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器材] 關於flow濾杯和GX2濾杯

看板Coffee標題[器材] 關於flow濾杯和GX2濾杯作者
tenring
(空著吧。)
時間推噓24 推:24 噓:0 →:95

我手邊有陶瓷V60,冰瞳和花瓣,最近想入手新的濾杯。
去年年底去咖啡展看到flow和GX2,在現場有喝到沖出來的試喝杯。
因為並非交叉測試,感覺微妙。

為了做點功課,查了一些資料,可能是這個原因,
最近在臉書時不時地就推播我這兩個濾杯的promotion。
因為是promotion,幾乎是一面倒的好評。
請問版友,有人入手這兩個濾杯嗎? 在這個版幾乎沒看到討論,不知道是否有人使用過?

感謝:)


--
 移動是想像的旅行......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09.40.45 (臺灣)
PTT 網址

Icta01/16 13:45雖然喝過店家用flow沖,怎麼說,我其實還是不理解中間那顆

Icta01/16 13:46的功能究竟是什麼,還有跟其他高流速平底的差異在哪

jakkx01/16 13:47不考慮switch或平底的嗎?

jakkx01/16 13:50少了 其它 兩字…flow原本有興趣看到價錢縮手…

Icta01/16 13:50應該說只要用波浪濾紙配高流速平底,我覺得沖煮動態差異不大

wesley488101/16 15:43很好奇flow中間那隻是放完濾紙在壓上去嗎?

Icta01/16 15:44對 有磁鐵吸上去

jaysuzuki01/16 16:23有中間那根,繞圈的路程會變成簡單一點。 如果泰摩B75

jaysuzuki01/16 16:23跟FLOW都用melodrip,可能差異會最小化?

Icta01/16 16:26我有聽過比較好繞圈這個說法,可以理解但真的是種改善嗎

Icta01/16 16:27平底的繞圈其實本來就沒有錐形那麼敏感了

Icta01/16 16:28有沒有繞大繞小,還是一直繞同一圈,其實沒那麼容易萃取瑕疵

Icta01/16 16:30b75跟flow我覺得差異最大還是材質造成的溫度變化慣性

Icta01/16 16:31但這點是可以用其他參數去調整

Icta01/16 16:32我在店家喝到flow出杯的,還是有店家常見的萃取不足現象

Icta01/16 16:32這不是濾杯的問題,甚至也不是店家的問題,而是參數的偏好

Icta01/16 16:33也就是再好的濾杯最終也還是要回到選擇和調整上面,無法無腦

Joan082501/16 20:11私心推山文62

Joan082501/16 20:15泛用就選GX2,Flow本身克數建議在14克,嘉義分享會有去參

meow331101/16 20:27同意Icta大的觀點,猜測GX2濾杯標榜的稠度應該是,

meow331101/16 20:27能 把萃取做高,利用虹吸不容易阻塞而產生負面風味

meow331101/16 20:27的結果,B站有人分享GX2的沖煮2:30,萃取率16%,濃

meow331101/16 20:27度1.2,通常這個萃取率應該還還無法感受所謂的稠度

meow331101/16 20:27,一切還是回歸參數調整,若你現階段手邊的器材已

meow331101/16 20:28能把平均萃取率做高,那就不見的要購買新的濾杯,

meow331101/16 20:28但想添購新玩具,輕鬆高萃取,值得購買,算近年有

meow331101/16 20:28實質設計的濾杯。而非一堆標榜肋骨設計可以更甜更

meow331101/16 20:28香卻說不出如何影響萃取的濾杯。

kyle047801/16 20:41GX2搭配Hario的Drip Assist或是直接用咖啡王去沖都能有

kyle047801/16 20:42蠻穩定的結果 萃取率也會比直接用V60來得高

kyle047801/16 20:47因為Bypass少加上結構關係可以嘗試把粉磨更細一點去玩

dcdc9601/16 21:42推flow 沖10克細研磨的那套我覺得是其它濾杯無法試用的 非

Icta01/16 21:43話說GX2說根據物理學虹吸的流速是重力的兩倍...

