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2021閱讀總清算

看板book標題[心得] 2021閱讀總清算作者
DaNee
(I AM TUMOUR)
時間推噓72 推:72 噓:0 →:11

年度總量:1509 本
分項統計:https://imgur.com/cwG2GYv
買書總金額:87,355 元

嚴格說來速度比去年慢,這和今年第四季工作比較忙也有點關係,
工作方面要看的書也因此增多了。

照慣例,科、奇幻推薦請參閱:
https://danjalin.blogspot.com/2021/12/2021.html

不分類型,值得看的推薦文:

劉仲敬,《歐洲的感性邊疆》
第一集講巴爾幹可以說是入門基礎,讀完這集才能體會出劉仲敬濾鏡下,以國族/民族(再)發明的觀點解讀各國建國歷史或神話。

就如同副標所闡明的:本書所分析的各民族都受到拿破崙橫掃歐陸,或是戰後維也納會議處理後透過共同語言(方言)和文化差異來建構歷史。而小民族國家的建立也持續分化、破除大一統跨民族國度。

劉仲敬同樣還是慣用中國歷史片段來當對照,意圖昭然若揭。不過有些大膽的解釋頗令人驚艷,e.g. 現代德國已去除普魯士,難怪只會做買賣,沒什麼戰力;加泰隆尼亞原本就是亞拉岡,尋求獨立本是必然。


Joseph J. Ellis,《革命之夏》
本書聚焦在1776年美國獨立革命的兩大關鍵面向:政治面的大陸會議和軍事面的獨立戰爭,尤其是紐約攻防戰的戰史。作者簡明且清晰地概述了米國國父們在當時的立場和作為,以及為求獨立共識而做出的像是不談廢奴之妥協(這部分就頗向政治正確靠攏)。

反而獨戰爭的戰史部分更為精彩。至少讓不知請的讀者明瞭以民兵在親英派占比高的土地上對抗世界最強國正規軍的艱辛,以及英軍統帥意圖政治解決,所以不以全殲為目標,導致革命得以接續的遺緒。

卷末附錄概述了把殖民地為何尋求獨立的法律衝突,以及現為加拿大的殖民地如何不跟進的因素,也頗值得一觀。


H. P. Lovecraft,《克蘇魯的呼喚》
集結了 8 篇 Lovecraft 所撰的「元祖」克蘇魯神話的核心中、短篇,大致查了一下,除了作家全作品集等級的集子外,似乎沒有一本洋文克蘇魯故事集有同時收錄這 8 篇的,足見編譯者的用心。

坦白說,我對 Lovecraft 和 Cthulhu Mythos 算不上有研究,所以只能就一般分析丟丟兩個銅貨。首先是這些作品的「科幻性」。Lovecraft 在這些篇章的故事常常以科學(文獻)研究、探險、觀察等情節為引子,導入神話體系內容資訊的 infodump,這是不折不扣的早期科幻手法(類型科幻定名不過也是 1926 年的事),所以雖然這些故事大多首刊於 Weird Tales,裡頭最早出版的〈星之彩〉則是登在 Amazing Stories、〈瘋狂山脈〉則在 Astounding Stories 連載三期,兩者皆是不折不扣的科幻雜誌。

也正由於這些基於科幻手法的實寫,也使得超自然的克蘇魯神話體系是超越渺小人類能力所及的高越存在,因此這類恐怖可算是窮知後的未知,理性研究不可及的超理性。人類除了逃跑、輸誠和瘋狂,別無他路。

至於更進一步的單篇分析,像是 China Mieville 在 2005 年 Modern Library 版的《瘋狂山脈》序文裡拿「西方的沒落」與下層物種革命(階級革命)來解釋古老遺跡所透露的故事,總覺得就有點依據解說者自身背景和理念而闡釋的隨意到了。這種大系真要研究,還是要以縱橫雙向全梭完,從整體概念下手才是王道。只是現在的我已經沒動力再追 S.T. Joshi 的研究專著了。


Caroline Elton,《受傷的醫者》
原以為只是講述醫師面對醫療失敗或醫病糾紛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案例,實際上提及還更廣泛。從一開始的菜鳥醫師沒被好好帶領就直接推上火線、醫療行為或醫病關係可能產生的性危機(正當交往和不正當侵犯均有提及),以及醫師培育的不完美的篩選與不確實的淘汰機制,儘管全都以英美加國情為例,還是值得提供給以醫師為目標的年輕人好好認識業界「黑暗面」的素材。事實上這本的確也是買來,連同《白色巨塔》要丟給小孩看的。

既然講現實面,也不免會提及醫界內部常見的身障、性別和種族歧視。這三者中,以醫者本身有殘疾這部分描述得特別精彩,也挑戰讀者的刻板印象(可惜仍有國情不同,無法直接類比的困境);後兩者就和其他領域差不多,只能說醫界在道德和禮節方面,其實也沒那麼高尚。


朱敬一,《維尼、跳虎與台灣民主》
本書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一個比較單純,就是朱教授透過近期政經專著的領讀,帶領讀者初步了解當代國際觀與所面臨的問題。最大的好處在於標注一些實在不值得閱讀的作品,然後發現自己居然可以和教授觀點相符時,還可以暗自竊喜一番。

另一個則是以台灣自由民主價值為起點,教導讀者如何確立立場,同時知匪識匪,進而在未來與匪鬥爭的戰役中站穩腳步。這邊朱教授的立論除了堅定抗匪之外,對美態度就站的比較中間一點,重點在於要培養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衡量利害後再做決定。


Huw Lewis-Jones,《作家的祕密地圖》
與其說本書收錄多種膾炙人口的幻想地圖,還不如說作者藉由地圖來探究奇幻,乃至於文學中虛構或記憶重現的地景如何影響乃至於主導創作過程。所以書中請來不少作家暢談地圖對他們創作的影響,有甚者還得先畫地圖才行。不過後面請繪師來談如何配合文本創作來創作相對應地圖時,這種情感與構思上的連結強度就比較沒那麼強烈。

雖說光是那些地圖就值得收藏,但對文本不熟的話,光看地圖的感情似乎也沒那麼強烈。

書裡自然會提到比例尺 1:1 地圖的梗,其實在這個年代,1:1 已經有解:拿位元來換,而且還可以透過定期影像捕捉和使用者集體創作達到即時更新的效果。只不過在某些作家眼中,這就不是他所要的連結了。

另外有個我個人感興趣的主題,作者並未提及:有部分作家(像 China Mieville)的作品是從有地圖變成無地圖,但偏偏 The Scar、Iron Council,甚至把二元地景玩弄到極致的 The City & the City 比起 Perdido Street Station 更需要地圖,偏偏卻沒附上,這是否意味著「地圖侷限想像」的說法仍舊成立?


