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22]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22]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3

向特雷維里昂車站進軍的金戈鐵馬

1864年六月七日,謝里登向西北方進發時,帶上了兩個騎兵師和軍炮兵,威爾森的第三騎兵師以及缺戰馬的人員留下來支持兵團主力。邦聯方面意識到謝里登的動向後,也同樣抽調兩個主力騎兵師追擊攔截,力保維吉尼亞中央鐵路不失。

雙方平行而走,南軍騎兵沿著鐵路挺進,在十日到達特雷維里昂車站,謝里登則於當天往南涉過北安納河,逼近鐵路沿線。在這過程中,雙方基本在北安納河的兩岸分別行軍,並無重大衝突,謝里登一路上只有遭遇散兵游勇騷擾,不過炎熱的天氣倒是頗為擾人,他的前進路程較遠也導致他難以搶在南軍前頭。

南軍的斥候已經掌握北軍大致動向,並於十日晚間有所籌畫,準備兵分二路分進合擊,缺失是或恐難以協同。北軍方面則對於南軍騎兵主力的迎擊無所知悉,仍只在考量沿線毀壞鐵軌的行軍安排,預期繼續前進到戈登斯維爾,再與雪倫多亞河谷方面的友軍會師於夏洛茨維爾。

謝里登此時的兩個騎兵師分別由托貝特與葛瑞格指揮,托貝特轄下的三名旅長是卡斯特、迪文和麥瑞特;葛瑞格下轄兩個旅,分別是自己的表弟和前一年秋季被拔擢的戴維斯。

謝里登雖然經歷了陸路作戰與黃色酒館之戰,必須認知到這不過是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不足以讓他對騎兵運用駕輕就熟;托貝特在陸路作戰中苦於身體不適,並未堅持駐足前線。軍、師長三人當中,只有葛瑞格可以被視為頂尖人物,是經過千錘百鍊的第一流騎兵師長。

五名旅長當中,任職最久的是厄文葛瑞格,他雖然不是官校出身,但是美墨戰爭期間從軍參戰而晉升至上尉,承平年間經商之餘也在賓州民兵擔任中校,是軍旅歷練豐富的幹才,一直是表哥的有力臂膀。

迪文是任職第二久的旅長,他同樣不是官校出身的職業軍人,不過除了裝潢設計師的主業之外,內戰前是紐約州民兵的資深中校。他曾被老長官布佛德讚譽為精通戰術教範尤在自己之上,領導能力亦顯堅若磐石,是公認的布佛德愛將。

麥瑞特和卡斯特都是南北戰爭中的「男孩將軍」,從官校剛畢業沒多久、還沒多少指揮經驗,就在1863年夏季被拔擢為旅長,並於任上證明自身才華。麥瑞特指揮波多馬克兵團騎兵軍最精銳的「預備旅」,能力相當穩健,用兵精強,按軍階資歷是第一師的資深旅長,托貝特缺席時為代理師長。

卡斯特在這五名騎兵旅長之中能力並非最卓越,但無疑是個性最鮮明的猛將,自從蓋茨堡作戰中接掌密西根狼貛旅以降,就憑藉史賓塞七響槍的旺盛火力,以及身先士卒縱馬衝鋒的領導力,成為北軍馬隊的前鋒後勁,尤善於迎擊對攻。不過卡斯特雖非無謀,但是太愛冒險,只要一有不慎就會陷入險境。

最後一位旅長是1863年秋季上任的戴維斯,他是紐約市的律師,內戰爆發後投身步兵,隨即轉任騎兵,表現頗佳而接連得到拔擢。儘管沒有軍旅歷練背景,個性也比較低調,他在戰場上頗為勇猛,治軍也較嚴謹,是相當優秀的指揮官。


舊王已死,新王當繼

史都華在黃色酒館之戰不幸陣亡之後,雖然李將軍並未立即指派軍長的繼任人選,漢普頓仍因軍階資深而為實質上的騎兵領袖;李家的菲茨休和盧尼則是略遜一籌但平級的師長。

漢普頓在1864年已經是非常成熟的騎兵統領,他或許沒有史都華激勵人心的魅力和星馳電掣的奔襲才華,但是治軍和用兵都相當嚴謹有序,在南軍漸顯衰敗的局勢下,更能純熟掌握上級指派的守勢作戰。他最大的缺陷是太過自負和派閥心態,和許多出身維吉尼亞州或畢業於官校的軍官關係不融洽。

率領部隊前往攔截謝里登的另一名師長菲茨休在個性上與漢普頓南轅北轍,菲茨休在紀律方面較為不足,不過勇猛絕倫且聲望頗高,還是李家成員和官校生,因而是史都華生前默認的嫡系繼承人選。

南軍此行也有五名騎兵旅長,漢普頓麾下的是萊特、羅瑟與巴特勒,菲茨休手下是威克漢姆和洛馬克斯。邦聯陸軍的派閥情節比較嚴重,同一個師的軍官大多來自於相似的背景。

萊特是法界出身,也當過市長,參加過美墨戰爭。由於原本的旅長楊恩受傷,他在特雷維里昂車站作戰中代理指揮漢普頓的嫡系騎兵旅,是一名身經百戰的勇猛戰將。

巴特勒同樣是法、政出身,曾為南卡州眾議員,內戰軍興時投身邦聯事業,屬於漢普頓嫡系的軍官,深受信賴。布蘭迪車站戰役中,他被炮擊打掉了一條腿,但這無礙於他的指揮能力──在漢普頓為實質軍長的情況下,巴特勒以資深旅長身分代理師長職務,其領導與
用兵能力頗受官兵讚譽,兼具膽識和經驗。

