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足球應援(加油)口號與歌曲小史
書籍資訊
書名:We Lose Every Week: The History of Football Chanting
作者:Andrew Lawn
出版社:Ockley Books
出版年份:2020
ISBN:9781910906224
小提醒
此心得含厭女、地域歧視、仇外與種族憎恨、外貌貶抑、恐同恐跨等冒犯性言語,請先斟酌個人接受度再行閱讀。亦請不要以這些語言攻擊他人。
----------
我們身邊多少都有這種朋友:砸大錢換車是為了較好的車內音響聆賞效果;看電影總是忽略情節,分心探究某個場景裡的路人手上拿著甚麼書;進球場不是為了看球,而是為了一睹啦啦隊的一字馬……。英格蘭職業球隊諾里奇城足球俱樂部的球迷Andrew Lawn,童年
時期大概就是這樣,在其他人眼中有點反裘負薪的小朋友——他在作者簡介裡這麼介紹自
己:「並不是因為賽事本身,而是先著迷於場邊人群與聲響,才發展出對足球的熱愛。」
小時候的Lawn著迷於足球場館氛圍,之後又發展出對人類行為與文字的興趣,促使他寫成這本討論足球場邊應援曲歷史的小書We Lose Every Week: The History of Football
Chanting。翻查手邊字典,副標的chant一字可以解釋為:「反覆地喊或唱」(“to
keep shouting or singing word or phrase many times”),亦可以解為「詠唱(宗教歌曲)」(“to sing a piece of religious music using a very limited range of
notes”)(〈chant〉 316)。在足球場邊的觀賽群眾,多會利用短小精簡且具有固定節奏或旋律的口號或吟唱,配合拍手、跺腳、或是完全的靜默,來支持或咒罵心愛的隊伍、挑釁對手(及其支持者)或意圖削弱對手氣勢。此外,與全場齊唱口號也可使觀賽群眾稍稍轉移因觀賽產生的焦慮情緒。這些沒有啦啦隊編制、不經預演採排、全靠球迷自發性創作、改編或挪用的叫喊短歌(有時更是在比賽過程中為回擊對手支持者才即時產出的集體創作)是足球賽事不可或缺的聲響,其內容有時怪誕戲謔、有時粗鄙下流、有時的幽默自嘲又令人會心一笑。前幾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聯盟曾施行閉門比賽(也就是不開放球迷進場)。少了球迷在場邊喧鬧的球賽無比怪異,也讓許多人開始重新省視這些聲響之於足球場館內氛圍塑造的意義。為本書作序的資深足球記者George Caulkin這麼形容:「原來,被噤聲的足球根本不是足球……不是說足球場上的競技不值得欣賞……但真正能
賦予足球活力的,是足球場周圍那一圈亂烘烘……」(8)。
Lawn先引用社會學、人類學與文學研究的觀點來解釋足球口號與加油歌的民間文學(口傳文學)意義,接著開始介紹目前記錄到最早的足球加油歌。足球文化有著強烈的男性勞工階級色彩,19世紀末的球迷就會用戰吼、改編音樂廳(music hall,大概可以理解為歌廳秀、秀場)歌曲來為球隊助陣。而目前所知最早專為足球迷吟唱而創作的加油歌則是由大名鼎鼎的作曲家愛德華.艾爾加(Edward Elgar,其知名創作之一為《威風凜凜進行曲》——嘿對其實是他抄襲《我們這一家》片尾曲)創作的“He Banged the Leather for
Goal”。艾爾加是狼隊的堅定支持者,1898年受一則讚揚狼隊前鋒Billy Malpass的報紙
頭條啟發而寫下該曲,卻被一位《泰晤士報》的記者吐嘈:「這旋律對看臺上的球迷來說太複雜啦。」這名記者的猜測是對的,目前沒有記錄顯示狼隊球迷在當時唱過 “He
Banged the Leather for Goal”來為球隊助陣。而同一時期由Albert T. Smith創作,歌詞較著重於描述場上競技狀況的“On the Ball City”至今仍被諾里奇城球迷傳唱,且改