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
嚴格說,本書並沒有魔幻寫實的成分,然而甘耀明的文字自帶魔性,所以布農少年哈魯牧特從誕生、成長到最後面對一連串生死交關的歷程,在魔性的書寫中強迫讀者腦袋上演最為逼真的全像劇。

因此,做為故事背景的三叉山事件在最後終於發生時,反而成為強制故事嘎然而止的因素,儘管主角歷經整場事件才能完納「真正的人」,但他生命中最主要的火苗卻也同時熄滅。

請慢慢看(我讀這本的確有降速),體會每一個值得讓讀者自己也成為真正的人的生命軌跡。


黃崇凱,《新寶島》
這部政治寓言以古巴和臺灣人民一夜之間全數交換為契機,廣泛但體例鬆散(不代表思緒不嚴謹)地探索島嶼之間的生存、生活、國關等務實面(很有技巧地挑重點講,而且適切代入文化因素,而非同主題行內科幻作品汲汲營營強調合理可行,老實說我認為這部分確實是科幻要向文學學習),以及作者刻意帶入(或許正是他創作本書的核心價值)的文藝面和傳統衝突面(臺灣是原民議題、古巴則納入拉美共產革命之路)。

於是乍看之下似乎亂入的高菊花生平就完美營造出原漢混血左傾新派政客高再生的登場,而他處理國家大事只是背景(說是背景,好歹也搞出一部書中書片段含書評讀書會,這橋段很 PKD,我懷疑作者靈感來自《高堡奇士》,管他是小說還是影集),真正帶出的是原民領導人面臨原漢議題衝突的困境;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切格瓦拉化身生平專章之後的在臺搞革命失敗記錄。

當然政治寓言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維持現狀(一切責任推給大國博弈),但至少兩造也開始出現改變契機,留給讀者繼續想想。其他不管,在 Key West 弄一尊哈瓦那看得到的默娘像,感覺就一個爽字了得嘎。(文中以卡哇伊來形容,大概是韋宗成版,我個人比較支持蚩尤版啦)


Joe Hart,《遺忘效應》
嚴格來說,本書的驚悚成分高過科幻:無論是中段主角在獨醒太空船裡的驚險遭遇(作者很高明地運用不可信的敘事者技巧)、緊接其後的「辦案推理」歷程,乃至於真相大白後的逃殺動作場面,以及配套的人物塑造,都是懸疑+驚悚類型。然而,可貴的是,科幻橋段雖然只是輔助,但在故事細節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用。

一開始用記憶疾病豐富主角描寫,並給予牽連在內的機緣,然而進入中段之後格局放大,太空探險和火星地球化虛晃一招,最後才出現全書真正的科幻關鍵謎題,而主角解得絲毫不含糊(這圓說不盡科學但的確漂亮有力)的背後,恰恰又契合了她個人特殊的背景設定,同時也呼應到前中段的太空船驚悚場面。

所以謎底一揭開,轉入動作逃殺就很理所當然。倒是最後還埋了一顆彩蛋,原來這個故事除了緊張刺激,該給的希望就算晚到,終究還是會來的。


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
就傳述而言,本書確實面面俱到地闡明蔣經國在臺灣的所做所為(其實序言中的前半生簡介也不差)。看篇幅分布其實可以發現:小蔣在還沒接班前主要還是做政工、特務、退輔和青年組織這類業務,逐漸接班後重心還是放在外交決策折衝(大環境風雨飄搖),其中還得盡力完成反攻大陸的使命(也做出不少無謂的犧牲);建設臺灣不過最後二十年,民主化甚至不到十年,恐怕是在時勢環境之下不得不改弦易轍的無奈轉變。

所以本書最大的價值是真正看清小蔣的能力、性格特質與極限。他其實沒辦法罩得住黨政派系,所以很多情治特務爭議案件/事件都以部下自作主張導致失控作結,間接證實他管理御人功力有限。到了外交戰場,他除了以忍字面對米國然後暗幹在心裡,可說毫無主動做為,也不敢利用己身優勢和蘇聯接頭玩兩面遊戲;只有在處理東亞東南亞鄰國方面有點進展。至於兩岸密使倒不令人意外(李登輝時代還開闢新管道才稀奇)。

然而不得不說小蔣的洗腦與思想控制手段還算高超,相對較薄弱的經濟與民主貢獻反而造就出至少一個世代的美名與美好形象。書中比較可惜的是缺少小蔣與陳誠對立的具體描寫,尤其書裡提到土改是陳誠搞的,經濟要員似乎也多為其舊部,更激起我的好奇。真要了解恐怕得找對應人等的傳記,美援部分亦然。

還有一個地方我比較不解:明明作者寫結論就能很中肯地評判,偏偏在各章結尾都要語帶感情地要求讀者設身處地想想小蔣面對的艱難。只能說我還是無法用請感來認同蔣氏父子,畢竟他們的滿手血腥還是不爭的事實,再怎麼洗也無法完全洗清。


陳介宇、陳芝婷,《臺灣老桌遊》
算是滿有誠意的桌遊蒐集記錄,該有的種類品項與源頭起源都有追溯,也有玩法的概略介紹與經典遊戲創作的訪談記錄,讓人邊讀邊發思古之幽情。年代對到的話,沒買過至少也「自製」過。(在學校要玩自製版,避免被沒收)