羅瑟和北軍的卡斯特是官校同期,內戰爆發時休學南下加入叛亂,先指揮炮兵、然後轉入騎兵。他曾是史都華青睞的年輕新星,但後來不滿未被優先提拔而略有齟齬。無論如何,他在1863年秋季晉升旅長,指揮黑騎士艾什比和牢騷瓊斯領導過的精銳部隊「月桂旅」。羅瑟與卡斯特不僅是同學和摯友,用兵風格也有相似之處,都是頗有膽識,不過戰場判斷力較差。

相較於漢普頓的南卡軍系,菲茨休的騎兵師則可視為維吉尼亞一派。威克漢姆是維吉尼亞州的法、政界人士,曾任州議員與州民兵騎兵上尉,他有武勇而指揮較不出色,其副手、資深上校蒙福德卻是一名維吉尼亞軍校畢業的優異將才。威克漢姆的騎兵旅是史都華的嫡系精銳。

洛馬克斯早年不是維吉尼亞出身,不過他的妻子倒是。他和菲茨休是官校同學,內戰爆發後投入邦聯,戰爭前期在各軍區擔任參謀,之後轉入東部戰場的騎兵,在菲茨休麾下經歷多場作戰。他的指揮能力相當穩健,表現傑出。


裝備與素質

雖然邦聯騎兵在戰爭前期戰績顯赫,到了戰爭的第四年,資源和體制的劣勢已經愈發嚴峻,官兵難以繼續自備戰馬,替換馬匹的不足致使騎兵的有效員額開始緩慢下滑,可以說馬匹供給的困難是南軍騎兵衰頹的最大因素。

北軍騎兵雖然憑藉資源優勢和官僚系統能持續補充較多戰馬,卻也絕非充沛無虞,組織架構的矛盾與無效率、戰馬的餵養和集散,都限制著馬隊能維持前線戰馬數量的能力,直到1864年春季參謀總長哈勒克自兼騎兵部長和修正部門權責劃分,才有更進一步的緩解。

騎兵是人和戰馬的結合,北軍雖然戰馬供給較寬裕,士兵方面到了1864年倒是碰上一波換血的危機。相較於南軍在瀕臨滅國的狀況下無限延長役期,北軍則堅守一簽三年的契約,導致大批內戰初期就開始服役的老兵在戰爭第四年將屆退役,前線部隊呈現青黃不接的窘境。

聯邦的應對方式是以額外休假和獎金,吸引部分老兵同意留在軍中。對騎兵而言,額外休假卻因必須照料馬匹而更難處理,往往要把戰馬帶回馬政基地交回騎兵部,這就致使騎兵脫離前線的時程有所延長,造成陸路作戰時有較多缺員。

不過北軍如果只是在挽留老兵和兵力輪調方面有所困難,南軍則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再也無法擠出多少補充兵。北軍在戰爭末期攻入邦聯腹地時,都記錄了鄉間只存老弱婦孺,沒有見到未服役的青壯男丁;邦聯最後勉強湊出的防衛民兵多為老人與少年。

雙方騎兵除了兵力和馬匹之外,供給的武器差距也持續擴大。到了1864年夏季,波多馬克兵團的騎兵有約四成裝備了史賓塞七響槍,其餘約六成幾乎全是各式單發後膛槍,帳面火力強大,只在槍械維護與彈藥補給等後勤議題較不完備──北軍出征前的報告顯示幾乎全
部的騎兵團都無法達到完美的戰備標準,部分騎兵仍使用比較次等的槍枝。

再一次,北軍的種種缺陷若和南軍相較,更像是無病呻吟。邦聯的馬隊裝備五花八門混雜不齊,較聯邦更顯無序,對本就困難的彈藥補給可謂雪上加霜。

相較於北軍騎兵開始向史賓塞連發槍靠攏,南軍的卡賓槍仍多數是前膛槍,就是後膛也多屬單發──邦聯在戰場上也多曾繳獲連發槍,但是無力量產金屬彈殼的彈藥,代表連發槍
的彈藥無以為繼,消耗完戰利品之後就得捨棄。

然而單發武器此時仍有射程和精準度的優勢,這代表南軍馬隊如果下馬之後憑恃地利或者簡單的工事,就仍有機會力抗北軍騎兵的進攻。

最後,雖然北軍騎兵成長迅速,已經不再是吳下阿蒙,然而軍長謝里登對騎兵運用還不夠熟稔,以及聯邦馬隊在偵查能力方面始終略遜一籌,代表謝里登的騎兵軍會在此戰中持續受限於戰場迷霧之中。

--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James Madison, 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93.54.28 (美國)
PTT 網址

PAULDAVID03/29 16:46

ja2307200803/29 21:02

TheoEpstein03/30 00:09

detonator03/30 10:07讚讚

chewie03/30 14:23推 不知道有沒有關於馬匹給養的探討? 騎兵單位是人人一匹

chewie03/30 14:24馬自己飼養嗎? 抱歉長篇連載不知道是不是錯過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