動不多。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的足球加油歌多從地方歌謠、音樂廳、宗教歌曲的旋律改編,其歌詞普遍描述觀賽的歡樂氣氛或是球隊不畏艱困的運動精神,不過之後的足球歌曲開始發展出不一樣的面貌。
前面提到,維多利亞末期艾爾加創作“He Banged the Leather for Goal”時,記者曾批
評該曲的複雜旋律難以讓看臺上的球迷演唱,。但在戰後,看臺上的球迷毫不畏懼複雜的旋律,熱衷把整首流行曲從同到尾一字不漏的唱完。二戰之後的利物浦開始蓄積蓬勃的音樂能量,隨著當地出身的歌手與樂團在全國甚至於全球的竄紅,以及當地最大的兩支足球俱樂部在國內聯賽的競爭,當地球迷也開始在場邊齊唱(符合球迷想像的)球隊精神的流行歌曲,不僅僅為支持的球隊助陣,也展現球迷的在地認同。與此同時,其他地區的球迷也開始會在看臺上齊唱符合球隊精神的流行歌曲。不過當一地有數支球隊在競爭時,球迷也開始爭搶「在地」的詮釋權,這也是同地之間兩個球隊德比(derby,對抗),球場上下的氣氛總是如此激烈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時候,正是因為太過相似,敵我認同就建
立在一點點的差異之間,更顯孰優孰劣的區分意義重大。
進入1970年代,由於勞工工時降低、工資提升與交通的改善,有意願及能力跟隨支持隊伍前往不同城市比賽的球迷人數也開始增加,但這也增加了主客隊支持者之間的衝突機會。另外,交通改善亦使球迷降低從住家附近移動至較遠球場觀賽的成本,名氣較大的球隊得以吸收較小規模球隊的球迷,自詡「忠誠」的球迷亦開始針對「變節」球迷進行攻擊,強烈的敵我部落意識與逐漸增加的觀賽人口為球迷騷亂(hooliganism)增添柴火,以攻擊、污辱對戰球隊及其支持者為目的的足球口號與加油歌也開始大量出現。這些口號與加油歌的內容通常都是以男性異性戀為主體來展現某種男性特質,比如客隊球迷會叫喊我們要「幹你的女人/喝你的啤酒」(shag your women / and drink your beer),而主隊球迷會回敬「夠猛就來啊/你會被救護車抬回家」(come and have a go if you’re
hard enough / you're going home in a fucking ambulance)。社會案件與悲劇亦會成為場邊口號的靈感來源,1966年的倫敦殺警案就曾被球迷用以發想口號:殺警案主腦「是我們的朋友」(Harry Roberts is our friend)、「放他出獄多殺幾個吧」(Let him
out and kill some more);與足球有關的重大悲劇事件如慕尼黑空難、海塞爾球場慘劇、希爾斯堡慘劇亦都被編排成場邊口號。恐同、排外、種族主義、地域歧視等等的語言更是在攻擊對手(甚至是自家球員)的口號中反覆出現:「你們在牽手」(We can see
you holding hands,性傾向歧視)、「你男朋友知道你在這裡嗎」(Does your
boyfriend know you're here,性傾向歧視)「你是有HIV的猶大婊子」(You're a
Judas cunt with HIV)、「把黑人送走」(send those niggers back)、「你來自吃狗肉的國家」(You eat dogs in your own country,攻擊韓籍球員)、「幹羊爽嗎」(
What's it like to shag a sheep,地域歧視,針對威爾斯球隊及其支持者)。而攻擊球員外貌的口號也不少,如「你的牙齒越位了」(針對Luis Suárez)、「你的眼睛越位了」(針對Mesut Özil)、「你的鼻子越位了」(針對Zlatan Ibrahimovic),儘管攻擊
個別球員外貌比較容易被視作無傷大雅的「玩笑」(banter),但玩笑與霸凌之間的界線有時候非常模糊,Lawn在書中也提供幾項讓大眾判別所謂「玩笑」是否過了頭的原則。
