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焦慮是你的優勢》讀後感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焦慮是你的優勢》讀後感作者
a102740826
(Ling)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焦慮是你的優勢:平凡的人害怕焦慮,卓越的人善用焦慮

圖文好讀版:
臉書:https://reurl.cc/9vdGqa
IG:https://reurl.cc/VzGDgA

【推薦你讀這本書,如果你總覺得...】
1. 焦慮會害我事情做不好,要想辦法把這種情緒根除?
2. 面對大場面,仍然穩如泰山的人,是怎麼做到的?
3. 如果直接躺平,是不是就不用受焦慮所苦了?

【我學到的3件事】
1. 負面想法只是存在於你腦中的文字及圖片
關於如何擺脫負面想法,本書提出心理學中的「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與傳統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不同的是,CBT旨在教人控制、改變負面感受,而ACT則是教人意識到並以超然的角度「接納」它們。

以下分享4個執行ACT的技巧:

#1 「我是香蕉」手法
將不斷出現的負面想法(例如「我好廢」)用「我是香蕉」替換掉,久而久它就會變得沒這麼真實,也沒這麼傷人。

#2 唱出來
用「生日快樂歌」旋律在心中或大聲將你的負面情緒唱出來。

#3 給它一個角色
用卡通人物、電影明星、迷因角色的聲音,說出你的負面想法。當你聽了幾十次米老鼠說「我好沒用」,你就不會再被它刺激了。

#4 添加視覺效果
將負面想法用粗體字大大的打出來:「我是失敗者」,然後開始玩它:加大、變彩色、文字藝術師、加底線、動畫舞動…。

這些行為雖然看似很蠢,卻能讓你不那麼認真看待這些負面想法,意識到這些想法的本質,其實只是在腦中的文字和圖片,所以不需要因為它們而感到難過,只需要接受,並帶著自我同理的心去改變你和情緒的關係,然後繼續過生活。

2. 你就是你,不是任何人的延伸
書中不斷強調培養「自我差異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的重要性,差異化程度低的人,很難將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願望及需求分開,他們的情緒容易受人影響,別人生氣時他們也會感到焦慮,極度依賴他人的接納和認可,也因此會想辦法取悅他人。

而自我差異化良好的人,仍然會認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連結,但能夠將兩者的感受區分開來,面對衝突、批評或拒絕時,能以冷靜的頭腦進行評估,他們的反應是來自於內在價值觀和渴望,而非來自於外力(想取悅他人)的壓迫。

書中分享發展出差異化自我5步驟,讓你成為一個更有效能的領導者和更好的工作夥伴:

#1 界定你的自我(價值觀的源頭)
釐清你的核心信念。對你來說,何謂好的工作?好的同事?

#2 觀察你的想法和行為
什麼情況下你會覺得焦慮?在那些人際關係中你會很難「做自己」?

#3 你是不是功能過度者?(承擔過多責任和焦慮)
觀察自己是否有以下特徵:急於解決問題,就算這個問題與你無關、寧可自己做也不想花時間教別人做、開會時怕衝突而小心翼翼說話。

#4 你是不是功能不足者?(依賴他人解決問題,而非親身參與)
只求安穩、習慣推卸責任、低估自己能力,常聽到別人對你說:你有很棒的構想,但需要再積極主動一點。

#5 尋求改變
找出你該中斷哪些行為,以變得更具差異化,並事先設想面對焦慮時,做些什麼會對自己有幫助。

3. 探究「如何」,比探究「為何」更有助於改善現況
改變的契機在於「自我覺察」加上「行動」,但許多人在自我覺察上,過度糾結於「為何」:我為什麼會害怕公開說話?我剛剛為什麼會對同事發脾氣?

其實,問一堆「為什麼」對提高自我覺察的幫助非常有限,因為在內省的過程中,人會偏好把注意力放在「新體悟」上,而錯失客觀上真實的東西,換句話說,對自己提問不但很難得到正確解答,反而還會引來負面想法,進入無效的反覆思考模式。

例如當你問員工:「為什麼表現這麼差?」時,他會著重在自己的恐懼、缺點及不安全感的解釋,而不是對自己的強弱點進行理性評估。更有效益的是問「什麼」:「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方法來提高績效,讓下次業績表現得更好?」

我在《逆思維》閱讀筆記中分享關於「有效益的吵架技巧」,也有出現過同樣的觀念:https://reurl.cc/XGWRQE

【延伸思考的1件事】
1. 把「焦慮感」轉化為「興奮感」
本書第二篇列舉許多不同種類的焦慮,包含完美主義、掌控感、冒牌者症候群等,其實我覺得這些負面情緒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悲觀」,面對同一件事、同樣的壓力,有人看到挑戰、突破、創新,有人感受到恐懼、失控、無能,因此我認為,試圖往好的方向去想,也是有效解決焦慮的方法之一。

分享一個我個人的小秘訣:當人對一件事感到「焦慮」時,會難以冷靜思考、呼吸變得急促、心跳開始加快,這時我會提醒自己把這種感覺想像成是「興奮」和「期待」。

想要以這種樂觀態度看待壓力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處理好這件事);而自信的前提,則是要「做好準備」,無論是平時多看書、多與人交流、跟上趨勢、鑽研專業,總之多多充實自我準沒錯。

【關於本書我還想告訴你】
我閱讀到中段才發現此書是有關「領導力」的書籍(其實副書名的原文有揭露)。焦慮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想把事情做好的「野心」,也是許多領導者都有的特質。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6.139.254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