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新聞] 震撼!數十名員工爆料:特斯拉只追求大量

看板car標題Re: [新聞] 震撼!數十名員工爆料:特斯拉只追求大量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時間推噓 1 推:2 噓:1 →:15

Ford這個案例和Tesla感覺是不太一樣的

設計本質的缺陷和品管/產線公差是兩個事件

設計本質的缺陷在產品上很多基本上無解

現代產品越來越多零件也越來越精密,你說為了商譽就直接下架阿

你以為商人不想嗎? 問題是前期投入研發+產線建置已經都洗下去了

你要他回收+下架的沉沒成本期望值>後續可能的保固/法律訴訟成本

商人當然選擇繼續賣.......

所以你會看到那幾顆乾式DCT為什麼明明就知道有嚴重的設計缺陷

可是商人還是硬要賣,至少要撐到折舊折完

況且汽車有更為嚴謹的法規,要備料多少年之類的,所以產線成本是很龐大的

至於福特這種賭命的設計還敢繼續賣也真的是心臟大顆XDDDDDD

福特在這個事件上最糟糕的部分就是該設計不良造成安全性的問題

不過回顧歷史,就算日本車廠也幹過這種事就是了 (三菱)

而且他們還遮遮掩掩了三十年以上

近代比較有名跟安全性有關的瑕疵就是豐田 Hybrid系列吧

當時那個暴衝事件原本還想推給腳踏墊XDDDDD 但後來發現是整個系統的問題

最終沒記錯的話Toyota付了12億鎂跟美國政府和解

不過事件中間豐田章男帶領下,Toyota確實做出了非常大的改變就是了

(根據當年的報導,豐田章男其實很不爽那些前朝老毒瘤)


回到Tesla,目前看到Tesla那些所謂的瑕疵都是比較偏向公差

在安全性上面比較少看到主要的關鍵性問題

老實說Tesla假如真的有這方面的問題,早就被傳統車廠+美國汽車工會打到爛掉了

Tesla的車紮紮實實的威脅了銷量,無論是德系的性能車或日系的Hybrid

Tesla的問題比較偏向於高度自動化生產設備+過於倉促的生產時程+極度缺乏經驗

高度自動化生產設備就是要在錯誤中學習,我是懷疑Tesla產線大量使用學習系統

必須要收集一定的量和數據之後會逐漸做自主調整

倉促的生產時程就比較沒辦法,上市公司+龐大的現金壓力+老闆超高的標準

配合缺乏經驗所以才會造就那些離譜的公差

當然,這個價格等級的外觀公差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只是我必須要說,QC放行這件事情在各行各業其實都是小事XDDDDDDDD

前面提到那個設計瑕疵知情不報才是最離譜的


※ 引述《Pellaeon (秋風孤劍李鴻章)》之銘言:
: 先說
: 雖然我只愛老車
: 對電動車完全無感
: 甚至對瘋狂傳教隱惡揚善的宗教狂熱粉絲很反感
: 但我還是要說句公道話
: 其實傳統大廠也搞過這種事情......
: https://i.imgur.com/C4vMUo0.jpg

: 1970年代 福特發行上圖車款 Pinto
: 該車有個致命瑕疵
: 油箱太後面 且太接近排氣管
: 加上未使用足夠防撞的保桿
: 以及材質的粗心大意
: 造成「只要被追撞就可能燒起來」的危險
: 根據後來研究
: 時速25英里(約40公里)的追撞
: 就會讓油箱破裂漏油
: 接著被火星或高熱排氣管引燃 直接爆炸
: 一開始沒有受到重視
: 直到一個小女孩在1972年發生事故
: 被後車以時速約30英里(約50公里)的速度追撞
: 車輛起火爆炸 小女孩重度灼傷
: 透過好多次大手術才保住性命 但也容毀肢殘
: 事後福特給予的賠償太少 引起美國廣大關注
: 調查後才發現更驚人的事實
: 福特早就發現這項疏失
: 但他們預估 假設達到目標產量一千兩百萬台Pinto
: 他們要花1億3750萬鎂才能改善
: 最後福特高層算了一下發現
: 即使加上所有所有賠償
: 包括醫療、撫慰金、車損
: 最多也只要花費4953萬鎂
: 於是他們決定把4953萬鎂編入「開發預算」
: 這個極度冷血可怕的決策被發現後
: 福特被迫將已售出的150萬輛Pinto全數招回
: 陪審團判決福特罰金近1.3億鎂
: 也就是當初福特想省的那筆改善費用
: 而福特品牌形象也遭到重創
: 久久未能洗白
: 所以車廠對於品質的堅持
: 除了以前的雙B或高級品牌RR 賓利
: 還真的不好說
: 尤其這幾年的環保材質與摳死盪
: 就算比特牌好
: 也不見得比自己以前好啊
: 畢竟用心造車不見得會賺錢
: 看看精美的W140
: 不計成本開發製造
: 結果虧爆QQ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117.163 (臺灣)
PTT 網址

G77303/12 08:33是油電系統問題嗎? 當年nasa不是也檢視過程式碼沒有問題,

G77303/12 08:33但章男還是得要去哭哭納貢

G77303/12 08:35http://bit.ly/3cQuNtN 與你的描述順序是顛倒?

cwttt03/12 08:37程式碼只是系統中的一部分吧,軟硬韌分開沒問題,合在一起

cwttt03/12 08:37總是一堆問題

deann03/12 08:40要量產的過程都會有學習曲線 如果是生產瑕疵後期就會改善

G77303/12 08:44當年國外牛頭有一個油門結構致使無法回彈的問題在,後續似

G77303/12 08:44乎是加裝簧片解決。

Killercat03/12 08:53Hybrid加簧片是妥協方案 實際上這並不是肇因

Killercat03/12 08:53而是跟美國監理單位調查時「被認爲」是危險的地方

Killercat03/12 08:54「油門加簧片」才對 我再打什麼 OTZ

G77303/12 09:02所以當年後來的結論是什麼? 朝貢完畢就沒事了?

richardchiu03/12 09:27你好像不太懂沉沒成本,才會與有福特同樣盲點

假如停產,一堆模具、已賣出的產品更換、庫存都變成沉沒成本不是嗎? 還是現在有更新定義了XD

※ 編輯: zzahoward (59.124.117.163 臺灣), 03/12/2020 09:48:41

kyo69903/12 10:43仔細的看車確實有部分粗糙 不過在安全提前下可接受 每個

kyo69903/12 10:43月的車都有小修改 遲早都會被改善

bgflyer03/12 11:21高田COST DOWN,往顧性命知情不報

kids199103/12 12:17特斯拉組裝瑕疵有,但設計的安全性很高

SakuraHana03/12 23:12頭又大那個只是美帝缺錢敲竹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