隨著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期球迷雜誌(fanzine)的興起,以及之後數十載的球迷社群自我約束、球迷組成多元化、聯盟規範與政府介入、足球的仕紳化(gentrification)與商業化全球發展、社會風氣改變等等因素,歧視性與不太政治正確的口號雖然還是常常在場邊響起,但在賽後多會被輿論譴責,甚至被施以罰鍰等實質懲罰。2012年,球迷亦在推特上發起旨在嘲弄政治正確的「#PoliticallyCorrectFootballChants」(政治正確的足球加油口號)活動,但這也顯示大眾對於「很多足球口號確實會冒犯到他人」這件事有足夠的意識。Lawn亦提醒讀者,並不是足球的球迷文化特別極端激進,球迷社群就跟社會一樣,有多種多樣的人,有激進者,當然也有重視普世價值之人,只是足球賽事提供了極端主義者一個散佈仇恨言語的平臺。書中也介紹了許多球隊與球迷社群在消弭歧視口號、運用口號與歌聲來表達政治訴求、或支持邊緣團體等等議題上的實踐。希望透過他們的行動,「足球是大家的足球」能不再是空洞口號。
一體兩面的是,不論足球的仕紳化這件事是好是壞,它確實改變了球場氛圍,也改變了足球口號與加油歌的發展軌跡。在希爾斯堡慘劇之後,著名的泰勒報告(Tylor Report,由調查此球場踩踏案件的法官泰勒所撰寫的報告)建議全英國前二層級聯賽的場館觀賽看臺都需改建為全座位式(儘管泰勒亦在報告中提到,只要有良好的安全規範,球迷在看臺站立看球並不會構成安全問題),購票入場的球迷亦不得隨意更換座位。英國境內對足球場館的安全規範,也連帶影響英吉利海峽另一端的許多歐洲國家。這些場館設計的改變,使球迷入場後無法自由移動,與願意一起歌唱的其他球迷聚在一起為球隊打氣。不僅如此,全座位式的看臺設計也遭質疑是球隊提高球賽票價的藉口。高漲的票價將許多無力負擔的球迷關在足球場外,而他們多半是較有意願與熱情為球隊吶喊助陣的球迷。
我剛開始看球時接觸到的第一首加油歌,其內容便是在自嘲球隊「主場輸了了/客場輸光光/上星期才輸啊今天又輸了」(We never win at home / And we never win away /
We lost last week and we lost today)。但這樣戲謔、自我嘲解的內容,卻神奇的安慰了因所支持球隊輸球而感到沮喪的我。也因此,這次購書前並未仔細查閱書籍簡介或其他讀者的心得,看到書籍主標亦為球迷自嘲解的“we lost every week”便設想這是本基
調較為輕鬆的讀物。抱持著這樣的期待,閱讀到書籍第四至七章時(這些章節討論上面所提到的各種歧視性口號),實在感到有些沉重。Lawn在這些章節中收錄了一些球迷或球員聽到冒犯口號時的感受(比如說有小孩的同志家庭去為支持的球隊加油,結果同隊球迷大唱特唱恐同歌曲),讀起來真的是非常難過。部落意識與認同輕易給了球迷厭憎他人的理由,身為球迷,自然理解這種敵我二分法確實有其難以言說的獨特魅力(如給予認同與歸屬感等等),但使用歧視性言語或在他人的悲劇上撒鹽,在任何狀態下都不該被接受才是。
幸好,書籍後半的主題安排就較為輕鬆,尤其是第九章通篇收錄的,都是球迷以戲謔口吻嘲諷自家球隊表現不佳的口號與加油歌。觀賞運動賽事與其他觀賞性娛樂活動不太一樣的,或許在於其他觀賞性娛樂活動不太會經歷運動迷多少都經歷過失望、心碎與恨鐵不成鋼。看著所愛隊伍失誤、落後甚至大敗,場邊球迷又該如何調適?那就透過吶喊與唱歌來轉移注意力與自我安慰吧。畢竟,球隊表現再怎麼差勁、球隊高層再怎麼不知長進,教練可以辭職或被辭退,球員亦可以轉投他隊,但足球的世界可沒有「球迷轉會市場」——球迷
無法轉會,愛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儘管作者蒐羅的二手資料非常豐富(沒太多一手資料使我有點小失望),不過這本書讀來仍有許多缺點,首先書的副標雖說這是本足球應援曲「歷史」,但全書基本上是以英格蘭境內為中心,後面幾個章節才開始介紹歐洲與中南美洲的發展,從維多利亞時代直接跳到1960年代的銜接也實在過於草率。但總體來說,這是本非常有趣又不失批判意識的可愛小書,推薦給對球迷文化有興趣的朋友。
引用書目
〈chant〉。《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書林,2020,頁316。
