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討論] 為什麼圍點打援多 內外夾擊少?

看板Warfare標題Re: [討論] 為什麼圍點打援多 內外夾擊少?作者
carsen
(carsen)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15

如果以明朝末年遼西的幾次圍城戰役來看,圍城的清軍在戰場上佔有較多主動優勢,
使得較為被動應對的明軍無法內外夾擊:


圍城的清軍擁有野戰優勢,使得清軍能夠主動截斷明軍的堡臺、城池,後期甚至能夠
以行動緩慢的牛車載運重炮,圍攻明軍的據點。進攻方初期在進攻區域的野戰優勢,
是圍城的先決條件,迫使防守方收縮兵力,依托堡臺、城池自保,拖延時間等待增援。
進攻方此時可以抄掠城外區域獲得補給資源,或者破壞防守方的工事以及後勤等等。
如果進攻方後期仍然保有野戰優勢,那麼防守方的增援部隊也會冒著很高的風險。

例如1626年的寧遠之戰,明軍前線據點不戰而棄,補給轉運要地覺華島被清軍攻克,
使得遼西明軍損失了8成以上的糧食、豆料,前線百餘公里的推進據點遭到破壞。


圍城的清軍具有明確戰略目標,使得清軍一直累積戰略優勢。圍城曠日費時,進攻方
長時間在野外紮營也容易生病,對於補給資源、兵力士氣、主帥威信都是很大的消耗。
因此進攻方若採取圍城策略,目標一般是為了要破壞該據點,以取得局部戰略優勢,
否則不會輕易實施。

例如1627年的寧錦之戰,清軍在攻擊朝鮮之後,倉促出兵圍攻錦州城的明軍,又分兵
前出攻擊70公里之外的寧遠城,阻礙明軍增援。清軍這次圍攻持續了一個月,破壞了
明軍在前線的屯田,以及在大凌河、小凌河的築城,但無法攻克錦州城,清軍有相當
的損失。而明軍於戰後一度放棄了錦州城,後退到20公里外的杏山城駐防。因此雖然
清軍主動撤退,沒有在戰場上取得完全勝利,但仍然再次達成破壞明軍前線推進據點
的戰略目標。


圍城的清軍持續改進圍城戰術,使得清軍運用兵力更靈活有效,一方面能夠阻擋城內
明軍出擊,一方面能夠攔截增援明軍。進攻方圍城能力的提升,使得防守方為了解圍,
造成軍事、財政、政治各方面更加沉重的負擔。

例如1631年的大凌河之戰,清軍在大凌河城包圍了遼西明軍的最高指揮武將祖大壽,
新採用的圍城戰術,是在四面挖掘多道壕溝,以及修築帶有垛口的土牆,結結實實讓
明軍不易突圍,並且運用剛獲得的西式火炮摧毀外圍堡臺,清軍也幾度擊敗25公里外
的錦州城增援明軍。這次圍攻持續了三個月,逼迫祖大壽開城投降,重挫遼西明軍。
1639年,清軍攻擊錦州城南方的松山城,排列二十餘門西式火炮,轟擊南面城牆摧毀
城堞,後續以雲梯攀登卻未能攻克,但仍然展示出新的攻城戰術。


清軍的這些圍城優勢匯合起來,稍後於1640年至1642年的松錦之戰,迫使明軍不得不
在錦州城、松山城等地,長期集中兵力對抗包圍錦州城的清軍,決戰最終敗北失利,
劇烈消耗了明朝殘存的實力。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25.102 (臺灣)
PTT 網址

overno12/01 18:321631年時的大凌河城尚有城垛未完工,且城內儲糧不足

overno12/01 18:33清軍野戰能力太強,大幅壓縮明軍可用的戰術選擇

kuma66022412/01 21:48當時明軍唯一有利條件 是後金還同時

kuma66022412/01 21:48對抗蒙古及朝鮮,無法全力投入對明

kuma66022412/01 21:48怕拖久了 其他地方有事

kuma66022412/01 21:541637才差不多完全減除蒙古朝鮮威脅

jimmy568012/02 00:58蒙古朝鮮哪有什麼威脅,後金缺前線後勤能量才是真的

kuma66022412/02 08:18不友善勢力在側背存在就是威脅

kuma66022412/02 08:19不是只有已成軍事戰場對抗才是威脅

kuma66022412/02 08:19所以後金主力對蒙古朝鮮多次動手削弱

kuma66022412/02 08:20可不是後金閒閒沒事想去郊遊走走

jimmy568012/02 08:48打朝鮮是劫掠資源,控制蒙古是為了迂迴遼西走廊

jimmy568012/02 08:50都是攻勢爭取更多優勢,朝鮮哪能造成什麼威脅別鬧了

overno12/02 09:52後金的強大野戰能力,是能 圍點打援的關鍵,之前版上有討

overno12/02 09:52論,將關外城堡衛所改建成歐式稜堡,減少駐軍,增加存糧,

overno12/02 09:52以延長守軍防禦時間,拖耗後金圍城軍的補給消耗,待後金師

overno12/02 09:52老困疺後,再派主力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