或許玩的經驗有差,感覺作者在解說部分遊戲時,還可以更進一步抓住遊戲的精髓。像陞官圖就沒追溯到六骰完整版清朝官制那套(還是那套考究起來發現不「臺灣」?),非洲尋寶當年都在公休倒閉互相嘴泡傷害(附圖的宇宙尋寶博士死亡當然也是互虧素材,後來果然沒讀到博士),飛車龍虎鬥類累積卡牌演進到後來的彩色大王牌幾乎都有無敵等級的作用(例:駕駛技術超群可防止一切車禍),當然最可惜的是作者居然沒蒐集到臺版少林寺必殺拳。(我小時候買不起,去同學家研究一番後自製一套)當然更早期的反攻大陸棋就沒玩到。(這應該要搭配國編版地理課本加入都城山脈水系鐵路元素,這樣就不用每省都要畫圖輔助記憶)


薛化元,《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
作者整理大量史料,以雷震生平為核心所寫就的個人評傳。本書的確補足我過往知識較貧乏的地方,也讓我除了雷震案本身以外,更認識這位自由派的民主思潮先行者。

首先交代雷震前半生的家庭生活,雖說無關宏旨,兩房相安無事甚至出事了還相互扶持就是令肥宅羨慕的本事。接下來則完整敘述雷震在中國時期參與政治的經過,可以得知主要的貢獻在於維繫與民社黨和青年黨兩個花瓶的要角,以求成功制憲與行憲。

輾轉到臺灣,就是《自由中國》刊物的時代了。從雷震的角度看,胡適有招牌卻不願意抗(感覺上頗沒用),而雷震也不免過於天真浪漫(呼應書名),忽略了兩蔣實際上只是想保住權位,遂行強人獨裁,怎容得下前政府要角在輿論界大鳴大放?果然在祝壽專號被引蛇出洞,接著透過後續事件的交惡、構陷,最後羅織匪諜案廢掉雷震和《自由中國》。可惜的是,這邊自由中國陣營和當局的對立應該還包括組黨和老蔣違憲吾三連,只是這兩方面的細節陳述不多。

倒是個人最有感的則是出獄後的兩個中國主張與〈救亡圖存獻議〉,其中內容大多吻合後來的政治改革主張,有的甚至是現在進行式。加上終章提及黨外運動的萌發,更適切連結了兩代反對言論與運動歷史。對兩蔣而言,當年不開個小門給自由中國人士,就莫怪臺灣人覺醒後要效法力王直接把整面牆一次摜破。


Carl Zimmer,《生命的一百種定義》
由科普作家的迷人文筆串接一項項挑戰生物/非生物邊界定義的研究。可以說,把實際上可能只有專業人士樂在其中的科學研究濃縮包裝成動人故事,加以挑戰中學課本要考要背的定義(話說每個學門研究到一定程度,就是得顛覆小時候建立的概念),足以吸引新鮮肝臟跳入火坑。(起碼我小時候就是這麼天真 XDDDD)

中文書名反而有誤導作用,重點在於科學家們(還不一定是生物學,可以從化學、物理、天文甚至資訊科學另闢蹊徑)從各種角度挑戰定義生命的邊界,或者生物界內研究發現出擺明違反定義的物種活跳跳地活給你看。

定義越來越模糊,但撩得越深就越覺有趣。這就是學問。


Thomas Sowell,《謬誤與真相》
這種標榜「戳破」政治正確或「撥亂反正」的著作看的是立場和邏輯,立場和作者相近,而且跟得上思維想法的話,自然而然就會接受其觀念,否則讀者就得動腦參與辯證過程。

一方面臺灣某些政策也算有些偏左,再來則是作者在某些議題上的立場真的非常政治不正確,所以讀到的時候還真的要好好想一想。像是城市章的房價純由市場決定和車子自有路收,何必花$$搞大眾運輸,在臺灣鐵定甘冒大不韙。

性別章也不惶多讓。作者依照傳統文化觀分析男女不同酬的論述簡直冒犯女性主義到了極點。不過把「親性」(我年輕時候用「母性」想想也政治不夠正確,但我也很喜歡用「她者」替換「他者」XDDDD)概念從女性抽離出來倒是已經有科幻作品做過思想實驗(話說其中某個代表性作品的臺譯版最近要上市)。

再下一章講大學,算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作者戳出這些謬誤其實就是在棒喝讀者:你讀大學是要學東西還是要讀名聲?收入一章就很純的保守右派觀點。

最後面講種族、國家,坦白說某些分析簡化到太過理所當然而信服力不足。但帶給讀者的基本觀念還是值得省思:我們不能看到某個數據分析就直接祭出XX歧視的大纛,乍看之下或許有道哩,但真正的原因往往更加幽微難測。甚至還有實在很難找出真正原因只好就認栽就是歧視的實際案例。

不過話說回來,自認就是笨,不想動腦然後過著簡單快樂跟著喊口號又不想負責任的日子才是一般人的常態吧。


董啟章,《香港字》
本書後勁非常強,難怪董啟章會在書腰文案提到他寫到流淚。

前半本乍看之下很 loosely coupled,(或許)有心理疾病與自殺傾向的女主參與香港字重現的印刷策展與字靈主訴的香港字鑄造歷史這兩條線透過女主外公的印刷職業黏合在一起。不過,鍥而不捨地深深挖下去,感覺就完全不同。

「降靈」書寫的《復生六記》(亦即書名副標所示的「情書」)前半雖然幾乎重述了香港字的歷史,但加上人物的私觀點以後,骨架不但敷上血肉,連靈魂也附了上去。故事雙線至此終於纏成一股,復生六記後半與女主真實身世乃至於家族悲劇如銜尾蛇般一再重演;情書內堅貞的信仰與堅貞的愛情之間的矛盾與糾葛,再加上現實中女主親身完納永劫回歸,多重衝擊直接轟向讀者,沛然莫之能禦。

然而,水很深。我相信這個循環不止(或者到卷末為止)的悲劇有其歷史與政治背後的隱喻,只是作者沒公開講,大家就只好心照不宣,自行解讀。

願榮光歸香港。


Thomas Sowell,《偽歧視》
Sowell 這本直接挑戰現行偏左的正義論,認為現行所謂的歧視,其實是不動腦又想推卸個人責任的結果,因此一開始就直接以例證說明所謂的「歧視」事實上是理性揀選的結果。直接用政策或更強硬的手段把它通通打成歧視,就會產生不良後果。這方面的論述在《謬誤與真相》中也有闡釋。

