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新聞] 林濁水評國會改革「等了30年的好事」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新聞] 林濁水評國會改革「等了30年的好事」 作者
princeps
(princeps)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 引述《princeps (princeps)》之銘言:
: ※ 引述《alslp (寂寞的錯覺)》之銘言:
: : 所以基本上,憲法和憲政制度,只是權力鬥爭下的產物,沒有什麼完美的制
: : 度,也沒有什麼完美的程序。
: → reallurker: 馬英九當年對總統選舉最初是間接選舉 141.70.30.222 05/27 20:05: → reallurker: 主張不廢國大 國大功能維持選舉總統與 141.70.30.222 05/27 20:06: → reallurker: 修憲 141.70.30.222 05/27 20:06


很高興有版友對於修憲的過程也有興趣。立院職權法修法,事實上也是準憲法層級
的修改,確實應當受到這樣的關注。


憲改是多階段進行的。這和李登輝逐步的擴權有關。廢國大是扁朝時第七次才修訂。
憲改的內容,也充滿了政治計算,並隱含了統獨、兩岸的意識形態。


經過了民國60年代「漢賊不兩立」的風雨飄搖,台澎金馬自詡為中國代表的政府開始
面臨代表性問題。於是僅限於開放地方選舉的狀況解除,中央民意代表(國代、立院、
監院)開始增補選。黨外人士除了省議會,總算多了一個舞台可以發聲,但仍然不能
選省長和北高市長。


時間來到民國70年代,國際局勢為之一變。73年中英聯合聲明,老奸巨猾鄧小平以國
力震懾了老牌帝國主義,準備收回香港;並拋出「一國兩制」方案,對台心戰。蔣經
國總統的「三不政策」日薄西山。77年1月李登輝繼任總統,內有保皇黨人蠢蠢欲動,
外有共匪虎視眈眈。78年共產黨送給老李一個大禮:天安門事件。正統中國終於一吐
怨氣,「全國」軍民同仇敵愾。李登輝度過了二月政爭,79年3月21日由第一屆國大
選為總統,5月20日就任。6月,大法官會議也送他一個大禮:第261號解釋。於是憲改
轟轟烈烈地展開。


80年5月1日第一次修憲條文公布,全面改選第二屆中央民意代表。此次修憲滿足了大
法官的解釋、野百合的要求要改變萬年國會,是台灣民意取代傳統道統全中國民意的
濫觴。李登輝內倚本省官僚,外引學運狂潮,終止動員戡亂,啟動修憲,逐步進逼心
懷舊道統的國民黨非主流派。改選後,李登輝無論在國大、立院、黨內,更有進一步
按照他的理念通過修憲的可能。


81年5月28日第二次修憲條文公布。總統改為直選。至於選舉辦法,在增修條文中訂
定:在84年5月20日前召集國民大會臨時會定之,以應85年的第九任選舉。82年李登輝
終於內外夾攻鬥倒行政院長郝柏村,上任之初的「肝膽相照」變成肝膽俱裂。郝柏村
只能大呼「中華民國萬歲」黯然去職。


83年8月1日第三次修憲條文公布。這就是前文所提到施啟揚與馬英九原始提案的絕對
多數二輪決選制被改為李登輝要的一輪相對多數制,可以看到,此時憑藉著李個人的
意志就能通過他要的改革。老李在第四次修憲後就得到了全部,最後只剩下把造他反
的台灣省省長「凍」起來就完工了。


李登輝為什麼這麼重視總統直選,除了前文所說,他需要民意的支持來創造他超級大
總統制的合理性,也需要在97大限之前,對一國兩制作最有力的抵抗。而憲改造成中
央民代所謂全中國的代表性,也因此被稀釋,為他的兩國論鋪路。這也是為何馬英九
念茲在茲要維持國大代表的原因。如今,「代表全中國」的殘骸,留在「不分區」裡
面,這是當年用維持全中國代表性為理由所設計的。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7.33.115 (臺灣)
PTT 網址

milktea26603 05/27 22:47推 長知識

iloveivy0712 05/27 23:40推認真好文