Icta01/16 21:44這....應該要看壓差、液體密度跟摩擦力去換算吧 ...

kyle047801/16 21:45虹吸影響速度的變因還蠻多的

meow331101/16 21:54那個重力兩倍沒有數據佐證,比較像是行銷用語

meow331101/16 21:54實際看沖煮影片,流速並不快,啟動虹吸後就穩定的

meow331101/16 21:54流速出液,濾杯內後期液面降低帶來的流速減緩較不

meow331101/16 21:55明顯,畢竟有再吸麻。

hd236801/16 23:47嘉義分享會有去+1,flow我自己歸納是1.減少注水面積並增

hd236801/16 23:47加粉層厚度,這在少粉量來說影響很大

hd236801/16 23:472.能沖中柱注水達到不破壞粉層的浸泡

hd236801/16 23:473.底下肋骨立體且分區避免底下粉層局部堵塞,並且最下方

hd236801/16 23:47是以孔洞流出具有穩定流速的效果(洞真的不是越大越快,

hd236801/16 23:47看april就知道了)

hd236801/16 23:47整體來說是個很有理論的濾杯值得入手

hd236801/16 23:49當然成年人了一定全都要(誤

tenring01/17 00:44哇,真是如獲至寶,我會好好消化大家的留言。

tenring01/17 00:46我的確有在考慮switch。但空間有限,太座不准我買太多。

tenring01/17 00:55就我在咖啡展的經驗,flow的體驗是稍微好的,出杯的風味

tenring01/17 00:55讓人滿意,但說不上驚艷就是。話說回來,畢竟不是自己拿

tenring01/17 00:56來交叉測試很難說得準。如果入手的人愈多,改日說不定都

tenring01/17 00:56可借來玩玩。

tenring01/17 00:59沒意外的話,二月會入手orea,,屆時說不定得來請教大家

Icta01/17 08:43開孔要穩定流速,孔不能太多太大,要像bluebottle或wave

Icta01/17 08:44限縮流速才能穩定流速,開孔多,那流速門檻會在濾紙那邊

Icta01/17 08:45濾紙透出多少水,就會流多少水,只能說不會堵,但也不是穩定

Icta01/17 08:46當然也不是穩定就是好,那也只是看參數怎麼去搭配而已

Icta01/17 08:49但通常日系傳統是認為限縮流速對新手比較友善

Icta01/17 08:49因為深焙怕沖刷快,雜味多,時間短又不足以把body拉出來

Icta01/17 08:50淺焙有很多人強調酸香,才會一直發展高流速

Icta01/17 08:51但慢慢還是有人回去重視body甜感跟平衡,又開始限縮流速

Icta01/17 08:57限縮流速最好是 多肋小(少)孔,像無限那種無肋,濾過面積小

Icta01/17 08:58過濾效率低、易阻塞、萃取拉不高

Icta01/17 09:00pegasus我認為就做得很好,hario就是那麼迷,研發方向亂跑

Yilan99501/17 09:10我用switch純浸泡常常比用別的濾杯好喝哈哈,現在較常

Yilan99501/17 09:10用switch了,如果要重酸香就打開當一般V60用

jaysuzuki01/17 09:27雖沒同時比較過但覺得冰瞳裝SWITCH好像比V60好用

Icta01/17 10:21switch的好處是可以隨便把任何一個沖法的其中一段換成浸泡

Icta01/17 10:22就可以在那個沖法的基礎上把萃取跟body拉上來,但不容易爆掉

meow331101/17 11:01提供一個新選項:陶作坊的U360,平底版的Switch,

meow331101/17 11:01結構上沒看到什麼大問題,可玩性最大,也屏除了矽

meow331101/17 11:02膠件殘留氣味的問題,三選一新玩具我是買它。嘿嘿

meow331101/17 11:02

ofender01/17 12:25推GX2 就是好沖又穩定

scorpioliu01/17 13:28 https://i.imgur.com/NAofNkO.jpg

scorpioliu01/17 13:29 https://i.imgur.com/2Fxr3HT.jpg

jaysuzuki01/17 14:00FLOW中柱應該是不至於讓萃取均度變低,粉層也是需要一

jaysuzuki01/17 14:00定的厚度,Gagne做Pulasr才會把nextlevel的口徑變小

jakkx01/17 14:13april不錯。有達到想喝到跟椎型濾杯不同的目地。不過平底的

jakkx01/17 14:14我也只用過這個,聽說不同材質差很多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scorpioliu01/17 14:57 https://i.imgur.com/cHrBQFT.jpg 我也是覺得應該沒