Caulkin, George. Forward. We Lose Every Week: The History of Football
Chanting, by Andrew Lawn, Ockley Books, 2020, pp. 8-9
--
推 馬上加書單
27
Re: [英超] 英超聯14球團呼籲Big6停止參與歐超運作^^^^^^^^ ^^^^^^^^^^ ^^^^ : 團體對於人民的意義 ^^^^ 或許這句話才是國外球迷會反彈的重點吧? 聲明原文是21
[心得] 黃震南。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許久沒有介紹書籍,倒不是沒有讀書,只是一來時間不多,二 來讓自己覺得有趣的書少。 這本書是因為作者的講座宣傳而偶然得知。宣傳文章下方有板 友們推文盛讚此書,於是便到圖書館借閱覽讀。書中內文甚有特色15
[討論] 為啥總有人討論 台灣發展足球?身為一個喜愛足球運動的校隊人,每次世足都看到有人問這類問題 還不只一個 Q:台北市有標準足球場? A:很抱歉 最後一座 中山足球場已被拆除為公園 Q:台灣有可能踢進世足?5
Re: [閒聊] 台灣為什麼不紅足球台灣足球不紅的原因我認為有兩個: 1. 外國影響 不管是戰前日本還是戰後美國的影響, 他們都是熱衷棒球為主,美國再多個籃球這樣, 台灣受這兩個國家影響最多自然也是往棒球和籃球發展。3
[分享]推薦一本二戰德軍坦克的書Panzer IV 最近靠翻譯程式「看完」了這本。 作者Thomas Anderson之前出的《Tiger I》有翻譯成簡體版《虎式坦克全書》。 該書給我的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引用了很多來自士官兵的「使用心得」,還有一些各方的3
[分享]推薦一本二戰德軍坦克的書Panzer IV 最近靠翻譯程式「看完」了這本。 作者Thomas Anderson之前出的《Tiger I》有翻譯成簡體版《虎式坦克全書》。 該書給我的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引用了很多來自士官兵的「使用心得」,還有一些各方的2
[情報] BBC:歐洲足球與歐超聯:政府發聲、球迷抗議,英國各界全力歐洲足球與歐超聯:政府發聲、球迷抗議,英國各界全力阻擊「分離派」 周一,球迷在曼聯主場老特拉福德(Old Trafford,奧脫福)球場外抗議歐洲超級聯賽的 提案。 -Created by the poor, stolen by the rich- 英國政府表示,將會採取「任何所需手段」阻止從歐足聯(UEFA)分離的歐洲超級聯賽創 辦。1
[心得] 郭珮君《圖解日本史》深入淺出的日本通史純文字沒有圖的網誌版 郭珮君《圖解日本史》──深入淺出的日本通史 這幾年很喜歡去日本玩,上次到美術館參觀時,發覺自己早期、中期的日本史不太熟悉, 只有近代史比較認識,所以想找本簡單的通史把欠缺的地方補起來。1
Re: [討論] 為何足球明星選手願意全力以赴國際賽?我覺得足球員會重視國家榮譽的原因要追朔到足球運動的文化以及球員跟球迷如何看待這項運動 在足球世界中,是一項非常重視文化歷史的運動,歐洲的足球的球隊很多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與文化,一個球隊往往離不開當地社區的產業,像是德國魯爾地區著名的礦工產業,也就影響著沙爾克04這隻隊伍 而在這樣的文化下,其實球隊就會是相當重視在地居民的聲音,這也讓歐洲足球俱樂部形成一種互助的社群 而前陣子在歐洲足球界當中就發生一件大事,有12隻歐洲知名的大俱樂部想要聯合組成歐洲足球應該要團結起來,反對這樣的聯賽,最後這項賽事就沒有辦成功了,原本參加的球隊受不了輿論壓力,紛紛退出,並道歉。(當然這項賽事背後還有很多議題,就先不討論了) 另外在德國的足球當中,也有一項規定叫做50+1政策,不能有股東超過50%的股份,會員能保有一本以上的表決權,這個政策也讓俱樂部拒絕有錢老闆的介入,避免球隊受到資本家金錢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