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Specialized S-Works tarmac SL7 開箱

看板bicycle標題[心得] Specialized S-Works tarmac SL7 開箱 作者
ctx705f
(鍵盤小妹)
時間推噓23 推:23 噓:0 →:21

官方介紹:https://tinyurl.com/y65ptl3n

成車重量:7.4kg(含踏板、把帶、水壺架、碼表座等所有配件)

無音樂圖文:https://chaos810126.pixnet.net/blog/post/352891187

==

講了老半天,終於在2020年的7月底等到了Tarmac SL7的發表。雖然當初還有Trek
emonda SLR以及BMC teammachine SLR01其他兩個競爭者的比較,但最後『覺得閃電比較帥』這個膚淺的想法還是成了最後組車的關鍵。


在台灣成車一共有三個顏色進行販售。色號94920-0044、官網色名Flo Red/ Red tint/
Tarmac black/White,搭配Dura ace Di2 9170全套套件和功率計,建議售價388000元,在打折過後的價格我覺得適合手邊沒有套件直上的人。


色號90620-0549、Decon green/Yellow的Sagan特仕款是全球限量車種,搭配成車販售,除坐墊是使用特殊色的S-works romin evo外,包含Roval Rapide CLX以及S-Works
turbon cotton外胎也都是特殊塗裝,建議售價420500元。


最受大眾歡迎的消光黑則不僅於消光黑,車身還有一些綠色的變色龍漆,隨著戶外陽光變大,這個綠色會愈來愈漂亮。色號74920-0544、Carbon/Chameleon silver green colorrun,以車架組(162000元)、Dura ace Di2 9170(388000元)以及Sram etap AXS(388000元)三種規格出售。


車架組的部份,我這次購買的顏色是色號74920-0744、Blue tint over spectraflair
/Brushed chrome。


今年除了純色色系之外,Tarmac SL7看起來都使用這種線條作為塗裝基底。顏色搭對的話就還好,但是像這個色號74920-0244、Black/Cool grey/Dove gray/Spectraflair的黑白灰配色看起來就超像斑馬的。


色號74920-0644、Cobalt/Brassy yellow/Blaze/Oasis的這個多色組合真的是潮到出水,很有藝術品的感覺。但對我來說太前衛了.....


Sagan特仕色還有一款,是與Bora-Hansgore車隊一起的特仕色,色號74920-0944、代碼
Decon。而且這款的顏色沒有加價,佛心。


新車開箱時馬上就要測量一下重量。尺寸56的藍色車架820g,以綜合型車架來說雖然不到超輕,但也算是合格的重量了。前叉重量未裁管前420g,裁過之後應該可以減少個30~40克吧。


中間遇到斷料的血淚以及缺料的無奈就都跳過吧,來到最開心的組裝完成開箱環節!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277373873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278206637

最高級的Fact 12R碳纖維車架,同時有個『Handmade in Taiwan』,心情好啊!


56的車架。雖然購入的車店沒有虛擬Fitting車可以測量尺寸,但是藉由店內的Retul
sizing system,也可以挑出適合自己大小的車架。


新一代的Tarmac SL7主打的就是融入了空氣力學的設計、並且外觀整合為幾乎全內線,乾淨的視覺與低投影面積雖然不知道能省下多少瓦數,但看了心情就很好!


這個配色的商標並不是純白色,而是帶點金屬銀的感覺,在戶外的視覺效果又會不同,很好看。
http://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277374743

接著來介紹幾個核心組件吧!大盤是Shimano GRX 48/31,腿長172.5mm。前變同時使用
Shimano GRX RD-RX815-F,具有平路可用的48齒、爬坡好用的31齒之外同時可以順暢上下鍊。上下鍊的效率很好,而且目前外騎兩次,總爬升超過5000公尺,完全沒有發生落鍊的情況,以往配件廠超壓縮盤時有所聞的落鍊在GRX身上目前完全沒有發生。


飛輪:Shimano dura-ace CS-R9100 11-30T,目前R9100系列的飛輪最大就到30T,希望往後有9100等級的32T甚至34T飛輪啊,爬坡很需要。


前變把:Shimano dura-ace ST-R9170,這次變速系統中最缺料的零件之一。但是輕盈的重量和優秀的手感真的很棒。


BB:Ceramicspeed for BSA(鍍層版),傳說中超低阻力的頂級陶瓷BB,既然都是一級車了,BB這種東西當然也是直上。


後變:Shimano dura-ace RD-R9150,導輪改裝為Ceramicspeed OSPW。既然都組到一級車了,那麼(下略
http://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278206557

