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器材] 沒有好好泡,就是在浪費
正所謂咖啡亦禪
食材跟沖煮手法本就相輔相成
知其本性而盡其心這為樓主的境界
就算我創立工作室後也覺得我也是在此境界
然而很多大師的沖煮過程是知其本性而順其心
就像前板主與Amis等人
大家覺得他的沖煮可能游刃有餘
但實者已然頓悟 如緣法察境 唯寂乃明
他們已用不變應萬變,以咖啡悟世間繁華如虛空
所以你認為沒有好好泡就是浪費
只是還沒參悟咖啡之禪也。
-----
Sent from JPTT on my HMD Global Nokia 7.2.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82.119 (臺灣)
※ PTT 網址
推
善哉善哉
→
泡個咖啡也能扯頓悟,你也算人才了。
→
既然瓦不能磨成鏡 那麼坐禪又豈能成佛
噓
施主 我不忍噓
→
我直上義式全自動,覺得對不起禪...> <
→
阿彌陀佛
→
我看到魚兒往上游,就立志要成為偉人。
28
[新手] 菜雞如何辨認過萃或不足進而調整請問一下版大前輩 先撇開使用沖煮手段萃取前段或調整想要萃取的風味這種進階班課題 就以最基本的來說,該怎麼辨識自己沖出一杯的難喝的咖啡是過度萃取還是萃取不足呢 看許多YT網紅教學沖煮方法,最後都會說依照自己泡出來的味道再去調整 但小菜雞如我根本不知道我這杯咖啡試過萃還是不足阿,該怎麼去做下一步的調整27
[實驗] 以Difluid進行咖啡萃取率實驗實驗動機: 開始烘豆之後,發現如果烘焙能完全排除生味、苦味、澀味, 等明顯因為烘焙瑕疵導致的負面風味,剩下就看生豆自己的本事。 如果能達成上述前提,咖啡沖煮的時候,就可以把所有風味一滴不剩的萃取出來, 也就能大幅降低沖煮難度,以及器材的影響,減少入門難度。13
讀完 咖啡沖煮的科學 後的疑問在版上搜尋後發現竟然沒有人在討論這本書 前陣子看完後一直有一個疑問,作者 Scott Rao 在書中多次提到 要維持"咖啡漿"溫度於 91 ~ 94 度 (作者把咖啡粉、氣體與沖煮液體三者的混合物稱作咖啡漿) 我的疑問是如果要在沖煮過程中維持這個溫度,那不就要使用94度以上來沖煮?11
[器材] C40 vs M47 vs KMax RS-16濾杯沖煮比較主觀評論喔 (先說明) 有人敲碗的RS-16濾杯比較來了 因為喝起來咖啡因比較多.而且每杯要浪費16克的粉... 其實有點猶豫 我還是偏愛手沖9
[器材] 專欄:濾杯設計對風味的影響今天的專欄,我們將與大家介紹濾杯結構對沖煮的影響! 圖文好讀版: 在咖啡世界裡,手沖是非常熱門的沖煮方式,也是咖啡愛好者,在家享受好咖啡最方便的 方法,從早期經典的Hario V60濾杯、Melitta 梯形濾杯,到現在各種各具特色的濾杯百 家爭鳴,更多沖煮的可能性正等著我們發掘,無疑是咖啡圈的一大福音。這篇文章,我們8
[心得] Oster 5+隨享咖啡機/義式膠囊兩用咖啡機本文為個人使用心得分享,屬於正面推薦文, 抱怨、反推請用[抱怨]選項及內建格式填寫, 可新增內文與賣家溝通、證據、後續處理事項, 但原文內容請勿刪除,板主看的到編輯記錄。 違反此規定時,發文者退文+永久水桶。7
[其它] 奇妙的猿田彥咖啡師手沖方法前陣子看日綜的時候, 演員藤木直人說想了解如何沖出好喝的咖啡, 製作單位就到猿田彥咖啡找一位井崎先生示範沖煮, 後來Google應該是井崎英典,2014年的WBC世界咖啡大師冠軍, 影片傳送門:7
Re: [其它] 水質對手沖咖啡之影響咖啡沖煮水質常常是最被忽略的參數 從很多人在問沖煮參數時完全沒提用什麼水可以看得出來 隨著資訊的更新,越來越多人知道鈣鎂離子在咖啡沖煮扮演的重要角色 不過還有一個比較多人忽略的要素就是,水的鹼度(碳酸氫鹽濃度,調節酸鹼值的要素)6
[器材] 星芒骨瓷的沖煮方式?大家好,最進入手了星芒濾杯的骨瓷版, 但是以往只有使用過V60的經驗, 但拿到星芒骨瓷後以V60的沖煮參數還有手法沖煮, 發現星芒濾杯會有淹水的現象。 因此想詢問咖啡版的大大們,3
Re: [單品] 關於手沖咖啡的味道感謝大家的討論,平常一天約沖煮三次,跟家人分享著喝, 假日去咖啡店喝咖啡,偶爾常去的店家老闆端來咖啡給我時,喝到的咖啡有某個特殊味道 時,先不論喜歡or不喜歡,買該豆子回去沖煮了,卻無法再現那個味道的時候是有點失落 的! 我絕對尊重專業,感官、器材、沖煮手法之類都是,只是說玩家回去自個沖煮就真的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