scorpioliu01/17 14:57影響只是雞蛋裡挑骨頭,但Nextlevel濾紙直徑有80mm,

scorpioliu01/17 14:57我有在店家喝過覺得可能要Bypass一些水

jaysuzuki01/17 15:17我用Pulsar好像也還沒抓到比傳統濾杯好喝的參數...XD

vein82801/17 16:59我倒是用了pulsar之後就把其他濾杯收起來了(直到最近手

vein82801/17 16:59滑買了booster 45 跟B3濾紙才又把orea拿出來玩

jaysuzuki01/17 17:26booster不知可否用在Pulsar?

Aerials01/17 17:53樓樓上有booster的心得嗎 有沒有裝有差很多嗎

vein82801/18 17:26Booster 45mm,比pulsar小很多;它就是個穩流器,我手上

vein82801/18 17:26是小號的orea v3,底部其實比45mm還小所以booster放上去

vein82801/18 17:26容易不平,不推薦(我還是有用因為覺得orea的底部設計不

vein82801/18 17:26合理。B3濾紙我就大推了,有用過原版的一定要再買來玩,

vein82801/18 17:26我還拿來剪成pulsar可用的大小

Icta01/18 19:11不介意diy的話自己裁一塊不鏽鋼濾網或茶濾放在平底濾杯底

Icta01/18 19:12流速就會增加很多了,多孔多凹凸的表面會增加濾紙滲透效率

Icta01/18 19:12其實之前就蠻多人diy或拿尺寸類似的分水網在用了

Icta01/18 19:13沒想到sibarista那麼會做生意取了booster這個名字

Icta01/18 19:15基本上幾乎所有平底濾杯放上尺寸適合的導流片,都會高流速

Icta01/18 19:16連kalita都會超快

tenring01/18 19:52感謝分享:)

Aerials01/19 09:42感謝v大分享 那片真的長得跟薄片的分水網沒兩樣XD

Aerials01/19 09:44不過市面上只看到賣49~58mm 大概還是會搞一片來配塑膠v3

Aerials01/19 09:45後來出的玻璃版的倒是流速快很多大概就用不到

Icta01/19 10:41https://imgur.com/Iu0q6dX Gagne是拿茶濾剪一剪這樣做

Icta01/19 10:43我是覺得目數再少一點、網絲粗些、孔大些

Icta01/19 10:44鋼絲本身凹凸與濾紙貼合時,導流效果會比booster那種平面好

Icta01/19 10:45類似無數細肋的效果

Icta01/19 10:50https://imgur.com/HuteHqr 像這種粗目剪一剪壓平應該很不錯

vein82801/19 10:58我也試過拿濾茶網自己剪,可能手不夠巧,沖完洗的時候常

vein82801/19 10:58被邊邊刺到覺得不甚好用就丟了(而且容易臭

Icta01/19 11:02要稍微剪大一點,然後拿鉗子把邊緣折進來收邊

Icta01/19 11:03會臭就是孔目太細了 XD 容易卡水卡油流速也比較差

Icta01/19 11:05粗孔應該隨便沖一沖就乾淨了

Icta01/19 11:09從diy的角度想,要我選一個平底濾杯

Icta01/19 11:10講求高流速的話,可能會是不鏽鋼kalita155,把底多鑽幾個孔

Aerials01/19 12:11Rao手沖那片網子孔目就很粗 感覺隨時會散掉XD

jaysuzuki01/19 13:47Icta大覺得Trio濾杯如何? 還可以切換滴濾跟浸泡

Icta01/19 14:10我是覺得功能面沒問題就是好產品了,其他都比較主觀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