車把:Specialized S-Works aerofly 2代、44cm。44cm的空力把在台灣斷貨,因此找尋管道弄到這支空力把又是一番血淚。不過搭配整流罩和龍頭,可以最大限度地將管線藏起來。


坐墊:Specialized S-Works Power 143mm,之前試做過Power坐墊就覺得與屁股非常合適,這次就直上S-Works等級。雖然不是特別輕量的坐墊,但坐墊這種東西還是坐得舒服比輕量化重要。


車把帶:Supacaz Super Sticky Kush Galaxy。Specialized配上Supacaz也是常見的組合了,本來想用Ciclovation的把帶,但後來還是選擇S家。


輪組:Roval Rapide CLX白標版,框高前51mm/後60mm,重量1400g。輕量化的高框輪組,但很妙的是只允許open胎,與現在幾乎都兼容無內胎的風氣背道而馳。


碟盤:Shimano dura-ace SM-RT900,前160mm/後140mm。目前用到現在沒甚麼問題,不過看不少職業選手反而選用RT-MT900,不僅帳面數據更加輕量,而且好像制動力也比較好?以後可以改。


外胎:Continental Gran Prix 5000 25c。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外胎之一就是馬牌的GP5000了,沒有不用的理由。不過由於輪組框很寬,用到28c也絕對沒問題。


踏板/功率計:Favero Assioma duo。輕量化且準確的功率計,而且外觀也滿好看的。


上磅秤,7.42公斤。在零件沒有特選輕量化的情況下可以組出這種數據,個人覺得已經相當不錯。要摳的話至少還有500g以上可以搞,但這筆投資就......。


這台車在交車之後只有去騎過一次霧台,適應看看車輛幾何、騎姿等是否有不適應之後,第二次出車就是今年的建大武嶺盃。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314076862

好不好騎?馬上試過之後,因為已經做過fitting、加上Tarmac這個車型在幾何上本來就不特別激進,所以整體來說銜接地相當好。不過這也僅止於姿勢部份,那麼路感?碳纖車架的舒適度?車架軟硬?回饋感受如何?高板爬坡會不會重拖?


講老實話,感覺不出太大的差異。得益於上一台的CAAD12本來就是舒適性很棒的鋁車,所以就算換過來,也沒有甚麼太大的感覺,加上我對於器材是非常木感的。目前唯一感覺有感差異的地方在抽車,之前自己的CAAD12在抽車的時候總有種黏滯感,車子的反應跟不上力道,現在的SL7抽起來回饋感就非常順暢、乾淨俐落。


那麼剩下的,就交給數據分析吧!以下都選用爬坡段來進行分析,因為爬坡段受到的風阻以及集團效應影響會相對小,可以做出稍微有價值點的差異分析比較。不過也只是稍微而已。


首先是兩次西進武嶺的數據比較。車手的體重幾乎相同,雖然5月時有架攝影機和行動電源等多加了些重量,但建大武嶺盃因為戰術關係,一直是插著兩支水壺在車上,所以車重差異大約就在1公斤左右(CAAD12 9kg vs. Tarmac SL7 8kg)。


在第一張圖可以發現,該路段的兩者平均功率差異並不大(通常是5瓦以內),但做出了快要10%的時間差,是還滿讓人意外的數據。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314961913

後面的分析因為功率差異數字較大,就僅列出來做為參考。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315629351

除此之外,也用自己平常常外騎的屏東霧台的爬坡段進行數據分析比較。但霧台大家比較不熟,就放上veloviewer的坡段數據給大家有基本概念。


首先是台24線開始爬坡後到三德檢查哨,總長約6公里,很多南部車友會在這邊催20分鐘的最大功率。不過接近的兩次數據功率差異偏大,不太能用QQ。


霧台公路中段,從谷川大橋下滑後一直爬到台24線44.5K終點處,12公里的爬坡當作一組長tempo甚至SST都非常棒。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315030673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315030608

這組數據就多了,看時間,SL7在42'23左右的數據是280w,CAAD12要用311w才能做出相近的數據。若看功率,相近功率下12公里的爬坡幾乎都快1~2分鐘。
http://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314961788

結論。其實就算分析路段的數據,也會因為風、胎壓、外胎等數據關係影響,所以即便列出來也只僅供參考。要準確,那就進風洞交給各測試單位比較;要感受,每個人感覺都不同,至少我自己覺得騎起來舒服、反應直接迅速,這樣就可以了。


Thanks for watching!
http://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50315398283

--
┌─── ◣▂▄▆ ──◣▂▄▆ ──◣▂▄▆ ──◣▂▄▆ ──┐
這讓 ha cool man
篇您 ● ● \ ● ● \ ● ● \ ● ● \
文覺 _ _ _ _
章得 █◣ █◣ 馨 █◣ █◣
└─── ▍ / \ ▍ / \ ▍ / \ ▍ / \ ──┘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172.209 (臺灣)
PTT 網址

geniousam 09/08 21:43推推

wjack 09/08 21:53推!

