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題] 教動物才藝是互動,訓練還是虐待?(有上篇鳳梨後續)

看板cat標題Re: [問題] 教動物才藝是互動,訓練還是虐待?(有上篇鳳梨後續)作者
wimwenders
()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2

(恕刪)

教貓才藝是互動還是虐待?我覺得要討論這個問題前,
我們可以先從法規面,試著區分騷擾、傷害、虐待和不
當飼養的定義。

對於這幾個詞彙,在2013年的時候,中央主管機關才有
稍微明確的解釋。彼時因應動保法修法,台灣動物社會
研究會薦請農委會解釋騷擾、虐待和傷害的定義,農委
會則委託李茂生教授做研究*。這份報告完成後,轉送
給各地方動保主管機關作為執法依據,所以我認為可作
為討論本問題或檢舉相關案件的參考。

*〈動保法騷擾、虐待和傷害定義研究案〉(農委會,PDF)
https://animal.coa.gov.tw/download/resources/06_resources_a00_102_1.pdf

而因為動保法近年來改動多次,所以我就不詳述報告內
容(實在懶得翻立法沿革比對條文),以下,我僅粗略
整合重點。為了討論方便,先列一下現行法律與相關定
義:

 動保法第六條: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

 虐待:依動保法第三條,指除飼養、管領或處置目的
    之必須行為外,以暴力、不當使用藥品或其他
    方法,致傷害動物或使其無法維持正常生理狀
    態之行為;

 騷擾:在動保法中沒定義,一般參考野保法第三條,
    指以藥品、器物或其他方法,干擾野生動物之
    行為;

 傷害:參照刑法傷害罪,指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之行
    為。

而在李教授的報告(讀一下嘛,內容很淺白)中,他比
對相關法規逐一分析討論,並以不同個案,做出以下的
結論供執法人員、主管機關或修法機關參考:

https://i.imgur.com/MTIQtKl.png

(頁20)

我自己簡單歸納的區別如下:

 傷害:指對動物產生傷害的單一行為;

 虐待:指複合傷害行為,對動物造成長久傷害;

 騷擾:指對動物不會產生傷害的暫時性干擾行為。

所以,原則上如果不影響動物的生理及健康(含心理)
狀態,不會被認定是傷害或虐待行為。只要基於管領目
的,未傷害動物,教貓才藝不被視為傷害或虐待行為。

這邊可能要注意的是,2015年的修法,把過失傷害列入
罰則,因此任何人非預期的傷害行為仍會觸法,所以飼
主必須清楚瞭解訓練行為對寵物可能的影響。

----

那會不會被視為騷擾行為呢?因為騷擾行為定義相當空
泛,所以我認為有些訓練行為有可能被認定是騷擾行為。
例如有隻貓本身不喜歡身體接觸,但你非基於管領目的,
用訓練方式讓牠勉強接受被摸被抱,短暫改變牠的習性,
那依現行法規,我覺得可能被當作騷擾。

然而,因為這類侵害程度低的騷擾行為不具有可罰性,
政府並沒有人力去處理,也不可能就此依罰則裁罰飼主
不得飼養寵物,所以,這部份實在有修法的必要。

但也不是說乾脆廢除騷擾行為的管理就好,這幾年因為
網路社群媒體興起,網紅為了產出吸睛的內容,常常有
犧牲動物福利,涉及騷擾的行為。然而,如《窩窩》去
年的報導*所述:「社群媒體更常見到的趣味內容,則
較偏向幽微模糊的騷擾等行為,法律判定上仍有難度。」

我覺得從這個角度思考,我們需要強化對騷擾行為的管
制,釐清概念,賦予動保檢查員訪視、勸導、未改善開
罰等不同的手段來管理。

--

至於其他飼養方式(如原PO提及的關籠、剪指甲等)是
否為虐待,我覺得應另外參考「不當飼養」的含意。

在2010年前,不當飼養通常指飼養不可飼養的(保育類)
野生動物,或是動物展演業飼養動物方式不當。後來逐
漸變成寵物繁殖業飼養寵物方式不當或寵物飼主飼養寵
物方式不當。例如以下兩則相隔兩年的中央社新聞,不
當飼養的意義不同。