不過,本書更著重在如何從統計陷阱中抓出「揀選」與實質歧視的解讀差異,並以此為基礎,佐以二十世紀以來的統計數字,以 60s 為分野,證明傳統價值與自發秩序才能真正解決大多數人的問題,怨天怨地講求平等重分配的所謂正義只會造成更大混亂。

很政治不正確,但是印證我吃飯的領域,還真是如此。只是跟姨學一樣,總是要出社會混過才能確實體會。

不信可以拿去給家裡的青少年試試。


Jeanette Winterson,《科學愛人》
本書大概就是非科幻行內的文藝人士心目中的科幻完全體:利用作者本身優越的小說與文字能力,引用並魔改大眾宣傳/論述所「認定」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我不想在這裡論戰科幻史)的本體和後設資料,然後儘可能在故事中呈現「科幻逐漸成真」之後所衍生的各種後人類與變體問題/概念衝突,在逼使讀者思考之後,並未提出任何可行的解決策略就嘎然而止。(算是其中一種較為可見的科幻類型作品與科幻向文學作品的操作型差異)反正走這麼一遭後,讀者理論上獲得啟迪,三觀也隨之改變,真是太棒了。

坦白說,寫得真的很不錯,特別在偷渡作者女性主義立場的前提下魔改《科學怪人》的創作歷程,同時透過人物姓名的投射在當代重現一次,並直接了當地認定 Victor
Frankenstein 才是 Mary Shelley 的真正愛人,Bryon 是雄性荷爾蒙過剩的男渣,有才無能的 Percy Shelley 在現代根本沒有存在必要。

至於各議題探究方面,大大小小四處埋梗,有些沒辦法融入故事主線大書特書,就讓讀者自行挖掘後開讀書會討論思辨。最後 Ada Lovelace 和 Charles Babbage 與人工智慧的短暫登場,雖然是給人腦上傳的現代線劇情有所對應,但全書還是對於線上 cyber 世界未有太多著墨。這部分其實作者假借某角色的宗教觀提出立場:沒有肉體感知與經驗,上傳後大腦是要處理什麼東西?一句話挑戰 cyberpunk 的數位世界基石:你是否能接受自己成為一個在事件驅動下,使用方法改變屬性進行互動的物件?


Leigh Bardugo,《幽靈社團》
金賽爺所言不虛,本書絕對可以列名年度最佳。它的好並不在於帶給類型什麼突破性的概念,而是在不減損商業特質的前提下,將一個迎合當代讀者喜好的期貨作品悄悄加強內涵深度,並且適切提及性別、社經階級等議題,勾起讀者想像與思索後,卻又巧妙地設下斷點不給答案(給了九成九會破功),獨留餘韻。

所以讀者可以上手的點非常多:融入(黑)魔法秘儀的大學兄弟會/校友會、西岸低階級女主如何誤入常春藤學府高大上校園生態、大學「城」與大學(不)和諧的共生關係、
New Haven 未能充分發達的陰鬱歷史(剛好提供魔法背景),當然拋開這一切,專注在主線的魔法糾察與兇殺也十分有看頭。

坦白說,剛開始我對於做為監察的忘川社團設置與運作機制的合理程度頗有意見,不過作者巧妙地把這份不合理拗成故事謎團的關鍵突破口,而且最後再來一個特別的轉折解開陳年舊案,一方面讓故事結局有了新意,二來則是彰顯故事中女性的豐富多元面貌(反觀男人只有單一形象)。


王立、沈伯洋,《阿共打來怎麼辦》
其實常閱聽王立專欄(不管是部落格還是podcast)的讀者,書裡頭講的內容就差不多那樣子。因此買書除了溫故以外,重點就在於擴散出去,畢竟這些亟待破除的軍事謠言在意識形態的綁架之下,連穿軍服的都幫忙散播,就資訊戰的角度來看,情勢實在很嚴峻。

除了共匪會怎麼打、我方會怎麼反應的劇本分析,比較耳目一新的地方在於新購武器所帶來的戰略思維轉變:像我這種比較無血無淚的絕對支持拿太平島換個什麼東西。至於卷末的各國戰略思維,只有非常淺略的介紹,算是日後可以再加深加廣的地方。

不過重點還是在於如何把本書當善書一樣推廣就是了。


====================
最後照慣例,列出非(漫畫、輕小說、YY小說、繪本)的逐日閱讀清單,共 383 本:

01/01,陳思宏,《佛羅里達變形記》
01/02,James Macdonald,《當全球化失敗》
01/03,Gabriel Garcia Marquez,《異鄉客》
01/04,J. K. Rowling,《伊卡伯格》
01/05,Tae Keller,《遇見虎靈的女孩》
01/06,林明進,《起步走笨作文:基礎訓練篇》
01/08,劉仲敬,《歐洲的感性邊疆》
01/09,David Vine,《基地帝國的真相》
01/12,Andrew Jenkinson,《我們為何吃太多?》
01/14,H. P. Lovecraft,《克蘇魯的呼喚》
01/15,小林泰三,《沒人會特地去殺殭屍》
01/16,方丈貴惠,《時空旅人的沙漏》
01/17,H. P. Lovecraft,《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
01/17,J. K. Rowling,《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01/18,Diana Wynne Jones,《飛天魔毯》
01/20,Katherine Arden,《重生的女巫》
01/21,John Darnton,《尼安德塔人》
01/23,Andrzej Sapkowski,《獵魔士:風暴季節》
01/24,Deepak Chopra,《魔法師的預言》
01/25,Diana Wynne Jones,《迷宮之屋》
01/25,三好範英,《德國風險》
01/26,劉仲敬,《中東的裂痕》
01/27,白井智之,《晚安人面瘡》
01/29,三津田信三,《怪談錄音帶檔案》
01/30,星子,《乩身:冥船》
01/31,Stephen King,《大競走》
01/31,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02/01,Max H. Bazerman & Don A. Moore,《精準決策》
02/02,高儕鶴,《圖解詩經》
02/04,A. G. Riddle,《冰凍地球首部曲:寒冬世界》
02/04,東野圭吾,《迷宮裡的魔術師》
02/05,Daniel Susskind,《不工作的世界》
02/05,T. M. Scanlon,《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
02/06,J. K. Rowling,《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02/06,Holly Black,《血冠女王》
02/07,V. E. Schwab,《紅城魔法師》
02/09,Raymond Chandler,《高窗》
02/09,劉仲敬,《近代史的墮落─晚清北洋卷》
02/10,島田庄司,《死亡概率 2/2》
02/11,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 壹: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越與江淮篇]》
02/12,V. E. Schwab,《灰霧盜賊》
02/12,Jim Sciutto,《影子戰爭》
02/13,Asa Wikforss,《另類事實》
02/13,劉仲敬,《近代史的墮落─國共卷》
02/14,張喚民,《中國有哲學嗎?》
02/15,Matt Haig,《午夜圖書館》
02/16,V. E. Schwab,《黑影之王》
02/17,Benjamin Aldes Wurgaft,《肉食星球》
02/17,Patrick McKeown,《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
02/18,Theodor Storm,《茵夢湖》
02/19,乙一,《寂寞的頻率》
02/19,Charles Dickens,《狄更斯鬼怪小說選集》
02/21,陳舜臣,《重見玉嶺》
02/22,東野圭吾,《再一個謊言》
02/23,岩井俊二,《情書》
02/23,江國香織,《冷靜與熱情之間-紅》
02/23,Brandon Sanderson,《無垠祕典》
02/24,Juan Ramón Jiménez,《小毛驢與我》
02/25,Susan Blackmore,《迷因》
02/26,Pascal Mercier,《里斯本夜車》
02/26,劉仲敬,《近代史的墮落─民國文人卷》
02/27,Caroline Elton,《受傷的醫者》
02/28,Thomas Mann,《魂斷威尼斯》
02/28,林明進,《起步走笨作文:進階技巧篇》