Duc916 09/08 21:56騎效率高的車會不會反而訓練不到啊?

只要有功率可以看都沒差

Kenda11 09/08 22:18推,大大也是高雄人?

shiftdog 09/08 22:33

WRD 09/09 00:15推神山愛玉

z030060374 09/09 01:50登山車碟盤比較硬 8/9的太軟

而且好像還比較輕

wellkom 09/09 01:55說到 9170, 我聽說今年9170漲價了是真的嗎 XDD

有沒有漲價我不清楚,但現在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isly7518 09/09 08:08真的銷魂

nucleus131 09/09 08:39羨慕Roval Rapide CLX,小弟的C夾車直接無福消受

ingramchen 09/09 09:42超過30萬的車看不到6字頭我不行...

ingramchen 09/09 09:54輪組1.4kg已經很輕了,還有哪邊可以削肉到6呢

大盤→100g 踏板→100g 功率計→50g 碟盤→50g 輪組→150g(以Alpinist CLX為例) 前變→10g 鈦螺絲→15~20g 前叉、墊圈→30~50g 把手→80~100g(輕量一體把可以差到150g) 坐墊→50g 其實真的要往超輕量爬坡車弄,隨便列一下就還有近650g 整車含踏板6.6~6.7並不難,還有內外胎可以偷 不過目前這個算是不錯的平衡點,後續實驗一下齒比,調整一下零件 能降到含踏板7.1~7.2(空力輪)就差不多了

QBFox 09/09 10:16高手都說自己對器材無感,然後再說車子性能超棒。

不然我說車子可以飛天遁地好了?

lwecloud 09/09 10:53少帶一個水壺就少600g+了

Cach252 09/09 12:34QBFox你說的太多了 XDD

wellkom 09/09 12:40好文。看完之後覺得自己的車還是很香的

natashaliao 09/09 13:37結論屌打自己前面一堆哩哩扣扣的圖表

isohera 09/09 13:38還好還有踏板跟上神人

natashaliao 09/09 13:39要嘛就同樣的功率計控瓦測試

一樣沒甚麼意義,風向、風速、溫度、胎壓、體重、路況,變數要多少有多少

nathanpan 09/09 17:52好車,可惜真的有點重。我組 O2 VAM 才用 Ultegra d

nathanpan 09/09 17:52i2 就 7.0x kg

正常,VAM光車架和前叉就輕200g了

wellkom 09/09 18:00碟煞嗎?

fashsboy 09/09 18:51幫推,碟煞車除非限定那幾款不然沒特意花大錢減重

fashsboy 09/09 18:51組好7.xx公斤很正常

nathanpan 09/09 19:22碟刹含卡踏不含水壺架碼錶架

HardRealTime09/09 20:27騎效率高的車會訓練不到沒錯吧,如果是外騎的話

HardRealTime09/09 20:28同個路段本來要FTP尻40分換車35分收工(假設)就少

HardRealTime09/09 20:29練了5分鐘FTP強度啊(除非另外補)。是有差的

spinnerl 09/09 23:05武嶺盃同功率重量下通常較快 爬坡有人擋還是有差

z030060374 09/09 23:05你可以多踩重一齒到兩齒啊...你也不是天生神力爬坡

z030060374 09/09 23:05都在zone2低心率吧

hydra24018 09/10 02:28換thm或ax lightness馬上變輕

wellkom 09/10 09:57不管效率高還是低,盯著功率換擋啊

nucleus131 09/10 10:20嫌效率太高可以去改痛車啊

wellkom 09/10 10:45樓上你......

isohera 09/10 11:19↑↑正解

HardRealTime09/10 12:12是不是有人不懂time in zone啊= =

isohera 09/10 12:19隨便,早歪樓了,分享新車的喜悅,變檢討花錢的人..

isohera 09/10 12:19..*嚇* 像我不換都沒事。

Duc916 09/10 12:38對不起...。偷輕真的難($$

ingramchen 09/10 13:21因為羡慕嫉妒恨... 300瓦超人配頂級款

※ 編輯: ctx705f (1.174.172.209 臺灣), 09/10/2020 16:10:58

qqppzzmm 09/12 15:39我後變有改直鎖勾爪,少一個轉折,整體線條好看很多

qqppzzmm 09/12 15:40https://i.imgur.com/PQZ8T5g.jpg

ctx705f 09/12 18:56我也已經改了。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