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正念減壓的訓練》冥想初學紀錄
網誌好讀版:
https://amberhsiaonote.com/mindfulness-training/
看到韓劇《海岸村恰恰恰》的尹醫生因為洪班長而心煩意亂,於是開始冥想的橋段時,感受到冥想真的成為愈來愈多人的日常了!養成冥想習慣是我今年的目標之一,然而冥想初學之路並不容易。
一開始的我看到冥想似乎有不少好處,於是在網路上找了許多教學、引導音檔,執行起來卻覺得似懂非懂,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確、也感受不到效果,最後不了了之。
直到今年初,閱讀了《正念減壓的訓練》後,我才覺得自己真正開始認識冥想。我想透過這篇文章,跟你分享我的練習動機、對我有重要啟發的幾個概念、實踐心得以及給你的小小建議。
為什麼開始冥想:這些書,都提到了冥想的好處
閱讀時,發現在談時間管理、人生心態的書中,不少本都提到冥想可以帶來的生活正面改變。我試著從中歸納以下幾個練習冥想的好處:
提升專注力,帶來更好的工作品質
電子郵件、社群媒體讓我們太習於分心跟多工,以致於專注力這件事,愈來愈需要有意識地練習。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提到,適當的休息,例如散步、午覺、冥想,可以帶來更好的工作品質,讓人維持顛峰表現所需的體力、心力和熱情。
原因是休息讓我們在密集工作期間可以更投入,還有當我們開始神遊、做白日夢時,大腦的某個區域依然活躍,而人類的創意發想與創新突破,往往是這個我們休息時才啟動的系統激發出來的。
《深度工作力》中的 18 個培養專注策略之一,則提到另外一種冥想方式--生產性冥想。在我們會用上體力、但不用腦力的時間,例如散步、慢跑、淋浴時,集中注意力在單一而明確的工作問題上。在注意力飄走或停止時,持續把它帶回思考的問題,練習提升專注力。生產性冥想的目的,是讓我們能在一段特定時間內,獲得更大的思考成果。
培養同理心,更重視長遠的付出與回報
我們通常會認為,情緒化會讓我們做出容易後悔的決定。而《情緒致勝》告訴我們,其實有些情緒能幫我們成功追求目標。例如感激、同理心、自豪,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制力,更重視長遠的付出跟回報,願意為了未來的利益而努力。
而冥想,是一種培養同理心的方法。
為什麼呢?書中沒有著重說明冥想、同理心、自制力間的連結。我的理解是,在冥想時,覺察身體的感受,轉變自身的情緒,更能體悟到自己和別人的共同點。減少對於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意識,能讓我們更在乎別人。
藉由冥想所培養的同理心,或許會從根本改變我們的自制模式。
投入當下,從內在找到平靜跟幸福
樊登讀書的創辦人在《已讀不悔》中,分享影響他一生的重要書單及價值觀。其中第一部即是談正念、情緒管理及幸福。
會有壓力、恐懼、擔憂等等情緒,通常由於我們太糾結在過去跟未來。
比方說,你今天上午被老闆念了一頓,到了晚餐時都還覺得歷歷在目、耿耿於懷。可是此時的老闆,已經在家開心地跟小孩吃晚餐、看電視了!你心中那個讓你覺得生氣的老闆,只是你心中的老闆,只是你的念頭、想法與記憶,並不是當下真正的老闆。讓你生氣、難受的,是你自己。
正念 (mindfulness) 講求培養對當下的注意和覺察,客觀留意感受,不過度反應。學習不被自己的念頭困住,藉以紓解壓力、提高對當下的關注,也提升對生活的滿足感。
冥想就是練習正念的一種方法,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一種感官上,一旦發現自己的思緒縹緲,就立刻把注意力拉回來。將正念視為生活哲學,當自己思想的主人。這句話看似雞湯,但真正練習起來,一定會發現思想還真的不如想像中受控!
如何冥想:《正念減壓的訓練》教我的3件事
以黃金圈理論統整,藉由冥想練習正念,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專注力、培養同理心、投入當下。我一開始上網查了許多冥想教學,然而開始嘗試之後,腦海中卻有很多疑問:該怎麼做才對?我該讓腦中保持一片空白嗎?想著讓自己不去想,這樣是正確的嗎?
完全沒有概念的我,需要更有系統性的學習,因此我翻開了《正念減壓的訓練》。作者陳德中先生是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諮商碩士,具有在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台積電、廣達電腦、麗嬰房、聯發科等帶領正念訓練的豐富經驗。
這本書結合了西方科學跟東方禪學的觀點,看完後,針對概念跟實踐都有非常多收穫。以下三件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是打破我迷思的關鍵。
正念是在培養壓力源跟壓力之間的空間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壓力源」與「壓力」是不一樣的。壓力源是外在的、客觀的;壓力則是內在的、主觀的。而外在刺激(壓力源)與自己的反應(壓力)之間,是有個空間存在的,正念就在培養這個空間。
例如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是一種壓力源。如果我的反應是覺得很焦慮,睡眠時間一秒一秒減少,明天上班一定精神不好,就會感受到壓力。
此時,如果我跟自己說,只要放鬆地感覺自己的身體與呼吸就夠了,我已經在休息了,是否睡著已不是重點。那麼這個壓力源所造成的壓力程度就下降了。
冥想不是努力讓頭腦一片空白
一開始練習正念時,我非常努力讓腦海一片空白,執行起來卻覺得充滿疑惑。當看到書中說這是種迷思時,一直卡住的問題才終於化解!