03/03,朴漢濟,《大唐帝國的遺產》
03/03,黃春興,《中小學生經濟生活觀察日記》
03/04,眉角,《眉角 6:四非》
03/04,James Stavridis,《海權爭霸》
03/05,林明進,《笨作文:國中實戰篇》
03/06,Joseph J. Ellis,《革命之夏》
03/06,J. K. Rowling,《哈利波特 7:死神的聖物》
03/07,鄭維中,《海上傭兵》
03/08,Agatha Christie,《借鏡殺人》
03/08,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
03/10,James M. Cain,《雙重賠償》
03/11,市川拓司,《戀愛寫真:另一個故事》
03/11,Erin Morgenstern,《無星之海》
03/12,島田莊司,《螺絲人》
03/13,Isaac Asimov,《永恆的終結》
03/13,半藤一利,《珍珠港》
03/14,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03/15,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
03/15,道尾秀介,《光媒之花》
03/15,Emma Carroll,《奇異的星星》
03/16,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03/17,田中芳樹,《萊茵河的囚徒》
03/17,黑澤泉水,《我適合當人嗎?》
03/18,湊佳苗,《贖罪》
03/19,海野十三,《回到未來》
03/20,A. G. Riddle,《冰凍地球二部曲:太陽戰爭》
03/21,利普舒茲信元夏代,《刪到只剩二十字》
03/21,Robert L. Klitzman,《設計嬰兒》
03/23,Alfred S. Posamentier et al.,《解題背後的心理學》
03/23,Alexander Belyaev,《陶威爾教授的頭顱》
03/24,Raymond Carver,《請你安靜些,好嗎?》
03/24,飯野謙次,《零失誤法則》
03/26,朱敬一,《維尼、跳虎與台灣民主》
03/27,Michael J. Sandel,《成功的反思》
03/29,川端康成,《古都》
03/29,Kim MacQuarrie,《大盜、英雄與革命者之路》
03/30,蔡智恆,《蝙蝠》
03/30,張愛玲,《半生緣》
03/31,湊佳苗,《告白》
03/31,青山七惠,《溫柔的嘆息》

04/01,Tucker Carlson,《當我們被困在同一艘船上》
04/02,森見登美彥,《熱帶》
04/03,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 貳: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04/04,渡邊淳一,《鈍感力》
04/05,蔡素芬,《藍屋子》
04/07,Sidney Sheldon,《世界末日陰謀》
04/09,張亦絢,《九歌109年小說選》
04/10,Huw Lewis-Jones,《作家的祕密地圖》
04/12,田中芳樹,《戰場夜想曲》
04/12,A. G. Riddle,《失落星球》
04/13,Ian McEwan,《阿姆斯特丹》
04/13,澤村伊智,《傳達愛意,就照左側內容執行》
04/14,施春茂,《行書連筆解碼》
04/14,Catherine Doyle,《風暴守護者》
04/15,淵田美津雄,《襲擊珍珠港》
04/15,黃錦樹,《大象死去的河邊》
04/16,土屋隆夫,《危險的童話》
04/16,侯吉諒,《如何寫瘦金體》
04/17,森見登美彦,《情書的技術》
04/17,Scott E. Page,《多模型思維》
04/18,James C. Scott,《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
04/19,朱川凑人,《昨日公園》
04/19,Jennifer A. Doudna & Samuel H. Sternberg,《基因編輯大革命》
04/21,東野圭吾,《湖邊凶殺案》
04/21,李喜榮,《PAINT:面試完美父母》
04/23,許地山,《空山靈雨》
04/23,天地無限,《滯留結界的無辜者》
04/25,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 參: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04/26,田中芳樹,《為婚紗襯上深紅薔薇》
04/26,郝明義,《工作DNA》
04/27,Hans Van De Ven,《戰火中國 1937-1952》
04/29,Rob Lathem,《Science Fiction Criticism》
04/30,東野圭吾,《偵探俱樂部》
04/30,Dexter Roberts,《低端中國》

