王牌之一,尤其擅於衝鋒陷陣。闖過蓋依隘口之後,部分北軍騎兵下馬進攻,但旋遭盜守軍的猛烈反擊,陷入苦戰。明蒂上校於是投入騎馬的預備隊猛烈衝鋒,很快就衝破了南軍防線,更在鎮上的街道疾馳,正面衝擊奪取守在路上的火炮。南軍雖然連放槍炮,但是北軍騎兵持刀反覆衝擊有如星馳電掣,致使本就不善打硬仗的惠勒騎兵軍敗退。

眼見混戰中南軍陣線崩潰,損失慘重,弗瑞斯特又遲遲不至,惠勒只得決定把部隊拉出謝爾比維爾,向鴨河南岸撤退。然而惠勒才剛開始後撤,就碰上弗瑞斯特的傳令兵,聲稱增援近在咫尺,惠勒遂帶領親兵掉頭再次投入戰鬥,意圖力挽狂瀾。

弗瑞斯特始終沒有抵達,反而是北軍陸續抵達戰場,潮水般湧向惠勒,迫使後者奮力突圍。北軍騎兵強行闖過橋頭,繼續勇猛追擊,南軍且戰且走、頑強抵抗,連惠勒本人都幾度被包圍。南軍撤退途中再次面對溪流時,部分官兵不及躍過橋頭就被截斷退路,強行涉過高漲的水面逃亡時甚至有溺斃者,惠勒本人倒是倖存下來。

明蒂上校在謝爾比維爾戰役中以一個加強旅之力,竟成功將惠勒的騎兵軍主力擊潰,俘虜約六百人、包含三十名軍官,以及三門火炮。該旅反覆手持軍刀怒馬陷陣、所向無前的表現,贏得了「軍刀旅」的美譽。

弗瑞斯特呢?他在惠勒的催促下仍行軍拖沓,並在惠勒開始潰敗時才剛抵達戰場外圍,旋判斷戰況無可挽救,繞遠路從其他渡口南撤。

南軍最終在戰略劣勢下決定從塔拉霍馬不戰而退,使北軍能進迫查塔努加,不過南軍戰力還沒受到重創,在東部戰場跨戰區增援後有能力發動戰略逆襲,這便是奇卡莫加會戰──
一場考驗北軍騎兵運用成熟度的惡鬥。


--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James Madison, 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86.255.54 (美國)
PTT 網址
※ 編輯: jimmy5680 (76.86.255.54 美國), 03/05/2021 15:46:33

eureka9803/05 22:53好精彩!

o0760803/05 23:26怎麼我看起來感覺捻軍紀律都比南軍騎兵好= =......

chewie03/06 06:52

liuqw03/06 12:41推!讚讚, 有個遭「到」的錯字,打頭陣的北軍那段

wuchianlin03/06 23:20騎兵旅的作戰風格就是要騷擾跟游擊,想要軍紀好很難吧

wuchianlin03/06 23:20

o0760803/07 16:35文內的騎兵哪裡只能搞騷擾和游擊,都可以衝鋒和下馬固守了

o0760803/07 16:36搞騷擾游擊搞最大的那個搞到自己全滅,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