正念是覺察,因此並非不要有念頭或想法,而是要「覺察到」自己有什麼念頭與想法。
目標設定並不是「頭腦一片空白,不能浮現任何念頭」,而是要設定在當念頭升起時,能覺察到它的存在。觀察呼吸時,如果思緒飄到今天看的節目、明天會議的報告內容,就告訴自己,我分心了。不需責怪自己,只要把思緒拉回來,繼續觀察呼吸即可。
觀察內在,分離身體感受及心理感受
當感受到壓力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心口像有一塊大石頭壓著。然而這樣的感受,是來自心理,還是生理?不妨先把自己的注意力從壓力源上移開,專注在身體感受上。此時出現的感覺,不是我好痛苦、壓力好大,而是胸悶、呼吸急促。
不要急著把身體的感受,和「我」畫上等號。
實踐冥想:我的3個小訣竅
概念認知打通後,我的冥想練習之路才正式開啟。另外,我還用了幾個小訣竅,幫助自己養成冥想的習慣。
1. 在固定時間進行
固定一個時間,或是某個生活事件前後(例如起床後、洗澡後、睡前),能減少冥想融入生活作息的摩擦力。像我通常於睡前冥想,透過冥想過濾掉對工作、生活的雜亂思緒。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如果睡前有冥想,那一天通常都能更快地入睡。
2. 先做得久,再做得好
冥想要執行多久才行?對於已經練習一段時間的人來說,三四十分鐘都不成問題;然而初學者可能連十分鐘還堅持不到,就已經想睜開時間。
我一開始跟自己說,每次冥想至少要進行十五分鐘以上,卻發現這個限制讓我感到有壓力,反而會想抗拒做這件事。後來我採用原子習慣的建議,一開始設定簡單的目標。不管時間長短,只要有冥想就好。讓自己習慣這件事後,冥想的時間果真就不知不覺漸漸拉長了。
3. 以身體能放鬆的姿勢進行
一開始練習時,發現冥想撐不久的原因之一是坐久了會背痛。猜想可能是自己的正坐姿勢不佳,身體沒有在放鬆的狀態。後來我參考《給冥想入門者的建議:讓身體更容易放鬆的三種坐姿》這篇文章,試著用坐墊墊高臀部,身體果然輕鬆了許多,也更能將背挺直。在開始冥想前,先找到一個讓身體最能放鬆的姿勢吧!
練習途中:冥想的確帶給我改變
真正感受到冥想對我帶來的改變,是在一次研討會時。當我聽著講者的簡報,精神開始渙散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意識飄走,於是跟自己說,該回來了!
那一刻的感覺,其實就跟每次的冥想練習非常相像。我意識到有念頭的產生,讓自己神遊了,因此我告訴自己,要回到此時此刻。即使到現在我仍是冥想初學者等級,還無法到達能維持超過 30 分鐘的境界,但我已經喜歡上當自己能覺察當下時,所感受到的那份平靜。
我抱持著許多目的開始冥想,然而我發現最重要的是,冥想是我在這裡,並不為了什麼。
--
謝謝分享
感謝分享,最近也在練習
推 現在也每天都會練習 希望未來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大推整理心得
推,我也在練習冥想正念
謝謝分享
謝謝分享
44
[問卦] 冥想真的有用嗎?最近看youtube啦, 推薦很多冥想的影片給我看, 裡面冥想的好處有很多, 讀書、工作、把妹, 最扯是連對健身都有所幫助,11
[閒聊] 現實到富士山冥想能悟出什麼嗎?就太閤5 可以在富士山冥想得到個人戰的密技 那現實跑到富士山冥想數個月能悟出什麼大道理嗎? 如果在富士山每天拿著木刀空揮一萬次 會像獵人的會長一樣揮劍速度快到人眼都看不見嗎?8
[問卦] 鄉民有辦法達成「冥想的空獨者」嗎?剛剛看到一張表 前面都還很正常,就只是講幹話,看誰打手槍多 結果後面開始有各種技能 最後一項是「冥想的空獨者」 不借助手,自己射精,有可能??1
[問卦] 冥想想什麼最頂焦慮 自律神經思調 最近在學冥想來改善一下上述狀況 想問一下 大家冥想時都在想什麼 想什麼才是最頂的4
[問卦] 冥想正念指南Netflix 有上架這部影集啦 我練一練會睡著4正常的嗎? 裡面說,要找一個你厭惡的對象, 內觀冥想把自身的愛與快樂傳輸給他; 再把他的負面能量吸取過來。5
Re: [問卦] 冥想對身體或精神有什麼幫助嗎我來講講我對冥想的看法 本人蠻焦慮的 我對於很多事情有很多想法 甚至還會讓自己 把生活中所有的事3
[問卦] 冥想跟有氧共1小時不流行的卦?本宅經驗 跟國外論文 對情緒穩定來說 有氧跟冥想每日共1小時 勝過1小時去做2
[問卦] 為什麼接觸冥想靈性練習後食量變小了大家好。是這樣的 大概兩年前個人開始接觸靜坐冥想 一開始食量很平常 沒什麼兩樣 感覺心情比較平靜 中間一段時間中止後 這幾個月又開始恢復2
Re: [問卦] 冥想對身體或精神有什麼幫助嗎要看你冥想的目的,如果你是想透過冥想讓身心更健康,那科學研究證實可行。有些人甚至 冥想到氣通全身脈輪,進入靈性境界,跟所謂的高我連結、開天眼,這都是很厲害的境界。 但是話又說回來,你冥想冥得再厲害,氣脈再怎麼通暢,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想學佛法,如果有,學佛法的最終目的就是了脫生死,脫離六道輪迴。 佛法是教我們不執著,在這個基礎下進行冥想,不可斷思想,因為「有思想」是佛性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