05/01,Stephen R. Platt,《湖南人與現代中國》
05/02,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
05/03,Bjørnstjerne Bjørnson,《阿恩》
05/03,中井久夫,《容身的地方》
05/03,張系國,《蒙罕城傳奇》
05/04,白裕榮,《瘦金真經》
05/04,Honoré de Balzac,《高老頭》
05/05,Leigh Bardugo,《烏鴉六人組》(上)
05/06,Leigh Bardugo,《烏鴉六人組》(下)
05/07,湊佳苗,《往復書簡》
05/07,Paul Dobraszczyk,《未來城市》
05/09,薛惠元,《自我魔術方塊》
05/09,子藝,《光明繼承者LIKADO》
05/11,伊坂幸太郎,《金色夢鄉》
05/12,Michael Scott,《雙子座歷險記》
05/12,Padraig Kenny,《機器男孩》
05/16,宮部美幸,《黑武御神火府邸》
05/17,黃崇凱,《新寶島》
05/18,Alex Scarrow,《時空行者》
05/21,Marcel Ayme,《變臉人》
05/23,伊格言,《零度分離》
05/24,石井朋彥,《回憶修理工廠》
05/25,Guillermo del Toro & Cornelia Funke,《羊男的迷宮》
05/28,唐魯孫,《中國吃》
05/28,Peter Erdi,《排名詭計》
05/30,飯野謙次,《聰明工作者都會的防呆技術》
05/30,鈴木祐,《換個工作,更好嗎?》

06/01,Pierre Loti,《冰島漁夫》
06/01,Catherine Fisher,《印卡塞隆》
06/01,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 肆:非中國視角的上海[上海自由市篇]》
06/02,顧振輝,《電波聲外文思漾》
06/06,Ted,《圖解35線上賞屋的買房實戰課》
06/08,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 伍: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06/09,陳舜臣,《花葉死亡之日》
06/09,Robin Williams,《好設計,4個法則就夠了》
06/10,Agatha Christie,《魔手》
06/11,森見登美彦,《太陽之塔》
06/11,H. P. Lovecraft,《克蘇魯神話 I:呼喚》
06/13,知念實希人,《無限的i》(上)
06/13,知念實希人,《無限的i》(下)
06/15,小林泰三,《醉步男》
06/16,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
06/17,David Shobin,《怪胎》
06/17,Philip Pullman,《祕密聯邦》
06/18,Paul Biegel,《銅山國王》
06/19,伊坂幸太郎,《換身双子》
06/20,Damien Rudd,《悲傷地形考》
06/20,Ian Morris,《西方憑什麼》
06/21,Agatha Christie,《藏書房女屍之謎》
06/23,羽澄,《無以名狀、恐懼及貓的消失》
06/25,劉慈欣,《流浪地球》
06/25,Philip Pullman,《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
06/26,胡川安,《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
06/27,Lawrence Wright,《十月終結戰》
06/28,John L. Parker, Jr.,《雨中的3分58秒》

07/03,邱常婷,《哨譜》
07/04,顏志豪,《神跳牆 卷一:初戰風禾島》
07/05,顏志豪,《神跳牆 卷二:攻占遊戲島》
07/07,江南,《蔣經國傳》
07/08,讓狂人飛,《職場新鮮人教戰手冊》
07/10,H. P. Lovecraft,《星之彩》
07/11,李開復 & 陳楸帆,《AI 2041》
07/13,H. P. Lovecraft,《克蘇魯神話 II:瘋狂》
07/14,D. J. Taylor,《特搜歐威爾《一九八四》》
07/16,乙一,《白井小姐》
07/16,Cheng Lap,《舊娛樂轟炸》
07/17,Aesop,《伊索寓言》
07/17,Gary K. Wolfe,《Evaporating Genres》
07/18,增井敏克,《圖解程式設計的技術與知識》
07/19,Chuck Palahniuk,《革命的那一天》
07/19,老舍,《四世同堂》
07/20,Simon R. Green,《永夜之城》
07/20,J. R. R. Tolkien,《剛多林的陷落》
07/21,乙一,《失蹤 Holiday》
07/21,乙一,《ZOO》
07/22,Daniel Keyes,《第五位莎莉》
07/22,"Joseph M. Reagle, Jr.",《駭客思維》
07/22,外山滋比古,《思考の整理學》
07/24,伊坂幸太郎,《Lush Life》
07/24,Jonathan Kaufman,《從上海到香港,最後的金融大帝》
07/25,Philip K. Dick,《高城堡裡的人》
07/25,Theodore H. White & Annalee Jacoby,《中國驚雷》
07/26,H. P. Lovecraft,《夢尋祕境卡達斯》
07/28,Darrell Bricker & John Ibbbitson,《無人地球》
07/30,小笠原欣幸,《臺灣總統選舉》
07/31,朱立熙,《韓國史》

08/01,Philip K. Dick,《少數派報告》
08/02,劉奕酉,《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08/02,Robin Dreeke & Cameron Stauth,《你該信任誰》
08/03,王鼎鈞,《左心房漩渦》
08/04,David Wellington,《最後的太空人》
08/05,謝鑫佑,《百耳袋》
08/06,Philip K. Dick,《流吧!我的眼淚》
08/06,Joe Hart,《遺忘效應》
08/07,宮部美幸,《千代子》
08/07,Simon R. Green,《天使戰爭》
08/08,L. Ron Hubbard,《物競天擇》
08/08,托比寶,《訪客》
08/10,東野圭吾,《在大雪封閉的山莊裡》
08/10,川添愛,《數之女王》
08/11,張戎,《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08/12,湊佳苗,《少女》
08/12,Philip K. Dick,《尤比克》
08/12,Yoav Blum,《巧合製造師》
08/13,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08/13,Pam Munoz Ryan,《巨人皇后的祕密》
08/15,三浦紫苑,《哪呀哪呀~神去村》
08/15,村田沙耶香,《生命式》
08/16,Kenneth Johnson,《傳奇之人》
08/17,Alexander Belyaev,《瓦格納教授的發明》
08/18,東野圭吾,《怪笑小說》
08/19,H. P. Lovecraft,《克蘇魯神話 III:噩夢》
08/21,田中芳樹,《魔天樓》
08/21,楊海彥、謝宜安、阮宗憲,《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08/22,劉奕酉,《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
08/22,Stephen King,《機構》
08/24,東野圭吾,《假面山莊殺人事件》
08/24,河崎真澄,《李登輝秘錄》
08/25,尹異形,《兩封合格通知書》
08/26,張國強,《遇見穿牆的女孩》
08/28,王飛凌,《中華秩序》
08/29,王建勳 等,《美國秩序》
08/31,Agatha Christie,《大象的證詞》
08/31,Marc Levinson,《貨櫃與航運》

