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左右決策的迷惑力~~我們為何做出非理
歡迎參觀部落格~~
https://sdf000123000.pixnet.net/blog/post/577600384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決策無所不在,從選擇早餐吃什麼、購買哪一款手機,到投資理財、職業規劃等,幾乎每一步都伴隨著選擇。然而,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豐富經驗的人,仍然常常做出錯誤的決定,甚至陷入明顯的邏輯陷阱之中。這究竟是為什麼?《左右決策的迷惑力》(原文書名:《Sway: The Irresistible Pull of Irrational Behavior》)正是一本探討這個現象的書,試圖揭開人類非理性決策的心理機制。
本書由歐瑞·布萊夫曼(Ori Brafman)和朗姆·布萊夫曼(Rom Brafman)兩兄弟共同撰
寫,歐瑞是企業管理顧問,朗姆則是心理學家,兩人以自身的專業背景,融合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視角,分析人類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非理性選擇。本書不僅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案例,也試圖解釋人們為何會受情緒、社會壓力和潛在偏誤影響,進而做出看似「愚蠢」的決策。
一、非理性決策的心理機制
本書探討的核心問題是:我們的決策為何常常受情緒與無意識偏誤的影響?作者歸納了幾個關鍵的心理因素,這些因素導致我們做出錯誤決策。
損失規避與沉沒成本謬誤
這是一個經典的心理學現象,人們對於損失的恐懼往往大於對於獲得的渴望,因此即使明知繼續投入可能會造成更大損失,也難以放手。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美國航空公司曾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一款新型飛機,但當技術進展不如預期,且市場需求下降時,管理層仍然不願放棄,最終導致更大的財務損失。這就是典型的「沉沒成本謬誤」,人們難以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選擇繼續投入,期望能夠「扳回一城」,但往往適得其反。
公平偏誤與社會比較
人類天生具有強烈的「公平感」,當我們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時,即便理性上知道妥協是最好的選擇,也可能選擇對抗。
舉例來說,當兩個人參與「最後通牒遊戲」(Ultimatum Game)時,如果受試者發現自己拿到的報酬遠低於對方,即使這筆錢是「白拿的」,許多人仍然會選擇拒絕,寧願兩人都拿不到錢,也不願接受不公平的分配。這說明人在決策時,情緒往往比經濟理性更有影響力。
身份認同與從眾效應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在決策時不僅考慮自身利益,還會受到群體影響。有時候,人們甚至會選擇違背理性的行為,只為了維持某種「社會身份」或「群體歸屬感」。
例如,許多企業員工明知某些決策是錯誤的,但因為不想與主管或團隊意見不合,他們選擇沉默,這導致所謂的「群體迷思」(groupthink),即組織內部缺乏獨立思考,最終導致災難性的決策。
二、真實案例解析
為了讓這些概念更具體,書中舉了許多生動的案例,其中有幾個特別值得深入探討:
空難中的決策錯誤
作者引用了一起發生於1970年代的航空事故,當時一架客機在緊急狀況下,機組人員過度關注某個小問題(警示燈號故障),卻忽略了燃油即將耗盡的重大風險,最終導致墜機。
這反映了「注意力狹隘化」(attentional narrowing)的問題:當人們高度緊張或情緒激動時,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細節上,而忽略更關鍵的問題。
股市泡沫與群體行為
書中也提到了股市泡沫的形成機制,人們看到市場上其他投資者賺錢時,即便理性上知道泡沫終將破裂,仍然選擇跟進,最終造成市場崩盤。這種「羊群效應」反映了人類決策往往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不是純粹基於理性分析。
三、如何避免決策陷阱?
既然我們知道人類的決策容易受到這些心理偏誤影響,那麼該如何避免這些陷阱呢?作者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
培養「自我覺察力」
人們往往在情緒激動時做出錯誤決策,因此學會「停下來思考」,避免衝動行動,是提升決策質量的關鍵。例如,在重大決策前,問自己:「我現在的決定是基於理性分析,還是因為害怕損失?」
建立反思與回饋機制
在組織決策中,應該鼓勵不同意見的討論,避免「群體迷思」。企業領導者應該定期檢視過去的決策,思考是否受到非理性因素影響。
學會適時放棄
沉沒成本謬誤是人類決策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停損」。當發現某項投資或計畫沒有前景時,應該勇敢放棄,而不是因為過去的投入而繼續堅持。
面對非理性,我們能做什麼?