〈林務局即清查保育動物飼養數量〉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1333690
〈動保法再修 動保團體盼勿濫殺〉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107255

此後,近十年動保法修法逐漸強化飼主責任,要求飼主
必須遵從第五條、第十一條、第二十條……等等針對飼
養方式的規範。至此,我們說飼主未盡飼主的義務等同
於不當飼養。不當飼養雖然不見於動保法,卻變成主管
機關很常使用的詞彙。

所以,如果行為人是飼主,我會建議先看是否有涉及不
當飼養的情形。譬如原PO提到的關籠,在動保法第五條
有明訂「以籠子飼養寵物者,其籠內空間應足供寵物充
分伸展,並應提供充分之籠外活動時間。」如果飼主的
飼養行為都符合規定,那就不會是騷擾或傷害行為。

--

最後還是強調一點,動保法對飼主或任何人的管理是逐
漸形成、仍在變動的法規制度,引資料絕不是為了吊書
袋,而是希望討論問題時,大家能看見不同的面向。

我認為除了要尊重各地主管機關裁量權外,我們在討論
一個行為是否適當時,也要去衡量行為的侵害程度(互
動跟虐待中間還有許許多多可以考慮的方向)、行為人
的知識和整體社會觀感。


--

參考資料

〈何謂「騷擾、虐待、傷害」動物定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https://www.east.org.tw/action/1506

〈社群媒體照騙術——牠才不是你想的那樣!〉(窩窩)
https://wuo-wuo.com/topics/forshow/135-social-media-risk/1176-social-media-01https://wuo-wuo.com/topics/forshow/135-social-media-risk/1188-social-media-02

--
Sex and violence was never really my cup of tea;
I was always more into sax and violins.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64.90 (臺灣)
PTT 網址

cocogg04/01 17:30第一份檔案介紹很詳細,長知識

詳細到後來我都不太敢隨便說人家虐待貓 ( =ω= )

a132432104/01 21:21謝謝專業分享,關於肢體接觸這邊進一步問一下。摸摸算親

a132432104/01 21:21訓內容的話,從不喜歡被摸>喜歡被摸(翻肚呼嚕)。這種的

a132432104/01 21:21算嗎?

我不是專業人士喔,文章內容僅整理開放資料和新聞報 導,再添加一些個人想法,很可能是錯的。 關於騷擾行為,李教授的報告未提及但我個人覺得滿重 要的一點是,如果只從野保法借騷擾概念過來,會忽略 掉動保法中的動物大多為人類所管領,跟野保不接觸原 則有所牴觸。所以我會認為把動保法的虐待定義和野保 法騷擾定義合起來變成:「指除飼養、管領或處置目的 之必須行為外,以藥品、器物或其他方法,干擾動物之 行為。」會比較合理。 訓練貓變成可摸可抱是騷擾行為嗎?我認為如果以獎勵 的方式轉移貓被摸被抱的壓力,屬於短暫改變貓的習性, 那很可能是騷擾行為。至於浪貓收養或收容後的親訓, 因為比較難認定個體對被摸被抱的接受程度,「不喜歡 被摸>喜歡被摸」可能是熟悉環境,不再緊迫後的自然 反應,訓練貓變成可摸可抱不一定有改變貓的習性,應 該不是騷擾行為。 然而,不管是上述哪一種貓,我覺得飼主如果有飼養必 須之目的,例如總得剪指甲、觸摸觀察健康或有時需要 裝籠帶出門等等,即使行為內涵屬於騷擾,但該行為基 於飼養必要之目的,那應該就不算騷擾行為。 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圈養的大象如果完全沒經過正 向訓練,與管理員沒有信任關係,那進行醫療行為就要 動用數十人麻醉保定,五花大綁才能抽血上藥。 但經過正向訓練、被條件制約的大象,可以接受木棒碰 觸、抬腳(磨指甲)、翻耳(抽血)。訓練有助於醫療 或研究工作,也符合動物福利和保育原則,那我覺得每 日短暫的訓練課程不應該屬於騷擾行為。 所以,還是回到最初訓練貓才藝的目的,有沒有飼養管 領之必要性。

※ 編輯: wimwenders (36.231.64.90 臺灣), 04/02/2021 0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