09/02,林孝廷,《蔣經國的台灣時代》
09/03,梁虹瑩,《國中會考閱讀素養課》
09/04,姜泰植,《正常人的條件》
09/06,伊坂幸太郎,《反蘇格拉底》
09/07,朱天文,《荒人手記》
09/07,Alan B. Krueger,《搖滾經濟學》
09/08,大石圭,《咒怨 1》
09/08,大石圭,《咒怨 2》
09/09,Patricia Wrightson,《太空人遇險記》
09/09,陳介宇 & 陳芝婷,《臺灣老桌遊》
09/10,仁木悅子,《只有貓知道》
09/10,Alex Landragin,《靈魂穿越手稿》
09/11,乾胡桃,《愛的成人式》
09/12,Kevin Peraino,《迅猛的力量》
09/13,九把刀,《拚命去死》
09/14,胡長松,《幻影號的奇航》
09/15,凌小靈,《隨機死亡》
09/18,Frank Herbert,《沙丘 4:神帝》
09/20,Frank Herbert,《沙丘 5:異端》
09/21,Raymond Chandler,《重播》
09/23,Frank Herbert,《沙丘 6:聖殿》
09/24,Agatha Christie,《底牌》
09/25,星子,《乩身:黑蓮花》
09/26,Grazia Deledda,《母親》
09/26,Monica L. Smith,《城市、演化、人》
09/26,王曉玟,《衝破黨禁1986》
09/28,William Kotzwinkle,《外星人》
09/28,Niall Ferguson,《末日》
09/30,Ian Fleming,《砍斷魔爪》
09/30,Frank Dikotter,《解放的悲劇》

10/01,林明進、柯芳渝、徐高鳳,《大作文章》
10/02,Clive Hamilton & Mareike Ohlberg,《黑手》
10/03,Frank Dikotter,《毛澤東的大饑荒》
10/06,曾詠蓁,《時間怪客》
10/08,蔡智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10/10,Frank Dikotter,《文化大革命》
10/10,黃春木,《高層次閱讀與思考》
10/11,The New York Times,《大疫年代十日談》
10/12,薛化元,《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
10/14,Ginn Hale,《邪惡紳士》
10/15,Simon R. Green,《夜鶯的嘆息》
10/15,曾詠蓁,《少年孟婆》
10/15,Howard Steven Friedman,《人命如何定價》
10/17,Carl Zimmer,《生命的一百種定義》
10/17,南川高志(編),《前220年 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
10/19,乙一,《箱庭圖書館》
10/19,Richard Chataway,《進擊的行為科學》
10/23,J. K. Rowling,《聖誕小豬》
10/24,F. Scott Fitzgerald,《大亨小傳》
10/25,職來直往Miss莫莉,《看穿雇用潛規則,立刻找到好工作》
10/26,西村壽行,《血火大地》
10/26,Thomas Sowell,《謬誤與真相》
10/28,T. W. Hard,《木乃伊七號》
10/29,橫山宏章,《素顏的孫文》
10/30,山白朝子,《如果我的腦袋正常的話…》
10/30,司馬遼太郎,《燃燒吧!劍》(上)

11/01,施威銘工作室,《扎根學習Python程式設計》
11/01,南川高志(編),《378年 崩解的古代帝國秩序》
11/02,司馬遼太郎,《燃燒吧!劍》(下)
11/02,Jessica Townsend,《永無境 I:莫莉安與幻奇學會的試煉》
11/03,Reuven M. Lerner,《Python刷題鍛鍊班》
11/06,劉仲敬,《民國紀事本末 1911-1949》
11/06,Kelly McGonigal,《輕鬆駕馭意志力》
11/07,Jorge Luis Borges,《想像的動物》
11/08,Elliot Ackerman & James Stavridis,《2034全面開戰》
11/11,藤井樹,《六弄咖啡館》
11/11,Aditya Y. Bhargava,《白話演算法!》
11/11,薛西斯,《不死鳥》
11/11,Brandon Sanderson,《無名之子》
11/12,Agatha Christie,《沉睡的謀殺案》
11/13,阿部智里,《烏鴉不宜穿單衣》
11/13,阿部智里,《烏鴉不擇主》
11/14,Charles W. LeGendre,《南台灣踏查手記》
11/15,增井敏克,《培養刷題基本功》
11/16,Agatha Christie,《ABC謀殺案》
11/18,W. A. Pickering,《歷險福爾摩沙》
11/19,三浦徹(編),《750年 普遍世界的鼎立》
11/21,Riley Sager,《請把門鎖好》
11/22,Gail Carson Levine,《魔法灰姑娘》
11/22,Jeffrey Pomerantz,《METADATA後設資料》
11/24,Alan Moore & David Lloyd,《V怪客》
11/26,Lawrence Block,《衣櫃裡的賊》
11/26,Greg Keyes,《牛頓加農砲》
11/26,Daniel Zingaro,《Python程式設計與程式競賽解題技巧》
11/28,董啟章,《香港字》
11/29,永田ゆかり,《資料視覺化的設計》
11/29,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1/29,吳燦銘,《AI世代高中生也能輕鬆搞懂的運算思維與演算法:使用Python》
11/30,本村凌二,《獨裁的異議》
11/30,吳燦銘、胡昭民,《圖說演算法:使用Python》第二版

12/01,Sarah Gailey,《複製人妻》
12/02,林曦,《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
12/03,Josh Rogin,《天下大亂》
12/05,Thomas Sowell,《偽歧視》
12/07,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12/08,Celeste Headlee,《失控的努力文化》
12/10,Agatha Christie,《高爾夫球場命案》
12/10,結城浩,《程式設計必修的數學課》
12/12,Jeanette Winterson,《科學愛人》
12/13,倪匡,《玩具》
12/13,Joseph Mazur,《解剖時間》
12/16,上田岳弘,《太陽‧行星》
12/16,土屋健,《真實尺寸的古生物圖鑑:古生代篇》
12/17,土屋健,《真實尺寸的古生物圖鑑:中生代篇》
12/18,Veronica O'Keane,《記憶》
12/19,H. P. Lovecraft,《無名之城》
12/20,湊佳苗,《為了N》
12/20,Leigh Bardugo,《幽靈社團》(上)
12/21,三津田信三,《如魔偶攜來之物》
12/22,蔡文龍等,《C語言基礎必修課》
12/23,橫溝正史,《幽靈男》
12/24,Leigh Bardugo,《幽靈社團》(下)
12/25,Alain Milon,《虛擬真實》
12/26,吳威邑,《最後的魔術家族》
12/27,Orhan Pamuk,《純真博物館》
12/28,Leigh Bardugo,《騙子王國》(上)
12/28,文淵閣工作室,《翻倍效率工作術─不會就太可惜的Excel+Power BI大數據視覺圖
表設計與分析》
12/30,Leigh Bardugo,《騙子王國》(下)
12/30,謝邦昌等,《Power BI零售大數據分析應用》
12/30,結城浩,《數學女孩秘密筆記:學習對話篇》
12/31,王立 & 沈伯洋,《阿共打來怎麼辦》