《左右決策的迷惑力》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作品,幫助讀者理解人類為何會做出看似「愚蠢」的決策。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我們的決策往往受到心理偏誤、情緒影響和社會壓力的干擾,因此,提升「決策覺察力」是避免錯誤選擇的關鍵。
無論是在個人生活、職場管理,還是金融市場,這些心理因素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辨識這些決策陷阱,並採取更理性的行動,那麼我們就能夠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做出更聰明、更明智的選擇。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關於決策心理學的讀物,更是一面讓我們反思自己行為的鏡子。在未來的每一次選擇中,我們都應該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最理性的決定嗎?」
工作實際體會
當在一個產業或者工作職位上待的時間越久,越容易被過去成功的經驗給迷惑。而過往的經驗越成功,權力越大,越容易鑽牛角尖,或者多數人不敢違背你而產生自己很棒的錯覺,「群體迷思」(groupthink)現象影響就越大,而偏偏人類多數菁英或者成功人士最終都會變成只聽自己想聽之人,將提出問題或者反對自己想法的人給剔除。說真的,在工作上要不斷保持理智不是件易事,尤其公司越大趨炎附勢之人就越多,就更不容易察覺自己已經被迷惑而做出非理性行為。這也是為什麼公司高層慢慢的就難以「接地氣」,而做出的決策也讓人難理解。
這書在讀書時期通識課上因教授推薦而拜讀,當時只覺得寫得很好,天真以為公司會走向破產或導致都是因為經營者自大。然而工作數年偶然機會下又再讀了一次,才發現整理歸咎原因很簡單,如何避免自己因權力而迷失自我有多難,尤其眾人都附和你時,耳朵便會自動屏蔽或下意識作掉提出問題之人,如何接受提出刺的人是一件能難可貴之事,往往公司的轉機或者事件轉折都是發生在一念之間。
除了捫心自問每次做的決策都理性嗎外,更需要保持一顆謙遜之心,要知道每一次的成功除了自身能力外,很部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運氣占了很大部分,唯有接納與自己所想不同意見,才可能將成功的機率拉高。
--
推推
推~
推,感謝分享心得
人類就不是電腦,當然只會做出非理性的行為。
口自以為是理性但其實還是非理性的行為。
和
26
[心得] 非理性效應 書摘心得(投資心理學)網址好讀版 「非理性效應」的作者Daniel Crosby是一位心理學家斜槓金融專家,擅長用心理學的理 論討論投資。這本書雖然是在探討投資的心理,讀者也可以把他當討論決策心理的書。書 分為三部分:壹、從社會學、心理學了解人的限制。貳、討論影響投資行為(決策)的四個6
[心得] 《聰明思考》掌握心智工具做出更好的決策《聰明思考》讀後心得:掌握心智工具做出更好的決策 心理學大師教你 100 多種生活、財富、職場、人生智慧的心智工具 圖文心得 你需要一筆錢,必須賣股票。一支表現不佳,賣了會實現虧損。一支表現不錯,一直讓你 賺錢。你該賣哪一支?公司來了兩位年資相同的應徵者,應徵者 A 在面試時積極活潑,6
[心得] 不當決策網頁版: You’re About to Make a Terrible Mistake 書名雖然是「不當決策」,事實上卻是一本教導如何做出優良決策的指引。 之前看過康納曼的【快思慢想】與【雜訊】後,可以了解到人類在判斷上並不是全然5
[心得] 《推力》詼諧有趣的行為經濟學好書《推力》讀後心得:詼諧有趣的行為經濟學好書 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 部落格圖文版 我們的生活很忙、時間很少、選擇卻很多,但我們做的決定常常不太高明。如果我們懂得 善用「推力」,結果將大不相同。像是把較健康的食物放在容易看見、方便拿取的位置,4
[心得] 非理性效應 書摘心得網址好讀版 「非理性效應」的作者Daniel Crosby是一位心理學家斜槓金融專家,擅長用心理學的理 論討論投資。這本書雖然是在探討投資的心理,讀者也可以把他當討論決策心理的書。書 分為三部分:壹、從社會學、心理學了解人的限制。貳、討論影響投資行為(決策)的四個3
[心得] 《精準決策》不出錯的做出好判斷書名:精準決策 - 哈佛商學院教你繞開大腦的偏誤,不出錯的做出好判斷 作者:麥斯.貝澤曼 , 唐.摩爾 (Max H. Bazerman, Don A. Moore) 出版社:樂金文化 出版日期:2019/08/282
[心得] 《泛蠢》反直覺思考帶給我的三個啟發《泛蠢》讀後心得:反直覺思考帶給我的三個啟發 聰明人都會遇到的思考盲區,哥倫比亞商學院的高效決斷訓練 圖文好讀 為什麼有些聰明人會做出壞決定?這是因為他們就和我們一般人一樣,在所謂的「心智軟 體」上都擁有著相同的「原廠預設數值」。而這些原廠預設數值,原本是用來處理數萬年1
[心得] 《雜訊》決策判斷的隱形缺陷和解決方法《雜訊》讀後心得:決策判斷的隱形缺陷和解決方法 諾貝爾獎得主《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康納曼,醞釀十年的精采之作 圖文好讀 人類做出判斷時的「缺陷」會造成很多不公平的對待。像是不同法官對同一個案件有截然 不同的判決,不同醫師對同一個病人的診斷有很大的差異,不同面試官對同一個求職者的- 好讀圖文版: FB: 請想想,今年你做過最好的決定與最壞的決定是甚麼?(別急著看答案喔) 你最好的覺決定帶來了好結果,最壞的決定導致糟糕的後果,對嗎? 這並不是甚麼讀心術,而是深知人性的直覺思維模式
- 作者: 奧利維・席波尼 Olivier Sibony 心得: 從我們開始有意識之時,便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岔路決定我們前進的方向。 可能是在下課的十分鐘決定是否來一場躲避球、是否翻越圍牆來一場屬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