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高速遇到前方回堵時 行車方式請益
想請問各位
當在高速公路上 遠遠看到車陣突然聚集 發生回堵
自己常常會擔心
後方安全距離可能會維持不夠
遠遠的就開始慢慢減速
一來是想說可以慢慢壓低後車的跟車速度
二來可以在前方抓更多的反應距離
但又擔心會被後方車當成龜車 加速切道 反而增加危險
所以想請問
若遇到前方嚴重回堵時 在遠方就看到時 該如何處置才是最安全的
--
想太多,就慢慢地降低速度
後車想切讓他切,反正去別道也是一樣要慢下來
放慢車速,有機會切到外側就切出去,接著打開警示
燈並觀察後方車速,有必要可以往路肩閃
當然是加速 機頭拉起 飛過車陣啊
還要問?
切到外側幹嘛?等等不小心吃到學長的安全車距,就
正常煞車,後車切出去出事是他家的事
每天經過五股大家都很有默契放慢速度
電影有教 不要什麼都拿來問
保持自己的安全距離,後車怎樣關我什麼事
推3樓隨時注意後方車況
看到前方回堵 當然是打雙黃燈啊
保持車距 想辦法看更前面的路況 不要跟在比自己大
台的車後面 總之就是要能注意到前前車甚至更前面
現在很多腦殘撞蠍子車 回堵的當然也是撞 你前一台
車撞擊後是秒停的 跟太近煞也煞不住
多多跑國道就會發現 老司機看到非常遠非常遠非常遠
的地方有蠍子 就會減速切出去了 好心點的還會打雙
簧
閃黃燈
閃雙黃 減速 看後照鏡後方有沒有注意隨時應變
我如果是最後一台,會保持至少2組白線的安全距離,
至於後方你不用想太多,該撞上你的,你逃不掉
看路況要回堵的時候就別開內線了 中外線選一個
輕煞閃雙黃燈,大部分人看到雙黃燈都會理解有事故
閃黃 、降速,馬上看後照鏡觀察後車速度及流量啊
要注意後照鏡有沒有大車學長 千萬要跑
緩緩降速+雙黃燈
看後車有沒有準備撞擊!不止一台後車更要小心垃圾大
車
切外線要閃的時候還有路肩 內線根本躲不了
雙黃燈/看後照鏡+1
開啟雙黃燈 慢慢減速拉長前方距離 仔細觀測後方來車
隨時做閃避準備
就慢慢減速 不然還有什麼方法?
難道要急煞嗎?更危險
不就慢慢減速 多踩幾次煞車啊
你能做的就那些 再來就聽天由命 不然不要出門
管好自己前方的路況就好 保持好安全距離 後面都是
不關你的事 做再多都是他人的義務 他人不遵守義務
就事後負責 沒了 別想要掌控所有的可能 因為不可能
會問就是台灣部分人不愛保持安全距離,有保持基本ok
保持車距、減速 、注意前方及後方
硬要說就是煞到接近停止後再滑行
開雙閃減速 別人切是別人的事
閃雙黃看後車有沒有減速或跟著閃,然後拉超級大車距
輕點煞車打雙黃燈讓後面知道
先煞車,閃雙黃燈就對了
484隔熱紙貼太黑
後車如果可以看透你的玻璃 問題根本不存在
不要急煞就好
33
Re: [新聞] 宜蘭新澳隧道10多輛車連環車禍好心提醒大家一下 在國道發現前面回堵 千萬要注意後方車輛 如果是聯結車、砂石車之類的 盡量變換其他車道34
[討論] 學長 vs 轎車 vs 學長(撞擊測試)直接看影片 影片裡的測試旅行車好像是Skoda Octavia combi 從物理結構來看,只要你車子的大樑高度低於學長的大梁高度,在兩輛大車之間,後面的學 長沒減速直接肛進來,基本上就是全滅了,任何車種都一樣。17
[問題] 高速路上前後是大車 兩側有車無法換車道一個開高速公路時的危險狀況疑惑請教。假設開在高速公路三線道的中間車道。 在高速公路上若要安全駕駛,比如說跟前車距離要確實遵守,不可太近-- 1. 可是這樣所拉長的足夠距離,卻弔詭的萬一又容易被其他不守規矩的駕駛變換車道卡到 自身車道前方--導致自己為了保持安全距離又需要再度放慢速度將距離拉開--萬一又因此16
Fw: [討論] 學長 vs 轎車 vs 學長(撞擊測試)作者: vigorhsieh 看板: car 標題: [討論] 學長 vs 轎車 vs 學長(撞擊測試) 時間: Mon Feb 22 17:10:33 2021 直接看影片6
Re: [討論] 在內線開ACC巡航是什麼操作跟心態?我來解釋一下為何並排行駛會導致車流堵塞 其實以雪隧為例最為簡單 等速並排行駛會使後車無法超車 等同於隧道內的行車環境 一樣都無法超車 只能跟著前車行進 跟車有個很大的重點5
Re: [問題] 請問大家開車要怎麼避免頻繁使用煞車呢?1. 加大安全距離 貼前車越近越需要使用煞車 對於走走停停的車流 安全距離夠長的話 就可以不用跟著走走停停 例如前方車流一直0 -> 20 -> 0 -> 20 走走停停 你在後方可以稍微拉大車距 以速度10左右跟著2
Re: [討論] 在內線開ACC巡航是什麼操作跟心態?看了這麼多篇,小弟統整了一下大家的看法並發表拙見: ACC跟超速的都愛開內線 當然不是說所有人,而是這串文的焦點就是內側車道,所以就先這樣概述。ACC的看法是, 我在內側車道最高速限巡航,完全沒錯。超速的表示,內側為超車道,所以我走超車道超速 超車,沒有罰單就不算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