--
科幻毒瘤讀留獨流
https://www.facebook.com/danee.reading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4.218.18 (臺灣)
PTT 網址

widec12/31 20:51好猛 我只花八千

ilovekebi12/31 20:52好強

Qorqios12/31 20:53@[email protected]!

brella12/31 21:04

brella12/31 21:04請受小弟數拜

MScorsese12/31 21:06這閱讀量 佩服 我目標只設在三位數

kevinapo12/31 21:08神人又來了!

Hans1412/31 21:20千本...

phate0612/31 21:30收下我的膝蓋...

Tochter12/31 21:33真的猛,我今年總共看70幾本,已經是我自己的人生巔峰了

st8514812/31 21:40如此閱讀量,真的神人!

bibigaga12/31 22:01看到神啦

headcase12/31 22:12每年都很猛

se242212/31 22:12這也太厲害了吧

RachelMcAdam12/31 22:13神人

s9999999912/31 22:14D大每年都這麼猛,推個

rehtra12/31 22:17今年本數增加,但是金額降低耶

applewarm12/31 22:30厲害推

kevinapo12/31 22:31千本櫻(實數)

letni12/31 22:34平均一本書買 58元,怎麼辦到的 ?

又不是所有書都要用買的

※ 編輯: DaNee (125.224.218.18 臺灣), 12/31/2021 22:35:21

HmmHmm12/31 23:03好強...可以請問每天花多久看書嗎

AppleAlice12/31 23:22真的厲害

aethe12/31 23:53真神人...不僅是閱讀量大寬廣,而且深入!

skyhawkptt01/01 00:12謝謝推薦!書單預算又要準備爆了

geo01/01 00:27神人!

wcnoname501/01 01:50太猛了吧

lovebunchan01/01 06:14感謝書單分享~

oscarnevan01/01 06:48全世界都在書單中

hwider01/01 08:12厲害

hwider01/01 08:23只讀過生命的一百種定義,覺得好看,結果年底就忘記內容

hwider01/01 08:23

xll01/01 08:31一年唯一的一推就送給您了!

oasis40401/01 08:35平均一天看四本以上…請收下我的膝蓋

roamer100501/01 10:16請收下我的膝蓋!

cowbaya01/01 10:42太猛了

niravaabhas01/01 11:42這閱讀量是怎麼辦到的……

sophieo01/01 11:49單純好奇這閱讀量平均每天讀幾小時

不固定,有時間想讀就讀

wing9901/01 11:54比我的十倍還多

pensees01/01 12:09強者推

Anaoo01/01 13:27超強!!而且涉獵範圍好廣泛!

seaseaa01/01 14:02

grass3063001/01 14:32我媽問我為什麼跪在手機前

kings401/01 15:30這閱讀量太驚人. D大的眼睛還好吧....?

近視+老花,沒別的問題 色盲和閱讀無關

hello200801/01 16:38可以開速讀課了

camphor061401/01 18:11強者,不只閱讀量高,還涵蓋各種領域。

drpi6001/01 18:36也太多書,大推!

cleanss01/01 19:15真的太厲害了!

ppptofff01/01 19:22看你好像一次會有好幾本在看,這樣不會干擾嗎?對於前次

ppptofff01/01 19:23或前面所看的內容忘記等等?

會調整在可控範圍內

romeie0601/01 19:46扯...

※ 編輯: DaNee (125.224.218.18 臺灣), 01/01/2022 19:59:03 ※ 編輯: DaNee (125.224.218.18 臺灣), 01/01/2022 20:00:40

silverice01/01 20:09太強了

yoga72301/01 20:58好神...

Simplebest01/01 21:15好狂喔

jodawa01/01 22:59

leannerain01/01 23:10超強!

leannerain01/01 23:112022希望能看大大的1/20!

fez01/02 01:44佩服

saladim01/02 01:54一千多本? 太狂惹~~羨慕~~

wetor01/02 01:54神人

kkStBvasut01/02 03:49普魯士的真正軍國中心是柏林附近的布蘭登堡 現在根本

kkStBvasut01/02 03:49還屬於德國 別被歷史發明家唬了

kkStBvasut01/02 03:52另外推新寶島xd

Erict01/02 06:251000多本...只能跪了

peculiarkay01/02 11:52怎麼可以看書這麼快,好厲害

thehoodguy01/02 12:35神人

amber0301/02 20:49感謝分享~

Cordierite01/02 20:57劉仲敬的書我屢戰屢敗QQ 有推薦的入門嗎?

Cordierite01/02 20:59發現自己和朱教授的觀點相符還蠻高興的+1 ex.他對張夏

Cordierite01/02 20:59準的評語

bonbon78985201/03 00:03感謝大大願意一直分享!

qpeter224301/03 10:24謝謝分享!

hermithsieh01/03 13:51猛,但程式資訊類的也可以看那麼快也神了

benothing01/03 16:31竟然看得懂劉仲敬,他的書需要一點背景知識跟腦波同步

benothing01/03 16:31吧...

bonnie60735e01/04 14:18可以先看中國窪地入門~

TzHan1901/04 15:34太猛了 甘拜下風

iv0nne01/04 23:22好厲害喔!!!是我的百倍呀!!!

baker3101/05 18:19換工作後閱讀量大減,D大實在是太厲害了

ninicat082101/05 19:15推分享

liny1178101/07 15:04真神人!!

afsmart01/09 19:34太猛了!!你這閱讀速度是我的百倍甚至千倍了吧!

dan198301/16 13:04真的太強了,太佩服了

dwight688101/21 16:31超強!!而且涉獵範圍好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