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閒聊] 大馬士革刀神話......只是神話

看板Warfare標題Re: [閒聊] 大馬士革刀神話......只是神話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21

※ 引述《evanchen99 (地獄貓超可愛)》之銘言:

討論中世紀的刀劍,我還是大推這本書
The Sword and the Crucible
A History of the Metallurgy of European Swords Up to the 16th Century
(Alan R. Williams, 2012)

該書第三章有討論到歐洲以外地區的刀劍,作者將中世紀的煉鋼分成三類,其中坩堝鋼、以及作為代表的大馬士革鋼也包含在內。

google books有試閱(我也是這樣看的,不過用些小技巧可以逐步看完整本)
該書作者的另一本書The Knight and the Blast Furnace是神作。

==

: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line that no martensite was
: identified in any of the samples indicating that none of the swords had been s: uccessfully quenched."

我前面推文有點記錯了,坩堝鋼還是可以熱處理,不過該書P37說
The blade so formed needed no further heat treatment to harden it, although
later attempts may have been made.

同書P36則提出歐洲劍含碳遠較坩堝鋼低,但可以靠淬火來提升鋒刃的硬度,只處理鋒刃時較為容易。即使如此
"Despite the evident superiority of crucible steels"
坩堝鋼還是明顯有整體上的品質優勢。

該書P33有一把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印度劍,就是熱處理過的坩堝鋼,硬度約
457~599 VPH (平均550 VPH)

: 而根據<A Study of the Eastern Swords>,大馬士革鋼刀成品碳含量高達1.2-1.6%(這: 是未處理過的特/1級玉鋼的等級,武士刀的刀刃通常是.7%),磷含量高到小數點第一位: ,硫含量.0X%,洛氏硬度25。這是什麼意思?這代表這鋼刀純粹就強度考量而言,冶金工: 藝就算以當時水準來說也很可悲,而那可笑的硬度(歐洲刀劍40-50,日本60),更也再: 次證實了他們沒有被淬火。

該書P33另外提出一件13世紀的蒙古甲,含碳約0.6%,且推測是坩堝鋼製作。

原po似乎對坩堝鋼有些誤解,該書P25開始在介紹坩堝鋼的時候就描述了坩堝鋼的製作法和特性。坩堝鋼是高碳鋼,使用0.9%C的鑄鐵就需要將近攝氏一千五百度來製作,鐵塊會與其他材料(含碳)一起燒熔,換言之含碳量勢必會高於0.9%,事實上書中說通常會高於1%,最高可達1.8%,而其硬度則落在300~350 VPH (無熱處理,熱處理後可達500 VPH以上),磨刀不損其鋒(這是其一體成形的特性)。

然而製作坩堝鋼的技巧和溫度並不容易達成或掌握,導致中世紀的坩堝鋼刀劍有不少半成品,這些確實就會比較差──然而
Nevertheless, even an imperfectly homogenised crucible steel would have been
considerably better than fragments of bloomery steel which was all that was
then otherwise available.

換言之作者認為即使是半成品的坩堝鋼,也比中世紀前期的西歐鍛打鋼要好得多。
至於中世紀前期歐洲劍的優勢,是便宜......

: 反而是德國索林根地區以同樣的烏茲鋼製造的刀劍(最有名的就是維京劍Ulfberht)好了: 非常多,這很可能是歸咎於他們的捶打、堆疊(在博物館修復件中可以發現有摺疊痕跡): ,讓會嚴重弱化鋼材結構硫與磷可以逸散,而過高的碳含量也在過程中失去了(剩下.6%: 。

除了上述該書之外,另外參考:https://bit.ly/2UH4PUW
https://core.ac.uk/download/pdf/268620377.pdf

Ulfberht的品質確實比同時期的其他西歐刀劍優良,但仍只是有機會與純正的大馬士革鋼刀劍匹敵甚至略勝一籌,整體來說大部分仍是稍遜,這是拿坩堝鋼鐵塊接合的過程之困難所導致,畢竟不是一體成形,要更耗費心力。

另外不論是上述的書還是這篇文章,反而都認為西歐刀劍碳量偏低是劣勢而非優勢,似乎和原po的觀念完全相反。

: 喔對,歐洲劍在當時幾乎沒有彈性喔,那些水管工示範時所用的劍很多都是拿恐怖直立猿: 登上月球以後的鋼材做的。好啦,這有點說過頭了,但在中世紀末期到文藝復興時以前,: 歐洲的劍“基本上”也是一打就彎的,不過即便如此,在十字軍東征時,伊斯蘭勢力還是: 覺得歐洲的劍比較好。

該書引述的描繪都是說伊斯蘭刀劍比較優良耶。
西歐煉鋼技術的突破是十五世紀的事情,十字軍東征都結束了。

另外可參考: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e1f4/935a3033d8d88819da44bd753ff28ba781f1.pdf雖然上述的Ulfberht以及其他的部分逸品是能夠放上檯面的佳作,遲至十二世紀都還存在劍鋒硬度200-250 VPH的騎士劍,和古羅馬相較沒進步。不難想像為何大馬士革鋼在當時會被當成神話。

下恕刪,原po引的論文有一個共同作者是上述該書作者......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4.212.230.218 (美國)
PTT 網址

gary7607/13 03:48西歐劍碳量偏低是劣勢的話,就是說不耐用,容易受橫向的力

gary7607/13 03:48撞擊而碎裂吧?

gary7607/13 03:56從這點來看,能理解西歐劍的優勢是便宜,容易崩口但產量

gary7607/13 03:56高,在面對無甲棉衣的對手時能發揮出相當的殺傷力

gary7607/13 03:57便宜但鋒利,這就很有吸引力了

Mezerized07/13 04:13上一篇有種先射箭再畫靶的感覺

kuma66022407/13 12:30那年代能普及鐵制武器防具就不錯了

kuma66022407/13 12:30不必過度追求不合成本的選擇

kuma66022407/13 12:30武器防具沒有明顯效力代差就好

kuma66022407/13 14:03我記得大馬士革鋼有說法是複雜合金

kuma66022407/13 14:03含碳量極少到極多 很不均勻 有特殊緞打

kuma66022407/13 14:04可能因此呈現特殊紋路

kuma66022407/13 14:07隨意用含碳量定義其特性可能不太適合

kuma66022407/13 14:08reurl.cc/4aqLpD 學界也還沒搞清楚的樣子

IronSkull07/13 15:03我以前甚至有看過大馬士革是天然矽鋼的說法

IronSkull07/13 15:04總之這東西成分和結構都頗多謎團

IronSkull07/13 15:04不能單純用現代碳鋼標準去一棒打死

gary7607/13 18:06反正現代的手制刀,要打造出大馬士革紋已經不是甚麼太難

gary7607/13 18:06的事

kuma66022407/13 19:25現代做出那紋路不難 所以很多假的

kuma66022407/13 19:26不過對於真正複製仍有很多爭議

kuma66022407/13 19:26只是有辦法做出看起來很像的

hsinhanchu07/13 20:02喜歡粉末合金鋼的就沒這個煩惱

balberith07/15 14:41鍛刀大賽常出現大馬士革紋不過最後常因為過重而失利

ian4136007/19 16:16鍛刀的大馬士革鋼翻車機率蠻高的,時間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